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33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0342008 花生农家品种资源搜集与鉴定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llection and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of Rural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Germplasm 2008-1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1-01 实施 DB37/T 1034 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世华、万书波、李春娟、张廷婷、闫彩霞、许婷婷、王才斌、李萌、柳琪。 I DB37/T 1034 2008 花生农家品种资源搜集与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种质搜集与性状鉴定中的的要求、搜集、性状鉴定。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搜集与性状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
3、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855 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要求 3.1 搜集 3.1.1 印发征集登记表 表中项目包括:编号、品种名称及别名、品种来源、种植地点、种植历史、种植面积、产量表现、 主要特征、特性。 3.1.2 确定征集品种 开列征集品种名单,连同装种用布袋,于花生收获前发送乡(镇)。 3.1.3 征集品种 每品种混选典型饱满荚果 1kg,装入发下的布袋,标明品种名称,连同登记表 1 份,寄送到负责征 集单位。 3.2 保存 3.2.1 田间种植 3.2.1.1 花生种质资源种植环境应符合 NY/T 855 的要求,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
4、田间用药应符 合 GB 9321 的要求。 3.2.1.2 应按熟性、株型种植。行长 5m6m,每区 13 行,每隔 9 个品种设一个对照区。早熟直立 型品种行距 40cm,穴距 20cm;中、晚熟直立和半匍匐品种,行距 50cm,穴距 26cm;中、晚熟匍匐型品 种,行距 60cm70cm,穴距 30cm33cm。 3.2.2 观察记载 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下针期、荚果形成期、饱果期、成熟期、株型、开花习性、花色、 叶形、叶色、叶片大小、茎枝茸毛、茎色等。 3.2.3 植株性状调查与考种 3.2.3.1 性状调查 包括:主茎高、侧枝长、有效枝长、结实范围内节数、 总分枝数、结果枝数、
5、单株果数、单株饱果 数、单株秕果数、烂果数、虫果数、芽果数、地上果针数、地下果针数。 3.2.3.2 考种 种子晒干后要进行室内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果形、果嘴、缩缢、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 种子形状、种皮颜色、出仁率等。 1 DB37/T 1034 2008 3.2.4 入库保存 经 3 年5 年的观察和性状鉴定结果,即可整理填写花生品种资源档案卡。其它性状,如品质 特性、抗病虫性、抗逆性以及主要性状的遗传等,则应根据育种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鉴定和研究。 4 性状鉴定 4.1 植物学性状鉴定 4.1.1 株型(生长习性) 依据田间花生植株于封行前第一对侧枝与主茎角度的大小分为 3 个类型。
6、 4.1.1.1 直立型 第一对侧枝与主茎的夹角小于 45。 4.1.1.2 半匍匐型 第一对侧枝近主茎基部与主茎之间略成 60夹角,侧枝中上部向上直立生长。这一生长习性又进一 步分为 3 种类型。 a) 主茎直立,所有分枝均匍匐,只是枝梢顶端部分向上翘起生长; b) 主茎直立,所有分枝均匍匐,只是枝梢部分向上翘起生长,向上部分小于葡甸部分; c) 主茎直立,第一对侧枝近主茎基部与主茎之间略成 60 夹角,侧枝中上部向上直立生长向上部 分大于匍匐部分。 4.1.1.3 匍匐型 第一对侧枝与主茎间形成近 90夹角,侧枝几乎贴地生长。这一生长习性又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 a) 主茎直立,所有分枝均贴
7、地生长; b) 主茎匍匐所有分枝均贴地生长。在栽培种花生中很少见。 4.1.2 分枝型 依第一次侧枝上第二次分枝的多少分为两类。 4.1.2.1 密枝型 第二次分枝多,且有第三、四次分枝。 4.1.2.2 疏枝型 第二次分枝少,甚至没有第二次分枝。 4.1.3 开花习性 根据第一次分枝上花枝与营养枝分布的情况分作三类。 4.1.3.1 交替开花型 第一次分枝上花枝与营养枝交替着生,典型的第一、第二节均为营养枝。 4.1.3.2 连续开花型 第一次分枝上从第一节位开始着生花枝,仅于第一次分枝的梢端才有营养枝,主茎着生花序。 4.1.3.3 中间型 上述两种开花习性的品种通过有性杂交其后代出现了连
8、续和交替的中间型品种。 4.1.4 叶形 以主茎顶部从上向下数第三片全展叶为准,分为楔形、椭圆形、近圆形、卵形、披针形等 15 种。 4.1.5 叶片大小 以调查叶形的部位取样测定,根据小叶平均长度分为 5 级:3.9cm 为小;4.0cm4.9cm 为较小; 5.0cm5. 9cm 为中;6.0cm6.9cm 为大;7.0cm 以上为极大。栽培种花生叶片大小的变异范围为 2. 4cm0.8cm,至 8.6 cm 4.1 cm。 4.1.6 叶色 根据观察叶型的部位,目测颜色,分为黄绿、淡绿、绿、深绿和暗绿五级。 4.1.7 茎的粗度 2 DB37/T 1034 2008 以成熟花生植株的第一
9、对和第二对侧枝基部节间的主茎粗度为标准,分为五级:直径 3.9 mm 以下 为细,4.0cm4. 9 rnm 为中粗,5.0cm5.9 mm 为较粗,6.0cm6.9 mm 为粗,7.0 mm 以上为极粗 。 4.1.8 茎枝茸毛 根据茎枝上茸毛多少和长短分为:密长、密短、中长、中短、稀长、稀短六类。 4.1.9 茎部花青素 根据茎部颜色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多。 4.1.10 花色 4.1.10.1 包括花冠颜色和旗瓣上红脉的颜色。 4.1.10.2 花冠颜色以完全开放的花旗瓣正面颜色为准,分为白色、柠檬黄、黄色、橘黄、橘色、深橘 色、石榴红和其他等 8 种。 4.1.10.3 旗瓣上的红脉颜
10、色也分为白色 、柠檬黄、黄色、橘黄、橘色、深 橘色、石榴红和其他等 8 种。 4.1.11 花大小 盛花期选有代表性的花测量旗瓣的宽度。15.9 mm 以下为小,16.0mm 20.9 mm 为中,21.0 mm 以 上为大。 4.1.12 果针 花生的果针有不同的颜色,包括从紫色到绿色的各种过渡颜色,也有不同程度的茸毛,还存在不同 长度和不同粗度的变异。一般连续分枝类型的果针比交替分枝类型的果针短。果针的粗度变异为 1mm2 mm,疏枝亚种的果针较粗,而密枝亚种的果针较细。 4.2 农艺性状鉴定 4.2.1 株体性状 主茎高、侧枝长、有效枝长、结实范围及节数、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 4.2.2 荚果和种仁性状 包括荚果长宽、果壳厚度、果形、荚果缩缢,荚果脉纹、果喙、荚果粒数;种子形状、种子长宽、 种皮色及种子休眠性。 根据花生百仁重可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三种。百仁重 80g 以上为大粒种,50g80g 为中 粒种,50g 以下为小粒种。 4.2.3 生产性能 单株结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千克果数、百仁重及出仁率。 4.2.4 物候期调查 播种期、出苗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下针期、成熟期、全生育期、收获期。 3 DB37/T 1034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