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080.20 B 3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9632011 辣(甜)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2011 - 10 - 12 发布 2011 - 12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963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寿光市农业局、 寿光农业专家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家鹏、国家进、李美琴、王瑞瑞、潘子龙。 DB37/T 19632011 1 辣(甜
2、)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甜)椒穴盘育苗的生产设施、基质用料、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成苗标准, 辣(甜)椒成品苗的检验、包装、标识、运输要求和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辣(甜)椒穴盘育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3、 穴盘 盛载育苗基质的容器,是按照一定的规格制成的带有多穴孔的塑料盘。穴盘标准为28cm52cm,规 格有50孔、72孔、105孔、128孔,高度为4.5cm。 3.2 压穴器 根据穴盘的规格制作,用于压制播种穴的木钉板。木钉圆柱形,直径8mm,高6mm。用压穴器压制的 播种穴深度为5mm。 4 设施及准备 4.1 育苗场所环境 空气和灌溉用水条件符合GB/T 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相关规定,而且灌溉水的EC值要 小于1.5ms/cm,pH值67。 4.2 设施及设备 4.2.1 保护设施 DB37/T 19632011 2 选择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进行育苗,高温季节辅
4、以遮阳网和降温系统;低温季节辅以加 温和补光设备。保护设施通风口应加装防虫网,门口有缓冲间,并设两道门及防虫网。设施内应配置与 育苗床架相适应的人行道及排水系统。 4.2.2 苗床 设施内配置育苗移动床架或固定床架,摆放整齐,一般南北放置,架高65cm,每个床面宽196cm, 长度适宜。 4.2.3 灌溉系统 安装自走式灌溉系统或手动灌溉系统,系统配有两种喷量的喷头。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喷头。配备 洒桶作为灌溉系统的补充。灌溉系统喷水时要均匀一致,行走平稳匀速。 4.2.4 加温系统 低温季节育苗的保护设施内要设置加温系统,加温方式可以选择暖风式或散热式。跨度较大的保护 设施内宜开设地沟,放置暖
5、风管道或暖气片;跨度较小的保护设施内可以单侧设置暖风机或两侧设置暖 气片。 4.2.5 降温系统 在保护设施的一端安装风机以加速空气流通,在另一端安装湿帘降低气温。必要时可在设施内加装 环流风机以加速空气流通。 4.2.6 补光系统 用农艺补光灯或LED光源,固定于保护设施内苗床面上方。 4.2.7 遮光系统 高温季节育苗,利用具有一定遮光率的材料遮盖,降低光照强度,一般用黑色遮阳网,覆盖于保护 设施上方,并安装驱动调控装置。 4.2.8 催芽室 催芽室用隔热材料建造,配备加温、加湿、通风设备和温湿度控制器。同时配置催芽床架,床架设 多层隔板。室内温湿度均匀。 4.2.9 供电设备 育苗场所应
6、有正常的供电设施,并配备适当功率的应急电源。 4.3 设施消毒 4.3.1 育苗温室消毒 按1000m 3 温室空间,用高锰酸钾0.825kg、甲醛0.825kg、开水4.2kg消毒。将甲醛加入开水中,再 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反应。封闭熏蒸48h后通风,待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 4.3.2 拌料场地消毒灭菌 拌料场地使用前使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喷洒灭菌。 DB37/T 19632011 3 4.3.3 穴盘和用具消毒灭菌 穴盘和其它用具使用前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浸泡10min,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使用。 4.4 基质 4.4.1 基本要求 粒径1mm5m
7、m,基质容重0.3g/cm 3 0.5g/cm 3 ,总孔隙度65%左右,通气孔隙度15%20%,CEC 6 meq/100mL15 meq/100mL,持水力100%1 20%,pH值5.56.2,无病原菌、虫卵和有害物质。 4.4.2 基质原料 配制基质宜选择草炭、蛭石和珍珠岩。草炭直径1mm 5mm,蛭石直径3mm5mm,珍珠岩直径3mm 5mm。 4.4.3 基质配比 按体积比进行配比,草炭:蛭石:珍珠岩=6:2:2;草炭:蛭石:珍珠岩=6:1:3。基质的总孔隙 度在75%左右,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1:1左右。一般在低温季 节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6:1:3,高 温季节采用草炭:蛭石:
8、珍珠岩=6:2:2。基质中养分N、P 2 O5、K 2 O含量分别为:60mg/kg80mg/kg、 20mg/kg40mg/kg、50mg/ kg100mg/kg,中微量元素适量。EC值1 .0ms/cm1.5ms/cm(1 :2稀释法)。 4.4.4 基质消毒 1m 3 基质中加入30%多福WP 80g100g,用塑料薄膜密封一周后添加生物菌剂250g500g。 4.5 穴盘选择 播种辣(甜)椒一般选用72孔穴盘育56叶1心的苗,105孔育45叶1心的苗。 5 辣(甜)椒穴盘苗的培育 5.1 种子 5.1.1 种子要求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质好、产量高、商品性好,具有较强市场
9、竞争力的品种。 品 种纯度98%以上;发芽势强,发芽率95%以上。符合GB16715.3对种子的其它要求。 5.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可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搅拌直至达30,进行温烫浸种4h,待晾干后进行播种(对于 包衣的种子直接进行干种子播种)。每穴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蛭石或珍珠岩,厚度为0.5cm,然后浇 透水。 5.2 播种 5.2.1 手工播种 将备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用刮平板从穴盘的一端向另一端刮平,使每个穴孔基质平满。使用压穴 器,对准每个格穴的中心位置,均匀用力压下,使每个穴孔中央形成深0.5cm的播种穴。每穴播种一粒 DB37/T 19632011 4 种子,种子位于穴孔中
10、央。播种后覆盖,低温季节宜用蛭石覆盖,高温季节宜用珍珠岩覆盖。覆盖后再 用刮平板刮平。将覆盖好的穴盘置于苗床上,用灌溉系统浇水,浇透。 5.2.2 机械播种 将穴盘、种子和备好的基质分别放入自动播种机,根据种子大小、穴盘规格和浇水要求调整好播种 机械,由播种机自动完成装盘、刮平、压穴、播种、覆盖和浇水等全部工序。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不能 用机械播种。 5.3 催芽 5.3.1 催芽室催芽 低温季节宜在催芽室内催芽。将穴盘交错码放在隔板上,控制温度在2530之间。待5%的幼苗 长出时将全部穴盘移到育苗温室的苗床上。 5.3.2 苗床催芽 高温季节宜在苗床上遮阳催芽。将盘整齐排放在苗床上,盖一层地膜
11、保湿,控制环境温度在25 30之间,当5%的幼苗长出时,揭去地膜。 5.3.3 催芽监控 催芽过程中,每天抽查穴盘2次,检视穴盘内湿度及种子的萌发情况。必要时调整穴盘位置。 5.4 苗床管理 5.4.1 温度 育苗温室内,白天温度维持在2430,夜间的温度1618。基质温度不宜超过33。高温 季节进行降温;低温季节进行加温。两片子叶展平后逐渐降低温度,白天的温度2025,夜间温度 1618。定植前3进行低温炼苗,白天1820,夜间1416。 高温季节育苗,夜间温度高于23时,夜间不停止通风,白天可适当提高温度至2830,保持一 定的昼夜温差。 5.4.2 光照 辣(甜)椒喜阳光,对光照时间长短
12、的反应不敏感。高温季节中午强光时,使用遮阳系统减弱光照; 低温季节经常擦拭采光面增加光照。冬季连阴天时启动补光系统进行补充光照。 5.4.3 水分 5.4.3.1 水质要求 水质用水条件符合GB/T 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相关规定,pH6.57.0,而且灌溉水的EC 值要小于1.5ms/cm。 5.4.3.2 浇水量 播种后应浇透水,种子萌发阶段基质的含水量应保持在70%85%,以利于出苗。从子叶展开到2叶1 心阶段浇水要见干见湿,基质含水量保持在65%75%。其后阶段保持在60%90%左右。 5.4.3.3 水的温度 DB37/T 19632011 5 灌溉用水的温度宜在20左
13、右,低温季节水温低时应当先加温后浇施。每次浇水前应先将管道内温 度过高或过低的水排放干净。 5.4.4 施肥 子叶完全展开,施肥浓度为50mg/kg75mg/kg(以氮肥含量为标准),每周23次;从子叶完全展 开到真叶生长阶段, 施肥浓度为100mg/kg150mg/kg, 随水施用。 一般可选择氮磷钾20-20-20与14-0-14 轮流施用。 5.4.5 湿度 保护设施内空气湿度宜保持在60%75%。 5.4.6 移苗 在两片子叶展开时,及时移苗,分开大小苗、残苗。必要时在出圃前3d再移一次苗。 5.4.7 调换穴盘位置 育苗期,每隔3d左右应将苗床架中心的穴盘和外侧穴盘调换位置一次,注意
14、给处于苗床边缘的秧苗 补水。 5.4.8 株型调控 辣(甜)椒达到理想的株型,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辣 (甜)椒生长调节剂为矮壮素AS,使用浓度是300mg/kg500mg/kg。在子叶展开时施用。浓度和用量采 用少量多次进行调节。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 6.2 主要病虫害 辣(甜)椒穴盘育苗时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细菌性叶斑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 粉虱、蓟马、螨虫等。 6.3 防治方法
15、 6.3.1 病害防治方法 6.3.1.1 农艺措施 育苗期间适时适量喷水,阴雨天尽量不浇水,以保持设施内较低的空气湿度,可预防病害发生。 6.3.1.2 化学防治 DB37/T 19632011 6 猝倒病和立枯病:用75%百菌清WP 1000倍液、50%异菌脲WP 1000倍液、72.2%霜霉威EC 1000倍液进 行防治。疫病:可用72%霜脲锰锌WP 8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1000倍液进行防治。细菌性叶斑病:用 77%氢氧化铜WP 1000倍液、3%中生菌素WP 800倍液进行防治。5d7d喷施一次。 6.3.2 虫害防治方法 6.3.2.1 物理防治 全封闭育苗,门口、窗口和
16、通风口全部用50目防虫网覆盖。设施内张挂黄板。 6.3.2.2 化学防治 蚜虫、粉虱、蓟马、螨虫:用10%吡虫啉WP20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2000倍液、甲维盐EC 2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7 成苗标准及检验 7.1 成苗标准 品种纯度98%,苗龄25d30(高温季节),30d35(低温季节),株高10cm14cm,茎粗 0.3cm0.5cm,叶片4-6叶1心。叶片浓绿,子叶完好无损,无病虫害,根系将基质紧紧缠绕,形成“抱 团”,从穴盘中拨起时不出现散坨现象。 7.2 检验方法 随机抽取10株30株秧苗,按下述方法检验。 7.2.1 叶片数量和颜色、机械损伤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
17、况的检验方法 目测评定。 7.2.2 茎粗的检验方法 用卡尺测量子叶节下方的位置。 7.2.3 株高的检验方法 用直尺测量从茎基部到茎生长点的长度。 7.2.4 根系生长情况的检验方法 拨出秧苗观察根坨是否完整,外围是否均匀布满白色根条。 7.2.5 盘根松散率的判定 将苗取出自30cm处自由落下,根系与基质不散开为不松散。 8 包装、标识和运输 8.1 包装 短途运输:配备专用厢式运输车辆,车厢内应安装穴盘架,将穴盘苗直接放在穴盘架上进行运输。 DB37/T 19632011 7 长途运输:定制长56cm宽30cm高27cm的硬质防水纸箱,箱体应有通气孔。将穴盘苗放入箱内, 码垛装车。 8.2 标识 注明辣(甜)椒品种、数量、生产单位、注意事项。 8.3 运输条件 运输车内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70%左右,低温季节运输车内温度宜保持510,高温季节运输车 内宜保持1025。48h以上的运输,车内气温宜保持510,秧苗出圃前宜适当控制浇水,并喷 75%百菌清WP1000倍液。 9 生产档案 为了保证种苗质量的可追溯性,建立生产档案,载明育苗的每一步骤和过程,包括生产资料的使用 情况、田间操作情况等内容。生产档案应当保存2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