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010 F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1532018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建设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safety production in gas industry 2018 - 02 - 24发布 2018 - 03 - 24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5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思春、赵献荣、朱文军、吉伟、戚玉玺、徐海东、王小杰、张辛田、王锦志、 李岩、王可湘、王增富、宋健、刘江伟、许英磊、代磊、史卫国、韩刚、王勇、刘丙刚、刘志军、张旋、 孙海圣。 I DB37/T 31532018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3019-2017)的要求,系统 总结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等燃气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运营实际经验,结合我省燃气行业安全
3、生 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和指导燃气行业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 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II DB37/T 31532018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气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 管控的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和指导燃气行业同类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4、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3019-2017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CJJ 51-2016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3019-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成立组织 4.1.1.1 燃气行业企业应成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燃气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
5、, 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为副组长。 4.1.1.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风险)管理部门,成员应由工程建设、场站输配、 管网运行、用户管理等安全运行管理负责人及一线主要技术人员构成。 4.1.2 主要负责人职责 燃气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性,其主要职责应包括: a)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 与财务资源等; b) 确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并授予其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控; c) 确保本体系内容修改或修订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 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1 DB37/T 31532
6、018 4.1.3 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职责 燃气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授权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其主要 职责应包括: a) 负责调配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 b) 确定体系建设流程、进度; c) 组织辨识结果的评审及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 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e) 组织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具体实施工作。 4.1.4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应包括: a) 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 b) 根据工作职能组织成立各专业工作组,并协调、调度其开展工作; c)
7、负责本标准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d) 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评审; e) 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 险管控。 4.1.5 生产运营部门职责 燃气行业企业工程建设、场站输配、管网运行、用户管理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包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的协调指导、确定和监督检查。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入员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4.2.2 培训分为公司级培训(公司对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主任及主要骨干人员培训)、部门级 培训(部门对班组进行培训
8、)。 4.2.3 员工通过相关培训后,应掌握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 控措施。 4.2.4 培训单位(部门)应保留培训资料,培训资料包括:培训计划、签到表、课件或教材影像资料、 考核成绩等。 4.3 编写体系文件 燃气行业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A)、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表、作业 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 4.4 工作考核 燃气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风险分级
9、管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 考核,考核结果与部门、员工绩效挂钩。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 DB37/T 31532018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燃气行业 企业风险点划分按照燃气场站、管网、用户等设施设备进行划分,比如门站、储配站、加气站、调压站 等,填写设备设施清单。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包括 日常巡检、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带气作业、抢险抢修等作业活动,填
10、写作业活动清 单。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燃气行业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服 务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别、所在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 的基本信息。 5.1.2.2 燃气行业企业风险点排查是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职能部门人员、 一线相关人员(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参与)基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安全知识和经验等,对风险点 名称、覆盖范围、包含的危险源、潜在事故类型等做出判断。 5.1.2.3 燃气行业企业应当对生产活动区域内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排查出的风险点实施 台账管理
11、。对排查出的重大风险点,填写重大风险点统计表。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危险源辨识。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辨识危 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a) 划分作业活动,既不宜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宜太简单(如 仅包括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 b) 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c) 划分作业活动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按作业 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2.1.2 对于设备设施、区域、场所,宜采用安全检
12、查表分析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应按照设备 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 符合标准的设备或设施等。 5.2.1.3 生产经营范围涉及门站、储配站、加气站、LPG供应站等多个领域的燃气行业企业,进行危 险源辨识时不限于以上方法。 5.2.2 辨识状态和时态 5.2.2.1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三种状态: a) 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 b) 异常(例如:设备故障、燃气泄漏); 3 DB37/T 31532018 c) 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事故)。 5.2.2.2 在辨识过程中,要
13、考虑以下三种时态: a) 过去(例如: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b) 现在(例如:某个危险因素“现在”就危害着人身安全和健康,如高温、噪声); c) 将来(例如: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5.2.3 辨识范围 5.2.3.1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场所、部位、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风险 点覆盖的范围。对风险点覆盖范围内的危险源应重点关注。 5.2.3.2 危险源辨识应充分考虑以下四种因素: a) 人的因素; b) 物的因素; c) 作业环境因素; d) 管理因素。 5.2.3.3 为确保辨识过程中不发生遗漏,应对每个风险点列出所有作业活动和
14、设备设施。 5.2.3.4 危险源辨识范围主要包括: a)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b)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c)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d)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e)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f)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g)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h)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i)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j)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对燃气行业企业内存在的其它管理类危险源进行单独辨识; k) 近三年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对存在的不符合安全标准、规程及规范的现象再次确认。 示例:燃气工程建设过程中沟槽开挖、管道
15、敷设、管道焊接等;场站日常维修维护、操作、巡查测漏等;管网维修 维护、巡检测漏、施工监护、抢修维修等;用户安检、抢修维修等。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燃气行业企业可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分析法(LS)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 性、定量评价。 5.3.2 风险评价准则 5.3.2.1 燃气行业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燃气生产经营特点,并充分考虑: a)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b)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c)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d) 相关方的诉求等。 4 DB37/T 31532018 5.3.2.2 燃气行业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
16、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 准和评价级别,充分辨识现有的管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价,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将识别的风险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风险矩阵分析法进行评价分级,识别出的风险分为一、 二、三、四级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5.3.4 确定重大风险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者,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一级风险): a)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e)
17、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等级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风险点内各危险源最高风险级别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选择控制措施的原则 5.4.1.1 燃气行业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 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按如下顺序: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 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5.4.1.2 对确定的重大风险,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做到: a) 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方可控制的风险,建议采用“目标方案”方式,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 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b)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
18、的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制定、修订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 在文件中规定该风险的控制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实施风险控制; c) 对于单一措施无法控制的风险,应采取以上两种方式。 5.4.1.3 凡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其他措施能控制的二级及以下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成本、安全有 效性原则的情况下,制定控制措施。 5.4.2 控制措施 5.4.2.1 工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a) 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 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 b)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c)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将人与危险区域隔
19、开; d)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改动可燃气体的放散口。 5.4.2.2 管理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a) 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b) 减少暴露时间; 5 DB37/T 31532018 c) 配备监测监控等系统; d) 配置检漏声光警报系统和警示信号; e) 设立安全标识; f) 风险责任共担(如燃气企业保险、第三方安全协议等)。 5.4.2.3 培训教育措施主要包括: a) 对设备设施的维护标准、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b) 对设备巡检、管线巡查、用户安检等业务进行培训。 5.4.2.4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 a)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应采
20、取防护措施; b)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佩戴防护用品。 5.4.2.5 应急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a)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1.1 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 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进行重点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 具体措施。 5.5.1.2 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燃气行业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 位机构设置
21、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风险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岗位) 级三级。 5.5.1.3 风险分级管控层级: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管控;三级可由部门管控;四级可由班组(岗 位)管控。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完善重大风险点统计表 燃气行业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 作业活动风 险分级管控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完善重大风险点统计表中管控层级、责任 单位、责任人等相关内容。 5.5.3 风险告知 燃气行业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 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通过不同的
22、方式告知相关单位、人员、用户。 6 成果 燃气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产生以下成果: a) 风险点排查台账; b)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c)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 危险源辨识清单及分级管控信息表; e) 重大风险点统计表; 6 DB37/T 31532018 f)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g) 风险告知牌等。 7 文件管理 燃气行业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 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风险点排查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 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
23、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 独建档管理。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燃气行业企业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应当根据 抢险抢修等非常规作业活动,场站设施改扩建、管道及附件更新改造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 价,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8.2 更新 燃气行业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时,及时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a) 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 b) 设备设施扩、改建,环境发生变化; c) 公司架构职能发生调整; d)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e) 工艺流程发生变化; f) 操作流程发生变化。 8.3 沟通 燃气行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
24、间风险管控内部沟通机制,以及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 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 示或公布,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7 DB37/T 3153201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重大风险点统计表 序 号 名 称 类 型 区 域 位 置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 任 单 位 责 任 人 备 注 1 高 中 压 燃 气 户 外 抢 险 作 业 作 业 活 动 类 高 中 压 户 外 燃 气 管 道 火灾、爆 炸 1、持证上岗 2、现场监护培训、户外应急抢险预案培训、紧急事故
25、处理程 序培训 3、穿戴防护工作服、安全鞋、安全帽 4、设立警戒线、摆放警戒牌,必要时扩大警戒范围;摆放安 全标志、警示灯、消防器材 5、现场监护,管制交通、严禁烟火、及时疏散行人 6、警戒区域内严禁启动车辆、切断电源、消除一切明火 7、迅速关闭上一级阀门 8、管线泄漏,立即关闭上、下游阀门 9、如果管线燃烧着火,先关闭下游阀门,再缓慢关闭上游阀 门,保持微正压300-500Pa,配合消防灭火 10、对污染区域地下窨井、阀门井、污水沟、地上建筑物内 进行燃气PPM浓度排查检测 11、对污染区域居民、商铺、各类商贩及无关人员迅速疏散、 撤离 12、现场专人监护并随时用PPM检漏仪对事故现场区域进
26、行 气体浓度检测 13、使用防爆鼓风机对施工坑内进行吹扫 14、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0%以下时方可开始抢修作业 15、观察、消除抢险现场周围一切不安全因素 16、专人负责监护 17、设置隔离区 18、配备灭火器 19、放散管应高于地面2米设置阻火器并可靠接地避开住宅、 明火、高压电线 20、用甲烷浓度分析仪测试三次,间隔5分钟,甲烷浓度达 到90%以上 21、使用防爆工具及通讯器材 22、必要时向属地政府部门及“110”119”“120”求助 23、如果有人员受伤,停止作业,紧急送医并上报部门、风 险管理部 公 司 级 总 公 司 总 经 理 风 险 评 价 8 DB37/T 31532018
27、 (续) 序 号 名 称 类 型 区 域 位 置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 任 单 位 责 任 人 备 注 2 LNG 槽 车 卸 车 作 业 作 业 活 动 类 加 气 站 火灾、爆 炸、其他 伤害 1、持证上岗 2、卸车操作规定培训 3、穿戴防护工具、安全帽、防静电工作服、防冻手套、工作 鞋 4、设置防撞柱、警示标志,进站口设置限速标志,设置交通 路线指示 5、车辆前后轮放置三角塞 6、设置静电接地报警器 7、引导人员位于车辆侧前方与侧后方 8、车速控制在5km/h以下 9、专人监护 10、使用防爆工具 11、检查法兰密封垫 12、法兰连接时使用
28、防爆工具对称紧固 13、连接完成后使用PPM检漏仪检漏 14、定期检查卸气软管,及时更换 15、安全阀每年按时检测 16、现场专人监护并检查:安全阀铅封完好,起跳压力为0.8MP 17、关闭卸车阀门、打开放散阀门 18、停止作业,及时上报,立即处理 公 司 级 总 公 司 总 经 理 风 险 评 价 3 CNG 槽 车 更 换 作 业 活 动 类 CNG 储 配 站 火灾、爆 炸、其他 伤害 1、持证上岗 2、劳动防护安全培训 3、CNG卸车流程培训 4、穿戴防静电工作服、手套、安全鞋、安全帽 5、检查防爆工具、气体检漏仪 6、每年检测一次 7、PPM检漏仪检测 8、缓慢开启阀门速度,控制开启
29、速度,执行槽车卸气步骤规 定 9、专人指挥车辆 10、手动关闭各瓶组阀门 11、报告站长,联系槽车单位维修 12、人身受到伤害,及时送医治疗 公 司 级 总 公 司 总 经 理 风 险 评 价 9 DB37/T 3153201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1 作业活动 调压 设备 巡检 1 进
30、入 调压 站 调压室 内通风 不良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 后果:人 身伤害 1、确保通风孔 畅通 2、用检漏仪检 测无泄漏后方 可进入 1、持证 上岗 2、调压 站巡检 维护操 作规程 培训 穿戴工 作服、手 套、安全 鞋、安全 帽 1、采取安全 方式强制通 风 2、出现人身 伤害时紧急 送医并上报 上级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2 调压站 无警示 标志或 警示标 志不全 4 4 类型:其 他伤害 后果:人 身伤害 调压站外悬挂 调压站编号牌 及有“严禁烟 火、禁止入内” 等内容的警示 牌 定期巡查,发 现缺失后应 立即补齐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
31、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3 调压器 及管道 锈蚀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定期除 锈防腐 制定巡查及维 护保养计划, 定期巡查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4 检查 阀门 的开 关状 态 阀门开 关处于 错误的 状态或 指示错 误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悬挂阀 门状态 指示牌 进行实施过程 检查 1、指示牌指 示错误及时 更改为正确 的指示牌 2、阀门处于 错误的开关 状态应按程 序恢复为正 确状态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
32、心 主任 5 检查 调压 器的 运行 调压器 的运行 压力不 稳定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对重点 调压器 安装压 力监测 系统 及时调整调压 器的出口压力 (运行压力范 围: 2.0-3.0KPa) 启用备用调 压器,维修故 障调压器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10 DB37/T 31532018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措施 管
33、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6 检查 放散 阀、 切断 阀的 运行 放散阀、 切断阀 工作失 效、运行 压力过 高、超过 下游安 全极限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切断阀每季 度手动切断并 复位一次,每 半年测试切断 压力一次 2、放散阀定期 巡检维护、每 年校验2次 及时维修直 至合格后,方 可运行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7 检查 过滤 器压 差 过滤器 压差 10KPa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更换过 滤芯 定期对过滤器 进
34、行排污 清理过滤器 的过滤芯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8 用 PPM 检漏 仪查 漏 调压设 备泄漏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每月一次使用 PPM检漏仪测 漏 查找泄漏处, 维修泄漏点 直至无泄漏 后方可运行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9 检查 调压 站内 的防 爆电 器、 静电 接地 设施 防爆电 器不防 爆、静电 接地电 阻100 4 4 类型:触 电 后果:人 身伤害 每年测量2次 不符合安全 要求,及时修 复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35、 10 工作 完成 综合 检查 站门、箱 门未锁 好 4 4 类型:其 他伤害 后果:人 身伤害 工作完成后及 时检查、确保 安全并填写 调压箱(柜) 巡检日报表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2 作业活动 调压 设备 维修 1 进入 调压 站 调压室 内通风 不良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 后果:人 身伤害 1、确保通风孔 畅通 2、用检漏仪检 测无泄漏后方 可进入 1、持证 上岗 2、调压 站维修 操作规 程培训 穿戴工 作服、手 套、安全 鞋、安全 帽 1、采取安全 方式强制通 风 2、出现人身 伤害时紧急 送医并上报 上级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36、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11 DB37/T 31532018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2 检查 阀门 的开 关状 态 阀门开 关处于 错误的 状态或 指示错 误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悬挂阀 门状态 指示牌 进行实施过程 检查 1、指示牌指 示错误及时 更改为正确 的指示牌 2、阀门处于 错误
37、的开关 状态应按程 序恢复为正 确状态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3 关闭 待修 调压 器进 出口 阀 门、 放空 管道 内的 燃气 阀门关 闭不严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及时对不严密 的阀门进行更 换 1、停止作业 2、上报上级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4 维修 调压 器 调压器 关闭不 严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对调压器阀 口及组件进行 清洗、研磨、 润滑,更换阀 口垫、薄膜、 密封胶圈 2、检查信号管 是否畅通
38、3、检查调节弹 簧是否变形 重新维修直 至合格后,调 压器方可运 行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5 检查 过滤 器过 滤芯 过滤器 压差 10KPa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更换过 滤芯 定期对过滤器 进行排污 清理过滤芯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6 维修 放散 阀、 切断 阀 放散阀、 切断阀 工作失 效、调压 器运行 压力过 高、超过 下游安 全极限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更换切断 阀、放散阀的 阀口垫及密封 胶圈
39、2、检查信号管 是否畅通 3、检查调节弹 簧是否变形 重新维修直 至合格后,方 可运行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12 DB37/T 31532018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7 开启 进口 阀 门, 进行 置换 及气 密性 实验 出现漏 点 4 4 类型:中 毒或窒 息、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及
40、时对 不严密 的阀门 进行更 换 定期对阀门检 查 维修泄漏点 直至无泄漏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8 调试 调压 器 调压器 的运行 压力不 稳定 4 4 类型:火 灾、中毒 或窒息、 其它爆 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及时调整调压 器的出口压力 (运行压力范 围: 2.0-3.0KPa) 维修直至合 格后,调压器 方可运行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9 调试 放散 阀切 断阀 放散阀、 切断阀 工作失 效 4 4 类型:火 灾、中毒 或窒息、 其它爆 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按规定压力数 值设定 维
41、修直至合 格后,切断阀 方可运行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10 工作 完成 综合 检查 站门、箱 门未锁 好 4 4 类型:其 他伤害 后果:人 身伤害 工作完成后及 时检查、确保 安全并填写 调压箱(柜) 维修记录表 班 组 级 管网部 调压管 理中心 调压 管理 中心 主任 3 作业活动 高中 压燃 气户 外抢 险作 业 1 现场 监护 抢险警 戒、烟火 管制、交 通管制、 人员疏 散不到 位 2 2 类型:火 灾、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设立警戒 线、摆放警戒 牌,必要时扩 大警戒范围; 摆放安全标 志、警示灯、 消防器材 2、现场监
42、护, 管制交通、严 禁烟火、及时 疏散行人 3、警戒区域内 严禁启动车 辆、切断电源、 消除一切明火 1、持证 上岗 2、现场 监护培 训 1、穿戴 防护工 作服、安 全鞋、安 全帽 2、使用 防爆工 具 3、现场 严禁使 用非防 爆手机 1、向应急指 挥中心反馈 现场情况 2、必要时向 “110”119” “120”求助 公 司 级 总公司 总经 理 13 DB37/T 31532018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
43、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2 切断 气源 需要切 断气源 时,阀门 无法关 闭或关 闭不严 1 1 类型:火 灾、中毒 或窒息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迅速关闭上 一级阀门 2、管线泄漏, 立即关闭上、 下游阀门 3、如果管线燃 烧着火,先关 闭下游阀门, 再缓慢关闭上 游阀门,保持 微正压 300-500Pa,配 合消防灭火 公 司 级 总公司 总经 理 3 使用 防爆 工具 使用非 防爆通 讯工具 及仪器 4 4 类型:火 灾或爆 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如果有人 员受伤紧急 送医并上报 部门、风险管 理部 班 组 级 管网部
44、应急抢 修中心 应急 抢修 中心 主任 4 燃气 泄漏 污染 范围 排查 未对燃 气污染 范围的 地下窨 井、地上 建筑物 进行排 查 1 1 类型:火 灾中毒 或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对污染区域地 下窨井、阀门 井、污水沟、 地上建筑物内 进行燃气PPM 浓度排查检测 1、持证 上岗 2、户外 应急抢 险预案 培训 公 司 级 总公司 总经 理 5 人员 疏散 污染区 域人员 疏散不 及时 2 2 类型:火 灾中毒 或窒息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对污染区域居 民、商铺、各 类商贩及无关 人员迅速疏 散、撤离 1、根据污染 区域范围立 即汇报公司 组织力量扩 大对污染
45、区 域范围内的 人员疏散、撤 离 2、 必要时向属 地政府部门 请求协助 公 司 级 总公司 总经 理 14 DB37/T 31532018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6 实施 维修 维修现 场燃气 浓度过 高 2 2 类型:火 灾或爆 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现场专人监 护并随时用 PPM检漏仪对 事故现场区域 进行气体浓度 检测 2、
46、使用防爆鼓 风机对施工坑 内进行吹扫 3、当浓度达到 爆炸下限20% 以下时方可开 始抢修作业 1、持证 上岗 2、紧急 事故处 理程序 培训 如果有人员 受伤,停止作 业,紧急送医 并上报部门、 风险管理部 公 司 级 总公司 总经 理 7 磕碰、摔 伤、烧 伤、触 电、塌 方、高空 跌落,中 毒 3 3 类型:触 电、物体 打击、机 械伤害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观察、消除 抢险现场周围 一切不安全因 素 2、专人负责监 护 个人防 护培训 如果有人员 受伤,停止作 业,紧急送医 并上报部门、 风险管理部 部 门 级 管网部 部门 经理 8 置 换、 放散 恢复 供气 置换不
47、 合格、违 规放散 2 2 类型:火 灾、其它 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设置隔离区 2、配备灭火器 3、放散管应高 于地面2米设 置阻火器并可 靠接地避开住 宅、明火、高 压电线 4、用甲烷浓度 分析仪测试三 次,间隔5分 钟,甲烷浓度 达到90%以上 公 司 级 总公司 总经 理 4 作业活动 低压 燃气 户外 抢险 作业 1 现场 监护 抢险警 戒、烟火 管制、交 通管制、 人员疏 散不到 位 3 3 类型:火 灾、爆炸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设立警戒 线、摆放警戒 牌;摆放安全 标志、警示灯、 消防器材 2、现场监护, 管制交通、严 禁烟火、及时 疏散行人
48、 3、警戒区域内 严禁启动车 辆、切断电源、 消除一切明火 1、持证 上岗 2、现场 监护培 训 1、穿戴 防护工 作服、安 全鞋、安 全帽 2、使用 防爆工 具 3、现场 严禁使 用非防 爆手机 1、向应急指 挥中心反馈 现场情况 2、必要时向 “110”119” “120”求助 部 门 级 管网部 部门 经理 15 DB37/T 31532018 风险点 作业步 骤 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评 价 级 别 风 险 分 级 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 控 层 级 责任单 位 责任 人 备 注 编 号 类型 名称 序 号 名称 工程技 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 育措施 个体防 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2 切断 气源 需要切 断气源 时,阀门 无法关 闭或关 闭不严 3 3 类型:火 灾中毒 或窒息 后果:人 身伤害、 财产损 失 1、迅速切断泄 漏点的气源 2、管线泄漏严 重时,立即上 报上级、关闭 调压器 3、如果管线燃 烧着火,保持 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