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422018 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rice production 2018-11-26发布 2108-12-26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442 2018 I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4.1 产地环境 .1 4.2 肥料使用准则 .1 4.3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2 5育秧 .2 5.1 品种选择 .2 5.2 秧田准备 .2 5
2、.3 种子处理 .2 5.4 播期 .2 5.5 播量 .2 5.6 肥水管理 .2 5.6.1 常规育秧 .2 5.6.2 机插盘育秧 .2 5.7 秧田除草 .3 5.8 秧田期病虫害防治 .3 5.8.1 农业措施 .3 5.8.2 物理防治 .3 5.8.3 化学防治 .3 5.8.3.1 主要病害防治 .3 5.8.3.2 主要害虫防治 .3 6 大田管理 .3 6.1 整地 .3 6.2 插秧 .3 6.3 施肥 .3 6.3.1 施肥量 .3 6.3.2 施肥方法 .4 6.4 灌溉 .4 6.5 大田除草 .4 6.5.1 农业及生物措施 .4 6.5.2 化学措施 .4 6.
3、6 大田期病虫害防治 .4 DB37/T 3442 2018 II 6.6.1 农业防治 .4 6.6.2 生物防治 .4 6.6.3 物理防治 .4 6.6.4 药剂防治 .4 6.6.4.1 主要病害防治 .4 6.6.4.2 主要害虫防治 .5 7收获 .5 8 运输和贮藏 .5 9 副产品处理 .5 10 生产档案 .5 DB37/T 3442 2018 I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临沂市 农业技
4、术推广服务中心、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山东润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郯城县种子公司、山东旭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绿之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学标、刘奇华、陈峰、尹秀波、杨连群、张士永、李景岭、冯尚宗、袁守江、 马惠、赵庆鑫、徐建第、陈博聪、黄信诚、张甲生、朱其松、朱文银、姜明松、李广贤、高发瑞、张晓 芳、王晓婷、王光胜、杜中民、杨百战、朱宝刚、刘宪政。 DB37/T 3442 2018 1 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鲁南、鲁西南及济南稻区绿色食品水稻生
5、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2978 绿色食品 稻谷 DB37/T 2991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7/T 2992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B37/T 3055 机插秧水稻硬盘旱育秧技术操作
6、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水稻 系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标准要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品质 指标符合NY/T 2978的规定,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水稻。 4 一般要求 4.1 产地环境 产地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肥力符合NY/T 391的规定。 4.2 肥料使用准则 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肥料的选取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绿肥为主,化学肥料为 辅,在保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控化肥用量。 DB37/T 3442 2018 2 4.3 有害生物防治原
7、则 4.3.1 坚持病虫害综合防控原则,以生态和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建立 有利于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条件。 4.3.2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清洁田园、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耕翻晒垡、轮 作换茬等培育壮苗,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4.3.3 充分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光板、补充性食物诱杀,利用防虫网、无纺布等隔离 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 4.3.4 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农药使用符合NY/T 393的规定, 防治适期、 防治指标参照DB 37/T 2991 的规定。 5育秧 5.1 品种选
8、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种植方式,选用审定的生育期适宜、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 符合GB 4404.1的规定。 5.2 秧田准备 选择秋冬前耕翻冻垡的清洁肥沃地块作秧田。人工插秧秧田大田比1:1015,机械插秧秧田大田比 1:80100。机械插秧选用清洁床土或专用育秧基质。选用15 %噁霉灵水剂6 mL12 mL,兑水500倍液, 苗床处理,防治立枯病、黑根病、烂秧病等。碱度偏高的床土,采用酸化剂(硫磺粉等)将pH调至5.5 6.0。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 d3 d,可选用80 %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倍400倍液等浸种。也可每100 kg稻种选 用25 g/L咯菌腈悬浮
9、种衣剂400 mL600 mL,或6 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400 mL等, 兑水1 000倍2 000倍液,种子包衣。 5.4 播期 按照安全齐穗期和秧龄推算播期。麦茬稻区人工插秧的中晚熟品种在5月5日10日,早熟品种可推 迟至5月15日20日,机械插秧在5月15日25日。 5.5 播量 常规育秧每667 m 2 秧田用种量35 kg40 kg,机械育秧单盘播种量100 g130 g(常规品种,干种 计算),每667 m 2 大田用25盘32盘。 5.6 肥水管理 5.6.1 常规育秧 每667 m 2 秧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1 500 kg4 000 kg(或商品有
10、机肥150 kg200 kg),复合肥 (N-P 2 O 5 -K 2 O:16-12-14)15 kg20 kg,硫酸锌1 kg2 kg做基肥。2叶1心期,每667 m 2 秧田施尿素5 kg, 4叶1心期施尿素7.5 kg。3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3叶期后可建立浅水层。 5.6.2 机插盘育秧 DB37/T 3442 2018 3 符合DB 37/T 3055的要求。 5.7 秧田除草 选用清洁秧田,减少杂草基数,辅以人工拔除。化学除草时,选用符合NY/T 393要求的除草剂。 5.8 秧田期病虫害防治 5.8.1 农业措施 科学灌溉,合理施肥,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性。 5.8.2 物理防
11、治 灰飞虱高发年份,采用无纺布或防虫网保护育秧。 5.8.3 化学防治 5.8.3.1 主要病害防治 5.8.3.1.1 立枯病:一叶一心期,每 667 m 2 秧田选用 30 % 甲霜噁霉灵水剂 1 000 倍液苗床喷雾。 5.8.3.1.2 稻瘟病: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每 667 m 2 选用 2 %井冈8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 菌悬浮剂 100 mL120 mL,或 70 %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6 g12 g 等,兑水 40 L50 L,苗床喷雾。 5.8.3.2 主要害虫防治 于灰飞虱迁入秧田始期,及时防治。每667 m 2 可选用50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2 g20 g,或30
12、 %噻 虫嗪悬浮剂8 mL16 mL等,兑水40 L50 L,苗床喷雾。兼治蓟马、一代二化螟等害虫。 6 大田管理 6.1 整地 依据耕作制度、土壤性质、种植规模,采用相应的耕整方式,做到田面平整,基本无杂草、无杂物、 无残茬等。泥土上软下实,细而不糊。移栽前需泥浆沉淀,达到沉淀不板结。 6.2 插秧 麦茬稻6月中下旬插秧,浅水插秧,水层深度1 cm3.0 cm,人工插秧秧龄30 d40 d,插秧深度 1.0 cm3.0 cm。机械插秧秧龄20 d25 d,苗高12 cm20 cm,机插深度1.0 cm1.5 cm。合理密度, 适当稀植,每667 m 2 基本苗3.0万10.0万。 6.3 施
13、肥 6.3.1 施肥量 6.3.1.1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NP 2 O 5 K 2 O)一般为 10.50.8,其中氮肥不能施用硝 态氮肥。 6.3.1.2 根据土壤肥力及目标产量,每 667 m 2 大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 1 500 kg4 000 kg(或商品 有机肥 150 kg200 kg),化学肥料总量控制在纯氮(N)12 kg15 kg、磷(P 2 O 5 )6 kg7 kg、钾 (K 2 O)12 kg15 kg,硫酸锌 1 kg2 kg。 DB37/T 3442 2018 4 6.3.2 施肥方法 6.3.2.1 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 50 %70
14、 %作基面肥,20 %30 %作分蘖肥, 10 %20 %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蘖肥各占 50 %。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水 稻专用控释肥在整地时施入。 6.3.2.2 分蘖期及灌浆期可喷施 0.2 %0.3 %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硅锌叶面肥或符合绿色食品生产 要求的其他叶面肥料,按说明书的要求施用。 6.4 灌溉 薄水栽秧,浅水分蘖,适时晾田,抑制无效分蘖,构建合理群体。复水后至孕穗前,间歇灌水,孕 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乳熟期干湿交替,成熟前7 d10 d断水。 6.5 大田除草 6.5.1 农业及生物措施 及时清除稻田周边杂草,减少杂草种子来源。利用翻耕、耙地、旋耕等耕作
15、措施,将杂草打碎, 或把草籽深埋。通过稻田养殖(鸭、鱼、蟹等),利用动物啄食踩踏等,控制杂草。辅助人工拔草。 6.5.2 化学措施 6.5.2.1 选用符合 NY/T 393 规定的除草剂。 6.5.2.2 每667m 2 可选用 120 g/L 噁草酮乳油 80 mL120 mL 于移栽前 1 d3 d、灌水整平后呈泥水 状态时,均匀甩施,施药后保持 4 cm6 cm 水层 2 d。 6.5.2.3 移栽活棵后,杂草 2 叶5 叶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每 667 m 2 可选用 10 %氰氟草酯 乳油 50 mL70 mL,或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30 g50 g 等;以阔叶杂草及莎草
16、科杂草为主的田块, 可选用 480 g/L 灭草松水剂 150 mL200 mL,或 200 g/L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65 mL75 mL 等,兑水 30 L50 L,茎叶处理。 6.6 大田期病虫害防治 6.6.1 农业防治 适时插秧,合理密度,科学灌溉,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6.6.2 生物防治 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青蛙、蟾蜍、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利用 稻田养殖(鸭、蟹、鳖等),通过共养动物(鸭、蟹、鳖等)的取食及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 虫害的发生。 6.6.3 物理防治 利用粘虫板、糖饵诱杀剂、性诱剂、色光板等诱杀螟虫等害虫。 6.6.4 药剂
17、防治 6.6.4.1 主要病害防治 6.6.4.1.1 稻瘟病: 每667m 2 选用有效成分含量 1 00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5 g20 g, 或 70 %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6 g12 g,或 6 %戊唑醇微乳剂 75 mL100 mL 等,兑水 40 L50 L 喷雾。 DB37/T 3442 2018 5 6.6.4.1.2 纹枯病:每 667 m 2 选用 2 %井冈8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 160 mL200 mL,或 20 %井冈霉素水溶粉剂 25 g37.5 g,或 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 10 mL15 mL 等,兑水 40 L50 L 喷雾。
18、 6.6.4.1.3 稻曲病:可与稻瘟病、纹枯病兼防,防治药剂同纹枯病。 6.6.4.2 主要害虫防治 6.6.4.2.1 二化螟:每 667 m 2 可选用有效成分含量 8 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200 mL400 mL, 或 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75 mL100 mL 等,兑水 40 L50 L 喷雾。兼治大螟、粘虫等 害虫。 6.6.4.2.2 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同二化螟。 6.6.4.2.3 稻飞虱:每 667 m 2 可选用 25 %噻嗪酮悬浮剂 30 mL40 mL,或 20 %啶虫脒可溶粉剂 7.5 g 10 g 等,兑水 40 L50 L 喷雾。 7收获 95 %籽粒黄熟时收获。实行绿色稻谷单收、单晒。晒干后稻谷品质符合NY/T 2978的要求。 8 运输和贮藏 符合NY/T 1056的规定。 9 副产品处理 秸秆、垄糠、米皮糠等副产品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注意环境保护。 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各环节所采取 的具体措施,并保存3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