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252012 麦套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5 - 15 发布 2012 - 07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25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夏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宗殿忠、孟宪泉、靳宗峰、王娟、孙洁莹。 DB37/T 21252012 1 麦套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套春棉直播生产技术规程,产量指标:小麦
2、350kg/666.7m 2 400kg/666.7m 2 ,棉花 皮棉75kg/666.7m 2 85kg/666.7m 2 。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棉花主产区中等以上地力水平。 2 产量结构 2.1 3500 4000 株/666.7m 2 ,单株成铃 1113 个,平均铃重 4.8g5.3g,衣分 39%41%。 2.2 单株果枝数 1214 个,总果枝数 4800049000 个/666.7m 2 。 2.3 棉铃 4400045500 个/666.7m 2 ,三桃比例 0:6:4。 3 土壤条件 3.1 土壤养分状况,0cm20cm 的耕作层内有机质含量在 1%以上,全氮含量 0.1%
3、以上,速效磷大于 25mg/kg,速效钾大于 100mg/kg。 3.2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3.3 基肥:小麦播前每 666.7m 2 施用土杂肥 2m 3 3 m 3 ,纯 N 5kg7kg ,P 2O5 6kg8kg,K 2O 5kg10kg, 硼砂 1.0kg,硫酸锌 1.0kg。 4 套种方式 4.1 3-2 式 种3行小麦、2行棉花,带幅150cm,小麦行距20cm,棉麦间距3 0cm,棉花小行50cm,大行100cm。 4.2 4-2 式 种4行小麦、2行棉花,带幅170cm,小麦行距20cm,棉麦间距3 0cm,棉花小行50cm,大行120cm。 5 备种 5.1 小麦选用晚
4、播、早熟、紧凑品种;棉花选用中熟、偏早的常规抗虫棉品种。 5.2 棉花种子标准:符合部颁标准的脱绒包衣棉种。 6 播种 6.1 播种时间:地温稳定通过 14时,一般在 4 月 20 日4 月 30 日。 6.2 机械条播,地膜覆盖,用种量 1.5kg/666.7m 2 。 DB37/T 21252012 2 6.3 播种深度:砂性土壤 2.5cm3.0cm,其它土壤 2.0cm2.5cm。 7 生育进程 7.1 播种期:4 月 20 日4 月 30 日。 7.2 出苗期:4 月 28 日5 月 7 日。 7.3 现蕾期:6 月 10 日6 月 15 日。 7.4 开花期:7 月 5 日7 月
5、10 日。 7.5 吐絮期:9 月 1 日9 月 10 日。 7.6 拔柴期:10 月 15 日10 月 20 日。 8 田间管理 8.1 查苗、补苗、定苗 8.1.1 查苗、补苗、出苗前发现有种子落干现象,及时补种;出苗后发现缺苗情况,及时移栽。 8.1.2 定苗一般在 23 片真叶定苗,定苗时拔除病苗、弱苗和杂棵。 8.2 灭茬松土 8.2.1 麦收后及早灭茬,如地面干硬可借雨或造墒灭茬。 8.2.2 灭茬后的中耕松土,应逐渐增加深度,到见花时达到 10cm 左右,初花后逐渐减少松土次数。 9 合理化控 9.1 棉花四叶期每 666.7m 2 喷施 25%助壮素 0.5ml 或 98%缩节
6、胺 0.13g。 9.2 盛蕾期每 666.7m 2 喷施 25%助壮素 3ml4ml。 9.3 初花期每 666.7m 2 喷施 25%助壮素 8ml10ml 或 98%缩节胺 2.0g2.5g。 9.4 盛花期旺长棉田每 666.7m 2 喷施 25%助壮素 10ml12ml 或 98%缩节胺 2.5g3g。 9.5 打顶后 57 天进行一次化控,每 666.7m 2 喷施 25%助壮素 12ml16ml 或 98%缩节胺 3g4g。 10 浇水 10.1 麦收后遇旱及时浇水,借墒灭茬。 10.2 花铃期及时排灌,浇后浅耘松土。 11 施肥 11.1 苗期一般不施肥,见花重施花铃肥,每 6
7、66.7m 2 追施尿素 10kg15kg。 11.2 从 8 月初开始每隔 1015 天喷施磷酸二氢钾 0.15kg/666.7m 2 进行叶面追肥,共喷 23 次。 12 治虫 DB37/T 21252012 3 12.1 蚜虫:13 期卷叶株率达 4%时防治,48 叶期卷叶株率达 7%时防治,伏蚜卷叶株率达 10%时防 治。 12.2 地老虎:每平方米土壤有虫卵 0.5 头(粒)或新被害株达 3%时进行防治。 12.3 棉蓟马:三叶前百株有虫 10 头,三叶后百株有虫 30 头时进行防治。 12.4 盲蝽象: 打顶前被害株率 3%或百株有虫 23 头, 打顶后被害株率 5%或百株有虫 5
8、 头时进行防治。 12.5 棉铃虫:一代棉铃虫结合麦田治虫兼治,二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15 头、三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10 头、四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810 头进行防治。 12.6 红蜘蛛:当受害棉叶黄、白斑率达 20%时选用杀螨剂进行防治。 12.7 烟粉虱: 棉株上、中、下部三片主茎叶,单叶平均有成虫 16 头时进行防治。 13 整枝修棉 13.1 当第一果枝出现后,及时去掉营养枝,缺苗的地方保留 12 个营养枝。 13.2 7 月 20 日前后打顶心,摘除顶部一叶一心;8 月 5 日8 月 10 日摘除边心。 13.3 及时去掉棉株上的疯杈和赘芽。 14 乙烯利催熟 14.1 贪青晚熟棉田应使用乙烯利催熟。 14.2 喷施时间: 9 月 25 日10 月 1 日。 14.3 用量:每 666.7m 2 用 40%的乙烯利 150g200g,兑水 50kg,均匀喷雾。 15 摘拾 15.1 遇连绵阴雨天气,应将铃期 45 天左右的病斑棉铃摘下,用 1%的乙烯利溶液蘸后晾晒,可得到较 好的棉花。 15.2 棉花吐絮 57 天后及时摘拾,710 天摘拾一次。 15.3 摘拾时严防化纤丝、有色纤维、动物毛发混入。 16 抜柴 10月15日10月20日拔除棉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