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5059       资源大小:566.5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pdf

    1、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Monitoring technology discipline of seawater shellfish culture coastal areas 2018 - 07 - 19发布 2018 - 08 - 1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5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潍

    2、坊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华伟、张秀珍、孙珊、张娟、谷伟丽、刘国宁、高继庆。 DB37/T 33542018 1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要素、监测要求、数据汇总与分析、监测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5009.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 5

    3、009.2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DB3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4、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征污染物 characteristic pollutants 海水贝类增养殖环境中对所增养殖贝类质量能够产生负面影响的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3.2 常规监测 routine monitoring 在贝类增养殖区域开展的涵盖全部监测要素的定期监测。 3.3 高频监测 high frequency monitoring 在贝类增养殖活动重点时段开展的监测。 DB37/T 33542018 2 3.4 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oring 在贝类增养殖区域发生或疑似发生应急事件后,开展的针对性监测及后续监测。 4 监测要素 4.1 筏式

    5、养殖区监测 4.1.1 常规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水质监测要素:水温、透明度、悬浮物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pH、溶解氧、盐度、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b) 生物生态监测要素:叶绿素-a、浮游植物; c) 特征污染物:水质油类、挥发酚、汞、镉、铅、铜、砷、弧菌总数,其他特征污染物筛选参照 DB37/T 2297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执行。 4.1.2 高频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pH、盐度、溶解氧、水温、叶绿素-a、浑浊度。 4.1.3 应急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赤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

    6、等; b) 污损事件:污染事故特征污染物。 4.2 底播增养殖区监测 4.2.1 常规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水质监测要素:水温、透明度、悬浮物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pH、溶解氧、盐度、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b) 沉积物监测要素:粒度、有机碳; c) 生物生态监测要素:叶绿素-a、浮游植物、底栖生物; d) 特征污染物:沉积物总汞、镉、铅、铜、砷、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硫化物、粪大肠菌群, 其他特征污染物筛选参照DB3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执行。 4.2.2 高频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pH、盐度、溶解氧、水温、叶绿

    7、素-a、浑浊度。 4.2.3 应急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赤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 b) 污损事件:污染事故特征污染物。 4.3 滩涂养殖区监测 4.3.1 常规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水质监测要素:水温、透明度、悬浮物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pH、溶解氧、盐度、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b) 沉积物监测要素:粒度、有机碳; c) 生物生态监测要素:叶绿素-a、浮游植物、底栖生物; d) 特征污染物:沉积物总汞、镉、铅、铜、砷、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硫化物、粪大肠菌群, 其他特征污染物筛选参照DB3

    8、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执行。 4.3.2 高频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DB37/T 33542018 3 pH、盐度、溶解氧、水温、叶绿素-a、浑浊度。 4.3.3 应急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赤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 b) 污损事件:污染事故特征污染物。 5 监测要求 5.1 监测站位布设 监测站位的布设应均匀覆盖评价的养殖区,在重点养殖区域适当加密监测站位,在重点养殖区域外, 可适当减少站位,并应按照表1的原则。 表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监测站位布设原则 养殖区面积,以养殖 分布海域面积计(km 2 ) 布设

    9、断面数 (个) 每个断面站位数 (个) 总站位数 (个) 备注 50 2 3 6 养殖区远岸端1000 m外至少设 置1个对照点;站位位置应尽可 能沿用历史测站,确保数据连续 性和可比性。 50 3 4 12 5.2 监测频率 5.2.1 常规监测 水质监测频率为每月监测一次,海冰期视情况可做适当调整;沉积物、生物生态和特征污染物监测 频率保证主要养殖周期内每年监测一次。 5.2.2 高频监测 在高温期、贝类繁殖期、苗种放养期、成熟期等重点监测时段内,不少于每周一次。 5.2.3 应急监测 根据应急事件或污损事件的影响程度大小和范围,确定应急监测频率。 5.3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样品采集按

    10、照GB 17378.3的相关规定执行。 5.4 监测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2。 DB37/T 33542018 4 表2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监测分析方法 类别 序号 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水质要素 1 水温 表层水温表法 GB 17378.4 2 叶绿素- a 分光光度法 GB 17378.7 3 pH pH计法 GB 17378.4 4 透明度 透明圆盘法 GB 17378.4 5 盐度 盐度计法 GB 17378.4 6 悬浮物质 重量法 GB 17378.4 7 溶解氧 碘量法 GB 17378.4 8 化学需氧量 碱性高锰酸钾法 GB 17378.4 9 五日生化需氧量 五日培养

    11、法 GB 17378.4 10 硝酸盐 锌-镉还原法 GB 17378.4 11 亚硝酸盐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2 铵盐 次溴酸盐氧化法 GB 17378.4 13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4 弧菌总数 平板计数法 GB 17378.7 15 汞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4 16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7 铅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8 镉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9 砷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4 20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7378.

    12、4 21 挥发性酚 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22 浑浊度 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沉积物要素 1 粪大肠菌群 发酵法 GB 17378.7 2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3 有机碳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 GB 17378.5 4 总汞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5 5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6 铅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7 镉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8 砷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5 9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10 粒

    13、度 激光法 GB/T 12763.8 11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GB17378.5 12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法 GB17378.5 生物生态 要素 1 浮游植物 计数法 GB 17378.7 2 底栖生物 计数法 GB 17378.7 贝毒 1 腹泻性贝类毒素 小白鼠法 GB 5009.212 2 麻痹性贝类毒素 小白鼠法 GB 5009.213 DB37/T 33542018 5 6 数据汇总与分析 数据处理、分析质量控制按照GB 17378.2执行;监测结果参照GB 11607、GB 3097中第二类、GB 18668 中第一类进行单项判定,各要素具体要求见表3。 表3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各

    14、监测要素要求 类别 序号 项目 要求 水质要素 1 pH 7.88.5,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变动范围的0.2pH单位。 2 悬浮物质 人为增加的量10 mg/L 3 水温 人为造成的海水温升夏季不超过当时当地1 ,其他季节不超过 2 。 4 溶解氧 5 mg/L 5 化学需氧量 3 mg/L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mg/L 7 无机氮 0.3 mg/L 8 活性磷酸盐 0.03 mg/L 9 汞 0.000 2 mg/L 10 铜 0.01 mg/L 11 铅 0.005 mg/L 12 镉 0.005 mg/L 13 砷 0.03 mg/L 14 油类 0.05 mg/L 15 挥发性酚

    15、0.005 mg/L 沉积物要素 1 硫化物 30010 -6 2 有机碳 2.010 -6 3 总汞 0.210 -6 4 铜 3510 -6 5 铅 6010 -6 6 镉 0.510 -6 7 砷 2010 -6 8 油类 50010 -6 9 滴滴涕 0.0210 -6 10 多氯联苯 0.0210 -6 贝毒 1 腹泻性贝类毒素 不得检出 2 麻痹性贝类毒素 400 mu/100 g 7 监测报告 7.1 监测报告要求重点给出贝类增养殖区域内的污染物状况(种类及影响范围)和贝类增养殖风险分 析与预警(种类及影响范围),重点关注现有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和资料引用的权威性(数据及发布责任 可追溯)。 7.2 监测报告应包含内容及体例见附录A。 DB37/T 3354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监测报告体例 一、前言 监测实施单位、监测时间、监测航次、养殖区概况(养殖种类、数量、方式、规模等) 二、监测方案 监测海区的区域与范围、监测站位布设、监测站位图、监测站位类型与说明、监测时间与频率。 三、监测内容与结果分析 四、评价结论与风险分析 五、工作建议 六、参考文献(含内部资料清单)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