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4991       资源大小:426.3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pdf

    1、ICS 65.020.40 B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24 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t fermentation of garden waste 2018 - 09 -14发布 2018-10-14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424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青岛民超园林绿化实业有 限公司、青岛国际机

    2、场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杰、杨建明、董春晖、房体高、生显磊、郑广明、方磊、郭春、李树文、马 开杰、郭晓雨、杨博、杨雪、王永超、葛蔚、杨松霖、易晓华、孙京新、段营营、刘泽聪。 DB37/T 3424 2018 1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术语和定义、堆肥前期准备、堆肥方法、腐熟度判定。 本标准适用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堆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54-1

    3、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767.1-2008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测定方法 第一部分:总氮含量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LY/T 1215-1999 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 LY/T 1239-1999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 LY/T 1251-1999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NY/T 889-2004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林废弃物 garden waste 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枝干、落叶和草屑等植物残体。 3.2 园林废弃物堆肥 garden wast

    4、e composting 在人工控制的温度、含水量、碳氮比和通风条件下,园林废弃物经过发酵,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 过程。 3.3 堆肥发酵 compost fermentation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质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成为腐熟产品的过程,它是细 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在好气或厌氧条件下完成的;发酵时,为满足微生物对碳素、氮素的需求,用一些 生物菌剂可以加速堆肥的腐熟,改善堆料的理化性质;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 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物质,而且重新合成了新的高分子有机物 腐殖质,因 DB37/T 3424 2018 2 此, 堆肥发酵本质

    5、是由群落结构演替非常迅速的多个微生物群体共同作用转化物质形成腐殖质的动态过 程。 3.4 EM菌 effective microbes 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型丝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培养而成的具有多功能的复 合微生物菌群。 3.5 腐熟度 maturity degree 堆肥产品的稳定程度及其对植物毒性的大小。 4 堆肥前期准备 4.1 堆肥地点的选择 室外堆肥地点的选择标准为背风向阳,取水方便,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 地面平整。 4.2 堆肥原料的准备 堆肥原料包括主料和辅料,其中主料为园林废弃物,辅料可选择畜禽粪便(鸡粪、牛粪和猪粪)、 氮肥、豆渣、微生

    6、物菌剂等。 4.3 粉碎处理 堆肥前,园林废弃物应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至少75 %原料的粒径 3 cm 。 5 堆肥方法 5.1 碳氮比调节 根据测定园林废弃物的碳氮比的大小, 通过添加已知其碳氮比的畜禽粪便调节园林废弃物堆料的碳 氮比至20:135:1 。 5.2 含水量调节 在堆肥发酵过程中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其含水量维持在50 %60 % 。 5.3 微生物接种 在拌料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 (主要有芽孢杆菌、 酵母菌、 乳酸菌和丝状真菌等多个菌株复合而成) , 细胞干重添加量为堆体原料质量的0.2 %0.5 % 。 5.4 起堆 将混匀的堆肥物料堆起,堆体宽度应不小于1m ,堆体高度

    7、根据发酵的具体类型确定,室内堆肥应 不低于1 m ,室外堆肥应不低于1.5 m ,体积数应不小于3 m 3 ,必要应可配套通气设施。 DB37/T 3424 2018 3 5.5 翻堆 5.5.1 根据不同堆肥时期及堆体温度及时翻堆。 5.5.2 升温期,堆体温度首次上升至 50 ,翻堆 1次。 5.5.3 高温期,堆体温度保持在 50 65 ,每 3 d6 d翻堆 1次,当堆体温度超过 65 时应 及时进行翻堆。 5.5.4 降温期,堆体温度低于 50 ,每 7 d10 d翻堆 1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到 30 以下,且连 续2 天温度差不超过 2 时,停止翻堆。 5.6 沉化腐熟 若需要进一步

    8、提高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可重新堆置20 d50 d ,其间翻堆2 次4 次。 5.7 恶臭控制 通过添加EM菌等措施,控制恶臭。恶臭排放符合GB 14554 1993中的二级标准。 5.8 渗滤液处理 宜 建立渗滤液收集系统,避免造成土壤环境污染,渗滤液可用来堆体含水量的调节。 6 腐熟度判定 6.1 判定指标 判定堆肥样品是否腐熟的指标见表1。 表 1 腐熟度判定指标 理化性状 指标 堆体温度 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的阶段。当堆体温度降至环境温度, 且连续 2天温度差不超过 2时,堆体基本腐熟。 含水量 50 %60 % pH 值范围 5.58.0 碳氮比 16左右 EC

    9、值 8 ms/cm 水溶性有机碳 1.7 % 有效磷 200 mg/kg 速效钾 0.17 % 外观 深褐色团粒状。 气味 无异味 发芽指数 大于80 % 6.2 取样 采用五点取样法从发酵堆中取样。宜每5天取样1次,当相关指标达到表1的判定指标时,停止取样。 6.3 检测方法 DB37/T 3424 2018 4 6.3.1 堆体温度 从三个不同方位将温度计插入到堆体表面以下25 cm30 cm处,宜3天测定一次。 6.3.2 含水量 按照LY/T 1215-1999给出的重量法进行测定。 6.3.3 酸碱度变化 按照LY/T 1239-1999给出的玻璃电极法进行测定。 6.3.4 碳氮比

    10、 总碳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总氮的测定按照GB/T 17767.1-2008给出的方法进行测定。 6.3.5 EC 值 按照LY/T 1251-1999给出的电导法进行测定。 6.3.6 水溶性有机碳 测定方法详见附录B。 6.3.7 速效钾 按照NY/T 889-2004给出的中性乙酸铵溶液浸提、火焰光度计法进行测定。 6.3.8 发芽指数 按照GB/T 3543.4-1995给出的生物毒性法进行测定。 DB37/T 3424 2018 5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总碳的测定方法 A.1 A 仪器设备 A.1.1 马弗炉:温度可调至600。 A.1.2 砂芯坩埚:3号。 A.1.3 电子

    11、天平:可以精确到0.0001 g。 A.1.4 干燥器。 A.2 方法步骤 A.2.1 取2.000 g放入已经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放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600,灰化15 min; A.2.2 移坩埚到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 A.2.3 两次称重的重量差即为挥发性固体(VS)的重量。 A.3 分析结果的计算 堆肥样品中总碳的含量(%)按照公式(A.1)进行计算。 总碳(%)= 0.47VS. .(A.1) VS =(a-b)/(a-c) 式中: VS挥发性固体的质量; A试样加上坩埚的重量; B灰化后试样加上坩埚的重量; C坩埚的重量。 DB37/T 3424 2018 6 BB 附录B (规范性

    12、附录) 水溶性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B.1 仪器设备 B.1.1 分光光度计。 B.1.2 摇床:200 r/min 。 B.2 试剂和药品 B.2.1 焦磷酸钠。 B.2.2 硫酸锰。 B.2.3 高锰酸钾。 B.2.4 硫酸。 B.3 方法步骤 B.3.1 试剂的配制:pH值4.3 10 mmol/L Mn焦磷酸溶液:称13.3815 g Na 4 P 2 O 7 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加 入1.28 mL浓H 2 SO 4 ,再溶解0.3161 g KMnO 4 和1.3521 g MnSO 4 于其中,调好pH值后定容至1 L。 B.3.2 样品的制备:按水样品比5:1的比例,在200 r/

    13、min振荡机上振荡2 h,于12500r/min下离心20min 过滤后,测定滤液DOC(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 B.3.3 测定:在10 mL试管中,加入待测液2 mL(使有机碳含量在0 mg25 mg) ,如果不足 5 mL,则 加水至5 mL,然后加2.5 mL 10 mmol/L的Mn(III) 焦磷酸和2.5 mL浓H 2 SO 4 ,摇匀,静置1 h后,于490 nm处比色。 B.3.4 标准曲线配制:从100 mg/L的草酸标准0、0.1、0.5、1.0、1.5、2.0、2.5 mL 于10 mL试管中。 加水至5 mL,然后加2.5 mL10 mmol/L Mn(III) 焦磷酸和2.5 mL浓H 2 SO 4 。摇匀静置1 h后于490 nm 处比色。 B.4 分析结果的计算 通过比色值和标准曲线得出待测液的WSOC浓度,乘以溶液体积得出溶液WSOC质量,根据水和样品之 比求出样品中WSOC质量最后求得样品中WSOC的浓度。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