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B 17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9912017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ling of rice 2017-08-18发布 2017-09-1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99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济宁市植物保护站、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郯城县种子公司、山
2、东润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峰、马惠、周学标、褚栋、陈博聪、张士永、胡英华、冯尚宗、杨连群、朱 其松、李景岭、朱文银、姜明松、徐建第、赵庆雷、杨百战、杜中民。 I DB37/T 29912017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对象和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稻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
3、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52 稻米生产良好农业规范 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对象 3.1 主要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立枯病、烂秧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 干尖线虫病、赤枯病等。 3.2 主要害虫 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包括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蓟马、稻苞虫、粘虫、稻蝗等。 4 防治原则 各稻区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确定主要防治对象,以加强检疫、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田园清洁
4、、合理水肥调控、健身栽培等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等措施,适期药剂防治,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 化学药剂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NY/T 1752的规定。提倡选用绿色、安全、高效、 广谱药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播前准备 1 DB37/T 29912017 5.1.1 植物检疫 加强检疫,防止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害的传入及扩散蔓延。 5.1.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品种选择符合NY/T 2
5、156的要求,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播种 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杂、晾晒,选用健康无病种子育秧。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 5.1.3 田园卫生 选择平整肥沃清洁的田块作为秧田。病毒病传毒介体灰飞虱重发区,秧田应尽量远离麦田,实施集 中连片育秧。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病残体。机插秧选用清洁床土或专用育秧基质,减少病源。 5.1.4 耕作方式 秋耕灭茬,降低越冬代害虫基数。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合理轮作倒茬。 提倡采用盘育机插秧,直播稻提倡采用机械条播。 5.2 播种期 5.2.1 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1 d2 d。采用每1 kg稻种兑1 kg药液进行浸种。选用25 %咪鲜胺乳油200
6、0倍4000 倍液,或25 %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倍3000倍液浸稻,可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选用80 %乙蒜素乳油6000 倍8000倍液浸稻,可防治浸染性烂秧。选用16 %咪鲜杀螟丹悬浮剂400倍700倍液,或17 %杀螟乙 蒜素可湿性粉剂200倍400倍液浸种,可防治干尖线虫病与恶苗病。每100 kg稻种选用25 g/L咯菌腈悬 浮种衣剂400 mL600 mL,或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400 mL等种子包衣,可防治恶 苗病。 选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浸种,能有效控制苗期灰飞虱危害,减轻条纹叶枯病、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5.2.2 土壤处
7、理 选用15 %噁霉灵水剂6 mL12 mL,兑水500倍液苗床土壤处理,可防治苗期立枯病、黑根病、烂秧 病等。酸碱度偏高的床土,采用酸化剂(硫磺粉等)将pH调至4.55.5。 5.2.3 播种要求 5.2.3.1 适期播种。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常规育秧一般5月上中旬,当地日均温度稳定在10 以 上播种,提倡采取覆盖农膜、草苫等增温保湿措施。东营春稻区4月上中旬播种,需采用覆膜、拱棚或 温室育秧等保温或增温育秧方式。做好通风保温,当膜内(棚内)温度超过35 时,及时揭膜降温, 防止高温烧苗。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尽量同期播种,避免部分田块零星早播。提倡应用机插秧、 直播等有利于适
8、度推迟播栽期的轻简栽培措施,使秧苗感病敏感期避开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盛期,减 少传毒几率。 5.2.3.2 合理播量:提倡旱育稀植,常规育秧每平方米播芽谷约60 g,常规稻盘育秧每盘(内径58 cm 28 cm)播芽谷约150 g。直播稻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条件确定播量,每667 m 2 播稻谷7 kg10 kg。 5.3 秧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2 DB37/T 29912017 此时期需要防治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苗瘟、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恶苗病等。主要害虫有灰 飞虱、蓟马、二化螟等。 5.3.1 农业防治 5.3.1.1 加强秧田管理。密切关注温湿度变化,做好秧苗通风保温。避免用病稻草盖秧
9、、扎秧把,及 时拔除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株,减少发病株带入大田。 5.3.1.2 科学灌溉。加强沟系配套,整平秧田,实行湿润育秧。防止深灌、漫灌、串灌。易发生盐碱 危害秧田及时灌排洗碱。 5.3.1.3 合理施肥。按照NY/T 496、NY/T 1752的要求合理施肥,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 5.3.2 物理防治 灰飞虱高发年份,秧田期采用无纺布或防虫网保护,可有效隔离灰飞虱,减轻灰飞虱危害,降低水 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技术要求参照NY/T 2156的规定。 5.3.3 药剂防治 5.3.3.1 主要病害药剂防治 5.3.3.1.1 立枯病:出苗后一叶一心期防治,每667 m
10、2 选用50 %霜福稻瘟灵可湿性粉剂667 g 1000 g,或30 %甲霜噁霉灵水剂800 g1200 g等,苗床喷雾。 5.3.3.1.2 稻瘟病: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或封锁发病中心。每667 m 2 选 用2 %井冈8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100 mL120 mL,或40 %稻瘟灵乳油75 mL113 mL等。 5.3.3.2 主要害虫药剂防治 于灰飞虱迁入秧田始期,当每平方米虫量达15头20头,时及时防治。每667 m 2 选用50 %吡蚜酮水 分散粒剂12 g20 g,或50 %烯啶虫胺可溶粒剂5 g10 g,或25 %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 mL30 mL
11、 等。如果发生量大,需连续防治,兼治蓟马、一代二化螟等害虫。 5.3.3.3 施药方法 将所选药剂按剂量每667 m 2 兑水4 0 L50 L,苗床均匀喷雾。药后保持3 cm5 cm水层2 d3 d。 药后24 h内遇雨补治。移栽前2 d3 d再施药1次,带药移栽。 5.4 大田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赤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有螟虫(二化 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等。 5.4.1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残体,整地要平。适时插秧,减少植伤,合理密植。实行浅水勤灌,分蘖末 期适当晒田,促进稻株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
12、前提下,尽量保持水稻植株群体的 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合理施肥,避免重施、迟施氮肥,增 施磷钾肥,注意施用锌肥、硅肥等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肥料,提高水稻抗逆性。 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恶苗病等发生田,返青分蘖始期及时拔除感病株,踩入泥中,或带出田 外,并从健丛(株)上掰蘖补苗。 5.4.2 生物防治 3 DB37/T 29912017 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青蛙、蟾蜍、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次3次,间隔3 d5 d,每667 m 2 均匀 放置5个8个点,每667 m 2
13、 每次放蜂10000头。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 cm20 cm、穗期 低于植株顶端5 cm10 cm。 利用稻田养鸭(蟹、鳖等),通过鸭(蟹、鳖等)的取食及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 发生。以稻田养鸭为例,可于分蘖初期,将15 d20 d的雏鸭放入稻田,667 m 2 放鸭10只30只,齐穗 时收鸭。 5.4.3 物理防治 利用粘虫板、糖饵诱杀剂、性诱剂等诱杀螟虫等害虫。 5.4.4 药剂防治 5.4.4.1 主要病害药剂防治 5.4.4.1.1 赤枯病:返青分蘖期易发病。每667 m 2 可喷施0.3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00 g及0.0075 % 芸苔素内酯水剂8 mL
14、16 mL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5.4.4.1.2 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 d5 d施药预防穗颈瘟,气候适 宜病害流行时7 d后第2次施药。每667 m 2 选用有效成分含量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 剂15 g20 g,或2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 g100 g,或40 %稻瘟灵乳油75 mL113 mL等。 5.4.4.1.3 纹枯病:分蘖末期封行后和穗期病丛率达到20 %时及时防治。每667 m 2 选用2 %井冈8 亿芽孢/克蜡芽菌悬浮剂160 mL200 mL,或30 %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20 mL,或50 %氟环唑悬 浮剂12 mL15
15、 mL等。 5.4.4.1.4 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 d10 d(水稻叶枕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 d后第2 次施药。可与纹枯病兼防,防治药剂同纹枯病。 5.4.4.2 主要害虫药剂防治 二化螟年发生2代,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盛发期,8月中旬为二代幼虫盛发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 到8 %10 %或枯鞘株率3 %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 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 稻纵卷叶螟年发生23代,重点防治二、三代幼虫,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 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每667 m
16、 2 可选用有效成分含量8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mL400 mL,或200 g/L氯虫苯 甲酰胺悬浮剂5 mL10 mL,或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5 mL100 mL,或40 %甲维毒死 蜱乳油20 mL40 mL等。兼治大螟、粘虫等害虫。 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易发生飞虱危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及时防治。每 667 m 2 可选用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 g12 g,或25 %呋虫胺可湿性粉剂20 g24 g,或50 %烯啶虫 胺可溶性粉剂5 g6 g等。 5.4.4.3 施药方法 将所选择药剂按剂量每667 m 2 兑水40 L50 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飞虱危害时应注意稻丛基部的喷 雾。施药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药后保持3 cm5 cm水层2 d3 d。药后24 h内遇雨须补治。 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