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036-2008 鲜食花生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5248
资源大小:2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7 T 1036-2008 鲜食花生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0362008 鲜食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in for Peanut as Fresh Food 2008-1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1-01 实施 DB37/T 1036 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书波、单世华、王才斌、李春娟、闫彩霞、滕葳、吴修、许婷婷。 I DB37/T 1036 2008 鲜食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1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花生生产要求、田间管理和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鲜食花生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5 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 5303-2005 无公害食品 花生 3 要求 3.1 环境、土
3、壤 产地环境符合 NY/T 855 的要求。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 6 万 kg,总有效含量 25%的花生专用肥 1500 kg,对含氮量较高的蔬菜迹地,可施用同量磷、钾肥,配之 以 10 kg 尿素。 3.2 品种选择 选用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成熟期早,生育期 110 d 以内;产量 3000 Kg/ hm 2 ,蛋白质含量25%, 口感好,结荚整齐,果形好,果腰稍浅,果壳白;同时还具有双仁饱果率高、整齐度好、网纹清晰、大 小适中、外形美观、结荚集中、易收获等特点。 3.3 地膜覆盖,适期早播 春播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种,北方花生双膜栽培
4、的最早播期为 3 月 14 日,安全播 期为 3 月 24 日,适宜播期为 3 月 20 日前后。 3.4 增加密度,一播全苗 3.4.1 播种前准备 花生播种前要严格精选种子,除去病、劣、破损籽仁,选用一二级种子做种。 3.4.2 播种 适墒播种,防止落干、过湿或因低温出现烂种现象,播种深浅一致(3 cm 为宜)。 4 田间管理 4.1 清棵放苗 先覆膜后播种田块,当花生子叶顶土、现绿时应及时清棵退土,引苗出膜、封压膜边;先播种后覆 膜的,当子叶顶土时应及时破膜,并在其上覆盖 34cm 厚的湿土,以防灼伤幼苗和引伸子叶节。齐苗 后应将伸入膜下的枝叶理出膜外,促进其健壮生长。 4.2 病虫害防
5、治 鲜食花生病虫防治用药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 要求,齐苗后用 40%的氧化乐果乳剂防治蚜虫、 1 DB37/T 1036 2008 蓟马,兼防病毒病;及时拔除病毒病株。北方产区还应注意防治 7 月上中旬的二代棉铃虫危害,应尽早 用双灭灵等农药喷施防治;南方产区应注意防治叶斑病和锈病。 4.3 浇好花荚水 花生开花至结荚期间,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60%,应采取沟灌润浇或喷灌补充水分。 4.4 控制徒长和叶面追肥 花针末期至结荚初期喷施 250300mg/L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每公顷 600 kg,促进早熟;结荚期用 0.2%0.3%的 KH 2PO4水溶液每公顷 750 kg 或其他叶面肥喷施 23 次,促进荚果发育和膨大。 4.5 收获 4.5.1 收获时期 鲜食花生进入饱果期即可开始收刨,采收后要淘洗掉泥砂杂质,分级上市,尽量避免和减轻对花生 荚果的损伤。 4.5.2 包装 包装材料应清洁无异味、无污染,应符合 NY 5303 的要求。水分尚未降至安全水分的花生不宜用 塑编袋盛装。 2 DB37/T 1036 2008 3 D B 3 7 / T 2 0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