1、ICS 65.020.01 B 05 备案号: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022010 林草间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orest and Forage Intercropping 2010 - 03 - 19 发布 2010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60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省畜牧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潍坊市畜牧站、沂水县畜牧站。 本标准主
2、要起草人:翟桂玉、姜慧新、王艳芹、李强、王守江、刘栋、郝常宝。 DB37/T 16022010 1 林草间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下牧草生产和管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林下种植牧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141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6142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草间作 利用林中空地种植牧草。是一项充分利用林间自然资源、增加饲草产出、改善树木生长环境的技术 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和径流,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调 节土壤温度也有重要作用。 3.2 郁闭度 林中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木密度的指标。用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来计 算,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3.3 光照强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 4 林地选择 DB37/T 16022010 2 选择幼林未完全郁闭,或在牧草生长期内林中郁闭度较低,光照强度较好的
4、林地或果园地。 5 种植 5.1 土地整理 清除地面残茬、石块、杂草。 树苗未栽植前统一深耕、细耙、整平。林地内用人工耕翻68cm,整平、整细土壤。 5.2 除草灭荒 可采人工除草或施用安全有效除草剂等方法进行处理,防止出现草荒。 5.3 基肥施用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结合土地整理,施足基肥。 5.3.1 施肥原则 根据牧草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及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 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配套的原则,实行配方施肥。施入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2000 中的规定。 5.3.2 施肥数量 一般建议每亩林地施入5075kg的过磷酸钙和7.5kg尿素或1
5、0kg磷酸二铵,或用厩肥,撒施或铺于 树行间用于牧草种植的土壤表面,耕翻,整平。 5.3.3 禁用肥料 未经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5.4 草种选择 根据林木不同及其生长状况,选择不影响树苗光照和通风,并与树争水、争肥矛盾小的草种。 豆科主要有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红豆草等。 禾本科主要有鸭茅和黑麦草等。 5.5 种子播前处理 对大多数牧草可以进行直播。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对豆科饲料作物的硬实种子,可以通过机械、温水或化学处理,对禾本科饲料 作物的种子,可以通过晒种、浸种和低温处理。 小而播量少的种子,可采用草木灰、细砂等进行拌种,以提高播种的均匀度。 5.6 播种时间 根据品种而定。
6、以春秋季为佳,当地温在1520时,选择土壤墒情好时播种。 5.7 播种方式 条播:按品种要求分行播种。一般行距为2040cm。 DB37/T 16022010 3 撒播:按播种量均匀地把种子撒在土壤表面。 5.8 播种深度与覆土 播种深度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有重要影响。按品种要求确定播种深度。一般豆科为13cm,禾 本科为23cm。 播种后要覆土,细小牧草种子覆土12cm;较大的种子覆土35cm。 5.9 草树间距 在树下种植白三叶、黑麦草等浅根性牧草时,树下留11.2 m的空地带,种植紫花苜蓿、百脉根等 深根性牧草时,树下留出1.21.5m的空地带。 5.10 播种量 根据待播品种的理论播
7、种量、发芽率和纯净度来计算确定播种量。一般紫花苜蓿 11.25 15.0kg/hm 2 、白三叶 7.515.0kg/hm 2 、红三叶 7.515.0kg/hm 2 、红豆草 3045 kg/hm 2 、 鸭茅和黑麦 草 1522.5kg/hm 2 。 6 田间管理 6.1 杂草防除 苗期或刈割后注意防除杂草,可结合中耕除草,或喷施安全有效的除草剂。 6.2 水肥管理 苗肥:视苗生长情况,在 34 片叶时要及时追施苗肥,一般撒施尿素 75kg/hm 2 ,也可施用厩肥。 追肥:豆科牧草施足基肥后不再追施氮肥;禾本科牧草在每次刈割利用后要进行追肥,追肥的种类 和数量要根据牧草生长发育情况确定,一般以氮肥为主。 6.3 灌溉 根据土壤墒情和牧草生长情况适时灌溉。尤其是树苗的空地带要浇透水,防止牧草与树木争夺水分。 6.4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危害,立即进行防治。防治时施用的农药要符合GB 4285和GB/T 8321.1-7 的规定,对林木无有害影响,在施用后 30d 内不得放牧或刈割后饲喂牲畜。 7 收获 牧草要适时收割。一般禾本科牧草在分蘖至拔节期刈割,豆科牧草在初花期刈割。 8 翻耕 林草间种 35 年后,深根牧草与林木发生较为严重的争肥、争水现象,应翻耕。 翻耕时树边土壤要浅翻,以免伤到树根。翻耕以晚秋为宜。可休闲 12 年后再重新播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