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220 B 4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362012 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技术 Diagnostic Criteria on subclinical mastitis of dairy cattle 2012 - 02 - 09 发布 2012 - 03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2036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
2、起草人:杨宏军、田夫林、何洪彬、侯明海、仲跻峰。 DB37/ 20362012 1 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技术的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隐性乳腺炎的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 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NY/T 800-2004 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数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隐性乳腺炎 Subclinical Mastitis 无肉眼可见临床症状的乳腺炎症。可使乳产量下降10%15%,降低乳中乳脂、乳糖含量,乳中体细 胞数显著升高,乳汁的pH、导电率、氯化物含量等明显升高,严重影响牛乳品质,无法满足生乳质量要 求(参照GB 19301-2010)。 4 仪器及试剂 4.1 仪器设备 全自动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参照NY/T 800-2004)。 4.2 试剂 隐性乳腺炎诊断试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 氢氧化钠6.3%、 迭氮化钠0.2%、 溴甲酚紫5%、 水73.5%。 5 检测方法 5.1 体细胞计数 5.1.1 采样 5.1.1.1 采样数量及比例 DB37/
4、 20362012 2 每头牛采样量为40mL,三次挤奶按4:3:3比例取,两次挤奶按6:4比例取样。 5.1.1.2 取样 打开计量瓶底部放奶口,让空气进入35秒,使牛奶充分混匀后,接取规定数量的奶样。上下颠倒 采样管23次,使牛奶与防腐剂(重铬酸钾)完全混匀,在采样管顶盖写上牛号。 5.1.1.3 奶样的贮存与运输 检查采样管顶盖是否扣紧、有无泄漏、奶样与防腐剂是否完全混合等,装入采样箱,立即运输到检 测中心;需短时贮存,应放在通风阴凉处,或置于冷藏室(27),时间不超过7天。 5.1.2 测量 5.1.2.1 牛号记录 检查全部样品,记录采样管上的牛号,然后按牛号记录先后安排测定顺序。
5、5.1.2.2 样品预热 水浴温度设定为42,待水温稳定后,将记录好的样品放入水槽中1520分钟。 5.1.2.3 测样 体细胞计数仪开机调零后,输入牛场名称和样品数量。按牛号记录顺序将样品摆放在测样架上,打 开瓶盖放入轨道,点击 “开始 ”按钮,仪器由待机状态进入测样状态,开始测样,即可获得乳汁体细胞数 结果。 5.1.2.4 清洗 一般每隔1h清洗并校零1次,也可根据需要及时清洗。当天样品测定完毕后,用清洗液清洗仪器。 5.2 化学检验法 5.2.1 采样 体细胞计数超过50万/毫升的奶牛个体,将四个乳区分别擦洗干净,然后每个乳区手工挤奶,并弃 掉前三把乳汁,将每个乳区乳汁分别挤入洁净的采
6、样瓶内,并做好乳区标记,立即测定。 5.2.2 测定 取新采集奶样5mL,放入隐性乳腺炎诊断托盘中,再加入等量的隐性乳腺炎诊断试剂,成同心圆方向 摇动15秒,根据测试乳样是否出现沉淀或凝胶及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见表1)。 DB37/ 20362012 3 表1 化学诊断试剂结果判定标准 诊断试剂反应 结果 测试乳样混合均匀,不出现任何沉淀,溶液呈浅紫红色。 阴性 测试乳样有微量沉淀出现,摇动后消失,溶液呈紫红色。 可疑 测试乳样有少量沉淀出现,摇动后不消失,溶液呈深紫红色。 弱阳性 测试乳样中有多量胶状沉淀出现,摇动时向中心聚集,溶液呈绛紫红色。 阳性 测试乳样迅速形成胶状沉淀,摇动时中心凸起,粘着盘底,溶液呈绛紫色。 强阳性 6 结果判定 本标准推荐:检测牛乳体细胞数在50万个/毫升以上,同时隐性乳腺炎检测显示阳性结果,即可判 为隐性乳腺炎。 7 实验室操作及废弃物处理 参照GB 19489-2008要求执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