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 X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522012 绿色食品 牛蒡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3 - 01 发布 2012 - 04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5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振军、孙丰宝、华则科、王英磊、贺红、李艳红。 DB37/T 20522012 1 绿色食品 牛蒡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
2、色食品牛蒡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绿色食品牛蒡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3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土层松软,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层深1.2m 以上的沙壤土为宜, 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 栽培
3、技术 4.1 播种前的准备 4.1.1 整地施肥 全面耕翻、耧细、整平。按行距80cm放线,用牛蒡开沟机深翻挖沟,沟宽20cm25cm,深100cm 120cm,每667m 2 用有机肥800kg1000kg和氮、磷、 钾三元复合肥(15-15-15)60kg与表土充分混匀后 填入沟内。在沟上起垄,垄底宽35cm40cm,垄高15cm20cm,顶宽20cm。施肥按照NY/T 394的规定执 行,有机肥符合NY 525的要求。 4.1.2 田间工程 挖好内三沟。要求地头沟50m一道,横向腰沟25m一道,丰产沟50m一道。 4.2 播种 4.2.1 播种时期 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10月上中
4、旬。 4.2.2 播种量 DB37/T 20522012 2 一般每667m 2 用种200g左右。 4.2.3 种子处理 4.2.3.1 选种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千粒重16g19g,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 4.2.3.2 晒种 播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d2d。 4.2.3.3 浸种催芽 用30温水浸24h,捞出后用干净湿纱布包好,放在202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25温水喷淋1 次2 次,至80%种子露白。 4.2.4 播种方法 4.2.4.1 条播 采用单垄、单行种植。先在垄面中间开浅沟,沟深2cm3cm,墒情不足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 每4cm5cm均匀播2粒3粒种子,然后覆土,稍加镇
5、压,拍平垄面,上覆地膜。 4.2.4.2 穴播 在垄面中间开穴播种,穴距7cm10cm,穴深2cm3cm,墒情不足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每穴播2 粒,上覆土,稍压拍平,然后覆膜。 4.3 田间管理 4.3.1 及时定苗 播种后5d7d 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破膜,并用细土压膜口周围。条播田块出苗后7d10d间苗, 15d左右定苗,株距7cm10cm;穴播田块出苗后15d左右定苗,每穴1株。同时清除杂草。 4.3.2 适时扣棚 秋播牛蒡于10月底到11月初用小拱棚覆盖,棚宽50cm,棚高40cm。 4.3.3 扣棚后管理 4.3.3.1 温度 晚霜前扣棚。保持夜间10左右,白天2025。气温达到2
6、8时,把塑料薄膜底部掀开通风, 夜间扣严。随着外界气温逐渐降低,逐渐减小通风口。严冬的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4月上中旬撤掉拱 棚。 4.3.3.2 浇水 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原则。10月中下旬,7d10d浇一次水,11月10d15d浇一次水,12月至翌 年1月,只要土壤不干旱即不需浇水。待2月天气转暖后,可增加浇水次数。 4.3.4 追肥除草 DB37/T 20522012 3 秋播牛蒡于翌年4月初苗高30cm40cm时,在大行内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5kg, 并结合追肥进行人工除草;春播牛蒡于定苗后10d15d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 15k
7、g。在主根膨大期每667m 2 追施氮、钾复合肥(15-0-15)30kg。 4.3.5 清沟理墒 在雨季到来之前,及时清理沟系,保证腰沟、丰产沟、地头沟三沟相通,雨停、田干,无积水。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白粉病、基腐病、根结线虫病、地下害虫、红蜘蛛、蚜虫等。 5.2 防治原则 按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坚持“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 的原则。 5.3 农业防治 实施3年以上轮作,清理沟系,及时清除病残体。 5.4 物理防治 5.4.1 杀虫灯 悬挂在离地面1.2m1.5m处,设置密度一般为每1.3hm 2 2.0
8、hm 2 一盏。诱杀蚜虫及鞘翅目、鳞翅目 等害虫。 5.4.2 黄板 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 一般规格30cm 20cm, 每667m 2 挂30块40块, 悬挂于植株顶部10cm15cm 处。 5.5 生物防治 可用BT(200IU/mg)乳剂200倍液,或1.5%除虫菊素水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浏阳霉素 15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用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 5.6 化学防治 5.6.1 农药使用原则 适期用药,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每种药一个生育期内限用1次。农药使用符合NY/T 393的要求。 5.6.2 黑斑病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
9、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粉剂600倍800 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1500倍2000倍液。 5.6.3 白粉病防治 DB37/T 20522012 4 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 分散粒剂1500倍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2000倍3000倍液喷雾。 5.6.4 基腐病 6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5.6.5 根结线虫病 播前土壤消毒。每667m 2 用98%棉隆微粒剂15
10、kg25kg,均匀撒施田间,翻耕20cm25cm,覆盖厚度 为0.06mm以上塑料薄膜。盖膜前适量浇水或洒水,使土壤湿度达到60%70%。覆膜后,用棚外新土封好 膜边。保持10cm土壤20以上,密闭15d后,揭膜松土透气4d6d。 5.6.6 地下害虫 90%敌百虫晶体每667m 2 100g,或菊酯类农药,拌菜叶或炒香的麦麸做毒饵,傍晚撒在根附近,诱杀 蝼蛄、地老虎、蟋蟀等地下害虫。 5.6.7 红蜘蛛 用25%的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300倍3000倍液,或10%四 螨嗪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喷雾。 5.6.8 蚜虫 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3000倍4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2000倍液,或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3000倍液喷雾。 6 采收 6.1 采收时期 春播于10月中下旬,叶片发黄时,秋播于翌年6月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盛期前,适时收获。 6.2 采收方法 先割除地上茎叶,留15cm20cm的叶柄,然后沿牛蒡垄的一侧挖20cm30cm深,使牛蒡根茎上端露 出,然后用手握住根茎向上用力拔出。 7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内容,并保 存3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