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1612-2010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5634       资源大小:352.9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1612-2010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pdf

    1、ICS 65.150 B 53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122010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2010 - 05 - 05 发布 2010 - 06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61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下营增殖实验站、山东省水产设计院、 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莱阳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锡佳、刘相全、赵炳然、王晓平、孙祥山、张迪、王芸、

    2、王绍军、刘岩峰、 周全利。 DB37/T 16122010 1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养殖的池塘要求、放养前准备、幼蜇中 间培育、放养、日常管理和收获等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海蜇的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3、5171 无公害食品 海蜇 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池塘 3.1 面积与池深 3.1.1 面积 2hm 2 200hm 2 。 3.1.2 池深 池底平坦,池深1.5m为宜。 3.2 防逃网 防逃网是以网片竖立在水中,下缘压在池底,网片不可贴在池壁上。防逃网上沿的高度,应在进满 水时不被水淹没。防逃网的下缘在排水至低位时,应有30cm以上的水深。防逃网的网目孔径为0.5cm。 在池塘内侧0.5m水深处,网带设置不可留有死角或网兜,网带应高出水面25cm。网片应使用聚乙烯无结 网。 进水闸门防逃网,养殖初期应适时更换。当海 蜇生长

    4、伞径达到4cm时,将进水闸门处原有网目孔径 为0.5cm的防逃网,更换为网目孔径1.0cm1.5cm的网片。 3.3 底质 以“泥底”或“泥砂底”为主。 DB37/T 16122010 2 3.4 池塘建设选址 池塘处于中潮线附近,大小潮汐均能进、排水且水体交换快的地方;同时,进水渠道要尽可能短。 3.5 水源 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 4 水质 4.1 水温 适应水温为1532,适宜水温为1824。 4.2 盐度 适应盐度为838,适宜盐度为1825。 4.3 pH 值 7.98.4。 4.4 溶解氧 4mg/L以上。 4.5 其它 其它指标应符合GB 11607 规定和NY 50

    5、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5 放养前准备 5.1 池底清理 新池要进行清理平整;旧池要进行清淤, 把池塘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曝晒3d5d。 5.2 消毒 5.2.1 生石灰消毒 生石灰加水,搅拌均匀,呈乳浆状,浓度为800kg/hm 2 ,全池均匀泼洒,浸泡1d2d。 5.2.2 漂白粉消毒 含氯30%的漂白粉加水搅拌均匀,浓度为15kg/hm 2 ,全池均匀泼洒,浸泡1d2d。 5.3 繁殖基础饵料生物 放养前15d左右,进水40cm50cm,每667m 2 施有机肥5kg10kg。施肥量应因地制宜、根据海水中 浮游生物的丰度而酌情确定。 5.4 幼蜇中间培育 5.4

    6、.1 培育规格 DB37/T 16122010 3 伞径1cm1.5cm的海蜇幼蜇,经过中间培育至伞径5cm之后再行放养。 5.4.2 中间培育池的设置 在养成池一角,用网片围成一个小池,网目孔径大小为0.5cm。面积可根据培育的幼蜇数量而定, 一般为10m 2 3000m 2 。 5.4.3 培育密度 1000只/m 2 。 5.4.4 投喂饵料 按每只幼蜇计,分2次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000个,或投喂卤虫无节幼体5000个与轮虫10000个。 6 放养 6.1 苗种来源 苗种来自有许可证场家,可使用人工苗种,也可以使用中间培育的大规格苗种。 6.2 质量与规格 经过质量检验合格或检疫合格

    7、,规格大小较为均匀,伞径1 cm5 cm,无伤、无病、无畸形、活力 强、摄食良好。 6.3 苗种运输 使用塑料袋充氧包装运输, 一般伞径15mm20mm运输密度为每升水500只800只, 伞径20cm30mm, 运输密度为每升水300只500只为宜。运输时间超过10h,应适当降温并降低密度。 6.4 放养方法 幼蜇装入充氧的聚乙烯薄膜袋中,运至养殖池塘后,应先将聚乙烯薄膜袋放入池塘的水中,使其在 水面上漂浮15min左右,使袋内的水温与池塘中的水温逐渐接近,然后再打开袋口,贴近水面,将幼蜇 缓慢地倒入池中。要选择在上风头放苗,以避免幼蜇被风吹到网片上而造成死亡。 6.5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根

    8、据海蜇的生长期、成活率、池塘条件、换水量、饵料丰度、水质、气候、幼蜇质量、 养殖技术水平和商品规格大小等因素确定。每667m 2 放养伞径5cm以上幼蜇密度一般为60只80只。 7 管理 7.1 水质调节 7.1.1 水量 养殖初期,应保持池水水质的相对稳定性, 7d之内不换水,水深保持0.8m左右, 7d之后每天加水10cm, 直至最高水位,透明度控制在40cm。养殖中后期,每天换水20cm,换水宜少换、勤换;天气异常或海区 水质不良时,不宜换水。后期换水30cm,保持池水清新。 DB37/T 16122010 4 7.1.2 水温 水温1830。 7.1.3 盐度 盐度变化5,遇暴雨时,

    9、排掉表层水,引进海水,使海水盐度降幅减小。海区盐度下降时,减少进、 排水,缓解盐度的变化。 7.2 安全检查 7.2.1 防渗防漏 发现漏水的地方,要及时堵塞。 7.2.2 防止意外死亡 如果海蜇被搁浅在浅水处,或者因拦网未拉紧而使海蜇集中在网兜处,都会导致海蜇死亡。因此, 应采取适当措施使海蜇回到深水中或离开网兜处。 7.3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加强水质管理。防病及水质处理药物符合NY 5071 要求,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7.4 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应定期巡塘,一般在每日早上5:007:00;注意检查海蜇的生长和摄食情况,定期检测池 塘内的浮游动物,测量池水的理化因子指标,以便及时处理。 8 收获 8.1 收获时间 一般情况海蜇养殖60d80d,最高养殖时间不超过90d。 8.2 商品规格 伞径达到30cm40cm,体重生长到3000g/只4000g/只时。 8.3 收获工具 手捞网陆续收获。 8.4 质量要求 按NY 5171 无公害食品 海蜇进行。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1612-2010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