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672012 乡村人居林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Human Habitat Forest 2012 - 03 - 08 发布 2012 - 04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67-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
2、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丁猛、许景伟、邱尔发、李传荣、王月海、王卫东、程鸿雁、任飞。 DB37/T 2067-2012 1 乡村人居林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人居林建设的术语定义、建设原则、树种选择与配置、造林技术、抚育管护、检 查验收、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人居林建设与经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557-2000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D
3、B33/T 1009-2001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人居林 rural human h abitat forest 在农村一定区域内,为保障乡村生活和生产安全,提高生活品质,丰富文化内涵,发展经济,建设 的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按位置与功能不同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庭院林、 道路林、水系林、围村林、游憩林。 3.2 乡村庭院林 rural courtyard forest 分散附属于村庄内的住宅和单位庭院内外、村内道路两旁,以改善居住环境为主要功能的不公开或 半公开性的人居林。 3.3 乡村道路林 rural road
4、 forest 在村内道路级别以上的各类道路旁所建设的,具有缓解热辐射、交通噪音和尾气污染,并提高交通 效率和安全性的人居林,它将村域内人居林联成一张绿网,能明显改善乡村景观。 3.4 乡村水系林 rural waterside forest DB37/T 2067-2012 2 在村庄周围河渠、库塘、堤坝沿岸建设的具有固土护堤、延缓地表径流、净化水质、改善小气候、 美化环境功能的人居林。 3.5 围村林 rural surro unding village forest 平原地区利用村庄周围空闲地建设的,以防风固沙和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兼具经 济、生态和社会功能的人居林,包括用
5、材林、经济林等。山丘地区是指在村庄附近建立的具有固土护坡、 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功能的人居林。 3.6 乡村游憩林 rural recreat ional forest 于村内或村庄附近,以绿化美化或以木材、果品等林产品生产为主,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居 民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场所等功能的人居林,包括村内游园、农家乐和林果观光园。 4 树种选择与配置 4.1 乡村庭院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4.1.1 树种选择 根据栽植空间,选择滞尘、抑菌、降噪能力强,既有经济收入,又能营造宜人居环境的无毒无刺、 无飞絮落果、病虫害少、观花观果的植物。具体树种见附录A。 4.1.2 树种配置 根据主导功能和适
6、用主体不同,可分为4种配置方式。 自然绿化型 以农村常见的用材树种、果树、花灌木等植物进行近自然式配置,以乔木为主,进行 多树种配置,不进行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尽可能模仿自然。一般可采用“乔-草型”、 “灌-草型”、 “乔 -灌-草型”、“乔-灌-藤型”等搭配方式。适用于各种乡村类型,特别是偏远地区乡村。 园林园艺型 以植物造景、花卉观赏、蔬菜种植为主,具有实用简明、艺术性强、立体复合特点的 配置模式,一般用花架、棚架、盆景等搭配具有乡村特色的园林小品。适用于经济状况较好,庭院面积 稍大的农户及学校、村委会等单位庭院绿化。 经济林果型 以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果树种植为主,满足庭院绿化美化、增加
7、居民收入的配置 模式。一般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或路旁,进行集约化栽植和经营。适用于具有传统栽植习惯和技术的 乡村。 阳光晒场型 采用硬质铺装和花灌木点缀,以提高通透性、开阔视野为主要目的的配置类型。要求 所配置的灌木树种少且遮荫量小。适用于经常晾晒农作物和有沐浴阳光要求的庭院绿化。 4.2 乡村道路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4.2.1 树种选择 选择干形通直、冠形优美、飞絮落果少,病虫害少、速生的乔木树种。具体树种见附录A。 4.2.2 树种配置 DB37/T 2067-2012 3 根据主导功能和适用主体不同,有3种配置方式。 防护型 与农田防护林相结合,因保护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等目的不同而
8、采用不同的林带 宽度和树种组合。适用于农田生产路和绿化空间较小的县乡级公路。 经济型 在路两侧种植速生用材树种(平原)和经济林树种(山区),具有防护和生产双重功能的 配置模式。适用于绿化空间大的县乡级以上公路。 景观型 在路两侧栽植观赏价值高的乔木和花灌木树种,以形成美观的风景林带,并与周围的大面 积风景林、果园等景观融为一体。适用于乡镇驻地及旅游区道路绿化。 4.3 乡村水系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4.3.1 树种选择 乔木树形优美、耐水湿;灌木根系庞大,萌生能力强;水生植物能观花、观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 果。具体树种见附录A。 4.3.2 树种配置 在堤坡栽植适应性强的乔灌木,可采用乔、灌、乔灌
9、等不同配置模式;大型河渠堤岸,栽植宽度一 般为3050m,支渠斗渠栽植宽度不少于10m;库塘沿岸全部绿化。 4.4 乡村围村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4.4.1 树种选择 平原村庄选择深根性、萌芽力强、抗倒伏、速生乡土及经济树种;山区村庄应选择不易风倒风折, 耐瘠薄、抗干旱、根系深且庞大的树种。具体树种见附录A。 4.4.2 树种配置 根据主导功能和适用主体不同,有4种配置方式。 防护型 一般以杨树、刺槐、柳树、紫穗槐等树种为主,营造乔灌木混交林,主要发挥绿化和生态 防护功能,其宽度不小于10m。适用于风沙危害较重的平原村庄。 经济型 根据经营目标建设的,以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为主,兼具经济与防护功能的围
10、村林模式,包 括果园和苗圃。适用于自然环境较好且有经营传统的乡村。 绿化美化型 以观赏类树种为主,通过合理配置,使其兼具美化与防护功能,能极大提高居住环境 的美景度。适用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 水土保持型 以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区村庄生产生活 条件为主要目的,并能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围村林模式。可选用根系深且庞大、适应立地条件的乔灌树 种混交。适用于存在水土流失的山区村庄。 4.5 乡村游憩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4.5.1 树种选择 选择能提供木材及其它林副产品的高大乔木和观赏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名、优、特、稀经济树种。 具体树种见附录A。 4.5.2
11、树种配置 根据主导功能和适用主体不同,有3种配置方式。 DB37/T 2067-2012 4 农家乐型 在村庄附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合理配置用材树种与经济林树种,突出地方传统 特色,具有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功能的游憩林模式。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来进行配 置。适用于各种类型、特别是具有传统栽植习惯和技术的乡村。 林果观光型 在村庄附近,以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生活性功能为主,兼具有生产、生态功能的 游憩林模式。配置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规模;经济林树种要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合理,名、优、特、 稀果品汇聚;用材林要培育中大径材,营造混交林。适用于具有传统栽植习惯和技术的乡村。 休
12、憩游园型 在村内空地上建设的供居民休闲、活动的小游园。根据各村经济和土地利用不同,可 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乡村。 5 造林技术 5.1 整地 根据不同人居林类型、树种、配置模式、造林方式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经 济林树种执行LY/T 1557-20 00中8.3的规定、其它执行GB/T 15776 -2006中8.3.3的规定。 5.2 苗木与种子 根据造林立地条件、经济承受能力、树种生物学特性、经营目的等,选择适宜的苗木与种子。经济 林树种执行LY/T 1557-2000中7的规定, 绿化美化树种执行DB33/T 1009-2001中2.4的规定, 其它执行G
13、B/T 15776-2006中7.2和7.3的规定。 5.3 造林密度 根据人居林类型、树种和立地条件来确定。经济林树种执 行LY/T 1557 -2000中8.5的规定,其它执 行GB/T 15776-20 06中8.1.3的规定。 5.4 栽植技术 5.4.1 种苗处理 执行GB/T 15776-2006中 8.4.1和8.4.2的规定。 5.4.2 造林季节 采用秋季或春季造林。 5.4.3 造林方法 执行 GB/T 15776-2006 中 6 的规定。 6 育管护 6.1 抚育 执行GB/T 15776-2006中12.1、12.2、12.3的规定。 6.2 有害生物防治 DB37/
14、T 2067-2012 5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林木病虫害 成灾。 7 检查验收 7.1 验收方式 分为过程验收和综合验收。 过程验收与建设过程同步进行,内容包括造林树种、苗木规格和质量,整地规格和质量,造林密度、 树种配置、栽植时间、抚育管护等环节,采取抽样方法。 峻工验收在建成一年以后,内容包括围村林、山体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点和古树名木保护等 要求,采取打样地方法。 7.2 质量标准 苗木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检查验收执行GB/T 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村内 山区绿化覆盖率达55,平原绿化覆盖率达4
15、5;具有布局合理的乡村人居林建设规划,至 少有一面积1000m 2 左右供居民休闲的游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3m 2 。 村外 村域范围的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宜林荒山绿化覆盖率达到95 以上,距离村庄500m范围内第一层山脊面村坡的宜林荒山绿化覆盖率达到100。 验收检查表见附录B、C。 8 档案管理 8.1 档案建立 建立档案应以村庄为基本单元逐级立卷归档。全省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县级以上单位应配备 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并进行定期审查。 8.2 档案内容 档案材料分为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两类。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总体设计或工程规划及批复文件; 实施方案、施工作业设
16、计的说明书、图表; 调查与设计卡片、施工卡片; 监理卡片与报告; 检查、验收调查卡片与报告; 财务概算、结算报表、资金审计报告; 建设前后及施工过程的影像资料; 监测记录及报告; 其它相关文件、记录及技术资料。 DB37/T 2067-2012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主要绿化树种 表A.1 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主要绿化树种 乡村人居林 可供选择树种 庭院林 雪松( Cedrus deodara)、 银杏( Ginkgo biloba)、 木兰( Magnolia liliflora)、 玉兰( Magnolia denudata)、苹果( Malus pu
17、mila)、桃( Prunus persica)、大叶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柿树( Diospyros kaki)、紫叶李( Prunus triloba)、樱花( Prunus serrulata)、金银木 (Lonicera maackii)、樱桃( Prunus pseudocerasus)、木槿( Hibiscus syriacus)、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紫荆( Cercis chinensis)、榆叶梅( Amygdalus triloba)、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石榴( Punica gran
18、atum)、葡萄( Vitis vinifera)、枣( Zizyphus jujuba)、大叶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迎春( Jasminum nudiflorum)、耐冬( Camellia japonica)、淡竹( Phyllotachys glauca)、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蜡梅( Chmonanthus praecos)、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枫香( Li
19、quidambar formosana)、 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等。 围村林 龙柏( Sabina chinensis cv. Kaizuka)、黑松( Pinus thunbergii)、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杨树( Populus spp)、旱柳( Salix matsudana)、垂柳( Salix babylonica)、 木槿( Hibiscus syriacus)、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樱花( Prunus serrulata)、桑 树( Malus alba)、紫薇( Lagerstro
20、emia indica)、柿树( Diospyros kaki)、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黄栌( Cotinus coggygria)、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酸枣( Zizyphus jujuba var. spinosa)、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核桃( Juglans regia)、大花溲疏( Deutzia grandiflora)、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等。 水系林 枫杨( Pte
21、rocarya stenoptera)、垂柳( Salix babylonica)、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丝棉木( Euonymus bungeanus)、文冠 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柽柳( Tamaris chinensis)、红瑞木( Cornus alba)、山茱 萸( Macrocarpium officinale)、四照花( Dendrobenthamia japonica)、绒毛白蜡( Fraxinus velutina)等。 DB37/T 2067-2
22、012 7 表A.1( 续 ) 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主要绿化树种 乡村人居林 可供选择树种 游憩林 雪松( Cedrus deodara)、龙柏( Sabina chinensis cv. Kaizuka)、杨树( Populus spp)、 大 叶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槐( Sophora japonica)、 旱柳( Salix matsudana)、 银杏( Ginkgo biloba)、木兰( Magnolia liliflora)、玉兰( Magnolia denudata)、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紫叶李( Pr
23、unus triloba)、樱花( Prunus serrulata)、紫丁香( Syringa oblata)、金银木( Lonicera maackii)、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木槿( Hibiscus syriacus)、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紫荆( Cercis chinensis)、榆叶梅( Amygdalus triloba)、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大叶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月季( Rosa chinensis)、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楸树
24、( Catalpa bungei)、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绒毛白蜡( Fraxinus velutina)、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各种名 特优果树等。 道路林 雪松( Cedrus deodara)、龙柏( Sabina chinensis cv. Kaizuka)、银杏( Ginkgo biloba)、 槐( Sophora japonica)、 英桐( Platanus acerifolia)、 旱柳( Salix matsudana)、 垂柳( Salix babylonica)、绒毛白蜡( Fraxinus velutin
25、a)、木兰( Magnolia liliflora)、玉兰( Magnolia denudata)、紫叶李( Prunus triloba)、樱花( Prunus serrulata)、 、金银木( Lonicera maackii)、木槿( Hibiscus syriacus)、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紫荆( Cercis chinensis)、榆叶梅( Amygdalus triloba)、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大叶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大叶女贞( Ligustrum lucidum)、水杉( Metas
26、equoia glyptostroboides)、锦带花( Weigela florida)等。 DB37/T 2067-2012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乡村人居林建设调查表 表B.1 乡村人居林建设调查表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村庄 名称 村庄 类型 调查 地点 施工 单位 建设 时间 造林成活 率() 造林保存 率() 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m 2 ) 游园面 积(m 2 ) 备注 DB37/T 2067-2012 9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调查汇总表 表C.1 调查汇总表 填表人: 年 月 日 调查时间 村庄名称 总面积(m 2 ) 绿化面积(m 2 ) 绿化覆盖率() 备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