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66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30 2018 旱柳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alix matsudana 2018 - 05 - 17 发布 2018 - 06 - 17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230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光华、乔玉玲、宋玉民
2、、于振旭。 DB37/T 3230 2018 1 旱柳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柳 (Salix matsudana)育苗、造林、林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 栽培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旱柳及其杂交种用材林和防护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
3、3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LY/1000 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旱柳 Salix matsudana 指杨柳科( Salicaceae)柳属( Salix)旱柳( Salix matsudana)及其杂交种。 3.2 旱柳杂交种 Willow hybrid 指旱柳种内或者种间杂交产生、经过选育而形成的良种或者优良无性系。 4 育苗 旱柳育苗方法有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组织培养等,生产上主要以扦插育苗为主。 4.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具 备灌溉条件的沙壤或者中壤土地作为育苗 地。 4.2
4、 整地与作业方式 DB37/T 3230 2018 2 4.2.1 整地与作业方式:按照 GB/T6001 育苗技术规程进行。 4.2.2 基肥施用:冬季土壤封冻前或者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整地,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农家肥 15000 kg 30000 kg 和适量过磷酸钙、复合肥等,将肥料均匀撒入地表进行深翻。 4.3 种条采集 4.3.1 采条时间 在秋末冬初树木停止生长后或早春树液流动前。 4.3.2 种条选用 按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执行。 4.3.3 插穗制作 插穗规格为直径 1.0 cm 2.0 cm,长 12.0 cm 18.0 cm。上切面距离上芽眼 1.0 cm 1.
5、5 cm,切面 要求光滑平整。 4.3.4 插穗处理 制作的插穗,按部位粗细分级,分清上下口,每 100根扎成一捆。置背阴处用湿沙埋好备用,扦插 前将捆好的插穗放入清水中浸 12 小时 24 小时。穗条可在春季随采随插,也可在冬季采集后进行层积 沙藏后春季扦插。 4.4 扦插技术 4.4.1 扦插时间 春季、夏季和秋季皆可扦插,以春插为主。春插在 3月中下旬进行,夏插选用未木质化的嫩枝作为 扦插材料,需要在温室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秋插在落叶后进行。 4.4.2 扦插密度 扦插密度应根据培育苗木的目的而定,培育 1年生苗木每公顷扦插 4.5 万株 6.0 万株,行 距 55 cm 60 cm、株距
6、 30 cm 35 cm。培育 2年生苗木每公顷 3.0 万株 4.0 万株,行距 60 cm 80 cm、株距 35 cm 40 cm。 4.4.3 扦插方法 4.4.3.1 直接扦插或打孔后扦插。插穗与地面倾斜 30 45,插穗上切口外露床面 2 cm 3 cm。 4.4.3.2 直插法是指扦插地土壤疏松时,将插穗直接插入苗床,插穗随取随插。 4.4.3.3 打孔法是指扦插地土壤较硬的苗床,用打孔器 (直径略大于插穗 )打孔,然后将插穗插入,插 穗下切口必须与土壤密接。 4.4.4 扦插后处理 扦插后立即灌水或者压实并进行地膜覆盖,使土壤与插穗紧密接触。 4.5 苗期 管理 4.5.1 灌
7、溉 DB37/T 3230 2018 3 采用沟灌、漫灌或者滴灌方法,扦插后和封冻前及时灌溉,其余视土壤墒情而定,浇水量以达到田 间持水量的 70 %为准。 4.5.2 除萌抹芽 发芽后要及时破除地膜,防止地膜灼伤幼苗。苗期除萌 2次,第一次在 5月中旬或下旬,当幼苗长至 15 cm 25 cm时从丛生的嫩条中优选一枝留下,其余剪除。第二次在 6月中旬,剪除苗木基部的再次萌 生条。当苗高达 60 cm 80 cm时进行抹芽,保留苗干上部 2/5的枝条,将下部 3/5的侧枝全部剪除,至 8 月上中旬停止抹芽。 4.5.3 松土除草 灌水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全年除草 3次,第一、二次分别在 5月下旬
8、和 7月上旬灌水后,第三次在 8 月中旬。 4.5.4 追肥 在苗木速生期 6 月 8 月中旬进行土壤追肥 2次,每次每公顷追施氮肥或者复合肥 150 kg 225 kg, 以沟施为主,施后灌水或者在雨前进行。也可以结合苗期病虫害防治利用 0.5 %尿素和 0.5 %磷酸二氢钾 进行叶面追肥。 4.5.5 大苗培育 主要培育二根一干苗和三根二干苗。在第二年春天对苗木进行平茬,茬桩高 2 cm 3 cm,剪口平整 光滑。第三年不再平茬。二根一干苗和三根干苗除追肥每次每公顷施用氮肥或者复合肥 300 kg 400 kg 外,其余管理措施与 1年生苗相同。 4.6 苗 木出圃 4.6.1 起苗时间
9、春季和秋季皆可起苗,春季起苗在 3月至 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秋季起苗在 10月下旬。 4.6.2 起苗方法 采用机械或者人工起苗。起苗前浇水一次,待苗床蒸发 3 天 5 天,土壤湿润不粘结不板结时起苗。 4.6.3 苗木分级 苗木分级执行 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规定。 a) 两根一干苗级苗标准:地径大于 2.0 cm,苗高大于 250 cm,根幅大于 25 cm; b) 两根一干苗级苗标准:地径为 1.0 cm 2.0 cm、苗高为 150 cm 250 cm,根幅大于 20 cm; c) 三根两干苗级苗标准:地径大于 3.0 cm,苗高大于 400 cm,根幅大于 3
10、0 cm; d) 三根两干苗级苗标准:地径为 2.0 cm 3.0 cm、苗高为 250 cm 400 cm,根幅大于 30 cm 。 4.6.4 苗木统计 分别统计各级苗木数量,按级扎成捆,准备起运或假植。在天气比较干旱的地区随起随栽。 4.6.5 苗木假植 DB37/T 3230 2018 4 起苗后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假植时间不宜过长。假植方法是选背风向阳处挖深 60 cm, 宽 50 cm的假植沟,将苗木斜放沟内,填土 30 cm 50 cm。 4.6.6 苗木运输 苗木运输中要注意遮荫保湿,防止苗木失水。 4.7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按照 LY/1000 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进
11、行。 5 造林 5.1 造林地选择 旱柳适于在土层厚度大于 10 cm的山地、平原地、沙地、湿地和土壤含盐量小于 0.4 %的立地上栽植, 要根据不同的旱柳品种选择适宜的造林地。 5.2 整地 5.2.1 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 5.2.2 全面整地深度在 40 cm 以上;带状整地宽度 50 cm 以上,深度 40 cm 以上;穴状整地圆穴径 40 cm 60 cm、深 40 cm 60 cm,方穴规格 40 cm 40 cm 40 cm 60 cm 60 cm 60 cm 之间。 5.2.3 盐碱地先进行台田整地,利用淡水淋洗盐分降低后再开小 穴造林。干旱地区需要在雨季前整好
12、地。 5.3 栽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5.3.1 旱柳用材林栽植密度为每公顷 333 株 833 株,视立地条件而定,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栽植密 度可以适当加大。防护林栽植密度为每公顷 500 株 1666 株。 5.3.2 配置方式根据林种而定,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品字形配置、带状配置和网格配置等, 还可根据林种的需要与其他树种进行各种方式的混交。 5.4 栽植前苗木处理 栽植前对旱柳苗木进行截干和浸根处理,截干高度 2.0 m 2.5 m,剪口平滑并用蜡封。同时截除过 长和受伤(劈裂)根系,栽植前用清水浸根 12 小时 24 小时。 5.5 栽植技术 5.5.1 采用植苗造林和插干造林的方
13、法。栽植季节春季、雨季和秋季,以春季为主,秋季栽植在落叶 后封冻前。 5.5.2 植苗造林执行 GB /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要求。 5.5.3 插干造林适于干旱地区地下水位 2 m 左右的造林地,利用机械钻孔后插干深栽,插干材料应采 用两根一干苗或三根两干苗的截根苗干或萌生枝,栽植深度在 50 cm 以上。 5.6 栽后管理 采用滴灌、穴灌和沟灌的方法,栽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灌溉后及时封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 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分。 DB37/T 3230 2018 5 6 林分管理 6.1 补植 造林成活率达不到 85 %的造林地,应及时进 行补植;造林成活率达到 85%,
14、但呈片状死亡的,也要 进行补植,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大苗。 6.2 土壤管理 6.2.1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及时足量灌溉。 6.2.2 松土除草:一年 1 次 2 次,连续 3 年。林地每年全面犁耕 2 遍,进行蓄水保墒和除草压青。 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 5 cm 10 cm。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穴 外影响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也可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选用的化学药剂要符 合 GB/T 15783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要求。 6.2.3 追肥:第 2 年开始追肥,每年 1 次 2 次,在 5 月 6 月中旬,连续 2 年。以
15、氮肥为主,也可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用复合肥。提倡农林间作,以耕代抚,可间种油菜、小麦、豆类、花生等矮秆作物 或田菁、苕子和紫穗槐等绿肥植物。 6.3 幼树管理 新造林地要进行封禁保护,禁止放牧。当年冬季应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抗旱措施。根据林种需 要,应适时进行除蘖、整形。对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家畜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林木应及 时平茬复壮。 6.4 修枝和间伐 6.4.1 对顶端优势不明显、干性不强的旱柳品种,如果培育干材,需要进行修枝。在第 2 年 5 年内 修去树干高度 1 3 1 2 的侧枝,保持 冠高比 1: 2 2: 3;在 6 年 10 年内修去树干高度 1 2 的侧 枝
16、和徒长枝。 6.4.2 培养大径材,可以对密度较大(郁闭度大于 0.9)的林分进行间伐,间伐后郁闭度不应小于 0.7, 间伐时间和强度随初植密度和林龄而定,以早为宜。旱柳防护林可根据林分生长情况结合疏伐进行卫生 伐。 6.5 采伐更新 6.5.1 旱柳用材林采用皆伐方式,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一般以冬春季节采伐为主。采伐年龄视林种而 定,一般为 4 年 12 年,其中纤维用材林为 4 年 6 年,大径材用材林为 10 年 12 年,其余用途林分 为 6 年 10 年。防护林可以采用渐伐和择伐方式。旱柳用材林蓄积量 指标见附录 A。 6.5.2 旱柳林分更新主要以植苗造林为主,也可以采用萌芽更新。采
17、伐后在伐桩处埋土,待伐根萌发 后,保留从伐根中部发生形成的萌芽条,当萌条长至 50 cm 以后,进行第一次除萌,留 3 个 4 个萌条。 萌条长至 150 cm 时,进行第二次除萌,每个伐桩保留 1 株健壮萌条,并加强抚育管理措施。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食叶类害虫:黄刺蛾、扁刺蛾、褐边绿刺蛾、柳毒蛾、豆毒蛾、舞毒蛾、丝棉木金星尺蛾、 木橑尺蛾、杨扇舟蛾、杨二尾舟蛾、霜天蛾、绿尾大蚕蛾、黄杨缀叶野螟、柳厚壁叶蜂、柳蓝叶甲。 7.2 主要吮吸类害虫:草履蚧、柳膜肩网蝽等。 DB37/T 3230 2018 6 7.3 主要 钻蛀性害虫: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柳瘿蚊等。 7.4 主要地下害虫:
18、黑绒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等。 7.5 主要病害:根朽病、腐烂病、溃疡病、叶斑病和烂皮病。 7.6 旱柳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见附录 B。旱柳病虫害防治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标准和准则,按照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执行。 8 档案管理 按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进行。 DB37/T 3230 20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旱柳用材林蓄积量指标 单位: m3/hm2 林龄(年) 林分密度(株 /hm 2) 1666 1111 833 625 500 400 333 4 71.2 65.1 58.3 56.2 52.4 48.0 46.3 6 - 87
19、.6 82.3 80.5 78.6 77.2 73.1 8 - - 140.2 136.2 132.3 130.2 128.5 10 - - - 165.4 163.7 161.8 160.6 12 - - - - 249.2 248.1 246.5 DB37/T 3230 2018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旱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种类 防治方法 食叶类害 虫 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结合抚育、修枝、松土等营林技术措施铲除越冬虫茧或摘除虫叶。低龄幼虫期可 用 20%灭幼 脲胶悬剂 8000 倍液、 2.5%溴氰菊酯或 20%氰戊菊酯乳油 3000 倍液、 10%溴氰菊酯或 20%
20、速灭杀丁 乳油 2000 倍液、 100 亿孢子 /g 苏云金杆菌粉 500 800 倍液、 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 1500 2000 倍液进 行喷雾防治。柳蓝叶甲可在 4 6 月为害期内以 90%敌百虫晶体 8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喷杀。 吮吸类害 虫 早春若虫上树前,在树干离地约 60 cm 处,缠绕 1 周 30 40 cm 宽的光滑塑料薄膜带,或涂 20 cm 宽的 粘虫胶,阻止若虫上树。在初孵若虫发生盛期,施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40%速扑杀乳油 1000 2000 倍液、 40%乐斯本乳油 1000 倍液、 20%速灭杀丁 15
21、00 倍液等喷洒树冠 1 3 次。在危害期,使用 50%久 效磷乳油打孔注入受害株基部,每株用药 0.5 3.0 ml,注入后用湿泥或胶带封住注孔。 钻蛀性害 虫 在卵或低龄幼虫期以锤击刻槽,砸死卵和小幼虫,或采用 50%杀螟松乳油 100 200倍、 40%乐果乳油 200 400 倍对树干上的卵刻槽及排粪孔喷施,杀灭卵和皮下小幼虫。幼虫期在每个排粪孔插入 1 根磷化锌毒签或 1/4 片磷化铝,用泥密封。或喷洒 15虫线清 300 倍液进行 防治。成虫期发动群众人工捕杀或采用绿色威雷 悬浮剂 150 300 倍常量或超低量喷干,或 20%吡虫啉干基打孔注药。 地下害虫 利用金龟子的趋光性,可
22、设黑光灯诱杀。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可振落捕杀。化学防治常用药剂有 50% 辛硫磷乳油、 25%辛硫磷微胶囊缓释剂,每公顷用药剂 1.5 kg+水 7.5 kg+细土 300 kg,于日落后或日出前, 施放烟雾剂。苗木生长期蛴螬为害,可用 75辛硫磷乳油、 90敌百虫 晶体 1000倍液灌根。加强苗圃管理, 中耕锄草,破坏蛴螬适生环境。 根朽病 在土壤中施用三唑酮、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 ,配合更换客土、设置隔离物等措施 腐烂病和 溃疡病 发病较轻时,可在枝干病斑上,纵横相间 0.5 cm,割深达木质部的刀痕,然后喷涂 15苛性钠水溶液, 或 1: 10 1: 12 的苏打水,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 倍液等。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要及时拔除。 叶斑病 苗木种植不宜过密,及时清除树下萌条,通风降湿。 4 7 月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烂皮病 通过改进和提高造林质量防止苗木树皮含水量降低,减少病害发生的诱导因素。进行合理修枝、间伐, 清理病株。利用 0.1升汞、 10棉碱水、 40福镁砷可湿性粉剂、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7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等进行刮皮涂干。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