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151-2010 棉花生产技术术语.PDF

    • 资源ID:1485581       资源大小:581.6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151-2010 棉花生产技术术语.PDF

    1、ICS 65.020 B3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 1512010 代替 DB 37/ T151-1992 棉 花 生 产 技 术 术 语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0 - XX - XX 发布 2010 - XX - XX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XXXX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是对DB37/T 151-1992棉花生产技术术语的修订。 本标准根据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家法规要求,对原标准的诸多条款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与DB37/T 151 -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

    2、引用文件GB4407.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经济作物种子 纤维类。 生产术语中增加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基质育苗、水培育苗、优质棉、有机棉、摘早蕾;种子术 语中增加了常规种、杂交种、彩色棉、低酚棉、抗虫棉、形态抗虫、生理生化抗虫、转基因抗虫、转Bt 基因抗虫棉、多价基因抗虫棉、育种家种子、良种、提纯复壮、三圃制、自交混繁、脱绒包衣、早发型 品种、晚发型品种、品种熟相;纤维检验术语中增加了长度整齐度指数。 删除了小喷片中(低)容量喷雾。 修改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的时间。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

    3、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安昌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郑继有 赵洪亮 DB37/ T XXXX2010 1 棉 花 生 产 技 术 术 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和说明了棉花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术语的定义或含义。适用于山东各棉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1-1996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经济作物种子 纤维类 3 生长发育术语 3.1 根 棉株的地下部分,由胚根向下生长的根叫主根,从

    4、主根上长出的侧根和从侧根上再长出的支根叫侧 根 3.2 主茎 由胚芽发育而成的棉株地上部分,其顶端生有顶芽。 3.3 节 棉株茎枝上着生叶和分枝的部位。 3.4 节间 棉株上相邻节之间的部分。 3.5 株高 从棉株的子叶节到顶芽之间的距离,用cm表示。 3.6 果枝 棉株上直接着生花蕾的分枝。 3.7 叶枝 棉株上不直接着生花蕾的分枝,亦称营养枝。 3.8 果节 果枝上的节。 DB37/ T XXXX2010 2 3.9 营养生长 棉株营养器官(根、茎、叶、枝等)的生长。 3.10 生殖生长 棉株生殖器官(蕾、花、铃、种子等)的生长。 3.11 出苗 棉苗出土后子叶平展为出苗,群体以50%出苗

    5、的日期作为出苗期。 3.12 现蕾 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的第一个三角形蕾其苞叶宽达3mm时为现蕾, 群体以50%棉株现蕾的日期作为现 蕾期。 3.13 开花 棉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开花,群体以50%棉株开花的日期作为开花期。 3.14 吐絮 棉株第一个成熟的棉铃开裂,棉絮外露为吐絮,群体以50%棉株吐絮的日期作为吐絮期。 3.15 生育期 棉花从出苗到吐絮时的总天数。 3.16 生长期 棉花从播种到吐絮完毕所经历的总天数。 3.17 蕾铃脱落率 蕾铃脱落包括花朵开放以前的落蕾和花朵开放以后的落铃。 蕾铃脱落率即指脱落数占总果节数的百 分率。 3.18 叶面积系数 大田中作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6、。计算公式: 叶面积系数= 000,000,100 2 公顷株数)单株叶面积( cm .(1) 3.19 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3.20 棉柴比 指风干籽棉重量与风干棉柴(棉株收获后自然拔出的包括茎、枝、铃壳和残留的根)重量之比。 4 生产术语 DB37/ T XXXX2010 3 4.1 顶凌耙地 早春土壤表层刚开始解冻时进行的耕地作业。 4.2 基肥 又叫底肥,播前结合耕地翻入土壤中的肥料。 4.3 追肥 作物生长期中施用的肥料。 4.4 有机肥料 含有较多有机质的一类肥料,如厩肥、绿肥、沤肥、堆肥、秸秆以及由有机物质经工厂化处理的商 品有机质肥料等。 4.5 化学肥料

    7、用化学工业方法制成的肥料,简称化肥,又叫无机肥料。 4.6 微肥 含有微量元素养分的化学肥料,如硼肥、锌肥、锰肥等。 4.7 盐渍土 含有较多可溶性盐(含盐量0.1%以上)或土壤胶体吸附有一定数量的代换性钠(碱化度在20%以上) 而危害作物生长的土壤。 4.8 根外追肥 在作物生长期间,将可溶性肥料的低浓度溶液喷施在作物叶面等地上部分的一种施肥方法。 4.9 砂土 以砂粒(粒径10.05mm)为主的土壤。含砂粒50%以上,含 粘粒(粒径小于0.005mm)少于30%。 4.10 壤土 一种土性良好的砂粘含量适宜的土壤。砂粒含量20%左右,粗粉粒(粒径0.050.01mm)含量40% 左右,粘粒

    8、含量30%左右。 4.11 黏土 以黏粒为主的土壤。黏粒含量大于30%,砂粒含量很少。 4.12 田间持水量 当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4.13 土壤相对含水量 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生产上一般用0-2 0cm、20-40cm、0-4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 表示。 DB37/ T XXXX2010 4 4.14 土壤肥力 土壤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4.15 地温 土壤的温度。包括地表面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生产上一般用 5cm地温。 4.16 地下水开采模数 在某一区域内,可开采的地下水量与该区域的面积之比。单位是“m 3 /k

    9、m 2 ” 。 4.17 砂姜黑土 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由黑土层和砂姜形成的土壤类型。 4.18 潮土 直接在河流和湖泊沉积物上受地下水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 4.19 褐土 暖温带较干旱的森林、灌木林下和石灰性母质上发育而成的土壤。 4.20 田间耗水量 作物生长期间田间所损失的总水量。主要包括作物蒸腾和地面蒸发两部分。 4.21 点播 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将种子播入土中。 4.22 条播 用人工或机械将种子成条状播入土中。 4.23 水种包包 一种抗旱节水播种方法。一般做法是先按规定行距开沟,再向沟内适量浇水,然后播种,最后包包 起脊。种子大部发芽开始顶土后破包。 4.24 间苗 一般在大田齐

    10、苗后,分次拔除弱苗、杂苗、病虫为害的苗和过密的幼苗。 4.25 定苗 棉苗在两片真叶前后按计划株距进行的最后一次间苗。 DB37/ T XXXX2010 5 4.26 育苗移栽 先利用苗床培育棉苗,然后移栽进大田。棉花育苗按形式可分为露天育苗、塑料薄膜保护育苗、温 室育苗,按“床土”构成可分为营养钵育苗、营养块育苗、基质育苗、营养液育苗。 4.27 营养钵 含有较多营养物质用以栽培作物幼苗的钵状物。一般用土、肥料、水等以适当比例混合后,用制钵 器制成。 4.28 基质育苗 基质育苗是指利用基质吸水透气特点进行育苗,分工厂化和农户自育两种。农户自育的按商家提供 的技术数据、生根剂、保叶剂使用要求

    11、进行育苗。 4.29 水培育苗 水培育苗是用水、培养液等育苗,多为商业化生产,由企业按技术标准进行。因设施要求等个体农 户一般不搞水培育苗。 4.30 播种出苗期 棉花从播种到出苗的这段时期称播种出苗期。 4.31 苗期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这段时期称苗期。 4.32 蕾期 棉花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称为蕾期。 4.33 花铃期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这段时期称为花铃期。 4.34 吐絮成熟期 棉花从吐絮到收花结束这段时期称为吐絮成熟期。 4.35 成铃 直径 2cm 以上的棉铃为成铃。 4.36 伏前桃 DB37/ T XXXX2010 6 入伏前结的桃。规定为 7 月15 日以前的成铃,亦称庚桃。 4

    12、.37 伏桃 7 月16 日至8 月15 日的成铃。 4.38 秋桃 8 月16 日至9 月10 日长成的成铃。 其中 8 月25 日以前的秋桃叫早秋桃,8月 26 日以后的秋桃叫晚 秋桃。 4.39 霜前花 枯霜后三天以前正常吐絮的籽棉叫霜前花,品质较好。 4.40 霜后花 枯霜三天以后吐絮的籽棉,品质较差。 4.41 霜前花率 霜前花占棉花总产量(霜前花和霜后花)的百分比。 4.42 优质棉 广义概念:指棉花纤维的各物理性能互相协调,质量一致,加工品质好,符合纺织工业多种需要,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原棉。 狭义概念:指棉花纤维 31毫米及以上长度,断裂比强度 35cN/tex 及以上比强,马

    13、克隆值 3.74.2 之间,适合于纺高支纱、精梳纱的原棉,也称高品质棉。 4.43 有机棉 在棉花生长全过程中采用有机栽培手段生产的棉花,一般不施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 制品。 4.44 整枝 根据生产需要适时去除棉株部分枝、芽、叶、顶心的田间管理措施。 4.45 摘早蕾 为防早发棉花早衰和烂铃,通过摘除 1-4 果枝部分内围蕾,将棉株开花结铃期调节到当地最佳时期 的一种措施。一般采用人工摘除,也可采用化学除蕾。 DB37/ T XXXX2010 7 4.46 化学调控 是指用化学药物(生长调节剂)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措施。 4.47 卷叶株率 有卷叶的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 4.4

    14、8 百株蚜量 每 100 株作物上的蚜虫总数,通常用调查株上、中、下叶片有蚜数推测。 4.49 五点取样 即对角线取样法,共取 5 个点,呈梅花形。 4.50 棋盘式取样 在田间纵、横方向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进行取样,一般共取 10 点。 4.51 日照时数 地面上实际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小时数。 4.52 日照百分率 日照时数占该地同时期可照时数的百分率。可照时数是指在没有天气现象影响的条件下,日出到日 落的小时数。 4.53 年降水量 一年内从空中降下的水分以及由水气着落在地面而凝结的霜露总量,用 mm 表示。 4.54 无霜期 终霜日到初霜日之间相隔的天数。 4.55 积温 一定时期内日平均温度

    15、的总和,用“日”表示。常用0、10积温等 4.56 有效积温 作物某一发育阶段或全生育期中高于其起始温度的那一部分温度值的总和。 4.57 活动积温 作物某一发育阶段或全生育期中高于其生长发育起始温度的各天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DB37/ T XXXX2010 8 4.58 气温 指空气的冷热程度。日平均气温指每天 2 时、8时、14 时、20 时四次定时观测的平均值。用“” 表示。 5 种子术语 5.1 品种 农作物品种是人类采用一定的育种手段,选择、培育繁殖而成的植物类群。其生物学特征或农艺性 状相对一致,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遗传性和经济价值。 5.1.1 常规种 运用系统选育、杂交选育、辐

    16、射诱变等手段培育出能够稳定遗传的品种,俗称常规种。 5.1.2 杂交种 由控制授粉杂交而来的杂种一代称为杂交种。杂交种一代优势明显,性状一致,二代分离。 5.1.3 彩色棉 亦称有色棉,指棉纤维具有天然颜色的棉花类型,目前主要有棕色、绿色等。 5.1.4 低酚棉 亦称无色素腺体棉,俗称无毒棉。棉仁中游离酚含量在0.02%以下。 5.1.5 抗虫棉 泛指对部分害虫产生驱避、耐害、抑制、毒杀作用的棉花。主要包括形态抗虫、生理生化抗虫和转 基因抗虫棉。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是转Bt基因抗虫棉,包括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 5.1.5.1 形态抗虫 棉株部分器官或整体具有某些特异的形态结构,如无蜜腺、多

    17、茸毛、光叶、鸡脚叶、窄卷苞叶等, 不利于害虫产卵、栖息、取食等活动,从而对某些害虫产生驱避或耐害作用。 5.1.5.2 生理生化抗虫 棉株体内富含某些特异的代谢产物,如棉酚、单宁、类黄酮等,对害虫的行为、营养、代谢、生长 及生殖等产生抑制作用。 5.1.5.3 转基因抗虫 棉株携带外源目的基因,并在体内表达且稳定遗传,自身能合成一种或几种对某些害虫有毒杀作用 的物质。 5.1.5.4 转 Bt 基因抗虫棉 Bt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 huringensis)中分离出的一种抗虫基因。将其导入棉花 后得到高效表达,产生伴孢晶体蛋白,形成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毒杀作用的棉

    18、株叫转Bt基因 抗虫棉。 5.1.5.4.1 多价基因抗虫棉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杀虫机制的外源基因导入同一棉株育成的抗虫棉目前分离出的抗虫基因有 主要Bt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TPI)、淀粉酶抑制基因、几丁质酶基因、蝎子毒素基因等。 5.1.6 育种家种子 是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也叫原原种或基础种子。 5.1.7 原种 是指用育种家种子繁育的第一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方法和程序生产出来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 种子。 DB37/ T XXXX2010 9 5.1.8 良种 是指用常规原种繁育第一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5.1.9 提纯复壮

    19、 良种繁育工作中防止品种退化,提高和恢复原品种种性的方法。 5.1.9.1 三圃制 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进行提纯复壮时的原种生产方法。第一年将单株选择决选单株种株行 圃,第二年从株行圃决选株行种株系圃,第三年将决选株系混收种原种圃生产原种。 5.1.9.2 自交混繁 其主要特点是“分系自交保种,混系隔离繁殖” 。其程序是经单株选择和株行鉴定建保种圃;在保 种圃内选择优良单株进行自交,将符合原品种性状的自交铃种植株行圃,淘汰变异杂劣株后,在株行内 自交;决选株系按株行混收正常吐絮自交铃种保种圃,保种圃经去劣去杂生产的种子种基础种子田;用 基础种子田生产的种子在隔离条件下种原种生产田生产原种。

    20、用原种繁殖生产用良种。 5.2 品系 农作物品系是采用一定的育种方法, 育成性状基本整齐稳定、 表现优良而尚待生产鉴定的植物类群。 5.3 种子检验 是指按照规定程序,对种子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检验的技术操作,并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 内容包括检验种子纯度、净度、籽粒饱满度、发芽能力、含水量和带病虫害、杂草种子情况。 5.4 种子纯度 某一品种种子内混杂其他品种种子的程度。其计算方法是: 种子纯度()= %100 供检种子总粒数 数供检种子中标准种子粒 .(2) 5.5 种子净度 即“种子清洁度” 。检验样品中本作物好(净)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5.6 种子含水量 种子内所含水份

    21、的重量。其计算公式为种子内所含水份重量占种子总重量的百分率。 5.7 种子安全水分 种子安全储藏所允许的最高含水量。棉花种子的安全水分为 12%。 5.8 发芽势 在发芽试验中,在规定的条件下, 4 天内发芽种子粒数占供试种子总粒数的百分率。 5.9 发芽率 在发芽试验中,在规定的条件下, 12 天内正常发芽的种子粒数占供试种子粒数的百分率。 5.10 精选种子 DB37/ T XXXX2010 10 用人工的、机械的、物理的方法,剔除混杂的、没完全成熟的、破伤的、有病虫害的种子,留下粒 大饱满、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种子。主要方法有粒选、风选、筛选、比重选等。 5.1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给予种子消

    22、毒或有力的刺激或满足其对营养物质需要的措施。有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硫 酸脱绒、包种衣剂等。 5.12 晒种 利用阳光暴晒种子的处理方法。 5.13 浸种 用清水或各种溶液浸泡种子的处理方法。 5.14 三开一凉浸种 用三份开水和一份冷水配成 70左右的温水,把棉籽倒入水中,上下翻动 30 分钟后,加冷水浸泡 24 小时。 5.15 子指 百粒棉籽的重量,用 g 表示。 5.16 脱绒包衣 采用浓硫酸、稀硫酸、泡沫酸或机械磨绒等手段将棉种表面的短绒脱掉,用专用种衣剂将光籽包衣 的种子处理办法。 5.17 不孕籽 棉花开花后,没有受精的胚珠以及因养分缺乏未能发育的种子。 5.18 早熟棉花品种

    23、生育期在 115 天以内的棉花品种。 5.19 中早熟棉花品种 生育期在 116 130 天的棉花品种。 5.20 中熟棉花品种 生育期在 131 140 天的棉花品种。 5.21 早发型品种 指前期生长发育较快,开花结铃较早的一类品种。 5.22 晚发型品种 指前期生长发育较慢,后发性较强的一类品种。 5.23 品种熟相 DB37/ T XXXX2010 11 指棉株在吐絮成熟期的衰老表现。 6 纤维检验术语 6.1 籽棉 没有轧去种子的棉花。 6.2 皮棉 经轧花后除去种子的棉絮。 6.3 衣分 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比。 6.4 纤维长度 纤维伸直后两端间的长度,以 mm 表示。 28

    24、mm 为长度标准级。 6.5 纤维整齐度 棉纤维长短相差的程度。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变异系数。表示纤维长度离散程度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变异系数 100 /)( 2 x nxx .(3) 式中: x各粒籽棉的纤维长度,mm; x 各粒籽棉的纤维的平均长度,mm; n测定籽棉纤维长度的粒数; 各数字的总和。 变异系数小于 5%为整齐,大于 5%为不整齐。 棉纤维整齐度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棉纤维整齐度()= 平均纤维长度 2毫米范围内籽棉粒数 考查籽棉总粒数 100.(4) 百分数越大,表示纤维越整齐。一般以 80%以上表示纤维整齐, 70%以下表示不整齐。 6.6 长度整齐度指数 长度整齐度

    25、指数是指平均长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分为 5 档, 77.0%为很 低, 77.0 79.9%为低档, 80 82.9%为中等, 83.0 85.9 为高, 86%为很高。 6.7 纤维细度 一克重的棉纤维连接的总长度,又叫公制支数。单位是 “m/g”。 6.8 纤维强力 即拉断一根纤维时所需的力量,单位是: “厘牛顿 ”( 1 厘牛顿相当于 1.0197g) 。 DB37/ T XXXX2010 12 6.9 断裂长度 表示棉纤维强力和细度的综合指标,是纤维细度和单纤维强力的乘积。以 km 为单位。计算公式如 下: 断裂长度( km) =0.001强力 细度 .(5) 6.

    26、10 主体长度 又叫众数长度,测定棉样长度时,棉束内各种纤维长度中长短相同、根数最多的纤维长度。 6.11 同子差 同一粒籽棉中部纤维与下部纤维长度之差,是表示纤维整齐度的指标。一般陆地棉同子差在 3mm 以下为整齐, 4mm 以上为不整齐。 6.12 异子差 取同品种籽棉 10 粒,各量其蝶形翼中部纤维长度,其中最长的与最短的纤维长度之差。异子差在 6mm 以下为整齐,在 7mm 以上为不整齐。 6.13 棉纤维色泽 指棉花纤维的颜色和光泽。 优质棉纤维的颜色洁白或乳白, 光泽好, 劣质棉纤维的颜色灰白或阴黄, 无光泽。 6.14 棉纤维成熟度 棉纤维发育成熟的程度,用成熟系数表示。计算公式

    27、: 成熟系数= 两胞壁宽度 中腔宽度 .(6) 良好的陆地棉纤维成熟度系数一般在 1.6 以上。 6.15 马克隆值 每英寸长度单根纤维的重量微克数,单位是微克 /英寸。马克隆值是反映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 指标,在目前国际棉花贸易中广泛应用。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 A、 B、 C 级。 B 级为马克隆值标准级。 A 级: 3.74.2 B 级: 3.53.6 4.34.9 C 级: 3.4 以下 5.0 以上。 6.16 卜氏强力 每平方英寸截面积的纤维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千磅数,单位是千磅 /平方英寸。 6.17 断裂比强度 棉纤维的断裂负荷与纤维细度 (即线密度) 之比, 单位是 cN/tex( tex 是线密度的单位, 1tex=1g/km) 。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151-2010 棉花生产技术术语.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