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022012 盐碱地池塘鱼类养成技术规程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0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述江、王志忠、张金路、巩俊霞、张明磊。 DB37/T 21022012 1 盐碱地池塘鱼类养成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盐碱地池塘环境与池
2、塘条件、池塘养殖模式、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饲养管理等养殖 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盐碱地池塘鱼类成鱼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1776 草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3、T 5067 无公害食品 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1994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 1044.3 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鱼苗、鱼种 SC/T 1077 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含盐量 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的以无机盐为主的物质的总量,以g/kg为单位,本标准以千分之几表示。 3.2 矿化度 矿化度指以一定过滤水样在105110蒸干称重的方法测定其可溶性总固体物质的量, 包括水中 溶解的非挥发性有机质。 DB37/T
4、 21022012 2 盐碱水的含盐量习惯上用矿化度表示。 3.3 盐碱地池塘 土壤含盐量在5以上,地下水矿化度在5g/L以上,pH在8.0以上的池塘。 4 盐碱地池塘类型 4.1 水质类型 盐碱地水质类型分为:碳酸盐型水,硫酸盐型水,氯化物型水和混合型水。 水质矿化度在2g/L5g/L的属微咸水。 水质矿化度在5g/L10g/L的属半咸水。 水质矿化度在10g/L以上的重咸水。 以上微咸水、半咸水、重咸水统称为咸水。 水质矿化度在2g/L5g/L的属微咸水或半咸水。 水质矿化度在5g/L10g/L的属重咸水。 水质矿化度在10g/L以上的属重度咸水。 4.2 土壤类型 盐碱地池塘土壤分为盐土
5、类型和碱土类型。 5 盐碱地池塘条件 5.1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5.2 池塘条件 5.2.1 面积及水深 面积3000 m 2 6667 m 2 ,水深1.5m2.0m 为宜。 5.2.2 池型及坡比 池塘以长方形为宜,东西长,南北宽,长宽比为3:1 5:3,池埂坡比为1:2 2:5。 5.2.3 底质 池底平整,淤泥深度保持在15cm以内,不渗漏。 5.2.4 水源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 5.2.5 进、排水系统 DB37/T 21022012 3 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设有闸门,单独控制每口池塘水位。进水渠一般设在鱼 池常年
6、水位线以上,排水渠应低于池底,设有防逃设施。 6 水质要求 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 6.1 水源水质 灌溉系统的水源水质和深井水的水质均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6.2 池塘水质 养殖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cm 30cm, pH值为7.5 9.0, 溶解氧4mg/L, 矿化度在5g/L以下,其他指标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7 苗种放养 7.1 放养品种的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放养品种。养殖水体水质离子组成及含量不适合养殖品种要求时,需要进行水质离子 调节。 不同矿化度水质适宜放养的品种见表1。 表1 不同矿化度水质适宜放养品种 矿化度g/l
7、适宜放养品种 1-3 鲤、鲫、草鱼、鲢、鳙、罗非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鲶等 3-5 鲤、鲫、罗非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鲈、美国条纹鲈、鲻、梭鱼等 5-10 罗非鱼、鲻、梭鱼、美国条纹鲈等 7.2 放养模式 7.2.1 盐碱地池塘放养模式 盐碱地池塘放养模式见表2。 表2 盐碱地池塘主要放养模式 模式 类型 放养品种 混养 比例 % 放养规格 g/尾 放养尾数 尾/667 放养 重量 / 预计年产量 /667 鲤 60-65 80-120 600-800 40-45 鲢 15-20 100-120 150-200 15-20 鳙 5 50-150 50-60 5-8 鲤 草鱼 10-15 60-
8、120 100-120 12-20 600 草鱼 草鱼 45-60 150-220 500-600 70-80 600 DB37/T 21022012 4 表2 (续) 模式 类型 放养品种 混养 比例 % 放养规格 g/尾 放养尾数 尾/667 放养 重量 / 预计年产量 /667 鲂 10-15 60-75 120-150 10-15 鲢 15 100-120 150-200 15-20 鳙 5 120-150 50-80 7-10 鲤 10-15 100-150 100-200 10-15 鲢 50-60 150-200 500-600 75-80 鳙 5 250-300 25-30 5
9、-8 鲤 20-30 100-150 200-300 20-30 鲢 草鱼 10-15 100-120 100-150 10-15 350 罗非鱼 70-80 100-120 1000-1200 100-120 鲢 10-15 80-120 150-200 15-20 鲤 5 100-120 50-100 5-10 罗非鱼 鳙 5 120-150 30-50 4-6 500 淡水白鲳 70-75 100-150 800-1200 80-120 鲢 12-15 100-120 150-200 15-20 鳙 3-5 100-120 30-50 5-6 淡水白鲳 鲤 5-8 100-120 50-
10、100 5-10 500 鲫 70-80 50-80 1000-1500 50-80 鲢 15 100-150 200-300 20-30 鲫 鳙 5 100-150 50-80 5-10 600 7.3 放养时间 当地自然鱼种放养时间在三月中、下旬或四月初,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2以上,引进的热带品种放 养时间在五月初至五月底,温回升并稳定在19以上。 7.4 消毒 按SC/T 1008- 1994的规定执行。 7.5 鱼种质量要求 鱼种应来自良种场、原种场或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场家,对进口苗种必须实施检疫。苗 种质量按GB/T 11776、GB/T 11777、GB/T 117 78、
11、SC/T 1044.3的规定执行。 8 饲养管理 8.1 施肥 春季引入大流域水源,排掉池塘、排水沟等越冬含盐碱量高的老水,补入新水后,及时施用发酵腐 熟有机肥培肥水质。滤食性鱼类鲢、鳙等为主的池塘每667m 2 施200kg 300kg,吃食性鱼类鲤、鲫等为 DB37/T 21022012 5 主的池塘每667m 2 施100kg 150kg,并根据水质肥瘦程度,追施有机肥或化肥,提高总氮含量,抑制小 三毛金藻的繁衍。 8.2 投饲 饲料加工按GB 13078、SC/T 10 77及NY 5072的规定执行。 吃食性鱼类投喂人工配合全价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次4次,日投饲量4月份为鱼类总重的2
12、%3%, 5月9月为4%7%,10月后为1%3%;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一般以鲜青饲草为主,配合饲料为辅, 每天投喂1次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1%左右,傍晚1次投足鲜青饲草,以次日晨吃完为度。 采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方法投喂。上午9时 10时,下午4时5时各投喂1次。夏 季水温高时日投喂可增至3次4次。 8.3 水质调控 8.3.1 注水与换水 鱼种放养前5d 7d注水1.5m左右,以后每周加水5cm 10cm, 6月底前加到最高水位2.0m以上;7 月10月根据水质状况每10d 15d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3;注水和换水必须用40 目的筛绢过滤。 8.3.2
13、调节水质 保持池塘水质的pH处于7.5 9.0之间。除注、换水外,每两周施用1次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pH值 高于8的池塘,施用二氧化氯等酸性化学物质进行消毒;6月份开始,每667m 2 水面配置0.4kw 0.5kw的 增氧机,根据“三开两不开”的原则适时开、关机。 8.4 病害防治 8.4.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病早治,全面预防。做好池塘、鱼体、食场、工具消毒,拉网、转塘要小 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8.4.2 防治药物 按NY 5067的规定执行。 8.4.3 用药准则 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 8.4.4 休药期 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 8.5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的水位、水色变化、养殖品种的摄食、活动情况,有无病害发生, 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养殖记录、用药和销售记录。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