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0392008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Ma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ure In Peanut 2008-1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1-01 实施 DB37/T 1039 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书波、冯昊、王才斌、贾曦、单世华、崔太昌、吴正锋、孙奎香、郑亚萍、 孙学武。
2、 I DB37/T 1039 2008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主要病害防治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主要病害防治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303 无公害食品 花生 3 花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防治原则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系统农业防治,重点化学药剂
3、防治,发展生物防治。 3.2 种植抗、耐病品种 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主要病害种类选择相对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如叶斑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可选用鲁 花 11 号、鲁花 14 号等。 3.3 农业防治 3.3.1 合理轮作与深耕 花生与甘薯、玉米、棉花等非豆科作物实行 1 年2 年或更长时间的轮作。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 田间残株病叶。土壤耕翻深度增加至 25cm 30cm。 3.3.2 采用合理栽培技术 适期播种、地膜覆盖、改平作为垄作、平衡施肥等技术措施,可促进花生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 能力,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所用农药应符合 NY 5303 无公害食品花生和 GB/T 832
4、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用药 量及用药时间应根据农药有效成分和防治对象确定。每 667m 2 喷施药液量一般为 40kg 50kg。 3.4.1 花生叶斑病 田间病叶率达到 10%15%时开始喷药,每 10d15d 喷 1 次,连喷 2 次3 次。常用药剂有:70%甲基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1500 倍液,或 40%百菌清悬浮剂 400 倍600 倍液,或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剂 600 倍800 倍液。不同药剂交替使用效果好于使用单一药剂。 3.4.2 花生网斑病 田间病叶率达到 10%左右时开始防治。常用药剂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0 倍液,或 75%
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1000 倍液。每隔 10d15d 喷施 1 次,连喷 2 次3 次。 3.4.3 花生锈病 田间发病株率达到 15%30%或近地面 1 片2 片叶有 2 个3 个病斑时进行防治。可叶面喷施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0 倍液,全生育期喷 1 次2 次。 3.4.4 花生茎腐病 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药种比为 1: 200。也可在花生苗期用 50% 1 DB37/T 1039 2008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800 倍 1000 倍液喷洒植株。 3.4.5 花生青枯病 发病初期用 3%
6、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0 倍液喷洒植株,每 7d 10d 喷 1 次,连喷 2 次3 次。 3.4.6 花生白绢病 用种子重量 0.5%的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在发病初期叶面喷施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或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药液浓度 1000 倍 1500 倍。 3.4.7 花生根结线虫病 每 667m 2 用 5%灭线磷颗粒剂 300g350g(有效成分),播种前将药施于播种沟内,沟深 15cm,与 种子隔离,避免发生药害。 3.4.8 花生病毒病 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蚜虫是防止病毒病大规模爆发的重要措施。 3.4.8.1 拌种 花生播种时用 70%吡虫啉湿拌种剂拌种,每 50kg 种子拌药 210g250g(有效成分)。对苗期蚜虫防 治作用明显,且有利于保护天敌。 3.4.8.2 叶面喷施。 当田间蚜墩率达到 20%30%,百墩蚜虫量达到 500 头800 头时,每 667m 2 用 25%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 1g 2g(有效成分),加水喷施,药效可维持 10d20d。 2 DB37/T 1039 2008 3 D B 3 7 / 2 0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