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682012 黄河三角洲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68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建敏、刘相全、宋向军、王忠全、周全利、孙春晓、韦秀梅、乔洪金、房 景辉。 DB37/T 20682012 1 黄河三角洲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池塘养殖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的环境条件、 设施、苗种来源、苗种放养、日常管理和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的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2001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2002 无公害食
3、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328-2006 无公害食品 海参 3 环境条件 3.1 选址 养殖池塘的建造应选择海水盐度稳定、进排水方便的地域,周围无污水排放源,无大量淡水注入。 池塘选择离低潮线近的区域,产地环境符合 GB/T 18407.4要求。 3.2 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符合 NY 5052-2001要求。 4 池塘条件 4.1 池塘建设 池塘面积为1hm 2 10hm 2 。池深2.5m。底质为泥沙底。堤坝要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用水泥板或石 块护坡,坡比1:1.5-1:2.5。 4.2 池塘进排水系统 养殖池塘要有完善的进排水闸门和渠道。进排水渠道要分设,池底高度不得低于海水低潮线,
4、排水 闸门要建在参池底部的最低位,使参池水流畅通,底层水能够排净。应建立蓄水池,配备相应的轴流泵。 蓄水池可适当高位设计,采用纳水、提水相结合方式,当遇大潮时开闸纳水,小潮时开机提水。最大日 换水能力在30%以上。 DB37/T 20682012 2 4.3 附着基 4.3.1 扇贝养殖笼 多个扇贝养殖笼首尾相连,拉伸后用绳索固定于池底。可在笼中放置砖石防其滚动。扇贝笼网衣上 多留开口以便刺参活动。每隔1m2m设置一行。 4.3.2 遮阳网 遮阳网宽2m3m,长20m30m,双层,用小竹竿和细绳在池底布设成人字形房顶状结构。底下一层 低处距池底3cm5cm,高处距池底30cm,上面一层低处距池
5、底10cm,高处距池底50cm。网上多留开口。 其铺设面积可以占池底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4.3.3 石块 在池底堆积石块成垄状或堆状,石块大小以10kg20kg为宜。垄(或堆)底宽1m1.5m,高0.5m 0.6m,间距1m3m。 4.3.4 瓦片 把三片瓦片呈三角形捆绑牢固为一组,组组并列(开口向外)摆放池底,排列成行或堆。 高度0.5m 0.8m。行(或堆)间距1m1.5m。 4.3.5 其他材料 可用水泥制品、旧网衣、塑料编织袋等材料制作刺参附着基。 5 苗种放养 5.1 放养前准备 5.1.1 清污整池 投放苗种前,要清污整池。把池塘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 5.1.2 清
6、除敌害 加水30cm40cm,全池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800kg/hm 2 和15kg/hm 2 。浸泡1d2d。然后 全池换水2次3次。 5.1.3 培育基础饵料 进水后,培养底栖硅藻为主的附着藻类,施硅酸盐类肥料,施肥量按照二氧化硅1-2mg/L,根据水 色增减施肥量,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 5.2 苗种 5.2.1 苗种来源 采用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刺参苗种。可使用在室内中间培育的苗种或在池塘中间培育的 苗种。苗种必须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使用。 5.2.2 苗种质量 DB37/T 20682012 3 同批次苗种规格均一,遇到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收缩有力,适宜条件下
7、放入水中管足伸展并很快有 力附着。伤残率和畸形率均低于1%。 5.2.3 苗种运输 干运:把装有苗种的塑料袋气体排出,扎紧袋口,放于泡沫箱中,箱内放置冰块。此法运输时间在 7h8h以内效果较好。 水运:将装有2kg-3kg苗种的塑料袋充入纯氧,扎紧袋口,放于泡沫箱中,箱内放置冰块。此法运 输时间在10h以内效果较好。 5.3 苗种放养要求 5.3.1 规格 小规格苗种1000头/kg600头/kg,中规格苗种600头 /kg200头/kg,大规格苗种200头/kg20头 /kg。 5.3.2 放养时间 苗种放养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池塘水温1020。通常,春季4月5月间放苗,秋季10月11 月间放
8、苗。 5.3.3 放养密度 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参苗大小而变。水体交换能力好的池塘可以适当多放,反之则少放。一次性 放养一次性收获的可以多放,轮放轮捕的则少放。原则上,应该使池塘内的刺参保有量在2000kg/hm 2 左右。 5.3.4 放养方法 选择无风浪、无日晒的天气放苗。苗种运到后,塑料袋先不开口,放在池塘水面上,待袋内外温度 一致后,用手播撒,把苗种均匀播撒到池内。 6 水质调控 每日换水1次2次,日换水量在10%30%之间。水质不好时,要加大换水量。大雨过后,要及时排 出表层水,补充高盐度水,盐度维持在23以上。池塘内外水温差别太大时,不要换水或少换水。必要时 用增氧机增氧。 7 投
9、饵 7.1 饲料品质 刺参饲料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 7.2 投喂原则 投饵原则以适量为宜,宁少勿多。可根据池塘内刺参存有量及其生长、排便情况确定投饵量,还要 参考池塘水质情况和池塘水交换能力。夏季刺参夏眠、冬季刺参活动量和摄食量小,不必投饵。 DB37/T 20682012 4 8 日常管理 平日经常巡视,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溶解氧及池塘内藻类生长情况,还要注意观察刺参 的活动状况,池塘周边有无渗漏水现象等。 9 病害防治、 刺参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较少,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是刺参养殖过程中预防病害的关键。应使用对 环境和产品质量无害的药品进行病害防治,合理使用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等,用药原则根据NY 5071-2002 进行。 10 收获 刺参生长到体重150g/只以上时,即达到商品规格,可以收获。春季和秋季水温在1020时, 刺参活动力强,较易收获。刺参产品应符合NY 5328-2006的要求。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