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712012 对虾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circulating marine shrimp cultivation systems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71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高凤祥、菅玉霞、胡发文、王雪、张少春、潘雷、郭文。 DB37/T 20712012 1 对虾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虾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的苗种培育、苗种质量、环境条件、设施设备、病害防 治、日常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对虾的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5101.2 中国对虾养殖 苗种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
3、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8 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3.1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指养殖水体经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处理过程后循环使用养殖方法,使用此方法的养殖环境既不受外界 水源和气候制约,又不对外界环境产生危害。 3.2 工厂化养殖 指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系统中高密度养殖(包括育苗) 优质鱼、虾、贝,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关封闭管理的一种无污染、商业性和科学
4、化的养殖生产方 式。 4 苗种培育 4.1 培育用水 DB37/T 20712012 2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水质 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 理后使用。 4.2 培育池 以室内水泥池为宜,容积15m 3 30m 3 ,进排水、控温、增氧、控光等设备齐全。 4.3 培育密度 仔虾培育密度1.010 5 尾/m 3 2.010 5 尾/m 3 。 4.4 培育管理 4.4.1 水环境条件 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水温1826,盐度2832,pH7.88.6;凡纳滨对虾水温2830 ,盐度2835,pH7.88.6。视水质情况更换池水,充气增氧使溶解
5、氧保持在5ml/L以上,及时清除 残饵、污物。 4.4.2 投饲 蚤状幼体期 以投喂人工培育的浮游植物为主,期后适量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小型浮 游动物;糠虾幼体期以后,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仔虾以后,以微颗粒配合饲料为 主。投喂生物饲料,日投喂率为30%70%,日投喂48次。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5%15%,日投喂812 次,饲料大小适口。所用配合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要求。 4.4.3 病害防治 药物施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 4.5 苗种出池 水泥池培育采取虹吸排水降低水位,然后开启排水孔排水,集苗出池。中国对虾苗种应符合GB/T 15101.2的规定,其他对虾苗
6、种参照GB/T 1 5101.2的规定执行。苗种出池必须进行检疫,应是无特异性 病原(SPF)的健康虾苗。出池苗种应提前48h以上降温至自然水温。 5 养殖条件与设施 5.1 选址 环境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适于工厂化养殖,水源充足,交通、通讯便利,周围无污染源。 5.2 水环境 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成水质符合NY 5052的规定。养殖取水区应潮流畅通,水质理化因 子指标稳定。 5.3 设施 5.3.1 水处理设施 对养虾废水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净化处理后再利用。主要设施及步骤有: DB37/T 20712012 3 养虾池排出水微滤机生物沙滤池储水池气浮净化池换
7、热器杀菌消毒设备养虾池。 5.3.2 养殖池 养虾池多采用圆形、近圆形和环道式养虾池,也可采用方形养虾池。养虾池面积一般在300m 2 1000m 2 ,池水深1.5m2m。 5.3.3 动水及增氧系统 大于500m 2 的池子以使用水车式增氧机为宜,养殖早期按1kw/600m 2 配置增氧机,养殖中后期增至 2kw/600m 2 ;小于500m 2 虾池可使用拐咀气举泵动水兼增氧,利用罗茨鼓风机或其它无油鼓风机送气。每 分钟的供气量应达养殖总水体的0.5%1%以上。 5.3.4 蓄水池 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 6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6.1 用水处理 水源必须
8、清洁,无病原体。用水必须经沙滤池或沙滤井过滤,再经15g/m 3 30g/m 3 的漂白粉消毒后 方可使用。施药后应充分搅匀。 6.2 浸池与消毒 新建水泥池必须经过15d以上的浸泡。使用过的虾池,也应浸泡35日,经刷洗后用30g/m 3 50g/m 3 的漂白粉消毒,并开动增氧机将药物搅拌。 6.3 繁殖基础饵料 整池消毒后,将消毒水排出,开始进水,进水时用60目至120目筛绢过滤。工厂化养殖虾池于放苗 前15d施肥繁殖基础生物饵料,施尿素5g/m 3 、过磷酸钙2g/m 3 ,以后每天施药量减半,使透明度达30cm 左右。 7 放苗 7.1 放苗 7.1.1 虾苗规格 中国明对虾虾苗1.0
9、cm以上,凡纳滨对虾虾苗0.7cm以上。其它对虾参照G B/T 15101.2的规定执行。 7.1.2 放苗密度 150200尾/m 2 ,暂养后体长2.53.0cm的大规格苗种放养密度可减少20%30%。 7.1.3 水温 放养凡纳滨对虾虾苗应达22以上,放养中国明对虾及日本囊对虾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突然下 降的温度差不能大于8。 DB37/T 20712012 4 7.1.4 盐度 盐度不大于35。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用淡 水、出盐前的卤水驯化虾苗或调节养殖池水盐度。 8 养成管理 8.1 水环境控制 8.1.1 水质调控 溶解氧保持在5
10、ml/L,pH值控制在7.88.6,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左右。 8.1.2 水循环量 经处理后的循环用水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循环用水量达到80%以上。 8.1.3 养殖废水的排放标准 符合SC/T 9103的规定。 8.2 饲料管理 8.2.1 饲料质量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8.2.2 投喂量 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的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 算出每日理论投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对虾的活动周期、确定当日投喂量。以投喂1h2h 后,70%以上个体饱胃且无残饵为佳。 在仔虾期每日投喂10次12次,中后期每日6
11、次8次,日夜均等投喂或夜间稍多于白天。 8.3 测量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盐度等水质要素,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 变化。15 20天检测一次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每5d 10d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 虾体长、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 9 病害防治 9.1 切断病原 不得纳入其它死虾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工具专池专用。 9.2 巡池 每日早晚各巡池一次,发现病虾、死虾及时捞出,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摄食、活动、 分布、饵料利用及水质变化情况。 9.3 病原生物检测 DB37/T 20712012 5 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9.4 药物使用 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 10 养成收获 根据需求量的多少,可以采用旋网、抬网、拉网或放水收捕。由于养殖的密度较大,在对虾基本达 到商品规格后就应进行逐步间收,以减低池内压力。 11 产品质量 养殖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058的规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