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412018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of mechanization technique of rice production 2018-11-26发布 2018-12-26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441 2018 I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一般要求 .1 4育秧 .1 4.1 床土准备 .1 4.2 秧田准备 .1 4.3 秧盘准备 .1 4.4 种子准备 .2 4.4.1 品种选择 .2 4.4.2 种子
2、处理 .2 4.4.3 用种量 .2 4.5 播种 .2 4.5.1 播期 .2 4.5.2 工厂化育秧 .2 4.5.2.1 生产线调试 .2 4.5.2.2 播种 .2 4.5.2.3 叠盘出苗 .2 4.5.2.4 秧盘摆放 .2 4.5.3 露地田间育秧 .2 4.6 秧田管理 .2 5整地 .3 5.1 前茬秸秆处理 .3 5.1.1 秸秆还田方式 .3 5.1.2 秸秆捡拾方式 .3 5.2 耕整地 .3 6插秧 .3 6.1 秧苗质量 .3 6.2 检查调试 .3 6.3 起秧 .3 6.4 机插 .3 7 大田管理 .3 7.1 施肥 .3 7.1.1 基肥 .3 7.1.2
3、叶面施肥 .4 DB37/T 3441 2018 II 7.2 病虫害防治 .4 7.2.1 植保机械选择 .4 7.2.2 植保机械使用 .4 7.3 杂草防治 .4 8收获 .4 8.1 机收要求 .4 8.2 机械收获 .4 9烘干 .4 DB37/T 3441 2018 I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临沂市农业技术 推广服务中心、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润农种
4、业科技有限公司、 郯城县种子公司、 济宁市恒盛农机专业合作社、 河东区丰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 山东旭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峰、周学标、王金星、尹秀波、杨连群、刘奇华、张士永、李景岭、冯尚宗、 黄信诚、张甲生、赵庆鑫、袁守江、徐建第、赵庆雷、姜明松、朱文银、李广贤、马惠、姜艳芳、高洁、 杜中民、杨百战、王新娟、高发瑞、张晓芳、王晓婷、王光胜、杨志军、孙运建、朱宝刚。 DB37/T 3441 2018 1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整地、插秧、大田管理、收获、干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鲁南、鲁西南及济南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21015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NY/T 989 机动插秧机 作业质量 NY 1232 植保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NY/T 2192 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HG/T 4215 控释肥料 DB37/T 2991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7/T 2992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B37/T 3054
6、 机插秧水稻大田生产技术规程 DB37/T 3055 机插秧水稻硬盘旱育秧技术操作规程 3 一般要求 根据耕作制度、土壤性质、种植规模等选择适宜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及农机具,农机操作人员应经过 专业技术培训,注意安全生产。 4育秧 4.1 床土准备 可自制营养土,也可采用专用育秧基质。自制营养土技术要求符合NY/T 1534的规定。专用育秧基 质按使用说明书。 4.2 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运输方便,清洁无污染的地块做秧田。秧床准备技术要求符合NY/T 1534 的规定。可配套建设大、中型钢架大棚或搭建简易小棚。 4.3 秧盘准备 DB37/T 3441 2018 2 选择标准硬盘或标
7、准软盘。根据育秧规模准备足量秧盘。 4.4 种子准备 4.4.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于机插秧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要求。麦茬 机插秧品种全生育期145 d155 d。 4.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 d3 d,有芒的稻种用除芒机去除稻芒。可选用17 %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倍 400倍液,浸种72 h。浸种后清水洗净,种子破胸露白,将种子摊晾,达到内湿外干、不粘手、易散落 状态。也可每100 kg稻种选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mL600 mL,或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 种衣剂300 mL400 mL,兑水1 000 m
8、L2 000 mL种子包衣。 4.4.3 用种量 每667 m 2 大田用种量常规稻3.5 kg4.0 kg,杂交稻1.5 kg2.0 kg。 4.5 播种 4.5.1 播期 根据安全齐穗期和秧龄(20 d25 d)推算适宜播种期,麦茬稻在5月中下旬播种。 4.5.2 工厂化育秧 4.5.2.1 生产线调试 播前对生产线进行调试,包括垫盘土、盖种土厚度,撒水量、播量等,垫盘土厚度2.0 cm2.2 cm, 盖种土0.3 cm0.5 cm,撒水量以土壤水分达饱和状态为宜,出水不可过小或过急。 4.5.2.2 播种 垫土、洒水、播种、盖种四道工序一次完成。常规品种每盘落谷量100 g130 g(干
9、种计算),杂 交稻80 g100 g。 4.5.2.3 叠盘出苗 播后将秧盘堆摆8层10层,在28 32 的出苗室内放置2 d3 d进行叠盘出苗。 4.5.2.4 秧盘摆放 当芽长0.3 cm0.5 cm时,将秧盘及时摆放至秧田。秧盘纵向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秧盘之间紧密 整齐,秧盘底面和床面要紧密贴合。 4.5.3 露地田间育秧 可选用水稻育秧摆盘一体机,育秧摆盘一次性完成。用拱棚地膜或无纺布覆盖增温保湿促齐苗。当 膜内温度超过35 时,及时揭膜降温。当秧苗现青,最低温度稳定在15 以上时,去膜炼苗。 4.6 秧田管理 DB37/T 3441 2018 3 符合NY/T 1534第9条的规定。
10、 5整地 5.1 前茬秸秆处理 5.1.1 秸秆还田方式 用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秆切碎长度5 cm,均匀抛洒。用秸秆还田机 进行灭茬粉碎还田,粉碎后的秸秆长度2 cm,灭茬深度2 cm3 cm。 5.1.2 秸秆捡拾方式 用不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留茬高度10 cm。用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捡 拾打捆作业,捡拾打捆不低于秸秆量的80 %。 5.2 耕整地 用旋耕机进行旋耕,晒垡1 d2 d,提倡用激光平地机整平。放水泡田,水深5 cm10 cm。浸泡 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一般1 d2 d。保持浅水层(水深1 cm3 cm),用水田打浆 机
11、、水田驱动耙等进行埋茬打浆,使秸秆和泥浆充分搅拌,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整平后进行泥浆沉实, 粘性土壤泥浆沉实3 d,沙壤土沉实2 d,砂性土沉实1 d。 6插秧 6.1 秧苗质量 叶龄2.5叶4.5叶,苗高12 cm20 cm,叶挺色绿,均匀整齐,根系发达,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6.2 检查调试 插秧前,依据NY/T 2192的要求,对插秧机进行检查调试。量化调节基本苗、栽插深度、穴距等指 标。 6.3 起秧 起秧时连盘带苗轻轻揭起,再平放,运输时卷成筒状。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 然舒展,应随起随运随插,要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严防烈日伤苗。 6.4 机插 作业质量符合N
12、Y/T 989的规定。要求行直、苗足、浅栽,插秧深度1.0 cm,漂秧率3 %,倒秧率 3 %,伤秧率4 %,漏插率5 %。根据品种特性,调节穴距及穴苗数。一般每667 m 2 插1.5万2.0 万穴,每穴2苗6苗,基本苗控制在3.0万10.0万。 7 大田管理 7.1 施肥 7.1.1 基肥 DB37/T 3441 2018 4 7.1.1.1 提倡施用水稻专用控释肥,应符合 HG/T 4215 的规定。秸秆捡拾地块每 667 m 2 大田视土壤肥 力及产量水平施含水稻专用控释肥(如:N-P 2 O 5 -K 2 O:30-5-10,控释氮含量10,控释期 60 d180 d, HA3 %)
13、40 kg60 kg 和尿素或尿铵氮肥(N-P 2 O 5 -K 2 O:28-0-0)20 kg10 kg 作基肥,整地时用条 播机或旋耕施肥一体机施入,保证肥料埋入土壤。 7.1.1.2 秸秆还田地块增施尿素 10 kg 或同时施用腐熟剂 2 kg(旋耕前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连续 秸秆还田地块增施速效氮素的同时可适当减少控释氮素用量。 7.1.2 叶面施肥 分蘖期及灌浆期可喷施0.2 %0.3 %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硅锌叶面肥等,按说明书的要求施用。 7.2 病虫害防治 7.2.1 植保机械选择 根据喷药量、地块大小、种植规模等,选择悬挂式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型固定翼农用飞机、直 升飞
14、机、动力三角翼以及无人驾驶的单旋翼直升飞机、非共轴多旋翼直升飞机等机械。 7.2.2 植保机械使用 符合NY 1232的规定。根据植保机械类型、作业速度、喷头孔径和工作压力,正确调整喷头的角度, 确定适用药剂和施药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时期、防治指标符合DB 37/T 2991的规定。 7.3 杂草防治 利用翻耕、耙地、旋耕等机械措施,将杂草打碎,并将草籽深埋。通过水层管理及水稻群体优势抑 制杂草。化学防治方法符合DB 37/T 2991、DB37/T 3054的规定。 8收获 8.1 机收要求 适宜收获期为95 %稻谷籽粒黄熟时,籽粒含水率在15 %25 %。收获前需提前放水晒田,轮式联合 收
15、割机泥脚深度5 cm,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泥脚深度10 cm,植株高度为70 cm120 cm,半喂入收获 时的穗辐差25 cm。收获倒伏水稻时,全喂入收获机顺割时允许的倒伏角度45,逆向收割时倒伏 角度60;半喂入收割时可以适应倒伏角度85,逆割时倒伏角度70。 8.2 机械收获 可选择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割茬高 度15 cm,秸秆粉碎长度10 cm。 9烘干 干燥前应进行除芒、清选,带芒率15 %,含杂率2 %,不得有长茎秆等异物。稻谷干燥一般工 艺流程:预热-干燥-缓苏-冷却。应选择与批次干燥量相匹配的批式低温循环干燥机,稻谷干燥质量指 标符合GB/T 21015的规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