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72 2018 黄河口大闸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aquaculture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pond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018 - 03 - 29 发布 2018 - 04 - 29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72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
2、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营市恒盛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薄学锋、刘金明、张堂林、李建辉、杨建新。 DB37/T 3172 2018 1 黄河口大闸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及豆蟹培育、扣蟹培育、成蟹养殖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黄河口大闸蟹的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
3、料卫生标准 GB/T 26435 中华绒螯蟹 亲蟹、苗种 NY/T 5051 无公害食 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 5065 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NY/T 5295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78 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河口大闸蟹 eriocheir sinensis of yellow river delta 山东省东营市内黄河入海口两岸自然形成的、人工开挖的水域内自然生长或池塘养成、水库养成、 苇田养成的中华绒鳌蟹的活体。 3.2 蟹苗 me
4、galopa 从半咸水或海水环境驯化为具有明显的趋淡性、趋流性和趋光性且适应淡水环境生活的大眼幼体。 3.3 豆蟹 soy-sized juvenile crab 蟹苗饲养 20 d 30 d、蜕壳 4次 5次、规格“如豆大小”,一般达到 1 104只 /kg 2 104只 /kg 的仔蟹。 3.4 扣蟹 coin -sized juvenile crab DB37/T 3172 2018 2 蟹苗或豆蟹经过 120 d 150 d的培育而长成规格为 100 只 /kg 200 只 /kg的未性成熟幼蟹(又称一 龄蟹种)。 3.5 回捕率 recapture rate 回捕个 体数与放养个体数
5、的百分比( %)。 4 豆蟹培育 4.1 池塘条件 4.1.1 生产场地 应符合 NY/T 5295、 NY/T 5361的要求。 4.1.2 形状和大小 池塘宜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为 1330 m2 2000 m2,池埂坡比 1:2 1:3。池埂四周内侧应设有加 厚塑料薄膜、塑料板或铝皮等防逃设施,垂直高出池埂 40 cm 50 cm,底部埋入泥中 20 cm 30 cm。 4.1.3 水质和水深 养殖水质应符合 NY/T 5051的规定。水深维持在 0.8 m 1.2 m。 4.2 放养前的准备 4.2.1 清塘消毒 4月下旬用茶粕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水深 20 cm 30 cm
6、时,茶粕使用量为 10 kg/亩 20 kg/ 亩。采用有效氯 28 %的漂白粉消毒,用量为 15 kg/亩 20 kg/亩。 4.2.2 水草种植 开春后开始种植水草,水草种类主要有喜旱莲子草(俗称水花生)、伊乐藻、轮叶黑藻、浮萍等, 采用植株扦插方式。水深降到 20 cm 30 cm后进行种植,水草呈缀块状分布,莲子草位于沿岸区,面积 占池塘 40 %左右,沉水植物(伊乐藻、轮叶黑藻)主要位于敞水区,面积占池塘 10 % 20 %。 4.2.3 施肥培水 放苗前 7 d 10 d加注新水至 40 cm 50 cm,注水时用 60 目网片过滤,施用生物有机肥肥水,培 养作为蟹苗天然饵料的浮游
7、生物,使用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调节水色至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保持 30 cm 40 cm。 4.3 蟹苗放养 4.3.1 蟹苗选择 7 d 以上,规格整齐,健康无病,活力强、淡化好的蟹苗,质量应符合 GB/T 26435的规定。 4.3.2 蟹苗投放 蟹苗规格为( 1.4 105 1.6 105 )只 /kg,每亩放养 1.0 kg 2.0 kg。 DB37/T 3172 2018 3 4.4 日常管理 4.4.1 饲料投喂 饲料宜日投喂两次,时间为 7:00 9:00和 17:00 19:00,投饵量分别为 1/3和 2/3。蟹苗投放后,以 池水中培育 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食
8、;仔蟹后改喂高蛋白破碎料,期期仔蟹日投 喂量约为蟹体重的 60 % 70 %,期仔蟹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 30 % 40 %,期仔蟹后投喂量减少 至蟹体重的 15 % 20 %,同时搭喂浮萍,直至起捕或分塘。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根据饵料台饵料剩 余情况适当增减。 4.4.2 水质管理 分期注水,控制水位。当蟹苗蜕壳变态为期仔蟹后加水 10 cm,变态为期仔蟹后加水 15 cm,变 态为期仔蟹后再加水 20 cm 25 cm,达到最高水位 100 cm。进水时采用 60目网片过滤。 4.5 捕捞和运输 经 18 d 21 d培育至期期仔蟹后分塘转入扣蟹培育阶段。豆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捕捞为主。 起
9、捕的豆蟹经筛选分规格放养。使用 20目网袋运输,袋内放置少量水草,每袋放豆蟹不宜超过 0.5 kg。 5 扣蟹培育 5.1 池塘条件 5.1.1 生产场地 按 4.1.1执行。 5.1.2 形状和大小 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 5000 m2 7000 m2。其他条件同 4.1.2。 5.1.3 水质和水深 养殖水质应符合 NY/T 5051的规定。水深维持在 1.0 m 1.5 m。 5.2 放养前的准备 5.2.1 清塘消毒 按 4.2.1。 5.2.2 移栽水草 按 4.2.2。 5.2.3 施肥培水 按 4.2.3。 5.3 豆蟹放养 5.3.1 豆蟹选择 DB37/T 3172 2
10、018 4 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健康无病的豆蟹,质量应符合 GB/T 26435的规定。 5.3.2 豆蟹投放 一般在 5月底至 6月中旬放养,放养密度为 30 只 /m2 40 只 /m2。放养时要先将网袋中豆蟹在池水中 浸水 2次 3次,再把网袋打开放在池中水草上让豆蟹自行爬出。 5.4 投喂管理 5.4.1 饲料有天然饵料如水草、小杂鱼、螺蛳等和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 GB 13078和 SC/T 1078 的规定。 5.4.2 在 6 月 8 月期间,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池内蟹重的 3 % 4 %, 7:00 9:00 和 17:00 19:00 各投喂一次。在 9 月 11 月期
11、间,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蟹重的 1 % 3 %。投喂量随时间推移和温度下 降而调减,每天 17:00 19:00 投喂一次。 5.5 日常管理 水质控制指标:水温 15 30 , pH7.0 9.0,透明度 40 cm 50 cm,溶氧 5 mg/L。 7月至 8 月保持水深 1.2 m 1.5 m。若扣蟹留塘越冬,则越冬前调至最高水位。 5.6 捕捞 先采用地笼捕捞,待大部分幼蟹捕获后,降低水位,在出水口处安置张网,采用微流水诱捕,直至 捕光为止。 6 成蟹养殖 6.1 池塘条件 6.1.1 生产场地 按 4.1.1执行。 6.1.2 形状和大小 池 塘宜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塘四周挖环沟,环沟
12、面积占池塘面积的 20 % 25 %,沟深 0.8 m 1 m。 池塘面积一般为 10000 m2 40000 m2,以 10000 m2 20000 m2为宜,池塘深度为 1.5 m 2 m。其他条件 同 4.1.2。 6.1.3 水质和水深 养殖水质应符合 NY/T 5051的规定。养殖期间宜保持水深 1.2 m 1.6 m。 6.2 扣蟹放养前的准备 6.2.1 清塘消毒 按 4.2.1执行。 6.2.2 暂养区设置 DB37/T 3172 2018 5 在池塘环沟中,利用围网设置扣蟹暂养区,防止扣蟹破坏中央滩面上移栽的水草或刚长出的水草嫩 芽。 6.2.3 水草种植 水草种 植以菹草、
13、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为主,辅以少量挺水植物(如菖蒲等)。水 面水草覆盖率保持在 70 %左右,其中沉水植物占 60 %,挺水植物占 10 %。 6.2.4 螺蛳投放 螺蛳宜分批投放,投放时间为 6月 9月,每亩投放 300 400 。 6.3 扣蟹放养 6.3.1 扣蟹选择 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规格均匀,体表洁净,背部呈黄绿色或淡黄色,腹部呈青白色。扣蟹质 量符合 GB/T 26435的规定。 6.3.2 扣蟹投放 扣蟹投放宜在 3月底以前完成,规格为 100 只 /kg 160 只 /kg,放养密度为 800 只 /亩 1200 只 / 亩。投 放时选择晴天,剔除运输中死亡和
14、受伤的个体,将扣蟹分散放入池塘围网暂养区。 6.3.3 扣蟹暂养 暂养时间为 2个月,暂养期间水温达到 10 时即可投喂少量配合饲料。 6月初池塘中央滩面水草长 成后拆除围网,让大闸蟹分布全池觅食和生长。 6.4 鳜鱼套养 6.4.1 放养时间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6.4.2 放养密度和规格 放养密度为 10尾 /亩 15尾 /亩,个体全长为 6 cm 7 cm。 6.5 投喂管理 6.5.1 饲料种类 6.5.1.1 植物性饲料:玉米、南瓜、豆粕、水草等; 6.5.1.2 动物性饲料:螺蛳等; 6.5.1.3 配合饲料:应符合 GB 13078 和 SC/T 1078 的规定。 6.5.
15、2 投喂方法 各生长阶段的动、 植物性饲料的比例应有所不同,具体为: 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饲料比为 60:40; 6月下旬 8月中旬为 50:50; 8月下旬 10月中旬为 70:30。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 3月 4月份控制在蟹 体重的 2 % 3 %; 5月 7月份控制在 4 % 6 %; 8月 9月份控制在 7 % 8 %; 10月 11月份控制在 3 % DB37/T 3172 2018 6 5 %。每日投喂两次,早晨 5:00 7:00,投饲量占总量的 30 % 40 %;傍晚 17:00 19:00,投饲量占总 量的 60 % 70 %。 6.6 日常管理 按照“春浅、夏满、秋勤、冬
16、深”的原则调控水位,使水体透明 度保持在 40 cm 50 cm,水体溶氧 高于 5 mg/L。定期检查、维修防逃设施。 6.7 病害防控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态调控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按 NY/T 5065 规定执行。 6.8 捕捞 起捕时间在 9月下旬至 11月下旬。采用地笼捕捞为主,灯光诱捕和干塘捕捉为辅。在捕捞高峰期, 每天早晚各收蟹 1次。 6.9 产品销售和标识 商品蟹主要以活体销售,包装前商品蟹应经过严格检查,剔除死蟹和病蟹。包装和运输应符合 NY/T 5065 的规定。运输前应记录产品名称、产地、生产单位及厂(场)址,出售时应附上产品信息标签。 6.10 建立养殖档案 养殖全过程应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档案,便于质量追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