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080 A 8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112012 工程施工物流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ogistics operation 2012 - 04 - 17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112012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装卸作业服务要求 . 4 5 运输作业服务要求 . 5 6 风险控制 . 9 7 项目总结 . 11 参考文献 . 12 DB3
2、7/T 2111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商会与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商会、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成洁、李电生、李明、杨扬、李娟、刘丽梅、苏冠群、马永红。 DB37/T 21112012 1 工程施工物流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大件物流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对大件设备装卸、加固、运输进行控 制、监督、指导的作业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设备的公路、水路、铁路运输
3、及其联运方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液压顶推滑移法 hydraulic pressure push method 将滑台放在轨道上,工程设备放在滑台上,用液压油缸顶推滑台,使滑台在轨道上滑行的移位方法。 3.2 卷扬滚排法 hoist roller pai method 将拖排放在滚杠上,工程设备放在拖排上,利用卷扬机和滑车组牵引拖排,
4、使拖排在滚杠上滚动移 位的方法。 3.3 滚装法 roll on /roll off 以装载旅客或货物的机动车辆或移动机械作为运输单元,直接驶上或驶离船舶完成船舶装卸的一种 工艺方法。 3.4 转弯半径 radius o f turning circle 当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外侧前车轮轨迹圆半径。 DB37/T 21112012 2 3.5 坡度 slope 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 3.6 临界倾覆角 critical ti pping angle 汽车通过弯道路面时,当车辆倾覆角大于某一角度时,车辆发生倾覆。这个使车辆刚开始倾覆的角 度称为临界倾
5、覆角。 3.7 载荷强度 load intensity 施加在器械或者结构上的外力大小。 3.8 起重机械 lifting machine 各种提升设备离开其支撑面的机械或装置。这样的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浮吊、卷扬机、各种 起重机、千斤顶、千斤顶系统、桅杆、地锚、滑轮系统等。 3.9 门式起重机(又称龙门起重机)gantry crane 桥架通过两侧支腿支撑在地面轨道或地基上的桥架型起重机。 3.10 流动式起重机 mobile crane 为履带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等无轨道可移动起重机械的统称。 3.11 塔式起重机 tower crane 塔身竖立、起重臂安装在塔身并与塔身
6、构成“厂”字结构,起重臂(或称吊臂)对侧安装有平衡臂。 3.12 吊装作业 lifting operation 在起重机械的作用下,设备被提升并定位在规定位置的过程。 3.13 吊装载荷 lifting loading 吊装状态时设备的实际质量、吊索具质量以及加固措施等质量的总和。 DB37/T 21112012 3 3.14 浮吊 floating crane 载有起重机的浮动平台,它可以在港口内移至任何需要的地方,或是靠泊,或是移到锚地使货物转 船。浮吊通常可以起吊超重货物。 3.15 千斤顶 jack 起重高度小(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3.16 葫芦 h
7、oist 一种轻小型起重设备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卷筒或链轮组成,分为钢丝绳电动葫芦和环链电动葫芦 两种。 3.17 桅杆 gin pole 用于吊装作业的钢制管式或格构式柱状结构的统称。 3.18 地锚 terra anchor 用来锚固卷扬机、导向滑车、缆风绳等埋设于地下的特殊固定装置。 3.19 索具 rigging 各种系结在起重机械与大型设备之间的受力工具以及受力构件的统称。 3.20 吊具 mourn 起重施工作业时,用于连接吊钩或承载设施和设备与吊索的专用的连接件的统称。 3.21 吊耳 lifting lug 安装在设备上用于设备提升的吊点结构。 3.22 支架 stent 起支
8、撑作用的构架。 DB37/T 21112012 4 3.23 长度 length 测量其最大长度、支重面长度、重心至端部的距离、检定断面至重心的距离。 3.24 高度 height 自支重面起,测量其中心高度、侧高度和重心高度。 3.25 宽度 width 测量中心高度处的宽度和不同侧高度处的宽度。 4 装卸作业服务要求 4.1 根据货物基本参数确定委运货物图纸,图中应标明货物的有关尺寸,支重面长度,并以“+”号标 明重心位置。 4.2 了解货物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具体包括: a) 应了解货物的物理性能,如防尘、抗变形能力、防冲击振动、特殊部位的允许受力等特殊要求; b) 应了解货物的化学性能
9、,如货物内有无防火防潮要求、有无液体等。 4.3 勘查装卸场地,选择停车地点、装卸位置,确认场地周围情况不会影响安全操作。具体包括: a) 勘察装车、卸车场地是否可以回转,选择好停车地点、装卸货物的位置、货物的装运方位; b) 仔细勘察场地周围情况是否影响安全操作,如地道、阴沟、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勘察场 地排水系统是否达到要求;调查现场影响作业的高空障碍和建筑物,对影响通行的现场操作障 碍应及时处理和排除。若在码头进行装卸,则要对装卸场地所在地区的雨季、大风期及潮位进 行勘察,确定最优装卸时间; c) 核实场地承压能力,装车场地土质是否松软或地面是否平坦,是否需要铺垫木板、钢板或方木 等
10、。 若在码头用吊车进行装卸,根据 GB 50009-2001 中相关要求,确保吊车的最大轮压不超 过码头许可承载力; d) 根据勘察状况,填写并提交查验报告,绘制装卸场地地图。 4.4 根据货物信息、场地勘测情况制定装卸方案,确定装卸组织及相关人员。具体包括: a) 根据所收集的货物信息,将货物的重要相关参数进行记录,根据场地勘察信息,记录装卸场地 的周围环境状况,针对场地具体状况由相关人员制定合理的装卸方案,确定相关装卸方法; b) 装卸组织主要设置装卸作业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作业负责人、项目作业人等 机构; c) 装卸作业组负责人应对设备装卸过程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负责与托
11、运方、相关政府部门和 企业等组织机构沟通与协调; d) 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大件设备装卸的场地勘察、分析论证工作。按照程序对装卸过程进行指 导作业,检查、监督技术、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解决装卸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e) 安全环保负责人应对设备装卸过程中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参与安全技术措施 的制定,负责监督装卸全程的安全问题,避免违章作业; DB37/T 21112012 5 f) 作业负责人应向工作人员合理安排装卸任务,对作业进行分部、分项工作的安全、质量措施交 底,并在作业时进行现场指挥; g) 作业人应在作业负责人的指挥下进行装卸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施工的强制性规范、规章制度、
12、 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质量交底内容,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 h) 对于设备的装卸作业,必须检查作业人员资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 员证,方可进行操作作业。 4.5 工程设备进行装卸前必须进行装卸前准备试验。具体包括: a) 对于大件设备的装卸作业,必须进行装卸机具的进入现场检查,内容包括: 1) 各种证书齐全有效; 2) 技术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3) 索具必须进行磨损、锈蚀、断股、松股检查; 4) 吊具应对大件装卸的要求进行检查; 5) 吊点应对大件装卸的要求进行检查。 b) 装卸机具准备实验:在实际装卸作业之前,必须对装卸器械进行实验,内容包括: 1) 吊钩主绳应进
13、行额定荷载的落钩刹车试验; 2) 吊机应进行各动作的有效范围试验; 3) 吊装带有效长度和极限工作载荷试验; 4) 链式吊索在使用前,应先用超过容许载荷 1 倍的荷重做实验,悬挂重物连续试验 10 分钟, 无破裂或个别链环无明显伸长,方可使用; 5) 卸扣、绳夹应进行性能试验; 6) 滑轮应进行灵活性与走绳试验; 7) 卷扬机应实测传动机构温升和电动机的电流、电压及温升; 8) 吊点应进行预紧力、捆绑、吊装受力试验; 9) 起重机按作业工况设置完毕,应空载回转 360,检查起重机的支撑和回转范围内的障碍 情况; 10) 牵引作业前,应对牵引系统进行试运转,观察滑车组、卷扬机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
14、时整 改; 11) 锚点在装卸作业前应进行试拉试验,确定符合大件设备装卸作业要求。 4.6 设备装卸作业应设置专人指挥和安全监护,统一信号,作业人员严格按装卸作业方案执行。 4.7 遇到恶劣气候,或夜间照明、视线不足,不得进行装卸作业。 4.8 设备装卸,只可在指定部位进行作业,不得擅自变更位置。 4.9 均重或非均重工程设备一端突出时,应计算确定重心最大容许偏移量。 4.10 货物重心的投影应位于车地板的纵、横中线的交叉点上。必须位移时,横向位移不得超过 100 毫米,超过时,应采取配重措施。 4.11 超长、集重和超限货物装车后,应用白色或红油漆标画易于判定货物是否移动的检查线。 4.12
15、 工程设备运输必须使用专用的固定工具、材料进行加固处理。 5 运输作业服务要求 5.1 工程物流承运企业应建立运输安全管理体系、设立相应的运输作业组,对工程物流运输进行计划、 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a) 工程物流承运企业职责,主要有: DB37/T 21112012 6 1) 运输作业组负责人应对大型设备运输作业实施全程和全面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负责协调和处理与运输作业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事项; 2) 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大型设备运输作业的场地勘察及运输技术交底,并在运输实施过程 中指导运输作业,检查、监督技术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解
16、决运输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 安全环保负责人应对运输过程中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参与安全技术措施的 制定,落实安全设施,对运输全过程的安全进行监督,纠正违章作业,组织、指导作业组 人员排除安全隐患; 4) 质量负责人应负责编制质量保证措施,负责指导、监督运输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作业,特别 是对质量控制点的监管,保证运输质量工作; 5) 作业负责人应合理安排运输作业任务,向作业人员进行分部、分项工作的安全、质量技术 措施交底,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审核运行记录; 6) 作业人员应在作业负责人的指挥下进行运输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 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质量交底内容
17、,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 b) 工程物流承运企业资质,主要有: 1) 作业人员应明确运输方案的要求和本岗位的工作内容; 2) 作业人员应根据运输特点、规模等要求,具备与其承担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并经过 专业培训考核方可上岗; 3) 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能进行现场作业; 4) 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劳动防护法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c) 了解运输沿途地理环境、气象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停靠补给点.查明运输途经地的海拔高度、 地形特征,运输期间有无洪水、暴雨、浓雾、冰雪、大风浪等
18、特殊气候及其影响程度,预选运 输途中合适的加油、停靠、补给、住宿地点; d) 提交勘探报告:勘察报告应能客观、准确、详细、全面地反应大型设备运输沿途及装卸场地情 况,并推荐最佳路线和备选路线,对不满足运输要求的障碍提出通行措施和整改的建议。路线 图应标明路线名称、主要路经城镇、车站、码头、主要桥涵、复杂路段、沿途障碍的位置及状 况; e) 确定运输方案:承运企业应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详细、准确掌握现场情况下,本着 经济适用、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原则确定最佳路径和运输方式,并制作出运输方案; f) 制定应急预案:对于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制定应急预案。 5.2 了解货物运输所经路
19、段的公路等级、公路桥梁的设计载荷标准,查验路基是否坚实牢固,路面宽 度、弯度半径、纵横坡度是否满足工程物流通行要求。具体包括: a) 道路勘察,主要有: 1) 了解大型设备运输所经路段公路等级、公路桥梁的设计荷载标准; 2) 详细记录设计荷载不足、不明或受损的桥梁,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3) 查验沿途路基是否坚实牢固,路面宽度、转弯半径、公路坡度是否满足石化大型设备运输 通行要求; 4) 查明沿途立交桥、隧道、线缆、广告牌架、收费站等建筑对大型设备运输通行尺寸的限制 要求; 5) 对于滑坡、山崩、塌陷和落石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路段,了解灾害易发时段、发生几率和 影响程度。 b) 公路运输道路要
20、求,主要有: DB37/T 21112012 7 1) 路基坚实,路面平坦,其宽度和路面抗压强度等应能满足大件设备运输的要求,路面受压 部分距路边不得小于 1.5 米; 2) 运输道路要尽量直,弯道半径必须大于运输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 3) 路面最大纵坡不应超过 5; 4) 弯道的路面宽度和横坡应能满足大件设备运输车辆转弯行驶的要求。 c) 障碍排障:在大型设备运输前,应对运输路线和车辆的宽度、高度进行测量计算,对不满足运 输要求的路线、桥涵、路障、空障等应按运输方案要求进行加固或改造,对桥梁的检测、加固、 改造等专业性工作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d) 大件运输车辆的选择和确定,应根据
21、以下条件: 1) 根据设备本身的重量和尺寸; 2) 根据运输线路的自然条件; 3) 根据装卸作业区域的大小; 4) 根据卸货场地的条件。 e) 应具备大件运输的技术计算能力,包括牵引力、承载力、稳定性、桥梁承载力、转弯半径等计 算能论。 5.3 应掌握货物水路运输所经航道的类别和等级,航道各段的水深与空障状况,航道水位变化规律及 沿途船闸关口、码头及泊位的情况,并校验船舶通过能力。具体包括: a) 港口码头的要求,主要有: 1) 一般的港口码头应具备船舶系缆设备,前沿水深满足船舶吃水,水域满足船舶掉头操作; 2) 自然坡岸码头:由于不具备机械吊装条件,船舶可能会选择自然坡岸码头靠泊,便于大件
22、设备人工滚装卸船。 3) 大件设备码头的靠泊方式可以采用平靠方式,码头岸线前沿要提供足够拉力的地锚和地桩 以确保船舶安全靠泊; 4) 斜坡码头宜采取顶靠方式靠泊,码头应满足船舶靠泊和移动作业的空间。斜坡码头的水域 宽度应保证不小于船长与船宽之和。 b) 大件运输船舶的选择,主要有: 1) 根据航道的等级进行选择和确定; 2) 根据大件设备的重量和规格确定; 3) 根据码头所能靠泊的条件确定。 c) 船舶技术要求:船舶技术要求包括船舶稳性、船舶纵向强度、局部强度及甲板单位负荷等条件; d) 运输实施,具体包括: 1) 启运前的准备:装卸工作结束,船舶办妥港口、港督、海关等手续后,船舶召开船舶航前
23、 会议,并对船舶航行方案进行进一步讲解和落实,确保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任务; 2) 内河水陆运输要求,具体包括: 船舶应采用安全航速航行,安全航速应当根据能见度、通航密度、船舶操纵性能和风、 浪、水流、航路状况、货物特性要求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决定。 预先为船舶安排好港口停泊、装卸计划、船舶修理、物资供应等服务,最大限度缩短 船舶在港时间。 航行过程中如遇复杂、拥堵航道或陌生水域,应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或护航; 水路运输宜在白天进行,遇拥堵航道应加强瞭望,谨慎驾驶,对动态不明或信号不明 的对象来船应早鸣号预警,防止与其他船舶或障碍物相擦或碰撞; 航行途中应注意收听气象台、站广播,严密关注沿途天气状况
24、,及时做好防台风、防 汛工作,如遇六级及以上大风、浓雾、暴雨等恶劣天气,船舶应停止航行,抛锚避险; DB37/T 21112012 8 航行途中,作业人员每天至少下船舱检查两次,检查绑扎钢丝绳是否松动或断裂,设 备有无移位,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或进行重新加固。 5.4 承运企业应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详细、准确掌握现场情况下,本着经济适用、技术可 行、安全可靠的原则确定最佳路径和运输方式,并制定运输方案及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a) 确定运输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1) 项目概况:介绍运输的大型设备名称、参数、运输起止点、作业范围等; 2) 编制依据:列出与设备运输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制度
25、及标准,还要满足考虑委托方特殊 要求; 3) 组织机构:确定运输作业的组织机构、成员分工和主要职责; 4) 作业方法,具体包括: 运输方式及路线。根据大型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路线,并找出障 碍点; 通行方法和要求。如辅助牵引、平板的高度调整、横坡校正操作,逆向行驶、限速等 要求,重要的分析计算应列入方案; 整改方案。对不满足要求的道路、桥梁、涵洞、河道和码头提出适宜的加固、改造方 法; 绘制车(船)配载、起重装卸和绑扎加固等相关图表。图中应标明设备的装载、支撑 位置,轮廓限界尺寸,绑扎加固方式和承载参数等。 5) 资源配置,具体包括: 人力资源配置。作业人员应根据本次运输项目的
26、特点、规模、工期等的要求配备,具 有与其所承担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特殊工种人员应 持证上岗; 施工机具配置。依据确定的作业方法及工艺,配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承运机械, 装卸作业器具和绑扎、固定工具以及标高、扫障、通信、照明等辅助作业器具,大型 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应配备相应的检测、防护器具。 6) 安全、质量、工期保证及环境保护措施:针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对大型设备运输的安全、质 量、工期以及作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应制定相应的防范及应急措施; 7) 其他运输方案还应包括大型设备的相关图纸、运输路线图、装载图、施工作业布置图、重 要机具的技术参数和图表、图纸等。 b
27、) 应急预案,具体包括: 1) 组织保障:工作组下设专门的应急支持小组,工作组负责人亲自指导、指挥应急支持小组 的日常工作,直接听取应急支持小组的各种报告。在特定的紧急状况下将召集会议,组织 临时机构或者亲赴现场处理,直至紧急状况解除; 2) 基本应急措施:由于第三方责任、不可控因素等导致的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时,将按照预 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等措施,由项目经理亲自调配资源,消除或减轻紧急情况给运输带来的 不利影响; 3) 应急预案,具体包括: 天气突变应急预案:运输作业期间遇天气突变,降雨降雪等情况,应及时对货物进行 遮盖并对车辆采取防滑措施; 车辆故障应急预案:在运输前,通知备用车辆及维修人员待
28、命,途中运输车辆出现故 障,应立即安排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若确定无法维修,则应及时调用备用车辆, 采取紧急运输措施; 道路紧急施工应急预案:道路因紧急开挖施工而导致通行受阻,现场经理应及时采取 DB37/T 21112012 9 补救措施,如难度较大项目经理将亲赴现场,协调内外部资源,及时提出运输路线整 改方案,并在施工部门配合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施工道路进行整改,确保设备运 输顺利通行; 道路堵塞应急预案:设备运输过程中遇到交通堵塞情况,应服从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的 协调指挥,加强交通管制;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及时保护事故现场并上报 项目经理、客户及保险公司
29、,积极协调交警主管部门处理,必要时,协调交警主管部 门在做好记录的前提下“先放行后处理”; 加固松动应急预案:运输过程中,因客观原因导致捆扎松动的情况,由随行的质量监 控人员及专家认真分析松动的原因,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案,对大件设备进行 重新加固; 不可抗力应急预案:运输过程中有不可抗力的情况发生时,首先将运输设备置于相对 安全的地带、妥善保管,及时通知客户,并按照客户的授权开展工作。当不可抗力的 影响消除后,如果具备继续承运的条件,项目部将在确保设备以及运输人员安全的前 提下,继续实施运输计划。 5.5 工程物流中厂内运输前需确定厂区内道路路基坚实牢固,路面宽度、转弯半径、净高、净宽满
30、足 工程设备运输通行要求,并根据对厂区内基本情况的勘察,提出运输的最佳路线和备选路线,对不满足 运输要求的障碍提出通行措施和整改的建议,有厂方负责具体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a) 现场勘探:了解厂区内道路路基是否坚实牢固,路面宽度、转弯半径、净高、净宽是否满足大 型设备运输通行要求。根据对厂区内基本情况的勘察,提出运输的最佳路线和备选路线,对不 满足运输要求的障碍提出通行措施和整改的建议,有厂方负责具体实施; b) 确定最优运输路线:有厂房根据勘探结果,确定最优运输线路,并制定运输方案; c) 障碍排障,主要有: 1) 道路的加固:运输道路的关键是路面积路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对黏质土、粉质土或较
31、潮 湿土壤的路基,要提高路面等级或增加路面厚度,或者铺设钢板以增加路基的承载力; 2) 净宽的排障:厂区内运输净宽的排障参见公路净宽排障标准; 3) 净高的排障:大件设备厂区内运输中遇到的空中障碍主要有各种架空电力线、通信线、电 缆、各种架空管道、交通标志牌及其他建筑物等。针对不同的障碍采取的排障方法有: 为提高道路净高,交通标志牌可以临时拆除或转向,通行后及时复位; 道路上方的管道,支线管道可以提前拆除、抬高或重新布设走向;若管道集中分布; 对于横跨道路两侧的电力线、通信线、电缆的清障,常采用两个措施:路面的净空高 度与大件设备运输车辆通过的净空要求差不多时,可采用架高法,待车辆通过后再恢
32、复原状;对于净高相差较大又难以架高的电力线,可在临时停电或中断通信后进行落 地处理,同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以免被车轮碾压损伤; 对于无法采用以上各种处理的空中障碍,可采用破路挖地法,以降低运输道路路面高 度,待车辆通过后,再重新修复; 对于采用上述各种措施有困难或难以奏效的空中障碍,可用地面滚动法越过障碍后, 再进行装车,继续进行正常运输。 6 风险控制 6.1 工程物流需要评估的风险项目 DB37/T 21112012 10 6.1.1 货物本身的特性可能造成的风险 6.1.1.1 由于货物的物理性能,如防冲击振动、防尘、抗变形能力、特殊部位的允许受力等特殊要求。 6.1.1.2 货物自身
33、的化学性能,如遇水、遇热等会发生化学变化等。 6.1.2 对运输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机械机件故障可能造成的风险 6.1.2.1 装卸设备是否拥证书齐全,性能良好。 6.1.2.2 运输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6.1.3 装卸场地及运输路线可能造成的风险 6.1.3.1 勘察装车、卸车场地是否可以回转,选择好停车地点、装卸货物的位置、货物的装运方位。 6.1.3.2 仔细勘察装卸场地周围情况是否影响安全操作;勘察场地排水系统是否达到要求;调查现场 影响作业的高空障碍和建筑物,对影响通行的现场操作障碍应及时处理和排除。 6.1.3.3 核实场地承压能力,装车场地土质是否松软或地面是否平坦,是否需
34、要铺垫木板、钢板或方 木等。 6.1.3.4 起吊大件设备时,如果其摆动周期与波浪周期比较接近时,则不应当进行浮吊作业,以防起吊 时发生剧烈摇摆而发生危险。 6.1.3.5 对于滑坡、山崩、塌陷和落石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路段,了解灾害易发时段、发生几率和影 响程度。 6.1.3.6 水运航行途中应注意接收气象信息,严密关注沿途天气状况,及时做好防台风、防汛工作, 如遇六级及以上大风、浓雾、暴雨等恶劣天气,船舶应停止航行,抛锚避险。 6.1.4 操作人员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风险 6.1.4.1 操作人员对于操作规范的不熟悉,导致装卸设备的故障。 6.1.4.2 违规操作运输工具,导致意外事故的出现。
35、 6.1.5 货物装卸及运输时设备配合可能造成的风险 6.1.5.1 设备装卸时,配合不合理造成设备的损坏。 6.1.5.2 设备进行水路联运时,衔接不及时造成设备的损坏或延时。 6.1.6 工程物流可能对环境造成的风险 6.1.6.1 设备由于物理或化学特性,在装卸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6.1.6.2 设备在运输途中,清除运输障碍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6.1.7 气候条件变化可能造成的风险。 6.1.7.1 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对设备装卸造成的影响或因此而延迟。 6.1.7.2 设备运输经过山洪、泥石流等高发区,会对陆路运输造成安全隐患。 6.1.7.3 水路运输时,台风、浓雾等气象原因
36、会对船舶运输造成影响。 6.1.8 其他非可预期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 地震、核爆炸等大规模无法抗拒性风险因素及其他非可预期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 6.2 工程物流风险项目的防范措施 DB37/T 21112012 11 6.2.1 详细了解货物的特性,对不同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包括: a) 应了解货物的物理性能,如防冲击振动、防尘、抗变形能力、特殊部位的允许受力等特殊要求, 做好应对措施; b) 应了解货物的化学性能,如货物内有无液体、有无防火防潮要求等,做好防潮及相应准备。 6.2.2 进行运输作业前对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仔细检查排障,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使用。具体包括: a) 检查装卸设
37、备的安全可用性,确保正常使用; b) 检查运输设备的可用性,进行必要地检查,确保运输的安全、及时; c) 检查其他辅助设备的安全性,保证在急需使用时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6.2.3 通过对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勘察,排除各种高空和场地障碍。 具体包括: a) 对设备装卸过程中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参与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负责监督 装卸全程的安全问题,避免违章作业; b) 对于影响正常设备装卸的故障,应进行宽度排障作业、高度排障作业、重力荷载排障作业等; c) 上述几种装卸排障作业无法实施或相关费用无法控制时,可以通过对设备进行分割装卸,要考 虑到分割处理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6.2
38、.4 根据工程物流运输作业的特点,严格选择现场操作人员,作业人员应具有与其所承担岗位相适 应的知识、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特殊工种人员应该持证上岗。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应按照国家劳动防护法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6.2.5 现场安排指挥人员,对运输作业中各设备的工作进行统一调度,防止设备间配合失误。 6.2.6 在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防止环境污染。具体包括: a) 在设备装卸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设备自身的物理或化学特征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b) 在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产生的变化,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c) 在设备装
39、卸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由于清楚运输障碍而环境产生的破坏行为; d) 在设备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由于发生意外事故而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6.2.7 确定运输作业方案后密切关注当地天气情况,选择最有利于时间进行作业,遇有大雪、大雾、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或者夜间照明不足、视线不清,不得进行作业。 6.2.8 针对其他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相应防范风险的预案。 7 项目总结 7.1 承运企业应组织项目负责人员对本次项目进行总结,并编写项目总结报告。 7.2 工程物流项目结束后,有关负责人员负责将总结报告及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DB37/T 21112012 12 参 考 文 献 1 铁运 (1991)40号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 2 铁运 (1979 1900号 铁路超限货物运输规则 3 铁运 (1995)70号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4 交通部 (2000)2号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5 交通部 (1995)1154号 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 6 交通部 (2009)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7 海法则 (2003 )489号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