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83.140.10 G 33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802018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应用技术规程 马铃薯 2018 - 07 - 19发布 2018 - 08 - 1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80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滕州市土肥工作站、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 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海涛、孔祥宜、王丽红、李腾飞、董灵艳、贺洪军、阮久勇、韩文贺。 DB37/T 33
2、802018 1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应用技术规程 马铃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田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技术规程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在地膜选用、 覆膜准备、覆膜作业、田间管理、地膜降解和贮运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早春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7732-2006 铺膜播种机 NY/T 2383-201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0
3、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7/T 1704-2010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DB37/T 2446-2013 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其共混料为主 要原料,加入氧化-生物双降解添加剂及其他辅助材料,经加工制得在自然环境中可进行氧化降解及生 物降解的地膜。 3.2 地膜降解诱导期 从地膜铺设之日起,到地膜出现多处(24处/m 2 ) 2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在此 时间内地膜膜面保持基本
4、完整,地膜力学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3.3 地膜覆盖显效期 在某一区域一段时期内,地膜覆盖能够显著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该时期后,地膜破裂或去除地膜 对作物生长和经济产量不产生明显影响。 4 地膜选用 DB37/T 33802018 2 4.1 型号选择 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显效期一般为(60 5)d,依据DB37/T 2446-2013选择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 解诱导期不早于马铃薯地膜覆盖显效期的产品型号。 4.2 膜宽选择 地膜宽度一般为85 cm90 cm,可根据马铃薯的行距、垄宽与垄高进行选择。 4.3 膜厚选择 选用膜厚0.004 mm0.006 mm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物理性能符合D
5、B37/T 2446-2013的规定。 4.4 使用量 根据地膜覆盖率和地膜规格,一般马铃薯田每666.7 m 2 施用(34.5 )kg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 5 覆膜准备 5.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5010-2016规定。要求以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 土为宜。 5.2 精细整地 马铃薯田要进行深耕20 cm35 cm,早春精细整地,整平耙细,做到墒情充足、地面平整、无作物 残茬杂物,以利于地膜覆盖。 5.3 起垄栽培 双行起垄栽培,小行距20 cm,大行距75 cm80 cm,株距20 cm25 cm;单行起垄栽培,行距65 cm 70 cm,株距(
6、200250 )mm;垄高均为15 cm20 cm。 5.4 播种覆膜 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播种覆膜时间参照DB37/T 1704 -2010。 5.5 除草剂的施用 正确的选用马铃薯田间除草剂,严格按照剂量施用,喷施除草剂后立即覆膜。 6 覆膜作业 6.1 覆膜要求 顺垄覆盖,地膜拉力均匀,贴垄紧,封边严,做到拉紧,铺平,无皱折。 6.2 覆膜方法 6.2.1 人工覆膜 DB37/T 33802018 3 地膜顺垄覆盖,在垄的侧背上开浅沟将膜封埋,压紧压实,同时将两头封严。隔一段距离,在垄上 覆土压膜,避免风吹刮坏薄膜。 6.2.2 机械覆膜 马铃薯铺膜播种机械技术条件要求符合JB/T 7732.1 -2006中的规定。覆膜过程中,防止地膜拉力过 大,拉坏地膜或影响铺膜质量。 7 田间管理 7.1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参照NY/T 2383 -2013。 7.2 田间栽培管理 马铃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参照DB37/T 1704-2010。 8 地膜降解 马铃薯收获后,结合田间农事操作,可将残膜翻入土壤耕层,促进生物降解。 9 地膜贮运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请在避光、阴凉、干燥处妥善保管。具 体运输、贮存要求参照DB37/T 2446-2013。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