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3.080 J 7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552017 一体化预制泵站 2017-06-23发布 2017-07-23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855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2 4 型号、规格、结构型式、安装型式、主要参数 . 4 5 技术要求 . 4 6 试验方法 . 7 7 检验规则 . 9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 . 12 DB37/T 2855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泵类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淄博市机电泵类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良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祥岩、马琨岩、姜云峰、李明义、夏雷、徐鹏磊。 DB37/T 28552017 1 一体化预制泵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术语与定义、标记、规格、结构形式、安装形式、主要参数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一体化预制泵站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797 电气控制设备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54) GB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12785 潜水电泵试验方法 GB/T 13306 标牌 GB/T 1497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17889.2 梯子 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 3 术语与定义 3.1 泵站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动力装置。 3.2 一体化预制泵站 一体化预制泵站由
4、顶盖、玻璃钢(GRP)筒体、底座、潜水泵、服务平台、管道等部分组成,是以 满足增压提升排水要求的设备。 DB37/T 28552017 2 图1 一体化预制泵站 3.3 顶盖 由玻璃钢边盖和可开启的泵站盖板组成。 3.4 筒体 预制泵站的井筒部分。 3.5 底座 与混凝土底板相连,以固定预制泵站防止上浮的部分。 3.6 机电设备 一体化预制泵站机电设备主要包括水泵及其辅助设备、拦污清污设备、压力管道、阀类设备、控制 系统等。 3.7 自动耦合系统 潜水泵与固定管道之间接口快装系统叫自动耦合系统。 DB37/T 28552017 3 3.8 提篮式格栅 配备导杆和提升链,自动耦合在进水管路上的格
5、栅篮。 3.9 粉碎式格栅 由独立的切割机构成或者将切割机与旋转格栅组合成一体的格栅。 3.10 气动弹簧 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 3.11 机械限位装置 一种采用机械结构保护泵站其使用者安全的装置。 3.12 安装与调试 按照施工组装图纸及有关安装技术标准要求,将已进场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安装在规定的基础或设施 上,完成找平稳固、机械装配与设备联接、电气配线与试验、定值调整与测试、就地和集中控制模拟动 作试验的过程,使一体化预制泵站达到试运行的条件。 3.13 有效容积 有效容积是指排水泵上液位启动到下液位停止之间所排出的总水量。 3.14 容积优化 在对
6、泵站计算设计的基础上,辅助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潜污泵等设备性能保障能力,最 大限度地减少预制泵站的体积,一体化预制泵站有效容积可以达到传统混凝土泵站有效容积的1/3,且 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 3.15 符号 本标准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参见表A.1。 4 型号、规格、结构型式、安装型式、主要参数 4.1 型号 产品标记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具体含义如下: DB37/T 28552017 4 示例:IPPS- 30-070-400/DA表示一体化预制泵站,筒体直径3000 mm,筒体总高度7000 mm,设计排水流量400 m 3 /h, SUS304不锈钢管路材质,水泵
7、数量2台,污水泵站。 4.2 结构型式 泵站为地埋式,泵站主体由井筒、水泵、耦合装置、提升链、管道、阀门、液位传感器、控制系统、 格栅和通风系统等部件组成。 4.3 安装型式 筒体采用强化玻璃钢(GRP)或聚乙烯树酯(PE),内部的水泵、管路、阀门、仪表、控制设备、 爬梯以及其它用户所需要的附件由工厂成套提供,并安装完毕后整体出厂现场成套安装,可以配套维修 间和格栅,是一种使用方便,质量可靠,土建工作少,成本较低的新型一体化泵站设备。 5 技术要求 5.1 工作条件 5.1.1 介质温度 工作介质(水)温度0 40 。一体化预制泵站输送温度大于40 的热水时,泵站配套设备和配 套电机应采取散热
8、措施。 5.1.2 环境条件 5.1.2.1 周围环境空气中不得有过量的尘埃、酸、盐及易燃易爆气体。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工作环境温 度宜为-20 40 ,相对湿度宜为25 %85 %。 5.1.2.2 对于环境温度超过40 的,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采取散热措施,防止电气元件和电机过热; 环境温度低于-20 ,应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防止泵站结冰。对于北方低温地区的泵站应根据当地的 极端低温采用井筒外壁和泵站顶盖增加保温层等措施;对于新疆、西藏等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的泵站应 根据温差的幅度采用井筒外壁和泵站顶盖增加保温层等措施。 5.1.2.3 对于环境相对湿度小于25 %的环境,应采取措施防止电气元件和
9、电机产生电火花。对于环境 相对湿度大于85 %的环境,应采取措施防止电气元件和电机受潮无法工作。 5.1.3 介质中固体物颗粒直径及PH值 DB37/T 28552017 5 应符合如下要求: a) 输送介质中固体物颗粒最大直径应小于所选配水泵过流通道的最小通径; b) 污水PH值410,输送强酸或强碱介质时,泵站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5.2 外观 5.2.1 一体化预制泵站筒体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磕碰伤痕、变形等缺陷,表面应完整美观,不应有起泡、 裂纹、流痕等现象。 5.2.2 各组件的焊接处焊缝应均匀、牢固,不应有气孔、夹渣、裂纹或烧穿等缺陷。管路焊缝无裂纹, 弧坑等缺陷。 5.2.3 各
10、紧固件不应有松动。 5.2.4 各组件表面不应该有磕碰划痕,内外壁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凹凸、毛刺等现象。 5.2.5 控制柜的表面应平整、均匀,焊接处应均匀牢固,无明显变形或烧穿等缺陷,内部布线合理、 美观、紧固。 5.3 材料 5.3.1 不绣钢件材料应选用性能不低于SUS304的材料,应符合GB 4237的要求。 5.3.2 压力管路应选用性能不低于SUS304的材料,应符合GB/T 14976的要求,并配套法兰,管路系 统的法兰应符合GB 9112的要求,法兰压力等级等于或大于PN10。 5.3.3 筒体、防滑顶盖、底坑应采用性能不低于强化玻璃钢(GRP)或聚乙烯树酯(PE)的材料。 5.
11、3.4 螺栓应采用性能不低于SUS304的不锈钢材料。 5.3.5 粉碎格栅和机体材质应采用性能不低于铸铁或碳钢的材料,粉碎刀片材料硬度HRc50度。 5.3.6 提篮格栅应选用性能不低于SUS304的材料。其滑道和支架应选用性能不低于SUS304的材料。 5.3.7 爬梯应选用性能不低于铝合金的材质,扶梯满足GB/T 17889.2的要求。 5.3.8 用于给水系统的泵站,与清水直接接触的泵站部件必须满足给水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不应污染 泵送介质。 5.3.9 安装土层为盐碱地的或海滩边的泵站,宜采用316L不锈钢或玻璃钢进出水管及不锈钢安装附 件。 5.4 零部件材料、作用和功能 5.4.1
12、 筒体应确保确保厚度均匀、无变形、无渗漏。 5.4.2 防滑顶盖应增加抗紫外线材料,并应配套扶手和通风排气管。全部埋于地下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应设置移动式H2S检测仪。 5.4.3 人孔盖应保证能够方便打开,并加装安全防盗装置。人孔应配套安全格栅。 5.4.4 泵坑底部应采用下凹式结构。 5.4.5 潜水泵应为耦合式安装。 5.4.6 内置服务平台应便于操作和维修,平台应设置经防腐处理的防护栏。内置服务平台的设置高度 应满足下列规定: a) 满足维修人员操作和检修泵站立管阀门,高度宜设置为检修阀以下0.5 m1.0 m; b) 内置服务平台应设置在进水管管顶及启动水位以上。 5.4.7 液位控制
13、系统宜选用压力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浮球液位开关、多触点式液位传感 器等多种液位传感器。筒体上预制传感器固定件。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安装时应有安装架,压力液位传感 器安装时应设置液位计安装管,防止干扰和固体物缠绕破坏。浮球液位开关应有固定装置,多触点式液 位传感器应有防腐措施和防电极电解的措施。 DB37/T 28552017 6 5.4.8 筒体高度超过3米时应配套爬梯,爬梯宜采用铝合金材质,并可靠固定于筒体上。 5.4.9 止回阀、闸阀位置应便于安装与维修。所有管路在出厂前均应进行水压试验。 5.4.10 预制螺栓、吊耳、金属件和接管部位应连接牢固。 5.4.11 进水口应设置粉碎性格
14、栅或提篮格栅: a) 提篮格栅应符合以下规定: 格栅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上,并配套导杆和提升链; 格栅与挡水板等消能装置应分开设置; 格栅的格栅间距应根据配套水泵的最大通径和泵站入流杂质的尺寸来综合确定; 格栅可手动提升,倾倒栅渣。 b) 粉碎性格栅应符合以下规定: 格栅可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或安装在预制格栅井内; 格栅加开检修孔,并配套导杆、提升链、进水渠和支撑附件; 格栅支撑框架的强度应足够大以应对机械和液压负荷; 粉碎性格栅应配套人工格栅。 5.4.12 井筒直径较大(大于等于3800 mm)时,宜设置井筒底部搅拌系统,且应具备定期启停功能。 5.4.13 安装位置为居民区,公共绿地,景观花
15、园等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泵站,宜配套除臭装置。 5.4.14 泵站应采用以下三种控制方式: a) 自动控制,按照启停液位自动运行。应有手动控制和解除自动控制的措施,备用设备可设定为 故障自投和轮换互投; b) 远程控制,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程控制的措施; c) 就地控制,宜设置应急停车按钮。 5.4.15 泵站控制设备应具有自动巡检以及故障自诊断、报警或自动保护功能。对可恢复性的故障应能 够自动或手动报警、恢复正常运行。控制设备应具有日常排空功能。 5.4.16 泵站控制设备宜具有通信接口。 5.4.17 泵站控制设备的显示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重力管网泵站参量显示指标包括:实际液位、启停
16、液位、运行时间、泵送流量; b) 压力管网泵站参量显示指标包括:进出口压力、设定压力、运行时间、泵送流量、水泵转速、 电流、能耗; c) 重力管网状态显示指标包括:水泵运行和故障、超低、超高和溢流液位; d) 压力管网状态显示指标包括:水泵运行和故障、进口缺水、出口超低和超高压力。 5.4.18 根据安装条件,控制柜可采用户内或户外型。 5.5 电气性能要求 5.5.1 控制柜柜体的制造应符合GB/T 3797中的要求。外壳防护应符合GB 4208中的要求。 5.5.2 控制柜面板的按钮、开关及仪表应设置在易操作的位置,且功能标识齐全清晰。 5.5.3 控制柜的内部配件应装配合理、结构紧凑、工
17、艺完好、维修方便。 5.5.4 控制柜中的电器元件应选用3C认证产品。 5.5.5 控制柜内部布线合理、美观、紧固。 5.5.6 控制柜的金属构件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与接地点相连的保护导线的截面,应符合GB/T 3797 中的要求,与接地点连接的导线必修是黄绿双色线,不能明显表明的接地点,应在其附近标注明显的接 地符号。 5.5.7 所有接线端子电气间隙不小于3.0 mm,爬电距离不小于4 mm。 DB37/T 28552017 7 5.5.8 电控器电源线和输出线对其外壳应能承受1 min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试验电压的频率 为50 Hz,试验电压的有效值为1500 V。 5.5.9 设
18、置安全保护电路,能在溢水、漏水、短路、漏电等情况下迅速切断电源。 5.6 水压性能 筒体应在组装完成后进行盛水试验,不得有渗水、变形现象。管路系统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 为0.6 MPa,保压时间为10分钟,不得有渗漏和异常变形 5.7 自动排水性能及要求 将泵站档位调为自动控制,在规定的进水流量范围内,一体化泵站应能及时有效地将水排出。并且 自动启、停三个循环,无异常。 5.8 泵性能要求 5.8.1 单泵性能试验,在保证罐内液位不变情况下,按照GB/T 12785中给出的方法检验。流量、扬程、 机组效率应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安装图如3。 5.8.2 多泵性能试验,在保证罐内液位不变情况下,
19、同时运行所有泵,按照GB/T 12785中给出的方法 检验。总流量、扬程、机组效率应符合标准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验 一体化预制泵站对成品外观进行检验,筒体、组件符合5.3条要求。泵站生产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 查,外观检查包括泵站外观目视检查、随机文件检查、标牌检查和包装检查。泵站应贮存在合适的环境 内,并定期进行检测。 6.2 材料检验 一体化预制泵站各部件材质符合5.4条规定,分别按照相应的材料检验方法实施检验。泵站井筒与 底部必须通过第三方强度检测和整体防渗漏质量检测。 6.3 设计功能检验 一体化预制泵站设计功能应满足本标准5.5条规定。 6.4 水压试验 筒体应在组装完成
20、后进行盛水试验,封闭进出水口,盛满水,1小时内不得有渗水、变形现象;管 路系统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0.6 MPa,保压时间为10分钟,不得有渗漏和异常变形。 6.5 电气试验检验 6.5.1 电气耐压试验按GB 998中6.3规定的进行,电控器电源线和输出线对其外壳及水体间应承受交 流1500 V电压历时1 min,无击穿和飞弧现象(漏电流0.5 mA)。 6.5.2 控制柜柜体按照GB/T 3797中的要求检验。 6.5.3 部件元件查验有效的合格证明或3C证明。 6.6 性能试验 DB37/T 28552017 8 6.6.1 有效容积:根据高低液位计算有效容积,满足设计要求。 6.
21、6.2 单泵性能试验,在保证罐内液位不变情况下,按照GB/T 12785中给出的方法检验。试验管路安 装如图2。 6.6.3 多泵性能试验,在保证罐内液位不变情况下,同时运行所有泵,按照GB/T 12785中给出的方法 检验。试验管路安装如图2。 1进口水池 2潜水泵 3测压口 4流量计 5阀门 6出口水池(进、出口水池相通) 图2 试验管路安装图 6.7 自动排水性能试验 将泵站档位调为自动控制,使用前级泵及阀门控制进水流量,在不同进水流量下观测一体化泵站排 水情况与自动启、停三次泵的运转情况。(进水流量定为,单台水泵额定流量的20 %、100 %、20 %+1、 100 %+1、100(n
22、- 0.8)%、100n %)试验管路安装如图3。 注:n 水泵台数。 DB37/T 28552017 9 1进口水池 2前级泵 3流量计 4阀门 5潜水泵 6出口水池 图3 试验管路安装图 7 检验规则 7.1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 7.2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和要求分别按表1中相应的规定。经检 验,A类检验项目全项次合格,B类检验项目中不合格项次不多于2个,C类检验项目中不合格项次不 多于3个,判定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否则,判定产品不合格。 表1 项目检验和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分类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23、外观要求 C 尺寸测量 2 材料要求 C / 3 设计功能及要求 B / 4 电气性能要求 B 6.5 DB37/T 28552017 10 表1 项目检验和要求(续) 序号 项目名称 分类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5 水压试验 A 6.4 6 性能试验 A 6.6 - 7 自动排水性能试验 A 6.7 - 7.3 出厂检验应逐台进行。 7.4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的抽样和判断处置规则应符合GB/T 2828.1的 规定推荐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批量应满足样本大小至少为2台,检验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 S-1,接收质量限(AQL)为6.5: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
24、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批量生产的产品,周期性的检验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标志 8.1.1.1 标牌应固定在明显部位,标牌的材料及标牌上数据的刻印方法应能保证其字迹在整个使用期 内不易磨灭。标牌应符合GB/T 13306的规定。 8.1.1.2 标牌至少应标明的内容如下: a) 设备型号; b) 设计流量; c) 设计扬程; d) 井筒直径; e) 水泵台数; f
25、) 重量; g) 制造年月; h) 制造厂家名称或厂标; i) 出厂编号。 8.1.2 包装标志 包装箱外壁的文字和标志应清晰、整齐,至少应标明的内容如下: a) 发货站、制造厂名及厂址; b) 收货站及收货单位名称; c) 设备型号; d) 设备净重及连同包装的毛重; e) 箱子外形尺寸:长(mm) 宽(mm)高(mm); f) 包装箱的适当部位应有符合GB/T 191规定的标志。 DB37/T 28552017 11 8.2 包装 设备的包装应能保证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不致因包装不善而损坏。 每台泵站至少应附有下列随机文件: a) 装箱单; b) 产品合格证; c) 安装与调试说明书; d)
26、下井作业规范; e) 安全标识、承重标识; f) 必备的随机附件。 8.3 运输 8.3.1 一体化预制泵站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止硬性碰撞的措施。 8.3.2 一体化预制泵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颠簸和重压。 8.4 贮存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竖直放置,库存时应干燥、通风,露天存放时,应有防雨、防晒等措施。 DB37/T 28552017 1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 表A.1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泵站有效容积 VEff m 3 泵站最大一台泵的泵送流量 Qp m 3 /h 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 Zmax 集水池最小有效容积 Vmin m 3
27、 水泵最小工作周期 Tmin s 水泵流量 Q m 3 /s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c 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泵站基础 底面上的扬压力在内) G kN 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 H kN 泵站基础底面积 A m 2 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按试验资料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表A.0.1规定值采用 f 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摩擦角0的正切值,即f=tg 0 f 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单位面积粘结力 C0 kPa 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角 0 泵站基础底面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Pmaxmin kPa 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
28、竖向和水平向荷载对于基 础底面垂直水流向的形心轴的力矩 M kNm 泵站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向的形心轴的截面矩 W m 3 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和竖向荷载对于基 础底面形心轴x、y的力矩 M x、M y kNm 泵站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形心轴x、y的截面矩 Wx、W y m 3 加权平均净扬程 H m 第i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 Hi m 第i时段泵站提水流量 Qi m 3 /s 第i时段历时 ti d 抗浮力 Fkw,k 抗浮稳定性安全系数 Kf 浮托力标准值 Fw,k 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重力 v kN 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 u kN DB37/T
29、28552017 13 表A.1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续)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地下水的重度 w kN/m 地下水设计水位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hw m 软弱夹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Pc kPa 软弱夹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Pz kPa 软弱夹层的承载力 Rz kPa 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 R kPa 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 R kPa 振动折减系数 地基终极沉降量 S cm 土层号 i 地基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数 n 泵站基础底面以下第i层土在均匀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 比和在平均自重应力、均匀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孔隙比 e1i、e 2i 第i层土的厚度 hi cm 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摩擦
30、角值 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粘结力值 C kPa 折算的综合摩擦系数 f0 限制塑性变形区开展深度为泵房基础底面宽度的1/4时的 地基允许承载力 R1/4 kPa 泵站基础底面宽度 B m 泵站基础埋置深度 D m 地基土的粘结力 C kPa 泵站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力密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 力密度 rB kN/m3 泵站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均匀重力密度,地下水位以下 取有效重力密度 rD kN/m3 承载力系数 NB、ND、Nc 地基允许承载力 Rh kPa 安全系数 K 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有效侧向荷载 q kPa 承载力系数 Nr、Nq、Nc 外形系数 Sr、Sq、Sc 泵站基础底面长度 L m 深度系数,dq=dc1+0.35B/L dq、dc 倾斜系数,可查表B.1.2-2;当荷载倾斜率tg=0时, ir=iq=ic=1 ir、iq、ic 荷载倾斜角 满足极限平衡条件时所必须的最小粘结力 Ck kPa 地基土的摩擦角 DB37/T 28552017 14 表A.1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续)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核算点的竖向应力、水平向应力和剪应力 y、x、xy kPa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