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 .060 J 98 DB 3 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37/ T 1591 2009 碱回收锅 炉热工性 能试验方 法 2 0 1 0 - 0 3 - 1 6 发布 2 0 1 0 - 0 4 - 0 1 实施 山东省质 量 技术监督 局 发 布 D B 37/ T 1 5 9 1 2009 I 前 言 本标准 由山 东省 经济 和信 息化委 员会 、 山 东省 质量 技术监 督局 提出 。 本标准 由山 东 能 源 技 术 标 准化委 员会 归口 。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 山 东省 特种设 备检 验研 究院 。 本 标准 主要 起草 人 : 李以善 、 张平
2、、 许洋 、 唐 杰 、 张勇 、 仇道 太 、 郝 玉 国 、 赵昆 、 陈占 军 、 张 明 贤 、 郭雷 、 何山 、 黄 巍岭 、 王 纵吉 、 马家 朋 。 D B 37/ T 1 5 9 1 2009 1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 碱 回收 锅 炉 热工性 能试 验方 法 的 术语 和定义 、 总 则 、 试 验条 件 、 测量方 法和 测量 仪器 、 锅炉余 热利 用率 计算 和试 验报告 。 本标准 适用 于以 燃烧 造纸 黑液为 燃料 的锅 炉 , 燃烧 其它 废 液的 锅炉 也可 参照 执行 。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条 款通 过本 标准的 引用 而成
3、为本 标准 的条款 。 凡是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 , 其随后 所有 的 修改单 ( 不 包括 勘误 的内 容 ) 或 修订 版均 不适 用于 本标准 , 然 而 , 鼓励 根据 本标准 达成 协议 的各 方 研 究 是否可 使用 这些 文件 的最 新版本 。 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文 件 , 其最 新版 本适 用于本 标准 。 GB/T 2 588 - 2000 设 备热 效率计 算通 则 GB/T 1 0180 - 200 3 工业 锅 炉热工 性能 试验 规范 GB 108 63 烟道 式余 热锅 炉热工 试 验 方法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 。 3.
4、1 碱回收 锅 炉 造纸行 业用 于燃 烧造 纸黑 液产生 蒸汽 的锅 炉 。 3.2 造纸黑 液 造纸黑 液 植物 ( 纤维 ) 经化学 蒸煮 后 , 在 粗浆 洗 涤时与 纤维 分离 提取 获得 的液体 。 碱法 蒸煮 后 药 液呈黑 褐色 称为 黑液 。 3.3 输入热 量 随每千 克或 每标 准单 位燃 料输入 锅炉 能量 平衡 系统 的总热 量 , 包括 燃料 的应 用基低 位发 热量 、 物 理 显热 、 用外 来热 源加 热燃 料或空 气时 所带 入的 热量 以及雾 化燃 料所 用介 质带 入的热 量 。 3.4 输出热 量 相对每 千克 或每 标准 单位 燃料 , 工 质在锅
5、炉能 量平 衡系统 中所 吸收 的总 热量 , 以 及其 它外排 介质 所 消耗的 热量 等 。 3.5 余热 利 用率 碱回收 锅炉 有效 输出 热量 占输入 热量 的百 分数 , % 。 余热利 用率 = 有 效输 出热 量 / 输入 热量 100 % ( 格式 应 为上下 结构 ) 3.6 熔融物 ( 绿 液 ) 碱回收 炉燃 烧造 纸黑 液生 成的高 温产 物 。 4 总则 碱 回收 锅 炉 热工性 能试 验方 法 D B 37/ T 1 5 9 1 2009 2 4.1 碱回收 系统 能量 平衡 界限 图 碱 回 收 锅 炉 熔 融 物 带 出 的 热 量 不 完 全 燃 烧 损 失
6、 热 量 散 热 损 失 其 它 损 失 热 量 黑 液 有 效 输 出 热 量 给 水 蒸 汽 排 烟 损 失 热 量 黑 液 输 入 的 热 量 其 它 进 入 系 统 的 热 量 稀 释 白 液 的 显 热 入 炉 空 气 的 显 热 说明 : 体系 是以 入炉 浓黑 液 、 外 来给 水和 送入 空气 开始至 产出 蒸汽 , 排 烟和 产出 熔 融物 ( 绿 液 ) 为 边界 。 内部包 括烟 气 空 气预热 器 , 直 接蒸 发器 ( 圆盘蒸 发器 ) 。 此系 统是 以 草浆碱 回收的 燃烧 系统 为 准设立 的 , 采用 的蒸 煮方 法是烧 碱法 , 所 以 燃 烧系 统没有 芒
7、硝 的问 题 。 如果 是硫酸 盐法 碱回 收 , 可 参 照 本标准 , 补 上芒 硝系 统和 芒硝还 原需 要的 热量 。 4.2 试验项 目 a ) 余 热利 用率 试验 ; b ) 出 力试 验 ; c ) 汽 水品 质试 验 。 4.3 测量 和 化验 的 项 目 a) 黑 液浓 度 、 黑液 发热 量 、 元素 分析 、 灰 分 、 水分 ( 或参 照设 计数 据 ) ; b) 燃 烧熔 融物 稀释 后的 比 重 、 温 度 ; c) 燃 料消 耗量 ; d) 锅 炉输 出蒸 汽量 ( 饱和 蒸 汽测 给水 流量 , 过 热 蒸 汽测给 水流 量或 过热 蒸汽 流量 ) ; e)
8、蒸 汽压 力 ; f) 锅 炉给 水温 度 、 压力 ; h ) 稀 释白 液 ( 水 ) 的流 量 、 温度 、 压 力 ; i ) 饱 和蒸 汽湿 度或 过热 蒸 汽含盐 量 ; j ) 排 烟温 度 、 排烟 处烟 气 成分 ( 含 R O 2、 O 2、 CO 等 ) 、 烟气 含水 量 、 出口 烟气 动压 、 静压 ; k) 绿 液产 量 、 温度 ; l ) 蒸 汽取 样量 、 锅 水取 样 量 、 排 污量 ( 连 续排 污量 , 计人锅 水取 样量 ) ; m ) 进 入系 统的 蒸汽 流 量 、 压力 ; n ) 入 炉空 气温 度 ; o ) 当 地大 气压 力 ; p
9、) 环 境温 度 。 4.4 试验要 求 4.4.1 试验 大纲 试验负 责人 应由 熟悉 本标 准并有 测试 经验 的专 业人 员担任 。 应根据 本标 准的 有关规 定 , 结合 具体 情 况制定 试验 方案 。 试 验 大 纲 的内 容应 包括 : a ) 试 验目 的 ; D B 37/ T 1 5 9 1 2009 3 b ) 测 量项 目 ; c ) 主 要测 点布 置与 所 需 仪表 ; d ) 试 验人 员组 织与 分工 ; e ) 试 验进 度安 排等 。 4.4.2 试验 过程 中测 试人 员不宜 变动 。 4.4.3 试验 使用 的仪 表均 应是在 检定 和标 定的 有效
10、 期内 ; 试验 前后 应对 所用 仪表加 以检 查 。 4.4.4 按试 验大 纲中 测点 布置图 的要 求安 装仪 表 。 4.4.5 全面 检查 锅炉 及辅 机设备 的运 行状 况是 否正 常 , 如 有不 正常 现象 应排 除 。 4.4.6 试验 期间 一般 不 应 排污 、 吹灰 。 4.4.7 预备 性试 验 a ) 正 式试 验前 应进 行一 次预备 性试 验 ; b ) 预 备性 试验 的目 的为 : 检查 测试 装置 和仪 器 、 检查协 调试 验观 测人 员 , 发现问 题及 时排 除 ; c ) 预 备性 试验 经各 方认 可 、 对 试验 数据 无异 议时 , 可转
11、入正 式试 验 。 5 试验条 件 5.1 锅炉稳 定时 间 热工 试 验前 , 锅 炉系 统应 连续正 常 稳 定 运 行 7 天以 上 。 开 始实 验前 的 3 h 应 维 持预定 的试 验负 荷 。 5.2 试验时 间和 试验 次数 5.2.1 黑液必 须连 续稳 定供 给 , 试验持 续时 间每 次不 小 于 4 h 。 5.2.2 试验应 不少 于两 次 , 数据 取其平 均值 。 5.3 参数波 动范 围 试验过 程中 , 锅 炉各 参数 允许波 动范 围见 表 1 。 表 1 锅炉 各参 数允 许波 动范围 测量项目 观测值偏离规定值的允许偏差 入炉黑液浓度 不小于设计浓度 蒸
12、发量 D 一般不低于额定蒸发量的 8 0 % 给水温度 + 3 0 - 2 0 蒸汽压力 P + 4 % - 1 0 % 过热蒸汽温度 t 3 0 0 时 3 0 0 t 3 5 0 时 3 5 0 t 4 0 0 时 4 0 0 t 4 5 0 时 4 5 0 t 时 + 3 0 - 2 0 + 2 0 - 2 0 + 1 0 - 2 0 + 1 0 - 1 5 + 5 - 1 0 注 : 受制浆生产线的实际 黑液 产量影响 。 5.4 测量时 间间 隔 测量的 时间 间隔 见 表 2 。 表 2 测量 的时 间间 隔 测量对象 测量或者取样的时间间隔 备注 蒸汽温度 、 压力 、 流量 、 排烟温 度 、 送风温度等主要参数 1 0 m i n 1 5 m i n 动压测量 1 5 m i n 2 0 m i n 如果测点较多 , 时间可适当延长 烟气分析 1 5 m i n 2 0 m i n 积算表 试验起 、 止时 , 准确测读一次 ; 试验中 , 每小时读取数一次供参考 黑液 、 绿液取样 2 0 m i n 3 0 m i n 其它 参数 一般 3 0 m i n 5.5 试验结 果的 允许 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