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032012 缢蛏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Pond cultivation technologic regulation of razor clam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03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相全、房景辉、乔洪金、韦秀梅、宋向军、王忠全
2、、周全利、孙春晓、张 锡佳、杨建敏。 DB37/T 21032012 1 缢蛏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池塘建设、蛏苗质量、养殖、 日常管理和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缢蛏的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
3、水质 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环境条件 3.1 选址 养殖池塘要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滩涂平坦、附近无污水注入,有淡水注入的内湾,附近交通、 电力、通讯方便,以中潮区为宜,便于进水和排水。环境符合GB/T 18407.4的要求。 3.2 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要求,养殖水质符合NY 5052的要求。 4 池塘设施条件 4.1 新建池塘 池塘面积在1hm 2 7hm 2 之间,池内有环沟,较大的池塘应增加中央沟,埕面底质以稳定的泥砂质、 砂泥质和软泥质为宜。池塘防浪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不漏水。堤高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m以上, 堤顶宽度
4、2m以上。在夏季高温季节埕面水深可达到1m。进排水畅通,低潮时无法自然进水的池塘应根据 池塘面积配以相应的进水设施。 4.2 原有池塘与蛏埕建设 冬天要排干积水,清除淤泥,曝晒塘底,翻土、耙土、平整塘底。建成4m6m宽的蛏埕。蛏埕间隔 2m3m,环沟及中央沟内不能建蛏埕。蛏埕总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50%。 DB37/T 21032012 2 5 放养前准备 5.1 清塘消毒 放苗前15d进水清塘,在进水闸门安装60目的筛绢网,进水并控制池水淹没蛏埕10cm左右,用生石 灰全池泼洒,用量750kg/hm 2 ,浸泡2d3d,排干池水重新纳入新水,保持埕面水深20cm40cm。 5.2 池塘饵料培
5、养 池塘基础饵料培养在播苗前一周左右进行,化肥使用量按照水体中氮磷浓度计算,以氮110 6 2 10 6 、磷为110 7 210 7 ,通过施肥把水中氮、磷比调节到7:110:1。施用化肥时,每公顷每次 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50kg70kg。施用有机肥时每公顷可施粪肥或绿肥4000kg左右。 6 蛏苗 6.1 蛏苗来源 蛏苗一般来自江苏和浙江地区,应购买具有蛏苗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蛏苗。 6.2 蛏苗质量 优质苗壳厚、玉白色、半透明、壳前端黄色。壳缘略呈浅绿色、水管呈半透明有时带有浅红色,肥 硕、结实、两壳闭合自然、壳缘平整、个体大小整齐,振动苗筐两壳立即紧闭,发出“嗦嗦”的声音, 响声齐一,
6、将苗置于滩面很快伸足,钻入泥中。劣质苗壳薄、灰白色或土褐色,且不透明,壳前端白色, 苗体瘦弱,两壳松驰,大小不均匀,振动苗筐,反应迟钝,将苗置于滩面钻入泥中极缓慢。 6.3 蛏苗运输 蛏苗以透气性较好的硬质器具盛装,避免挤压造成器具变形,覆以湿润的海草或纱布。运输过程避 免雨淋、风吹、日晒、挤压等,注意透气,运输时气温应在515,每过5h左右以干净的海水彻底 淋洒蛏苗一次。蛏苗从起苗到播苗的总时间不超过24h,以保证成活率。 6.4 蛏苗消毒 放苗前应对蛏苗进行消毒,用质量浓度为210 6 510 6 的碘伏海水喷洒或浸泡蛏苗,消毒时间 为10min20min。 7 放养要求 7.1 放养规格
7、 蛏苗规格在3000粒/kg6000粒/kg之间的都可以放养, 大规格蛏苗可以缩短养殖时间, 但是运输过 程中容易碎壳。 7.2 放养时间 缢蛏蛏苗放养一般在每年3月份前后,根据潮汐和生产进度确定具体放养时间。 7.3 放养密度 DB37/T 21032012 3 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和蛏苗规格不同来确定。规格在3000粒/kg到6000粒/kg的蛏苗,播 苗密度在300粒/m 2 500粒/m 2 。 7.4 放养方法 播苗时池塘蛏埕水位应较浅,便于均匀播苗。无风时可在埕面的两侧交叉播撒,有风时顺风向播撒。 8 日常管理 8.1 巡池 平日经常巡视,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溶解氧
8、及池塘内藻类生长情况等。 8.2 水质调控 每15d左右换水1次,换水量在15%30%之间。水质恶化时,要加大换水量,大雨过后,要排上层淡 水并及时补充外海水,避免池内水体分层。高温季节,蛏埕水深应保持在80cm以上。池塘水色调控可使 用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和专用肥。无机肥一般适宜作追肥,有机肥既作基肥又可作追肥,同时还 可以使用益生菌和专用肥。施肥需综合考虑季节、天气、时间、温度、水色等因素。一般选择晴天中午 施肥,无机肥全池泼洒,有机肥不能直接施用在蛏埕上。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cm40cm。 8.3 投喂原则 缢蛏养殖过程中一般不投饵,在春季水温低,藻类繁殖较差时可以适当投喂,一般每1
9、00kg缢蛏使 用干大豆0.4kg,加4倍6倍海水磨浆,全池泼洒,不仅可供缢蛏直接摄食,且可作为肥料培育藻类。 也可根据说明使用品质有保证的贝类配合饲料。 8.4 病害防治 缢蛏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较少,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是缢蛏养殖过程中预防病害的关键。在养殖中 后期可定期施用生石灰,高温季节每月按照20kg/667m 2 用量全池泼洒,应使用对环境和产品质量无害的 药品进行病害防治,合理使用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等,用药原则根据NY 5071-2002进行。 9 收获 缢蛏规格达到100粒/kg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时,排水露出埕面,下埕起捕,收获时可采用挖捕、 手捕和钩捕等方法。底质较硬的埕地,使用蛏锄、蛏刀等挖捕;泥质较软的埕地直接用手插入蛏穴捉捕; 钩捕则是用蛏钩沿蛏穴边缘顺着蛏壳外缘垂直插入蛏穴,然后旋转钩着蛏体提出蛏面,此法多用在密度 稀少的蛏埕。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