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582012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规程 2012 - 05 - 16 发布 2012 - 07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58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法宏、司纪升、李升东、孔令安、张宾、冯波。 DB37/T 21582012 1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垄作
2、高效节水技术实施所适宜的生产条件、品种类型及所适用的栽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其他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 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8321.4 5-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
3、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垄作节水 是指起垄种植,顺垄浇灌的生产方式。该浇水方式较平作大水漫灌节水30%以上。 3.2 高效 是指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以上,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 4 生产条件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便利的地块。 土壤有机质含量1.0%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 效磷25mg/kg以上,速效钾1 00mg/kg以上的地块有利于充分发挥垄作小麦的高产优势。 所选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DB37/T 2158
4、2012 2 选用经过所在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国家审定准许在该区域种植,经当地试验、示范,适应当地 生产条件的品种。分蘖力强,株型松散,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有利于发挥垄作栽培的边行优势,提 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6 生产技术 6.1 秸秆还田 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均匀铺撒 于地表。秸秆粉碎长度以小于5cm为宜, 同时避免局部堆积影响播种质量。 6.2 播种墒情 底墒要求0cm100cm土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85%以上。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耕层(0cm 20cm)田间持水量的70%80%。 墒情不足时应先造墒再起垄。如农时紧,也可播种以后再顺垄沟浇水,切勿让水漫
5、过垄背。造墒时 的灌水量每66750m 3 60m 3 为宜。 灌溉水要求应符合GB 5084(下同)。 6.3 基肥 基肥每667施优质农家肥2000kg400 0kg左右,同时每667基施纯氮6kg8kg(秸秆还田地块基 施纯氮9kg12kg),五氧化二磷5kg8kg,氧化钾4kg7kg。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下同)。 6.4 深耕、起垄 起垄前深松30cm,耙平除去土坷垃及杂草后再起垄,以免播种时堵塞播种耧影响播种质量。采用小 麦垄作播种机,起垄播种一次完成。 中等肥力地块(前三年小麦产量每667m 2 在400kg500kg)垄幅70cm8 0cm,垄高17cm18c
6、m,垄 背宽40cm50cm,垄上种3行小麦,小行距15cm,大行距40cm50cm; 高肥力地块(前三年小麦产量每667m 2 在500kg以上),垄幅60cm70cm,垄高17cm18cm,垄背宽 40cm左右,垄上种2行小麦,小行距15cm,大行距45cm55cm。 6.5 播种 6.5.1 种子处理 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种子,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并选晴天晒种 12天。大田用种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 ,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 醇(立
7、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 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 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4285-1989、GB/T 8321.13-2000、GB/T 8321.45-2006、GB/T 8321.6-2000 和GB/T 8321. 7-2002的规定(下同)。 6.5.2 播期 DB37/T 21582012 3 以播种至越冬期0以上积温600650为宜。山东省适宜播种期是10月3日10月15日。适宜范 围内冬性品种早
8、播,半冬性品种晚播;胶东和鲁北地区早播,鲁南地区晚播。 6.5.3 播量 在适宜播种期内,每667基本苗12万18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 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667增加基本苗1万2万,播量大约每667m 2 增加0.5kg左右。 播种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 ( ) ( )田间出苗率发芽率千粒重计划基本苗数播种量 = 10001000667 2 gmkg (1) 播种深度以3cm4cm为宜。 6.5.4 播种机械 采用小麦垄作播种机,提高播种质量。 6.6 田间管理 6.6.1 冬前管理 6.6.1.1 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10cm以上无苗
9、为“缺苗”;17cm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 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及早补种。 6.6.1.2 划锄 雨后或播后浇水的地块,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划锄时要防止拉伤根系。 6.6.1.3 化学除草 11月上中旬(小麦3叶期以后)、日平均温度10以上时适时进行化学除草。阔叶杂草每667用75% 苯磺隆1g,抗性双子叶杂草每667m 2 用5.8%双氟磺草胺(麦喜)悬浮剂10ml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 乳油50ml6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单子叶杂草每667m 2 用3%甲基二磺隆(世玛)乳油30ml,兑水30kg 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每667m 2 用10%精
10、恶唑禾草灵(骠马)乳油30ml40ml,兑水30kg 喷雾防治。 6.6.1.4 浇越冬水 根据墒情,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降至35时开始浇冬水,夜冻昼消时结束。浇越 冬水,浇水时应顺垄沟灌溉,控制水量,切勿让水漫过垄台。待墒情适宜时,立即划锄,以破除板结, 松土保墒,防止土壤裂缝,避免透风冻害。每667浇水30m 3 40m 3 。 6.6.2 春季管理 6.6.2.1 早春划锄 在土壤化冻2cm时即可划锄。结合划锄防治田间杂草。 6.6.2.2 肥水管理 DB37/T 21582012 4 在浇越冬水的基础上,春季浇水施肥推迟到小麦起身期或拔节期施用。结合浇水每667m 2 施
11、纯氮 4kg6kg。施肥时,可将肥料撒施至垄沟,顺沟浇灌。 6.6.3 后期管理 6.6.3.1 浇灌浆水 视墒情浇好灌浆水,每667m 2 浇水40m 3 左右为宜。注意应在无风的天气进行,以防倒伏。 6.6.4 病虫害防治 6.6.4.1 春季防治 春季主要以防治地下害虫、麦蜘蛛和纹枯病为主。在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 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麦茎基部。 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2000倍或0.9%的虫螨克3000倍液喷 雾防治。防治纹枯病等根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667m 2 150ml200ml兑水75kg100kg喷麦茎基部防治。 6.6.4.2 后期防治
12、小麦后期管理采用一喷三防技术,防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虫(蚜虫、麦蜘蛛)、防干 热风。 可选用20%三唑酮50g75g/667m 2 或70%甲基托布津20g30g/667m 2 防治白粉病、锈病,兼治赤霉病。 配合使用50%辟蚜雾10g/667m 2 或0.2%苦参碱200mL300mL/667m 2 喷雾防治麦蚜、麦蜘蛛等。同时,在籽 粒乳熟中期叶面喷施叶面肥,每667m 2 用磷酸二氢钾0.1kg,加尿素0.5kg兑水50kg喷雾,以提高粒重和 籽粒蛋白质含量,兼防干热风。 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喷防12次。 7 收获 在蜡熟末期进行机械收割,适时抢收。如果要在当年生产的小麦中留种或生产的是专用优质小麦, 还要注意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运单贮,防止混杂。 8 档案记录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情况 并保存记录3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