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627-2006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pdf

    • 资源ID:1485150       资源大小:705.5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627-2006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pdf

    1、ICS 65.020 B 3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 6272006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 2006 06 30 发布 2006 07 10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6272006 I 目 次 前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地理标志 保护范围 . . 1 4 要求 . . 2 5 试验方法 . . 8 6 检验规则 . . 9 7 标签、包 装、运输和贮存 . .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保护范围图 . 11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安丘市土壤矿物质含量 .12 DB37/

    2、627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规定及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 品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运、韩伟伟、代建华。 DB37/ 6272006 1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丘大姜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管理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安丘大姜。 2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 5009.8 食品

    4、中蔗糖的测定 GB/T 5009.10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GB/T 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 5009.8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GB/T 5009.90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GB/T 5009.92 食品中钙的测定 GB/T 6195 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粉滴定法) GB/T 6543 瓦楞纸箱 GB/T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GB/T 8858 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GB 17924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SB/T 10160-1993 姜 3 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5、 安丘大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公告 的保护范围,安丘市所辖二十三处镇、街道。详情见附录A。 DB37/ 6272006 2 4 要求 4.1 自然环境 4.1.1 地理位置 本区域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18 0 44119 0 27,北纬36 0 0536 0 38之间。境内总面 积1928平方公里,地处鲁中山区东北边缘,绝大部分处于沂沭断裂带北段中部,地势随泰沂山脉自西南 向东北呈缓坡倾斜,地貌类型多样,东部为胶莱盆地与胶北弧形隆起的西延部分,西南部为群山隆起河 谷纵横的低山区。安丘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质

    6、地较好,光照充足,雨 热同期,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气候。 4.1.2 日照 年平均光照数2502.1h,年日照百分率58% ,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15222.4J/cm 2 。 4.1.3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2.2,发芽期气温22 25,根茎旺盛生长期,白天温度25左右,夜间17 18,安丘大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日较差10.9,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大量养分。 4.1.4 降水 降水主要靠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来的水分,雨季的起止和冬、夏季风交汇成的锋面一致,年平 均降水一般在680mm800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8%。 4.1.5 土壤 土壤表层质地轻壤或中壤,部分均壤质型,土层深厚,供肥力

    7、强,保水性能良好,适种作物广泛,有利 于姜的生长。安丘市土壤养分含量见附录B。 4.2 特征 4.2.1 姜球特征 安丘大姜姜球肥大,皮色黄亮,外形美观,辛 香味浓,商品性能好,其中单块姜重达1kg,单个姜 球重约600g。 4.2.2 植株特征 植株高大,生长势强,株高80cm100cm。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秆粗壮,但分枝较少,每株 约有610个地上分枝,属疏苗类型。根茎姜球数较少,姜球肥大,节少而稀,外形美观。 4.3 种姜培育 4.3.1 选种 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损伤、无病 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褐变及发

    8、软、呈水渍状的种姜。 4.3.2 晒姜与困姜 DB37/ 6272006 3 于播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内取出种姜,稍稍晾晒后,用清水冲冼去掉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 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收进室内堆放23天(称为困姜)。晒姜、困姜两过 程重复进行23次。 4.3.3 催芽方法 4.3.3.1 大姜催芽的方法很多,适宜安丘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4.3.3.1.1 室内火炕催芽 根据姜种的多少,先在炕上烧火的一端用砖或土坯将没有墙的两个面垒0.5m高的围墙,围墙内糊一 层纸,里面铺10cm厚的麦穰,然后把晒好的姜块摆在火炕上,一般摆5层,姜层高约0.6m。三天后上面 盖一层

    9、棉被或其它透气性好的东西。 4.3.3.1.2 室外土炕催芽 选择院内光照充足的地方建造姜炕。可建成地上式和半地下式两种方式。地上式就是用土坯在地面 以上垒成一个四周墙高80cm的池子(半地下式是在地面下挖25 cm30 cm,地上垒50cm55cm高的墙, 其余同地上式),池长、池宽按照姜种多少而定。摆放姜种前将干净无霉变的的麦穰晒一中午后喷洒开 水把麦穰调湿,在炕底铺放10cm15cm,将姜种摆放好,一般不超过 60cm70cm。上层再盖5cm10cm 麦穰,姜种摆放好后,上面再盖5cm10cm麦穰,顶部用麦穰泥封住。根据姜种多少及姜炕的大小,在 炕内竖插几把高梁、玉米等作物的秸杆。 4.

    10、3.3.1.3 阳畦催芽 先挖制宽1.5m、深0.6m左右、长度以姜种多少而定的阳畦,在畦底及周围铺一层10cm左右的麦穰, 将晒好的姜种排放在里面,再盖一层15cm厚的麦穰,保持黑暗、疏松透气,上部插上拱架,盖好塑料薄 膜,夜间可加盖草苫御寒,有条件者还可在阳畦内铺地热线加温。 4.3.3.1.4 温室催芽 用竹筐或纸箱,内垫5cm10cm厚的麦穰,将晒好的姜块放在里面,顶部盖一层5cm厚麦穰,放入温 室催芽。 4.3.3.2 温度控制 催芽期间的温度掌握,前期高温促芽,温度保持2528,经57天后,温度降至2225, 平稳长芽,最后从22降至外界气温,低温练芽。 4.3.3.3 适宜种芽

    11、适宜种芽长0.5cm2cm,粗0.5cm1cm,形态上要求黄色鲜亮,顶部钝圆,芽基部仅见根的突起。 4.4 栽培技术 4.4.1 整地施肥 4.4.1.1 深翻施底肥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地块 后。结合秋耕,每公顷施土杂圈肥90t以 上,第二年土壤解冻后,细耙一遍,然后将地面整平。 4.4.1.2 起垅施种肥 在整平耙细的地块上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开沟,沟距75cm左右,沟宽25cm,沟深15cm,一般畦长50m 为宜,畦端挖好排水沟。施种肥,即在开好的沟内用镢沿姜沟的南侧(东西向沟)或西侧(南北向沟) 开一小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用二齿钩将肥料与土壤 混匀。一般施肥料

    12、为每公顷1.5t2.25t粉碎 DB37/ 6272006 4 的豆饼或煮熟的豆子, 同时每公顷再施入0.375t总养分含量45%的复合肥、 0.03t锌肥、 0.015t0.0225t 硼肥。 4.5 播种 4.5.1 播种时间 大田种植一般在5月1日前后,地膜、小拱棚可提前2030天。 4.5.2 播种前准备 4.5.2.1 掰姜种 姜块的大小,以75g左右为宜。一般要求种姜块 上只保留一个壮芽,其余的芽全部去除。在掰姜的 同时严格剔除种芽基部发黑或姜块断面发生褐变的姜块,并按姜块及种芽大小等情况进行分级。 4.5.2.2 浇底水 浇底水一般在施好种肥,播种前1h左右进行,浇水的量以使土壤

    13、湿润,又不能完全把垅湿透为宜。 4.5.3 播种 4.5.3.1 播种方法 4.5.3.1.1 平播法 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种芽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则使姜块沿沟南沿使芽一致向南;若南 北向沟,则使姜块沿沟西沿使芽一致向西。放好姜种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用湿 润细土盖住姜芽。 4.5.3.1.2 竖播法 竖播法是指不管什么方向的沟,芽一律向上,其余措施同4.5.3.1.1。 4.5.3.2 播种密度 4.5.3.2.1 行距:72cm75cm,株距:20cm22cm。 4.5.3.2.2 水肥条件较差或种姜块较小,则加大密度。 4.6 田间管理 4.6.1 遮荫 4.6

    14、.1.1 在大姜生长的幼苗期,一般用玉米秸、树枝、高梁秸等材料离姜 10cm15cm 斜插,编成花篱, 高 70cm80cm,进行遮荫。也可选择透光率 50%的遮阳网遮阳。 4.6.1.2 8 月 10 日前后,撤除遮荫设施。 4.6.2 中耕除草 4.6.2.1 在幼苗期结合浇水进行 12 次浅中耕。 4.6.2.2 化学除草 4.6.2.2.1 大姜田中适用的除草剂有除草通、拉索、氟乐灵、扑草净等。 4.6.2.2.2 喷雾除草法 DB37/ 6272006 5 播种后出芽前,趁土壤潮湿时,化学药剂按除草剂的使用说明,配成药液,喷于姜田。 4.6.2.2.3 毒土除草法 在大姜播种后出苗前

    15、,将除草剂与潮湿而不粘的细土充分混匀,用塑料薄膜覆盖,堆放10h14h, 而后均匀的撒到姜田内,保持地面湿润。 4.6.3 合理浇水 4.6.3.1 发芽期 在出苗前一般不浇水,特殊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状况而灵活掌握。 4.6.3.2 幼苗期 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并在浇水后适墒时进行浅中耕。另外,雨后注意排水防涝。 4.6.3.3 旺盛生长期 立秋后,一般每隔46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0%。 4.6.3.4 收获前 23 天浇一次水。 4.6.4 追肥与培土 4.6.4.1 幼芽期姜苗高 30cm 左右时,距姜苗 0.1m 处开沟施肥,一般每公顷施入尿素 3

    16、75kg。 4.6.4.2 旺盛生长期,结合拔除遮荫材料进行追肥,一般在距姜苗 0.1m0.15m 处开沟施肥,每公顷 施总养分含量 45%复合肥 0.75t,硫酸钾肥 0.375t,豆饼或煮熟的豆子 1.5t,土杂肥或鸡粪 45t。 4.6.5 培土 立秋前后结合去除遮荫材料和大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基部成垅,以后可结 合浇水施肥,视情况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 4.7 病虫害防治 4.7.1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 4.7.1.1 轮作 34 年。 4.7.1.2 选用无病姜种,大姜收获前在无病姜田中严格选种,在姜窖中单贮,贮窖用石灰水或 40%的 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下地

    17、前再进行严格挑选。 4.7.1.3 选地、整地 姜田选在地势较高、能灌能排的地块,深翻地时每公顷施 1.5t2.25t 熟石灰 进行消毒,整地时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 4.7.1.4 施净肥,种植大姜所用肥料应保证无姜腐烂病病菌,所用的有机肥必须经充分腐熟后使用。 4.7.1.5 浇净水,姜田最好采用井水灌溉,严禁把病株向水渠及水井中乱扔。有条件者可用塑料软管 灌溉,使水绕过发病地带。 4.7.1.6 病株处理,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还应将四周 0.5m 内的健株一并去 除, 并挖去带菌土壤, 病穴内撒石灰消毒或用 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倍液, 硫酸

    18、铜 3000 倍液灌窝消毒,然后用无菌土回填。 4.7.1.7 药剂防治,可用波尔多液,叶枯宁液,DT 可溶性粉剂,高锰酸钾溶液、噻菌铜溶液按说明书 隔 1015 天喷雾一次,两次即可。 4.7.2 姜根结线虫病 DB37/ 6272006 6 4.7.2.1 参见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预防。 4.7.2.2 使用杀线虫剂防治。 4.7.3 斑点病 4.7.3.1 避免连作。 4.7.3.2 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喷洒。 4.7.4 炭疽病 4.7.4.1 避免连作。 4.7.4.2 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 4.7.4.3 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苯菌灵液按说明书喷雾。

    19、4.7.5 姜螟 4.7.5.1 人工捕捉。 4.7.5.2 用菊酯类杀虫剂等高效残留农药喷雾。 4.7.6 异形眼蕈蚊(幼虫称姜蛆) 4.7.6.1 姜窖内防治,大姜入窖前彻底清扫姜窖,用 80%敌敌畏 1000 倍液喷窖。 4.7.6.2 田间防治,精选姜种,发现被害种姜立即淘汰,或用 80%敌敌畏 1000 倍液浸泡种姜 5min 10min。 4.8 收获 收鲜姜一般在霜期来临之前收获。收鲜姜时,一般应在收获前23天浇一水。收获时可用手将大姜 整株拔出或用镢整株刨出,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然后自地上茎基部将茎杆用手折下或用刀削去,保 留2cm左右的地上残茎,摘除根,趁湿入窖,勿需晾晒。

    20、 4.9 贮藏 4.9.1 短期贮藏保鲜 大姜短期贮藏可在室内地面铺一层湿沙, 然后将大姜竖立密排其上, 每排一层姜盖5cm6cm厚湿沙, 其上再放姜,如此堆至0.8m1m高,最上部盖一层10cm厚的湿沙,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为防止姜堆 湿度过大,前半月可打开薄膜)。 4.9.1.1 井窖的修建 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处作为井窖的位置。井口直径0.8m1.0m,井筒垂直向下,筒深 3m5m,由上至下渐粗。井底视贮姜量的多少挖23个贮姜洞,洞宽1m1.5m,高1m左右。井窖挖好后, 用砖石砌建井口,高出地面40cm50cm。 4.9.1.2 大姜入窖 4.9.1.2.1 大姜入窖贮存,

    21、井底温度保持在 141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0%左右。 4.9.1.2.2 大姜入窖前的准备 大姜入窖前应彻底清扫贮姜洞及井底,若里面太干,可适当洒水保持湿润,亦可提前施用高效低毒 杀菌剂对井窖进行杀菌灭虫处理,而后在洞底铺5cm6cm厚的湿沙。 DB37/ 6272006 7 4.9.1.2.3 大姜入窖 大姜收获后,立即将带着潮湿泥土的姜块放入洞内,由里及外至洞口。将姜紧密地立摆在一起,摆 完一层后在表面盖一层10mm厚的细沙,同时将姜缝也要灌满细沙,再摆第二层,姜层高度离窖顶不能低 于0.3m,然后在上部盖5cm10cm湿沙进行保湿。 4.9.1.2.4 入窖后的管理 姜块入窖

    22、后任其自然放置1015天,暂不封口或用席子、草苫把窖口稍加遮盖。之后,入窖用土坯 或砖将贮姜洞的洞口垒起来,留一个20cm 2 30cm 2 的小窗。以后随气温的下降,封井口,天气寒冷时, 可在上面加盖柴草保温。 4.10 质量等级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等 级 单块重 (g) 感官指标 限 度 特级 m350 形状良好,肥大充实,色泽纯正一致,表皮光滑,清洁 干燥,无腐烂,无泥沙,无病虫害及其他伤害。 不合格率不超过5%。 一级 250m350 形状良好,肥大充实,色泽纯正一致,表皮光滑,清洁 干燥,无腐烂,无泥沙,无病虫害及其他伤害。 不合格率不超过8%。 二级 150m250 形态正

    23、常,丰满充实,色泽基本一致,表皮光滑,清洁 干燥,无腐烂,无泥沙,无严重病虫害及其他伤害。 不合格率不超过10%。 注: m-表示单块姜的重量。 4.11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项 目 指 标 姜油/(g/100g) 0.25 水分/(%) 89.093.0 蛋白质/(%) 0.9 总糖/(%) 0.9 粗纤维/(%) 1.0 粗脂肪/(%) 0.2 灰分/(%) 1.0 胡萝卜素/(%) 1.0 维生素C/(mg/100g) 0.7 铁/(mg/kg) 20 锌/(mg/kg) 0.8 钙/(mg/kg) 180 镁/(mg/kg) 300 4.12 卫生指标 DB37/ 627

    24、2006 8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项 目 指 标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4.13 污染物限量及农约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表GB 2762和GB 2763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质量等级 按SB/T 10160-1993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 5.2 理化指标 5.2.1 姜油 姜油含量的测定采用蒸馏法,其蒸馏方法装置如图1。其工艺流程为:先把大姜洗净晾干、切碎, 放入隔板上面的蒸馏器内,隔板下的铁锅内注入适量水,加热使水沸腾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多孔隔热板 进入姜料,使姜油气化并与蒸汽一并通过鹅颈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的冷凝物进入收集器,油水分离后 即可得

    25、到姜油。 图1 水蒸气蒸馏法制取姜油示意图 1、 挡板 2、鹅颈 3、姜料 4、蒸馏器 5、隔板 6、炉灶 7、姜油收集器 8冷凝器 9进水口 10、出水口 5.2.2 水分 按GB/T 8858的规定执行。 5.2.3 蛋白质 按GB/T 5009.5规定执行。 5.2.4 总糖 按GB/T 5009.8规定执行。 5.2.5 粗纤维 DB37/ 6272006 9 按GB/T 5009.10的规定执行。 5.2.6 粗脂肪 按GB/T 5009.6的规定执行。 5.2.7 灰分 按GB/T 5009.4的规定执行。 5.2.8 胡萝卜素 按GB/T 5009.83的规定执行。 5.2.9

    26、维生素 C 按GB/T 6195的规定执行。 5.2.10 铁 按GB/T 5009.90的规定执行。 5.2.11 锌 按GB/T 5009.14的规定执行。 5.2.12 钙 按GB/T 5009.92的规定执行。 5.2.13 镁 按GB/T 5009.90的规定执行。 5.3 卫生指标 致病菌按GB/T 4789.4、GB /T 4789.5和GB/T 4789.11规定执行。 5.4 污染物限量及农约最大残留限量 按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6.1.1 出厂检验 产品包装前厂方按照本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等级和感官检验,合格的按等级要求分别

    27、包装,并将合格 证附于包装上。 6.1.2 型式检验 6.1.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每年收获初期; DB37/ 6272006 10 b)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 6.1.2.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全部要求。 6.1.3 交货验收 供需双方在交货现场按交售量随机抽取不少于1kg 的样品,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等级进行分级。 经检验,不符合本等级规定品质条件的大姜,可按其实际品质定级验收,如交售或调出单位不同意变更 等级时,可进行加工整理后再重新检验一次,以重验的检验结果为准。 6.2 组批 产品以批为单位验收,同一等级种、同样包装、同时采收、同一贮存

    28、条件下存放的大姜为一个检验 批次。 6.3 抽样 抽样方法按GB/T 8855的规定取样。 6.4 判定规则 6.4.1 每批受检大姜,按其重量要求和感官指标抽样检验,不合格率按其平均值计算,不得超过该等 规定限度范围。如果某件不合格品百分率超过规定限度时,为避免不合格率变异幅度太大,特作如下规 定: a) 规定限度总计不超过 5%者,不合格率的上限不得超过 10%; b) 规定限度总计不超过 10%者,不合格率的上限不得超过 15%; c) 如果超过上述规定,则应降到相应的等级或作等外品处理。 6.4.1.1 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品,不得复检。 7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29、标签 产品标签应按GB 7718规 定执行,并应符合GB 17924要求。 7.2 包装 7.2.1 包装容器应符合 GB/T 6543 的要求。 7.2.2 应分级包装,包装规格、单位、重量应一致。 7.3 运输 7.3.1 装运时应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 7.3.2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 7.3.3 公路运输时严防日晒、雨淋,铁路运输时要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 7.4 贮存 7.4.1 短期产品应放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严防日晒、雨淋及有毒物质和病虫的危害。 7.4.2 长期冷藏时,应保持温度 1113,相对湿度 95%左右。 DB37/ 6272006 11 A

    30、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保护范围图 A.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安丘大姜所涉及到的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和种植辖区行政示意图。 本附录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安丘大姜。 A.1.1 镇、街道办事处名称 地理标志产品安丘大姜涉及安丘市所辖的二十三处镇、街道:兴安街道、贾戈街道、凌河镇、黄旗 堡镇、赵戈镇、柘山镇、刘家尧镇、关王镇、大盛镇、王家庄镇、辉渠镇、雹泉镇、金冢子镇、庵上镇、 临浯镇、白芬子镇、石堆镇、景芝镇、石埠子镇、官庄镇、管公镇、红沙沟镇、吾山镇。 A.2 种植辖区示意图 地理标志产品安丘大姜种植地域图见图A1。 地域图A1 DB37/ 6272006

    31、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安丘市土壤矿物质含量 表B.1 安丘市土壤养分含量表 名称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碳氮比 速效氮 速效钾 速效氮 磷钾比 含量 12.9g/kg 1.10g/kg 1.12g/kg 1:1.29 116.5mg/kg 57.8mg/kg 1:0.50: 1.32 表B.2 安丘市土壤中量元素含量表 名称 Ca Mg S 含量 4.93g/kg 0.26g/kg 36.20g/kg 表B.3 安丘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 名称 Fe Mn Cu Zn B Mo 含量 53.40mg/kg 24.67mg/kg 1.53mg/kg 1.21mg/kg 0.41mg/kg 0.12mg/k g 表B.4 安丘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 名称 Cd Hg As Cr Pb 含量 0.112mg/kg 0.356mg/kg 7.182mg/kg 62.41mg/kg 23.48mg/kg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627-2006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pdf)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