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20 B 2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9962017 常用粗饲料收储与加工标准 Standard for roughage purchase and process 2017-08-18发布 2017-09-1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99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畜牧协会、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在宾、曲绪仙、杨维仁、姜淑贞、张桂国、王兆凤、
2、万发春、张相伦、赵敏 孟。 I DB37/T 29962017 常用粗饲料收储与加工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粗饲料的原料选择、加工方式、质量评价、贮存运输等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粗饲料的收购和加工的质量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4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过滤法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T 6438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 10389
3、 饲料用苜蓿草粉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4699.1 饲料 采样 GB/T 16764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 GB/T 208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NY/T 1459 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粗饲料 roughage 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 3.2 青贮饲料 silage 将青绿植物切碎,经过压实、排气、密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以延长储存时间。 3.3 杂干草 mixed hay 收割的野生杂草经自然干燥或烘干脱水后获得的产品,主要包括狗尾草、茅草、芦苇
4、草、黄背草等。 3.4 1 DB37/T 29962017 秸秆 straw 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获籽粒后植株剩余的部分,主要包括茎和叶。包括:玉米秸秆、小麦 秸秆、稻草、豆秸、谷草。 3.4.1 玉米秸秆 corn stover 离地5 cm6 cm以上收割的成熟玉米干的茎叶(穗),具有光滑外皮,质地坚硬。 3.4.2 小麦秸秆 wheat straw 离地3 cm6 cm以上收割的成熟小麦干的茎叶。 3.4.3 稻草 rice straw 离地3 cm5 cm以上收割的成熟水稻收获后的茎叶。 3.4.4 豆秸 beanstalk 离地3 cm5 cm以上收割的大豆的秸秆。由于豆科作物
5、成熟后叶子大部分凋落,因此豆秸主要以茎 秆为主,茎已木质化,质地坚硬。 3.4.5 谷草 millet straw 粟的秸秆,其质地柔软厚实。 3.5 秕壳类 hull 农作物收获脱粒时,除分出秸秆外还分离出许多包被籽实的颖壳、荚皮与外皮等,这些物质统称为 秕壳,包括花生壳,豆荚,棉籽壳,小麦颖,稻壳谷类等。 3.5.1 花生壳 peanut shell 花生的果壳。 3.5.2 豆荚 legume 豆类收获以后剩余的果壳。 3.5.3 棉籽壳 cotton seed hull 棉籽经过剥壳机分离,剩下的外壳。 3.5.4 2 DB37/T 29962017 小麦颖 wheat shell 小
6、麦外面的一层壳。 3.5.5 稻壳 rice hull 稻谷外面的一层壳。 3.6 藤蔓类 vine 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包括花生蔓、甘薯蔓等。 3.7 叶量 leave weight 收获后植株中叶片(秸秆为叶片和叶柄;牧草包括叶片、叶柄、花和籽实等)重量占植株总重量的 百分比。 3.8 收获期 harvest period 刈割时,植株所处的生长发育时期。 3.9 异物 other material 粗饲料中存在的无益或不利于饲草性状的物质,如铁块、石块、塑料、土块等。 3.10 添加物 additive material 为保持或改善粗饲料性状而加入的干燥
7、剂、防腐剂等物质。 3.11 粗蛋白 crude protein(CP) 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包括了真蛋白质和 非蛋白质含氮物两部分。 3.12 中性洗涤纤维 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 在范氏纤维分析方法中,用中性洗涤剂去除饲草中脂肪、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后,残留的不 溶解物质的总称。 3.13 酸性洗涤纤维 acid detergent fiber(ADF) 植物性饲料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剩余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 3.14 3 DB37/T 29962017 粗灰分 crude
8、 ash 粗灰分是粗饲料样品在550 660 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 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 3.15 水分 moisture 试样在100 105 烘至恒重所失去的质量。 3.16 粉碎 crushing 通过撞击、剪切、磨削等机械作用,使物料颗粒变小。 3.17 揉搓 rubbing 将秸秆等物料揉搓撕碎的过程。 3.18 制粒 pelleting 将粉状物料经(或不经)调质,挤出压模模孔,制成颗粒的过程。 3.19 氨化 ammoniation 将粗饲料用氨或铵盐进行处理,改善其品质,提高其利用率的过程。 3.20 液氨 液氨,又
9、称为无水氨,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4 质量评价 4.1 苜蓿草 4.1.1 收购的感官指标及分级 苜蓿鲜草收购的物理指标及分级见表1。 表1 苜蓿鲜草的感官指标分级 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色泽 草绿 浅绿 绿色 黄绿 霉变 无 无 无 无 收获期 现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 结实期 叶量,% 50 45 40 35 水分,% 80 78 76 72 4 DB37/T 29962017 4.1.2 营养成分及分级 苜蓿草收购的营养成分及分级见表2。 表2 苜蓿草的营养成分及分级 质量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 2 2.0 18.0 16.0 1
10、4.0 中性洗涤纤维,% 36 37 38 39 酸性洗涤纤维,% 24 26 27 28 粗灰分,% 8.0 注:各项营养成分均以86 %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4.2 青贮玉米秸秆 4.2.1 收购的感官指标及分级 青贮玉米秸秆收购的感官指标及分级见表3。 表3 青贮玉米秸秆的感官指标及分级 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色泽 草绿 浅绿 黄绿 黄 气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霉变 无 无 无 无 收获期 乳熟期 乳熟期 腊熟期 腊熟期 叶片数 15 14 13 12 水分,% 64 61 58 55 4.2.2 营养成分及分级 青贮玉米秸秆收购的营养成分及分级见表4。 表4
11、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及分级 质量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 4.6 4.2 3.9 3.7 中性洗涤纤维,% 45 50 52 56 酸性洗涤纤维,% 28 30 32 34 粗灰分,% 3.0 注:各项营养成分均以86 %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4.3 杂干草质量标准 4.3.1 感官质量指标及分级 5 DB37/T 29962017 杂干草收购的物理指标及分级见表5。 表5 杂干草的物理指标及分级 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色泽 草绿 灰绿 黄绿 黄 气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霉变 无 无 无 无 收获期 现蕾期 开花期 结实初期 结实期 水分,%
12、8.0 9.0 10.0 11.5 异物,% 0.3 0.3 0.4 0.3 4.3.2 营养成分及分级 杂干草收购的营养成分及分级见表6。 表6 杂干草的营养成分及分级 质量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 14.5 12.0 9.5 7.0 中性洗涤纤维,% 3032 3235 3540 4050 酸性洗涤纤维,% 1520 1725 2028 2532 粗灰分,% 11.0 注:各项营养成分均以86 %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4.4 秸秆质量标准 4.4.1 感官质量指标 秸秆收购的感官指标及分类见表7。 表7 秸秆的感官质量指标及分类 指标 分类 玉米秸秆 小麦秸秆 稻草 豆
13、秸 谷草 色泽 黄绿色 浅黄色 浅黄色 黄绿色 浅黄色 气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是否发霉 否 否 否 否 否 叶量,% 53 45 60 30 50 杂草,% 3.0 3.0 3.0 3.0 3.0 水分,% 811.5 9.514.0 8.513.0 5.012.0 7.514.0 4.4.2 营养成分 秸秆的营养成分及分类见表8。 6 DB37/T 29962017 表8 秸秆的营养成分及分类 指标 分类 玉米秸秆 小麦秸秆 稻草 豆秸 谷草 粗蛋白,% 3.56.0 3.06.0 2.56.5 3.06.0 2.54.5 中性洗涤纤维,% 5065 5575 577
14、0 5569 6070 酸性洗涤纤维,% 3040 4050 4050 5056 4050 粗灰分,% 4.59.0 4.59.5 10.020.0 5.09.0 7.010.5 注:各项营养成分均以86 %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4.5 秕壳类质量标准 4.5.1 感官质量指标 秕壳类感官质量指标及分类见表9。 表9 秕壳类感官质量指标 指标 分类 花生壳 豆荚 棉籽壳 小麦颖 稻壳 色泽 浅黄色 浅绿色 黄褐色 浅黄色 浅黄色 气味 无异味 特有气味 特有气味 特有气味 特有气味 是否发霉 否 否 否 否 否 水分,% 8.510.0 8.510.5 5.014.0 7.510.0 6.09.
15、0 异物,% 4.0 5.0 3.0 8.0 8.0 4.5.2 营养成分 秕壳类营养成分及分类见表10。 表10 秕壳类营养成分 指标 分类 花生壳 豆荚 棉籽壳 小麦颖 稻壳 粗蛋白,% 4.58.5 5.012.5 2.56.5 4.05.5 2.03.0 中性洗涤纤维,% 7580 54.170 5070 5065 5065 酸性洗涤纤维,% 4050 3040 3040 3545 3545 粗灰分,% 4.47.5 6.09.5 4.57.8 10.512.2 10.512.5 4.6 藤蔓类质量标准 4.6.1 感官质量指标 藤蔓类感官质量指标及分类见表11。 7 DB37/T 2
16、9962017 表11 藤蔓类感官质量指标 指标 分类 花生秧 甘薯蔓 色泽 浅绿色 褐色 气味 特有气味 特有气味 是否发霉 否 否 叶量,% 35 20 杂草,% 5.0 5.0 水分,% 8.512.0 6.510.0 异物,% 0.3 0.3 4.6.2 营养成分 藤蔓类营养成分及分类见表12。 表12 藤蔓类营养成分 指标 分类 花生秧 甘薯蔓 粗蛋白,% 8.015.5 7.010.0 中性洗涤纤维,% 35.641.5 31.539.5 酸性洗涤纤维,% 21.528.5 19.526.5 粗灰分,% 7.015.0 7.59.5 5 加工 5.1 物理加工 5.1.1 铡短 利
17、用铡草机将粗饲料切短。 5.1.2 粉碎 利用粉碎机粉碎粗饲料,筛底孔径8 mm10 mm。 5.1.3 揉碎 将秸秆等物料揉搓成丝条的过程。 5.1.4 制粒 将粗饲料晒干后粉碎,用颗粒饲料机加工成颗粒饲料,粒体直径为3 mm12 mm。 5.1.5 物理加工分级标准 物理加工分级标准见表13。粉碎和制粒适用于所有粗饲料物理加工。铡短和揉碎适合于苜蓿草、青 贮玉米秸秆、干杂草、秸秆和藤蔓的物理加工。 8 DB37/T 29962017 表13 物理加工分级标准 指标 类型 铡短 粉碎 揉碎 制粒 长度,cm 35 0.30.5 25 直径,mm 58 粉化率,% 5.0 是否糊化 是 5.2
18、 化学加工 5.2.1 液氨氨化处理 将秸秆打捆或者堆垛,垛的大小根据秸秆量而定。用塑料薄膜罩上,与地面相接的四边用土或者砖 石压伤,以防漏气。用带有孔的金属通条插入秸秆垛的中心部位,通条用胶管与氨罐(车)液氨输出口 链接,徐徐将液氨通入。用量按每100千克秸秆给3千克氨,通氨后将通条拔出,立即用胶布把塑料薄摸 的小孔封上。冬季密封8周,夏季密封2周即可启用。 参照标准:实用肉牛学(冯仰廉,1995)。 5.2.2 尿素处理 将秸秆铡碎以后和一定量的尿素溶液混合堆垛,并用塑料薄膜密封。尿素的用量为每100 kg秸秆加 4 kg尿素和40升水。 6 测定方法 6.1 样品采集与制备 按GB/T
19、14699.1的规定执行。 6.2 感官指标检测方法 6.2.1 气味 常态下贴近鼻尖嗅闻气味。 6.2.2 色泽 在自然光下视物最清楚的距离内目测。 6.3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6.3.1 水分测定 按GB/T 6435的规定执行。 6.3.2 粗蛋白质测定 按GB/T 6432的规定执行。 6.3.3 酸性洗涤纤维测定 9 DB37/T 29962017 按NY/T 1459的规定执行 6.3.4 中性洗涤纤维测定 按照GB/T 20806的规定执行。 6.3.5 粗灰分测定 按GB/T 6438的规定执行。 6.4 叶量测定 称取400 g600 g样品(精密度0.001 g),将叶子与茎
20、秆分开,称取叶子质量。计算叶子质量占 样品总量的百分比,即为叶量。 6.5 杂草含量 将随机抽取的初次样品用四分法缩分一次后,将其中的杂草检出并称重,计算其重量百分率。 6.6 异物 检查初次样品,将其中的异物检出并称重,计算其重量百分率。 6.7 卫生指标检验 按GB 13078规定执行。 7 贮存运输 7.1 环境要求 7.1.1 生产、加工和储存地区应在半径50 km范围内至少3年没有发生口蹄疫。 7.1.2 厂区内不得饲养除看门犬以外的其他动物。 7.1.3 厂区内清洁卫生,周围不得有其他污染源。 7.2 贮存 7.2.1 贮存应符合GB/T 16764的要求。 7.2.2 不合格和变质原料或产品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不能存放在贮存场所内。 7.2.3 贮存场地严禁使用化学灭鼠药和杀虫剂。 7.3 运输 7.3.1 运输工具要符合GB/T 16764的要求。 7.3.2 贮存、运输包装(车、仓、罐、桶)等:符合坚固耐久的要求及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价值。 7.3.3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保持包装的完整。 7.3.4 不应使用运输畜禽等动物的车辆运输产品。 7.3.5 运输工具和装卸场地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_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