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71.060.01 G1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59 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 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Bromine industry enterprises 2018 - 06 -01 发布 2018 - 07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259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
2、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 主要 起草单 位: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溴素厂。 本标准主要 起草 人:冯立信、王振平、王西琛、孙明冰、苏春堂、常守军、王彬、贺鲁萍、王玉强、 常法治。 DB37/T 3259 2018 II 引 言 本 标准 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 化工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 溴素生产 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 管
3、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 东省溴素 生产 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 指南 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溴素 生产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有效控 制、 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DB37/T 3259 2018 1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风险识别与评价、文件管理及分级管控的效果等 内容。 本 标准 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溴素 行业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有效控制、 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4、。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 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生产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还应包括工艺、
5、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应根据规模和运行 方式建立车间级及班组级安全 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 4.1.2 主要职责如下: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安全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各专业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开展;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指导承包商和相关人员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4.2 实施全员培训 DB37/T 3259 20
6、18 2 4.2.1 企业 应分层次开展安全 风险分级管控 内容 培训 , 并 纳入年 度安全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 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管理人员)、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 职工。 4.2.2 培训内容: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主要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 溴素生产装置布置、功能分区、工艺流程、存在的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工艺、技术、设备、人员变更情况; 溴素生产操作规程和现有风险点的风险管控措施; 溴素生产过程中已采取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
7、、应急处置等安全 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2.3 培训记录 企业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 /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实施记录; 培训试卷和成绩单等。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 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等;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运行考核制度;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 风险点登记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
8、文件。 5 风险识别与评价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DB37/T 3259 2018 3 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全 面 合理划分风险点,涵盖全部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如:供氯装置、供硫装置、吹吸装置、蒸馏装 置、储运区域、其他辅助设备设施等。针对每个装置、区域再细分风险点。如:液氯储罐(液氯钢瓶)、 液氯气化器、硫磺炉、吹吸塔、酸罐、蒸馏塔、溴储罐等。 5.1.1.2 作业活动 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溴素生产过程所有常规和非 常规的作业活动。可按岗位分为供
9、 氯、供硫、卤水供应、溴素提取、蒸馏、包装 等岗位;岗位作业活动可分为 :开车、停车 、日常工艺 操作、检维修作业及特种作业等。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电气等专业人员,根据 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功能区域等要 素特点,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 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 D.1)。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第 5.1.2.2
10、的规定执行。 5.2 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 危险源辨识 5.2.1.1 危险源辨识应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全过程考虑生产经营的各生命阶段,各个环节、不同 时间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根据不同的辨识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2.1.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D.2) 及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D.3)。 5.2.1.3 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涉 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装置,
11、可 采用危险 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简称 HAZOP) 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 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第 5.2.2的规定执行。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企业应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 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DB37/T 3259 2018 4 5.2.3.2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 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 其根源和性质。如 ,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
12、、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 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5.2.3.3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 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 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 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 和爆炸性物质等。 5.2.3
13、.4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 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2.3.5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 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3 风险控制措施 5.3.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第 5.3.1的规定执行。 5.3.2 控制措施实施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第 5.5.4的规定执行。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 LS或 LEC判定准则,
14、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估,形成工 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5.4.2 风险评价准则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第 5.4.2.1的规定执行。 5.4.3 风险点级别确定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 第 5.5.2的规定执行。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管控原则 5.5.1.1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5.5.1.2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5.5.1.3 上级负 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DB37/T 3259
15、2018 5 5.5.1.4 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 5.5.2 确定风险等级 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 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5级: 1、 2、 3、 4、 5或 A、 B、 C、 D、 E。其中, 1级或 A级为最高风险, 5级或 E级为最 低风险。具体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参照表 1。 表 1 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风险等级 危险程度 管控要求 A级 1级 极其危险 (不可容许风险) 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 始或继续工作。 B级 2级 高度危险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
16、管理。(公司或厂 )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 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 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 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C级 3级 显著危险 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 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 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 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 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D级 4级 轻度危险 车间
17、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 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E级 5级 稍有危险 (可忽略风险) 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 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 5.5.3 重大风险判定 根据溴素行业企业生产特点,除 5.5.2中分析判定的风险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 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
18、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 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人及以上的; 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 一级、特级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 5.5.4 较大风险判定 溴素行业企业除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 较大风险: 液氯卸车作业; 涉氯气、二氧化硫等介质的盲板抽堵作业; 装置大修; 重大工艺变更等 。 DB37/T 3259 2018 6 5.5.5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溴素行业企业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 1级)、较 大风险、( 2级)一般
19、风险( 3级)和低风险( 4级、 5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 级管控。 表 2 风险等级对照表 5.5.6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 D.4)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 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5.7 风险告知 5.5.7.1 企业应将风险点的信息在生产区域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公司级重大风险( A级 /1级)的内 容至少应包括风险点名称、位置、负责单位、负责人、风险点等级;车间应将本车间较大及以上风险点 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公示和告知。 5.5.7.2 班组要将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及控制措施对员工进行告知。可采取
20、学习手册、展板等形式, 告知内容包含岗位的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后果,相应的控制措施及风险 等级等。 5.5.7.3 企业可采用学习手册、会议、宣传材料等适当形式,将风险点信息及时告知相关方 。 6 文件管理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第 6.1的规定执行。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点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能够
21、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安 全技能和 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信息化管理 判定方法 管控级别 重大 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采用 LEC 法或采用 LS法 A级或 1级 B级或 2级 C级或 3级 D级或 4级 E级或 5级 风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 色 蓝色 DB37/T 3259 2018 7 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9 持续改进 应按照 DB37/T 2882-201
22、6第 9条的规定执行。 DB37/T 3259 2018 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溴素生产工艺流程 DB37/T 3259 2018 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奖惩考核制度 B.1 目的 为保障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推行,让其真正成为公司安全管理的工具,将事故隐 患消灭在 萌芽状态,守住零事故底线,特制定本制度。 B.2 考核内容 B.2.1 基本要求 B.2.1.1.1 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 B.2.1.1.2 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等。 B.2.2 进行全员培训 B.2.2.1 公司及 各车间应
23、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 考核方式等。 B.2.2.2 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车间及班组培训,培训记录或档案应详实,有签到表、教材或课件、 教师等相关记录。 B.2.2.3 培训结束应进行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 B.2.3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 企业 应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编写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 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类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 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应覆盖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所有工作地点或设施。 B.2.4 危险源辨识、分析、
24、评价 企业根据自己的风险点登记台账,组织自己企业的所有人员,建立工作危害分析( JHA+LS)评价记 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 LS)评价记录。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 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并形成书面记录。 B.2.5 分级管控 企 业结合机构设置情况, 实行风险 分级 管控,公司经理层 应 负责 1、 2级及以上 风险的管控,车间 DB37/T 3259 2018 2 主任负责 3级及以上 风险的管控,班组长 负责 4、 5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 的管控。 B.2.6 风险告知 企业应通过风险点告知牌和风险
25、点告知卡等告知员工 主要风险相关内容,对存在重大风险和重大职 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进行相应级别的风险告知培训。 B.2.7 系统填写 企业风险管控进行信息化管理,各车间 /部门把各自涉及的风险点、危险源、分析记录表等内容填 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系统, 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完整。 DB37/T 3259 2018 3 C C 附 录 C (资料性 附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序 号 名称 类 型 区域 位置 可能发生 的事故类 型及后果 主要风险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 任 单 位 责 任 人 备 注 1 液氯储罐 设 备 设 施 供氯 车间 氯气 储
26、罐 区 中毒和窒 息 ,容器爆 炸 1.厂房设有视频监控,配备液位报警系统 设置高、 高高、低、低低液位检测报警、高高联锁切断进料,低 低联锁停泵或阀门,氯气检测报警仪报警值联锁负压吸 收系统;另外还有压力、温度远传、报警, 进出口有紧 急切断阀,并接入 SIS 系统; 2.员工上岗前必须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书,并进行 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不少于 72小 时的安全培训教 育; 3.每三年由特检院检验槽体,测壁厚,双人巡检, 每两小时一次,进入现场必须佩带便携式报警仪; 4.泄漏氯气时迅速撤离至上风向,穿戴好正 压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化服抢救滞留人员 公 司 级 公 司 公 司 经 理 层 直
27、接 判 定 为 重 大 风 险 2 供氯 岗位 开车 作 业 活 动 供氯 岗位 中毒和窒 息、触电、 灼烫 1.开车前制定开车方案,设备、仪表验收合格, 填写验收合格单; 2.作业人员应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并进行开车 方案全员培训; 3.作业现场配备视频监控、氯气检测报警仪并连 锁负压吸收系统、另外还有压 力、温度远传、报警、 SIS 紧急切断系统; 4.进入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 手套、安全帽和便携式氯气报警仪; 5.发生事故后立即停止作业,搜救人员穿戴正压 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护服进入现场搜救及堵漏。 公 司 级 公 司 公 司 经 理 层 直 接 判 定 为 重 大 风
28、险 3 供氯 岗位 停车 作 业 活 动 供氯 岗位 中毒和窒 息、触电、 灼烫 1.制定停车方案; 2.作业现场配备视频监控、氯气检测报警仪并连 锁负压吸收系统、另外还有压力、温度远传、报警、 SIS 紧急切断系统; 3.进入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 手套、安全帽和便 携式氯气报警仪; 4.发生事故后立即停止作业,搜救人员穿戴正压 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护服进入现场搜救及堵漏。 公 司 级 公 司 公 司 经 理 层 直 接 判 定 为 重 大 风 险 4 受限 空间 作业 作 业 活 动 吹吸 塔、 液氯 储 罐、 氯气 缓冲 罐、 酸罐 等 中毒和窒 息、灼烫 1、办理受限空间
29、作业许可证; 2、挂警示牌、围隔离带 ; 3、使用防爆工具; 4、连接管线全部加盲板断开; 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便携式气体报 警仪; 6、使用 36V以下的防爆行灯(特别潮湿环境使用 12V以下行灯),并保证电源线无裸漏; 7、用通风设备或装置空气对 设备进行彻底通风; 8、作业前对作业空间内空气取样,分析合格后方 可进入作业,且每 2小时内取样分析一次; 公 司 级 公 司 公 司 经 理 层 直 接 判 定 为 重 大 风 险 DB37/T 3259 2018 4 序 号 名称 类 型 区域 位置 可能发生 的事故类 型及后果 主要风险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 任 单 位
30、责 任 人 备 注 9、作业现场必须有现场监护人员,并不能离开现场; 10、灭火器、空气呼吸器及其它应急器材准备到位。 5 一 级、 特级 动火 作业 作 业 活 动 溴素 厂区 中毒和窒 息 ,火灾 , 灼烫 ,触电 1、办理动火作业证; 2、挂警示牌、围隔离带; 3、 作业人员必须有特殊作业许可证; 4、对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并取样 化验合格,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 5、取样分析与动火时间间隔不得超过 30分钟,超 过 30 分钟的应重新取样分析; 6、现场至少有监护人员一名且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7、现场必须有监火人员一名并配备不少于两瓶灭 火器,监火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8、氧
31、气瓶、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 5m,二者与动火 地点之间均不小于 10m; 9、作业结束后清理作业现场,现场不能有明火或 有烟雾冒出。 公 司 级 公 司 公 司 经 理 层 直 接 判 定 为 重 大 风 险 DB37/T 3259 2018 5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风 险分级管控资料 D.1 风险点登记台账 单位 : XXX溴素厂 No: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1 液氯钢瓶卸 车 作业活动 车辆伤害、起重伤害中毒和窒 息、容器爆炸 供氯车间卸车 区 供氯车间 2 供氯(钢瓶) 岗位开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灼烫
32、、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 3 供氯(钢瓶) 岗位停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起 重伤害、触电、灼烫、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 4 供氯(钢瓶) 岗位运行控 制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灼烫、 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 5 液氯槽车卸 车 作业活动 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容器 爆炸 供氯车间卸车 区 供氯车间 6 供氯(储罐) 岗位开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触电、灼烫、容器 爆炸、中毒和窒息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 7 氯(储罐)岗 位停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触电、灼烫、容器 爆炸、中毒和窒息 供氯车间供氯 区
33、供氯车间 8 供氯(储罐 ) 岗位运行控 制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 高处坠落、容器爆炸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 9 紧急倒灌操 作 作业活动 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 10 硫磺炉岗位 开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灼烫、火灾、中毒和窒息、 硫磺炉区 吹吸车间 11 硫磺炉岗位 运行控制 作业活动 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 硫磺炉区 吹吸车间 12 硫磺炉岗位 停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灼烫、火灾、中毒和窒息 硫磺炉区 吹吸车间 13 吹吸车间控 制室卤水泵 岗位开 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吹吸塔区 吹吸
34、车间 14 吹吸车间控 制室岗位开 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中毒和窒息 吹吸塔区 吹吸车间 15 吹吸车间控 制室岗位运 行控制 作业活动 触电、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吹吸塔区 吹吸车间 16 吹吸车间控 制室岗位停 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中毒和窒息 吹吸塔区 吹吸车间 17 蒸馏岗位开 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灼烫、中毒和窒息 蒸馏车间蒸馏 楼区 蒸馏车间 18 蒸馏岗位运 行控制 作业活动 物体打 击、触电、灼烫、中毒 和窒息 蒸馏车间蒸馏 楼区 蒸馏车间 DB37/T 3259 2018 6 填表人: 审核人: 审定人: 序号 风险
35、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19 蒸馏岗位停 车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灼烫、中毒和窒息 蒸馏车间蒸馏 楼区 蒸馏车间 20 溴罐车装车 作业活动 车辆伤害、灼烫、中毒和窒息 蒸馏车间溴罐 区区 蒸馏车间 21 动火作业 作业活动 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 动火区 车间维修 22 临时用电作 业 作业活动 触电、火灾 临时用电区 车间维修 23 高处作业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 落 高处作业区 车间维修 24 抽堵盲板作 业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和 窒息 盲板抽堵实施 区 车间维修 25
36、吊装作业 作业活动 起重伤害、触电 吊装作业实施 区 车间维修 26 动土作业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动土作业实施 区 车间维修 27 设备检修作 业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灼烫、高处坠落、中毒和 窒息 设备检修作业 车间维修 28 受限空间作 业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灼烫、中毒和窒息 受限空间作业 实施区 车间维修 29 取样化验 作业活动 灼烫、中毒和窒息 化验室 化验室 30 液氯(钢瓶) 存储装置 设备设施 灼烫、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物体打击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供氯 工段 31 液氯气化装 置 设备设施 灼烫、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供氯车间供氯
37、区 供氯车间供氯 工段 32 液氯(贮罐) 存储装置 设备设施 灼烫、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 机械伤害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供氯 工段 33 负压吸收装 置 设备设施 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 供氯车间供氯 区 供氯车间供氯 工段 34 行车 设备设施 起重 伤害、触电 蒸馏三楼 供氯车间供氯 工段、蒸馏车 间 35 硫磺仓库 设备设施 火灾、中毒和窒息 硫磺贮存区 吹吸车间供硫 工段 36 供硫装置 设备设施 灼烫、火灾、中毒和窒息 硫磺使用区 吹吸车间供硫 工段 37 泵 设备设施 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灼烫 卤库区 吹吸车间酸化 氧化工段 38 酸罐 设备设施 灼烫、物体打
38、击 吹吸车间酸区 吹吸车间吹吸 工段 39 水池 设备设施 淹溺 水池区 吹吸车间吹吸 工段 40 吹吸装置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和 窒息、机械伤害 吹吸区 吹 吸车间吹吸 工段 41 蒸馏装置 设备设施 灼烫、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 蒸馏一、二、三 楼 蒸馏车间蒸馏 工段 42 溴素储罐 设备设施 灼烫、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 溴贮罐区 蒸馏车间包装 工段 DB37/T 3259 2018 7 D.2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 XXX溴素厂 No: 序号 作业活动 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实施单位 活动频 率 备注 1 液氯钢瓶 卸车 1.检查车辆 2.捆扎钢瓶 3.使用行
39、 车卸车 4.车辆卸车完毕驶离生产 区 供氯岗位 供氯车间控 制室 特定时间进行 2 供氯(钢 瓶)岗位开 车 1. 安装液氯钢瓶 2.联接紫铜管 3. 开启阀门 4.运行巡查、调节。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时 间进行 3 供氯(钢 瓶)岗位停 车 1.关闭钢瓶针阀 2.关闭气化器阀 门 3.关闭蒸汽及加温水阀门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时 间进行 4 供氯(钢 瓶)岗位运 行控制 1.控制气化器压力 2.气化器水温 控制 3.钢瓶加温水 控制 4.运行巡 查 5.定期排污 供氯岗位 供氯车间控 制室 频繁进 行 5 液氯槽车 卸车 1.槽车入厂检查、槽车固定; 2.连 接鹤
40、管; 3.开启负压吸收; 4.开启 储罐阀门; 5.启动压缩机; 6.卸车 过程控制; 7.关闭阀门、停止隔膜 压缩机 8.断开连接管线、静电接地 设施; 9.槽车卸车完毕驶离生产 区; 10.关闭负压吸收装置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时间进行 6 供氯(储 罐)岗位开 车 1.气化器预热 2.开启阀门; 3.开启 液氯屏蔽泵 4.调节参数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时 间进行 7 供氯(储 罐)岗位停 车 1.停止屏蔽泵 2.关闭液氯出口阀 门; 3.关闭气化器蒸汽及加温水阀 门; 4.关闭汽化器阀门,缓冲罐阀 门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时间进行 8 供氯(储 罐)岗
41、位运 行控制 1.控制制气化器压力; 2.控制储罐 压力、温度、液位正常; 3.运行巡 查;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时间进行 9 紧急倒灌 操作 1.检查负压吸收系统是否自动开 启; 2.两人以上穿戴空呼器、防化 服进入现场搜救滞留人员; 3.开启 应急罐进口阀门; 4.打开泄漏储罐 出口阀门 / 平衡管阀门; 5.打开管 道倒灌阀门 供氯岗位 供氯岗位运 行班 特定 时间进行 DB37/T 3259 2018 8 10 硫磺炉岗 位开车 1.检查电压 2.点火 3.开启水泵 4. 开硫磺炉鼓风机 5.调节进料下料 器 吹吸车间硫 炉岗位 吹吸车间硫 炉岗位运行 班 特定时 间进行
42、11 硫磺炉岗 位运行控 制 1.上料 2.加料 3.加硫量控制 4.巡 查 吹吸车间硫 炉岗位 吹吸车间硫 炉岗位运行 班 频繁进 行 12 硫磺炉岗 位停车 1.关加料阀门 2.关闭硫磺炉鼓风机 3.关停水泵 4.炉内物料的处理 吹吸车间硫 炉岗位 吹吸车间硫 炉岗位运行 班 特定时 间进行 13 吹吸车间 控制室卤 水泵岗位 开车 1.开卤水泵、酸泵、开淡水泵 2. 将卤水管 道处酸、氯阀门 3.打开二 氧化硫阀门 4.调整工艺参数 吹吸车间控 制室 吹吸车间运 行班 特定时 间进行 14 吹吸车间 控制室岗 位开车 1.开氯气阀门 2.开二氧化硫阀门、 3.开淡水阀 4.开卤水泵 5.
43、开通风 机 6.开淡水泵 吹吸车间控 制室 吹吸车间运 行班 特定时 间进行 15 吹吸车间 控制室岗 位运行控 制 1.加氯控制 2.加硫控制 3.运行巡 查 吹吸车间控 制室 吹吸车间运 行班 频繁进 行 16 吹吸车间 控制室岗 位停车 1.关氯气阀门 2.关二氧化硫阀门 3.关淡水阀 4.停卤水泵 5.停止通 风机 6.停淡水泵 吹吸车间控 制室 吹吸车间运 行班 特定时 间进行 17 蒸馏岗位 开车 1.开冷却水泵 2.开启初级酸泵 3.调节温塔 4.加氯 5.调整工艺参数 蒸馏车间控 制室 蒸馏车间运 行班 特定时间进行 18 蒸馏岗位运行控制 1.蒸汽流量控制 2.氯气流量控制、
44、 3.初级酸流量控制 4.控制蒸馏塔 温 5.运行巡查 蒸馏车间控 制室 蒸馏车间运 行班 频繁进 行 19 蒸馏岗位 停车 1.停止氯气供应 2.停止蒸汽 3.停酸泵 蒸馏车间控 制室 蒸馏车间运 行班 特定时间进行 20 溴罐车装 车 1.检查车辆 2.连接管道 3.装车 4.车辆装车完毕驶离厂区 蒸馏车间包 装岗位 蒸馏车间包 装班 特定时间进行 21 动火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岗位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班 特定时 间进行 22 临时用电 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电仪车间值 班室 电仪车间运
45、 行班 特定时间进行 23 高处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岗位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班 特定时 间进行 24 抽堵盲板 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特定时间进行 DB37/T 3259 2018 9 修岗位 修班 25 吊装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岗位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班 特定时 间进行 26 动土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岗位
46、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班 特定时 间进行 27 设备检修 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岗位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班 特定时 间进行 28 受限空间 作业 1.作业前准备 2.作业过程中 3.作业后清理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岗位 吹吸、供氯、 蒸馏车间检 修班 特定时 间进行 29 取样化验 1.现场取样、样品化验化验 化验室 化验班 定期进 行 填表人 :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DB37/T 3259 2018 10 D.3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 XXX溴素厂 No: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位号 /所在部
47、位 所属单位 是否特种 设备 备注 1 液氯(钢瓶) 存储装置 容器类 供氯区 供氯车间供氯工 段 100瓶 2 液氯气化装置 化工机械类 供氯区 供氯车间供氯工 段 2套 3 液氯(贮罐) 存储装置 容器类 供氯车间供氯区 供氯车间供氯工 段 特种设备 4套 4 负压吸收装置 化工机械类 供氯车间供氯区 供氯车间供氯工 段 1套 5 行车 特种机械类 供氯区、蒸馏三楼 供氯车间供氯工 段、蒸馏车间 特种设备 2台 6 硫磺仓库 容器类 硫磺贮存区 吹吸车间供硫工 段 1座 7 供硫 装置 容器类 硫磺使用区 吹吸车间供硫工 段 4台 8 泵 动力类 卤水泵区 吹吸车间酸化氧 化工段 39台 9 酸罐 储罐类 吹吸车间酸区、蒸馏 车间酸区 吹吸车间吹吸工 段、蒸馏车间上 料工段 10只 10 水池 容器类 水池区 吹吸车间吹吸工 段 3个 11 吹吸装置 化工机械类 吹吸区 吹吸车间吹吸工 段 11套 12 蒸馏装置 容器类 化工机械类 蒸馏一、二、三楼 蒸馏车间蒸馏工 段 4套 13 溴素储罐 容器类 溴贮罐区 蒸馏车间包装工 段 15只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