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 21512012 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5 - 16 发布 2012 - 07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51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魁杰、陈利容、刘佳、戴海英、孙军、崔建武。 DB37/T 21512012 1 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2、规定了山东省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的产地条件、生产技术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18 绿色食品 玉米及玉米制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玉米 是指以鲜嫩果穗为食用部位的甜玉米和糯玉米。 3.2 鲜食糯玉米 是指籽
3、粒干基淀粉含量中直链淀粉含量5%的玉米类型。 3.3 乳熟期 是指玉米灌浆后期,一般在开花授粉后22d27d,此时籽粒含水量占55%65%。 3.4 大喇叭口期 是指当玉米植株长到抽出雄穗前10d左右,棒三叶已伸出,形似喇叭口状,叶龄指数60左右。 4 产地条件 DB37/T 21512012 2 产地要求符合NY/T 391中植物生长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规定,选择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 5 生产技术 5.1 播种季节 鲜食玉米在山东的播种季节主要分为春播和夏 秋播。春播一般在土壤表层5cm10cm深处温度稳定 在1012时播种为宜,地膜覆盖栽培可在3月中、下
4、旬播种,露地直播可在4月中旬播种。以后可根 据市场需求安排播种期,最迟播种期不得晚于7月中旬。 5.2 整地与基肥 春播玉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冬前深耕(松)25cm35cm。结合耕翻施基肥。用肥量按 每667m 2 籽粒产量500kg需氮17.5kg20kg、五氧化二磷6 kg7kg、氧化钾2530kg计算。每667m 2 基施有 机肥1500kg2000kg,同时基施全 部磷肥、全部钾肥和60%的氮肥,深翻到土壤中20cm处。春播前耕翻 应宜浅不宜深,耕后立即耙耢。 夏播玉米最好在前茬作物播种前实施深耕整地。播种前沟施或穴施基肥。用肥量按每667m 2 籽粒产 量500kg需氮12
5、.5kg13.5 kg、五氧化二磷5.5kg7kg、氧化钾1 8.5kg21kg计算。按每667m 2 基施有机 肥1000kg1500kg,同时基施全部磷肥、全部钾肥和80%氮肥,再深耙整平。 以上农事操作所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中对肥料的要求。 5.3 播种 5.3.1 选用良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鲜食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 分级二级标准以上。 5.3.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采取包衣和拌种,用于包衣和拌种的农药应符合NY/T 393中对种子的要求。 5.3.3 施种肥 播种时施入5kg8kg磷酸二铵,种肥要浅施但不可接触种子。 5.3.4
6、 播量 每667m 2 用种量为1.5kg2kg。 5.3.5 播种时间 5.3.5.1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先计划好上市时间,再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从播种到采收的时间来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一般春 播玉米从播种到采收约需95d105d,夏播玉米从播种到采收约需75d85d。 5.3.5.2 错期播种 DB37/T 21512012 3 为避免鲜食玉米集中上市,需采取错期播种,一般春播玉米相邻播种期间隔为5d7d左右,夏播玉 米相邻播种期间隔为3d4d左右,可根据销售能力或加工能力进行适当调整,每次播种数量以全部适期 采收后能够满足80%销售、加工能力为宜。 5.3.6 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要求安排
7、播种密度,一般按照株距25cm30cm,行距60cm70cm,每667m 2 约种植3300株 3800株。 5.3.7 种植隔离 鲜食玉米为防止串粉,必须进行隔离种植以确保优良品质。 5.3.7.1 自然隔离 利用山冈、树林、村庄或高杆作物等自然屏障,距离应该在400m以上。 5.3.7.2 空间隔离 种植田块四周400m范围内不能种植与鲜食玉米同期开花的其它类型玉米。 5.3.7.3 时间隔离 不同品种鲜食玉米或其它玉米种在一起时,要求花期相差20d以上。 5.3.8 播种方法 开沟或挖穴点播,每穴播种2粒,播种深度4cm 5cm,甜玉米由于顶土能力弱,应适当浅播,播种 深度应为3cm4c
8、m。 5.3.9 喷施除草剂 播种后当天喷施除草剂,每667m 2 用96%金都尔乳油除草剂50g,兑水400mL搅拌,充分混匀,用喷雾 器均匀喷洒畦面和沟面,进行药剂除草,防止播种后苗期草害的发生。 使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中对农药的要求。 5.4 田间管理 5.4.1 保湿促发芽 播种后至出苗前控制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75%。套种田可浇小麦造墒,直播田可下种后再灌水。 5.4.2 适时补苗定苗 当鲜食玉米长有3片4片叶时,要踏田查苗,及时进行移苗补缺,4片5片可见叶时及时定苗,去 弱留壮、提高幼苗整齐度。 5.4.3 及早除蘖打杈 鲜食玉米具有分蘖特性, 为保证果穗产量和等级, 应
9、及早除蘖打杈。 出现分蘖后, 一般要求每隔2d 3d去一次,连续2次3次除净。 5.4.4 养分管理 DB37/T 21512012 4 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每667m 2 施用量与基肥合计达到20kg纯氮,开沟,施于行间。施肥后及 时浇水。 5.4.5 水分管理 土壤忌过干或过湿,一般拔节前(即8片9片叶以前)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左右,拔节后要 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为70%80%之间。应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采取灌排水措施,确保鲜 食玉米孕穗期稳健生长。 5.4.6 人工辅助授粉 夏播玉米遇到连续阴雨天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抽丝散粉期的上午911时,可用棍敲打雄穗, 也可
10、采粉后逐穗授粉,以提高结实率,防止秃顶,提高商品率。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鲜食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穗腐病等,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玉米螟、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6.2 病虫害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的病虫害防控理念,采取各项有效生 产管理措施,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严格按照NY/T 393规程来控制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6.3 农业防治 6.3.1 选择高产抗病抗虫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择生长稳健、高产优质,且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品种种植。合理轮 作
11、换茬,鲜食玉米不宜连作,应与蔬菜等作物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危害,改善土壤肥力, 促进鲜食玉米生长。 6.3.2 实施规范化种植 鲜食玉米应实施南北行规范化种植,改善玉米地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鲜 食玉米健壮生长,而不利于玉米病虫害滋生的田间小气候条件。 6.3.3 科学施肥 生产上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期追肥和中耕培土,促进鲜食玉米根系深扎、茎秆粗壮,增强鲜 食玉米的抗病虫和抗逆能力。 6.3.4 保持田园清洁 压低初侵染源,适时摘除玉米病残叶,搞好人工中耕除草,并将病残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出玉米田, 减少和切断病虫寄生场所,有效降低病虫繁殖基数。 6.4 物理防治
12、 DB37/T 21512012 5 6.4.1 诱杀害虫 利用有害昆虫的趋光、趋色等特点,鲜食玉米大田自玉米小喇叭口期始,应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 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虫、杀虫,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鲜食玉米的生产环境,提高鲜食 玉米的产品质量。 6.4.2 人工抓捕和泥巴糊顶 鲜食果穗灌浆后期,采用人工抓捕后套袋和泥巴糊穗顶等措施,防金龟子危害效果好。 6.5 生物防治 6.5.1 保护天敌和利用生物源农药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采用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苏云金杆菌(BT)、苦参碱、印楝素 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6.5.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根据山东玉米螟的发生和生长规
13、律,百株玉米叶片的玉米螟卵块达一定数量时,第一次放蜂,为了 有较好的防效,间隔3d4d后连续放蜂2次3次,且放蜂地块需成方连片,放蜂点在田间均匀式分布, 一般每667m 2 放3个5个点。 6.6 药剂防治 6.6.1 病害防治 一般在发病初期用药,锈病可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大斑病、小斑病、 灰斑病可用阿米西达1000倍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6.6.2 虫害防治 对于地下害虫,可在鲜食玉米播种前,用10%虫螨腈悬浮剂 拌种防治。玉米螟可采用1%的辛硫磷颗 粒剂在小喇叭口和大喇叭口期每株玉米喇叭口放7粒8粒。 6.7 生长后期禁用农药 鲜穗采收前10d左右切忌用
14、任何农药。 以上农事操作所使用的农药应符合NY/T 393中对农药的要求。 7 收获与贮运 7.1 适期采收的质量标准 鲜食玉米要求鲜棒无虫蛀、无病变籽粒,穗型整齐,无严重缺粒,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2d26d, 此时籽粒体积达到最大,胚乳糊状,粒顶将发硬。判断标准是观察苞叶应略微发白或发黄,手摸果穗膨 大,花丝发黑发干,撕开苞叶可看到籽粒饱满,行间无缝隙,手指略用劲掐,有少量浆液溢出(呈喷射 状时尚嫩)。 7.2 收获时间 DB37/T 21512012 6 要求早晨收获,采后2h内必须运抵加工厂,要求从采收到加工完毕必须在4h之内。对于不能及时加 工的原料,采收后要迅速降温以消除田间热,然后冷藏于温度为04,相对湿度90%95%的恒温库 内,贮藏时间不能超过48h。 7.3 上市销售 直接上市销售的鲜食玉米,在加工厂内去除苞叶、花丝后,装入大小适当的塑料托盘内,经过降温 消除田间热后,即可上市销售。上市销售时需冷链运输,运送到超市后,存放于15以下的低温条件下, 甜玉米要求在2d3d内销售完,糯玉米要求在5d7d内销售完。 以上鲜食玉米的质量应符合NY/T 418中对鲜食玉米的要求。 8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和播种授粉收获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 体措施,并保存2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