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2988-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明水香稻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4544       资源大小:732.9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2988-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明水香稻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7.060 R 22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988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明水香稻生产技术规程 2017-08-18发布 2017-09-1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98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章丘区农业局、明水香稻产销专业合作社、济南市农业科学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峰、孙桦、周学标、孙晓辉、袁守江、张士永、李景岭、李现刚、孙礼文、 李裕宝、朱文银、姜明松、徐建第、王瑜、高洁、刘

    2、奇华。 I DB37/T 2988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明水香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明水香稻的地域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病虫草 害治理、收获、贮藏加工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行政区域的地理标志产品明水香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HG/T 4215 控释肥料 NY/T 393 绿色

    3、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0 无公害食品 稻米加工技术规程 3 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 明水香稻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17号)公告的地域范围。位于山 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办事处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001173100、北纬3640 00364600,明水香稻产地面积140 hm 2 ,主要涉及章丘区明水街道

    4、办事处廉坡、砚池、湛汪、 浅井、吕家、西营六个行政村,见附录A。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是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行政区域内种植的古老农家品种。主要包括“大红芒”、“小红 芒”及其改良香稻品种。 1 DB37/T 29882017 品种特征:人工移栽生育期约160 d。大红芒株高约130 cm150 cm,剑叶长约40 cm,芒红色,长 约5 cm,穗中间型,谷粒椭圆型,千粒重中,易倒伏。小红芒株高约120 cm140 cm,芒长、穗长短于 大红芒,着粒密,抗倒性较好。大红芒主要品质指标:出糙率83.9 %,精米率73.3 %,直链淀粉含量16.5

    5、 %, 胶稠度65 mm,透明度1级,香。大红芒667 m 2 产量约200 kg,小红芒667 m 2 产量约400 kg。 5 一般要求 5.1 产地环境 产地集中于百脉泉泉头下游,以泉水灌溉为主,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土壤以褐土中壤为主, 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2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5010的规定。 5.2 品种选择 选择当地明水香稻独有品种“大红芒”、“小红芒”及其改良香稻品种。 5.3 肥料使用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的选择与使用符合NY/T 496、NY/T 5117、HG/T 4215的规定。 5.4 病虫草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

    6、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等措施,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重点加强稻瘟病的防治。 药剂选择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NY/T 1997 的规定。 6 育苗技术 6.1 种子处理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 d2 d。筛除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用密度为1.08 t/m 3 1.1 t/m 3 的黄 泥水或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12遍。 选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4000倍液,或80 %乙蒜素乳油6000倍8000倍液浸种60 h72 h,28 左右催芽。 6.2 秧田准备 选择清洁平坦、排灌方

    7、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做秧田。秧田长期固定。水整秧田,秧床规格宽约 1.5 m,秧沟宽约0.4 m,沟深约0.2 m,用耙子整平床面。盘育机插秧采用育秧基质或营养土育秧。调 节床土PH值至4.55.5。 6.3 播种 5月上中旬,当地日均温度10 以上播种。常规育秧每平方米播芽谷种约60 g。硬盘育秧每盘(内 径58 cm 28 cm)播芽谷约150 g。播种后用平铣拍实固定种子,覆土或腐熟牛粪0.5 cm左右。 6.4 秧田管理 2 DB37/T 29882017 6.4.1 肥水管理:常规育秧每667 m 2 秧田施用腐熟土杂肥1000kg,或复合肥(N -P2O5-K2O:15 -15-

    8、15) 15 kg作底肥。出苗至2.5叶期保持土壤湿润。常规育秧2.5叶期、盘育机插秧1.5叶2叶期,每667 m 2 追施尿素5 kg,移栽前3 d4 d,施尿素3 kg5 kg,施肥时保持水层。 6.4.2 病害防治:1.5叶2叶期防治立枯病和苗瘟。每667 m 2 选用50 %霜福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667 g1000 g,或30 %甲霜噁霉灵水剂800 g1200 g等苗床喷雾。 6.4.3 主要害虫防治:当灰飞虱虫量达每平方米15头20头,及时防治。每667 m 2 选用50 %吡蚜酮 水分散粒剂12 g20 g,或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 g30 g等,兑水50 L喷雾。兼治蓟马

    9、、一代 二化螟等害虫。移栽前2 d3 d再施药1次。 6.4.4 秧田除草:于水稻3叶4叶期(稗草2叶3叶期),选用60 g/L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 浮剂100 mL115 mL,或40 %苄二氯可湿性粉剂35 g50 g,兑水60 L茎叶喷雾。施药前1 d排 干田间水,施药后喷药后1 d2 d复水。辅助人工拔除大草。 7 本田管理 7.1 整地 机械旋耕,插秧前2 d3 d水耙耢平,达到地平土细,寸水不露泥。插秧前本田保持5 cm10 cm 水层(减少草籽萌发)。 7.2 插秧 移栽适期6月中旬,日均气温稳定到15 以上时开始插秧。人工移栽秧龄30 d40 d,苗高约20 cm。 机插秧秧龄

    10、控制在25 d30 d,苗高16 cm18 cm。 插秧规格:人工插秧行距35 cm40 cm,机插秧行距30 cm,穴距12 cm15 cm,每穴2苗3苗。 每667 m 2 小红芒栽1.7万穴,大红芒栽1.5万穴。 7.3 水分管理 明水香稻产区地下水位较高,易造成排水不畅。应加强沟渠配套,避免稻田长期积水。秧苗返青期 间,保持浅水层2 cm3 cm,分蘖末期适当晒田,促进稻株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孕穗扬花期保持 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收获前7 d10 d天断水。 7.4 大田施肥 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每667 m 2 大田施肥总量控制在纯氮(N)8 kg12 kg、磷(P2O5)

    11、4 kg 6 kg、钾(K2O)10 kg15 kg。每667 m 2 施腐熟土杂肥1000 kg,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 kg 作基肥,整地时施入,分别在插秧后5 d7 d、15 d左右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每667 m 2 分别施尿素10 kg 和8 kg;或每667 m 2 施水稻控释肥(如:N-P2O5-K2O:27-8-10,控释期90 d120 d,控释氮占总氮50 % 70 %,控释氮初期释放率5 %,28 d累积释放率50 %)30 kg作基肥整地时施入,插秧后7 d10 d 补施尿素10 kg作分蘖肥,不施穗肥。每667 m 2 可施用硫酸锌1 k

    12、g2 kg等微量元素肥料。大红芒氮肥 用量比小红芒减20 %左右。 7.5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和田间调查,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7.5.1 农业措施 3 DB37/T 29882017 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平衡施肥,避免重施、迟施氮肥,增施硅锌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7.5.2 生态措施 稻鸭共育:分蘖初期,将15 d20 d的雏鸭放入稻田,每667 m 2 放鸭10只30只,齐穗时收鸭。通 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其它方式还有稻田养蟹等。 7.5.3 物理措施 采用粘虫板、性诱剂、粮饵诱杀剂等诱杀螟虫等害虫。 7.5.4

    13、 药剂防治 7.5.4.1 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 d5 d和齐穗期防治穗颈瘟。每 667 m 2 选用有效成分含量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 g20 g,或20 %三环唑可湿性 粉剂75 g100 g等。 7.5.4.2 纹枯病:分蘖期和穗期病丛率达到20 %时及时防治。每667 m 2 选用2 %井冈8亿芽孢/克蜡 芽菌悬浮剂160 mL200 mL,或30 %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20 mL等,兼防稻曲病。 7.5.4.3 主要害虫防治:二化螟防治指标为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 %10 %或枯鞘株率3 %。稻纵卷 叶螟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

    14、期(稻叶初卷期)防治。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幼虫65头85头、孕 穗期40头60头。每667 m 2 可选用8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mL400 mL,或200 g/L氯 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10 mL等,兼治飞虱等害虫。 7.5.4.4 施药方法:将所选择药剂按剂量每667 m 2 兑水50 L喷雾,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施药。 药后保持3 cm5 cm水层2 d3 d。药后24 h内遇雨须补治。 7.6 大田除草 7.6.1 农业措施 利用旋耕整地,将杂草打碎或深埋;利用稻田水层控制杂草;可在插秧后稻田内施稻壳的方式来防 除杂草;稻田养鸭,利用鸭子踩踏及浑水作用,防除杂

    15、草;及时人工拔草。 7.6.2 化学除草 每667 m 2 可选用10 %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 g30 g,或30 %苄乙可湿性粉剂20 g30 g等,于 移栽后7 d10 d毒土法施药。分蘖后期杂草,每667 m 2 选用60 g/L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mL 150 mL,或36 %苄二氯可湿性粉剂40 g60 g等,于稗草2叶5叶期茎叶喷雾。 7.7 防止倒伏 7.7.1 农业措施 通过大田稀植、水分调控、肥料减施等措施,增加群体通透性,降低株高(控制在130 cm以内)和 群体密度。技术要求见7.2、7.3、7.4、7.5.1。 7.7.2 人工辅助措施 大红芒移栽时人工剪

    16、除1/3剑叶,控制其生长(同时减轻纹枯病发生);灌浆中后期用40 cm塑料绳, 每3丛4丛于植株中上部人工捆扎。 8 收获 4 DB37/T 29882017 收获前将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防止霉变、虫食稻谷混入。在水稻完熟期90 %谷粒变黄 时收割。 9 贮藏加工 收获后及时脱粒,晒晾干燥,水分含量在14 %左右入库贮藏。稻米加工符合NY/T 5190的规定。 10 档案 做好田间管理、贮藏加工过程的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5 DB37/T 29882017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明水香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明水香稻保护范围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办事处境内,见图A.1。 图A.1 明水香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_ 6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2988-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明水香稻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