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32010 袋(瓶)栽食用菌通用测产方法 The general ways for evaluating the yield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ed with bag or bottle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1653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
2、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食用菌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安盛、张柏松、单洪涛、黄春燕、孟庆水、赵淑芳、高霞。 DB37/ T 16532010 1 袋(瓶)栽食用菌测产通用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袋(瓶)式栽培食用菌鲜菇(耳)测产通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香菇( Lentinula edodes)、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猴头菌( Heric
3、ium erinaceus)、滑菇( Pholiota namelio)、黄伞( Pholiota adiposa)、 鸡腿菇( Coprinus comatus)、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阿魏蘑( Pleurotus ferulae)、白灵菇 ( Pleurotus nebrodensis)、榆黄蘑(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鲍鱼菇( Pleurotus abalonus)、 姬菇( Pleurotus cornucopileaus)、 秀珍菇 ( Pleurotus geesteranus)、茶树菇( Agrocybe chaxingg
4、u)、 真姬菇( Hypsizigus marmoreus)、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大杯蕈( Clitocybe maxima)、巨 大口蘑( Tricholoma giganteum)、蛹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等袋(瓶)式栽培食用菌的鲜菇 (耳)测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T 21125 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 NY
5、/T 1098 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和NY/T 1098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测产条件 4.1 栽培小区(组) 栽培现场完整,小区(组)设置应规范,随机排列,小区内栽培袋(瓶)装料数量基本一致,栽培 品种明确且相同,子实体均为第一茬菇,其中70%以上达到该菇种成熟采收程度,且本次测产现场为第 一次采收。不同处理小区除栽培处理因素差异外,其它环境、设施与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栽培数量符合 GB/T 21125的要求。 4.2 鲜菇质量 待测食用菌鲜菇(耳)感官质量符合GB 7096的要求。 DB37/ T 16532010 2 5 测产方法 5.1
6、 测产现场记录 对待测产袋(瓶)栽食用菌现场的栽培设施、栽培数量、栽培品种、培养料配方、每小区袋(瓶) 数、每袋(瓶)装干料重量、出菇方式、出菇茬次等进行详细记录。 5.2 测产取样方法 根据不同种类食用菌的栽培出菇方式,对栽培处理各待测重复小区分别取样,每栽培小区(组)自 然均衡选定5点,每点取样5袋(瓶)成熟子实体,全部采收,逐袋(瓶)分别称重记录。 5.3 单产和生物学效率计算方法 实测鲜菇(耳)总重(g)0.90 单产g/袋(瓶)= + 后茬菇(耳)估测产量g/袋(瓶) 取样总袋(瓶)数(个) 其中:0.90为商品菇系数。采收总茬数为23茬的,后茬菇估测产量按总产量的30%40%计;采收 总茬数为46茬的,后茬菇估测产量按总产量的50%60%计。 单袋(瓶)鲜菇(耳)平均产量g/袋(瓶) 生物学效率(%)= 100% 单袋(瓶)平均装干料重g/袋(瓶) 其中:单袋(瓶)产量可以为第一茬鲜菇(耳)单产,也可以为多茬菇(耳)合计单产。 5.4 测产结果统计方法 对不同栽培小区(组)分别计算食用菌鲜菇(耳)的单产水平和生物学效率,同一栽培处理各重复 小区统计其平均数,本次实测鲜菇(耳)单产与同茬菇(耳)不同次实测记录允许误差为5%以内,计算 比较不同处理间单产增产率和生物学效率提高幅度。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