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4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9272011 奶牛养殖场区技术评价与分级标准 Stipulations for Technical Evalu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Dairy Farms 2011 - 09 - 16 发布 2011 - 11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927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畜牧总站,青岛农业大学。
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中华,曲绪仙、孙国强、林雪彦,苏鹏程,张思聪、王云。 DB37/T 19272011 1 奶牛养殖场区技术评价与分级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养殖场区技术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在技术评价基础上的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奶牛场(小区)标准化建设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568 奶牛
3、场卫生及检疫规范 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04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37/T 308-2002 奶牛场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化奶牛场 (DF) 实行生产全程统一管理的奶牛养殖实体。牛舍、精粗饲料加工贮藏、
4、挤奶等设施设备完善,场区布 局规范,生产组织体系健全,生产流程清楚,奶牛存栏量100头以上。 3.2 奶牛养殖小区 (DC) DB37/T 19272011 2 奶牛养殖全过程或部分环节分散管理的奶牛养殖实体。牛舍、精粗饲料加工贮藏、挤奶等设施设备 完善,统一规划建设,奶牛存栏200头以上。 3.3 年总受胎率 年总受胎率(%)年受胎母牛头数/牛受配母牛头数 100。统计时段为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 日。 3.4 平均胎间距 年平均胎间距总胎间距/n, 式中 n=统计头数。统计时段为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 3.5 平均情期受胎率 年情期受胎率(%)年受胎母牛数/年输精总情期数
5、100,统计时段为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 日。 4 要求 4.1 基本要求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评价: 奶牛养殖户; 场址位于明确规定禁养区,生产经营活动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者; 未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者; 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销售有违犯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 收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者;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存栏不足 100 头,奶牛养殖小区存栏不足 200 头。 4.2 奶牛养殖小区组织程度 小区组织程度分为以下4 个级别: A 级:泌乳牛、干奶牛、犊牛、育成牛分群饲养,全区采用相同饲养管理工艺,统一技术管理、 统一饲料
6、加工与供料、统一繁殖育种技术服务、统一兽医卫生防疫、统一粪污处理、统一挤奶; 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有明显隔离,距离 50m 以上;不存在畜禽混养情况;进入生产区严格消毒, 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全员定期体检并持有健康证。除饲养人员由奶农聘用外,其他生产管 理类似规模化奶牛场,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B 级:统一饲料加工与供料、繁殖育种、兽医卫生技术管理,统一挤奶,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 有明显隔离,距离 50m以上;不存在畜禽混养情况,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C 级:小区为奶农提供规范的饲料营养、繁殖育种、兽医卫生技术服务,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负责,实行统一挤奶; DB37/T 19272011
7、 3 D 级:统一挤奶,除以保证生乳质量为目的的技术管理外,其他技术管理和服务主要依靠奶农 自行组织。 4.3 选址与建设 4.3.1 选址: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供电方便;周边有绿化带隔离;周边 1000m 内无村镇、工厂和其他养殖场区;距离主要交通道路 1000m 以上;周边 4km 范围内无屠宰加工、皮革加 工、化工、冶炼等污染企业。按表 1 评定选址等级: 表1 奶牛养殖场区选址等级评价 等级 说明 优 至少有8条达标,且距村镇、工厂及其他养殖场区4000m以上,距污染企业4km以上。 良 至少有7条达标,且距村镇、工厂及其他养殖场区3000-4000m,距污染企业
8、3km以上。 佳 至少有6条达标,且距村镇、工厂及其他养殖场区2000-3000m,距污染企业2km以上。 中 至少有5条达标,且距村镇、工厂及其他养殖场区1500-2000m,距污染企业2km以上。 差 达标项不足5 条,或距村镇、工厂及其他养殖场区小于1500m,距污染企业1.5km。 4.3.2 基础设施:有充足、稳定水源,供水能力符合 DB37/T 308-2002 的规定,水质符合 GB 5749-2006 的规定;供电能力符合 GB 50052 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二级规定,有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区电力负荷 1/4 的自备电源;交通方便,有硬化道路直通到场。按表 2 评定基础设施等级:
9、表2 奶牛养殖场区基础设施等级评价 等级 说明 优 水源、电力、交通均符合要求。 良 水源、电力、交通有一条略嫌不足,如未检测水质、自备电力稍不足或道路不平整等。 佳 水源、电力、交通有两条略嫌不足。 中 水源、电力、交通有一条明显不足。 差 水源、电力、交通有两条明显不足。 4.3.3 场区布局:按表 3 评定场区布局。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3项评为优;无不合格项, 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5 项评为良;不合格项不超过 2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7 项评为佳;不合格项不超过 5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10 项评为中;其他情况评为差。 DB37/T 19272011 4 表3 奶牛养殖场区布
10、局等级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场区与外部环境严格隔离,人员不能随意进出 2 生活区、办公区、草料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按常年主风向依次排列, 严格分开,粪污处理区距生产区50m以上。 3 各区功能界限明显,联系方便,功能区间距不小于20m,并有隔离带或隔离 墙。 4 生产区入口处有消毒、更衣、防疫设施,有效且正常使用。 5 草料区设面向场外和面向生产区两个入口,外部人员不能通过该区进入生 产区。 6 粪污处理区设面向场外和面向生产区两个入口,外部人员不能通过该区进 入生产区。 7 挤奶厅有面向场外和生产区两个入口,外部人员不能通过挤奶厅进入生产 区。 8 净道与污道严格分
11、开。 9 雨水与污水严格分开,使用暗沟或管道排放污水。 10 犊牛、育成牛、泌乳牛、干奶牛分舍饲养,布局方便生产。 11 有专用病牛舍,位于生产区下风向,距其他牛舍50m以上。 12 建筑紧凑、节约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符合DB37/T 3082002的规定。 4.3.4 生活、办公区:按表 4评价生活、办公区。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2 项评为优;无不 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4 项评为良;不合格项不超过 2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5 项评为佳;不合格 项不超过 4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中;其他评为差。 表4 奶牛养殖场区生活、办公区等级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2、 1 办公区与生活区分设、隔离。 2 生活、办公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绿化,道路硬化,车辆、工具等摆放 有序。 3 建筑结实,符合办公和居住要求。 4 室内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洁有序,采光、通风良好。 5 卫生间清洁,基本无异味。 6 管理严格、有序,防火、防水、防盗、安全措施到位。 7 生活区内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宜居。 DB37/T 19272011 5 4.3.5 草料区:按表 5 评价草料区。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2 项评为优;无不合格项,基本 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良;不合格项不超过 2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佳;不合格项不超过 3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中
13、;其他评为差。 表5 奶牛养殖场区草料区等级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与其他区域分隔明显,便于进出人员管理,方便生产和防疫。 2 饲草、饲料分类存放,有充足的空间,设施设计、建造合理,便于防火、 防水、防鼠、放虫、防鸟等。 3 机械设备满足生产需要,状态良好,摆放整齐、有序。 4 防火设施满足要求,状态良好。 5 按照日粮配方配料,配料记录能够满足分析、追溯配料情况的需要。 6 草料区有专人管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饲草、饲料进出库记录。 4.3.6 牛舍:按表 6 评价牛舍。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2项评为优;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 项不超过 4项评为良;不合格项不超
14、过 2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5 项评为佳;不合格项不超过 4 项,基 本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中;其他评为差。 表6 奶牛养殖场区牛舍等级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犊牛舍(岛)、育成牛舍、泌乳牛舍、干奶牛舍、产房、病牛舍设施齐全、 布局合理、分隔明显,满足生产需要 2 舍内通风、采光良好,无潮湿、阴冷、发霉、生锈、粪便堆积等现象。 3 舍内布局符合各阶段牛生产管理特点,设施先进,满足并方便生产、卫生 管理和舍内环境控制需要。 4 结构坚固结实,经久耐用,防火、防水、抗震、抗压。 5 成年牛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m 2 /头,舍内采光面积不低于1:10。 6 成年牛运动场面积
15、不低于20m 2 /头,运动场设遮阳棚或遮阳网,通风良好, 运动场干净,无积水、积粪。 7 在舍内或运动场设置卧床或躺卧区域,符合干燥、松软、舒适要求。 4.3.7 挤奶厅:按表 7 评价挤奶厅。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2 项评为优;无不合格项,基本 合格项不超过 4 项评为良;不合格项不超过 1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4 项评为佳;不合格项不超过 2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4 项评为中;其他评为差。 DB37/T 19272011 6 表7 奶牛养殖场区挤奶厅等级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挤奶厅待挤区、挤奶厅、贮奶间、卫生间、办公室等设施齐全,布局合理, 面积适当,方
16、便操作和卫生管理。 2 挤奶厅及其附属建筑整洁、明亮,工具、物品分类有序摆放,室内无蚊蝇, 地面防滑,排水良好,地面及墙体便于冲水清洗。 3 挤奶位充足,设备优良,安装规整,状态良好,无锈迹、老化、导线外露 等问题。 4 挤奶程序科学、严格;挤奶前后两次药浴,用纸巾或毛巾擦洗乳头,并做 到一牛一巾,使用毛巾时有消毒设备和晾干设施;工人训练有素、服装整 洁、操作规范。 5 冷却设备运行良好,挤乳2小时内可将储乳罐冷却至4,储乳罐经常处于 封闭状态,生乳在场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 有热水供应系统,管道、奶罐按规程消毒、清洗,奶罐、管道内无存水。 7 定期检修设备、更换易损件,有维修记录、储乳
17、罐运行记录、生乳交运记 录。 4.3.8 选址与建设综合评价:各项评价内容,优、良、佳、中、差分别赋值 100、80、60、40、20 分, 按表 8 权重计算总分,为选址与建设综合评价分值。 表8 选址与建设评价内容权重 项目 选址 基础设施 场区布局 生活办公区 草料区 牛舍 挤奶厅 权重 0.1 0.15 0.15 0.1 0.1 0.2 0.2 4.4 技术管理 4.4.1 技术力量:按表 9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技术力量。 表9 奶牛养殖场区技术力量评价 等级 说明 优 技术场长具有畜牧兽医专业本专科及以上学历,5年及以上奶牛养殖场区技术管理经验;有专职兽医、繁殖、 畜牧技术人员,畜牧兽
18、医专业本专科及以上学历,5年及以上本职工作经验。 良 技术场长具有畜牧兽医专业本专科及以上学历,3年及以上奶牛养殖场区技术管理经验;有专职兽医、繁殖、 畜牧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专业专专科及以上学历,3年及以上本职工作经验。 佳 技术场长具有畜牧兽医专业本专科及以上学历,3年及以上奶牛养殖场区技术管理经验;有专或兼职兽医、 繁殖、畜牧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中 技术场长具有畜牧兽医专业本专科及以上学历;有专或兼职兽医、繁殖、畜牧技术人员,受过专门训练。 差 其他情况。 4.4.2 员工培训:按表 10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员工技术培训情况。 DB37/T 19272011 7 表10
19、奶牛养殖场区员工培训评价 等级 说明 优 各工位均有岗前及定期培训计划,内容设置合理,计划周密,组织保障充分,员工技术熟练、操作规范、 爱岗敬业、流动性小。 良 对员工进行岗前及定期培训,方式得当有效,员工技术熟练,操作较规范,流动性小。 佳 对挤奶、配料等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方式得当有效,员工技术熟练,操作较规范。 中 有计划、有安排地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训新进员工,效果明显,员工技术较熟练,操作较规范。 差 人员培训无组织、无计划,人员流动性大。 4.4.3 饲料营养:按表 11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饲料营养管理。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1项评为 优;无不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20、2项评为良;不合格项不超过 1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佳; 不合格项不超过 2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4 项评为中;其他评为差。 表11 奶牛养殖场区饲料营养管理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购入饲草、饲料有规范的质量要求,可有效避免使用发霉、变质及加入违 禁物质的饲料,饲料使用符合NY 5032之规定。 2 购入饲料当天取样检测,场区内长期贮存的青贮、干草等饲草、饲料每月 取样检测一次。 3 检测指标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 干物质等,可计算出泌乳净能、小肠可消化蛋白等养分含量,有日粮配方 设计能力。 4 建立了各阶段牛只饲养方案和
21、日粮配方,根据饲草、饲料养分测定结果、 季节变化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并有记录。 5 定期检查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体况、肢蹄健康、粪便 评分、生乳尿素氮、血浆NEFA等,有系统的饲养管理效果评估措施,能够 及时发现饲养管理问题并迅速加以改正。 6 采用TMR等先进的饲养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取料至饲喂过程中日粮品质的变 化。 7 掌握各阶段牛只干物质采食量、有效养分摄入量、日粮养分转化效率数据, 能够准确核算各阶段牛只的饲料成本。 4.4.4 育种管理:按表 12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育种管理。 DB37/T 19272011 8 表12 奶牛养殖场区育种管理评价 等级 说明 优 三代系谱
22、记录清楚,定期进行DHI测定,按时进行奶牛体型外貌鉴定,参加奶牛联合育种体系,有阶段性 育种目标、育种核心群选择标准并建立了核心群,根据育种目标建立了候选公牛数据库,进行有计划的选 种选配。 良 三代系谱记录清楚,定期进行DHI测定,建立了种公牛选择标准。 佳 建立了奶牛三代系谱记录,进行过DHI测定,有种公牛选择要求。 中 建立了奶牛三代系谱记录。 差 未建立系谱记录,无育种目标、计划。 4.4.5 繁殖管理:按表 13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的繁殖管理。 表13 奶牛养殖场区繁殖管理评价 等级 说明 优 有完整的发情、配种、妊检、产犊记录,繁殖技术指标统计规范,年总受胎率85%以上、年情期受胎率
23、50% 以上,平均胎间距小于400天。 良 有完整的发情、配种、妊检、产犊记录,繁殖技术指标统计规范,年总受胎率80%以上、年情期受胎率45% 以上,平均胎间距小于420天。 佳 有完整的发情、配种、妊检、产犊记录,繁殖技术指标统计规范,年总受胎率75%以上、年情期受胎率45% 以上,平均胎间距小于430天。 中 有完整的发情、配种、妊检、产犊记录,缺乏统计分析,年总受胎率75%以上。 差 繁殖记录不全,无法进行统计分析。 4.4.6 兽医卫生:按表 14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疾控保健管理。无不合格项,13 条无基本合格项,4 7 条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1项评为优;无不合格项,13 条无基本合格项,
24、47 条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2 项评为良;无不合格项,13 条无基本合格项,47 条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3 项评为佳;13条合格, 47 条不合格项不超过 2 项,基本合格项不超过 4 项评为中;其他情况评为差。 表14 奶牛养殖场区兽医卫生管理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有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检疫和处置记录。 2 有口蹄疫、炭疽等免疫接种计划,有实施记录。 3 有传染性疾病隔离和控制措施,有各类传染性疾病发生处置的应急预案, 责任人明确,措施得当。 4 有科学、合理的奶牛常见病预防、诊治技术规程。 5 有科学、合理的奶牛乳房炎控制技术规程;通过专门容器观察前三把奶及 定期检测
25、体细胞数等方法及时发现病牛。 6 定期修蹄和蹄病检查,有蹄病控制目标和配套措施。 7 有规范的奶牛疾病诊疗记录。 DB37/T 19272011 9 4.4.7 生物安全:按表 15 评价奶牛养殖场区生物安全管理。全部合格评为优;13 项有1 项基本合 格,其他项合格评为良;13 项有2 项基本合格,其他项合格评为佳;13 项基本合格,其他项合格 评为中;其他情况评为差。 表15 奶牛养殖场区生物安全管理评价 序号 项目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 有严格的兽药采购、使用管理制度,进药渠道规范,确保只使用有批准文 号和执业兽医特别指导的兽药,兽药使用符合NY 5030之规定。 2 用药规范,有
26、兽药使用记录,内容包括兽药名称、生产商、购入日期、过 期日期、用药牛号、用药剂量、停药期、责任兽医及药品管理员等;有使 用记录存档制度。 3 场区内不饲养其他动物,确需养狗时,饲养位置得当且实行笼养或栓系饲 养。 4 抗生素、有毒有害化学品有专人管理,有使用过程监管制度,确保抗生素、 有毒有害化学品不会混入生乳及造成人身危害。 5 员工每年体检一次,有身体健康证明。 6 采用深埋、焚烧等规范的无害化方法处理病死牛只,处理方式符合GB 16548-1996的有关规定,有完整、详实的处理记录。 7 建立了符合中华人名共和国动物防疫法、GB 16568、NY 5047等有关法 律法规的疫病发生报告制
27、度,并能严格执行。 4.4.8 技术管理综合评价:各项评价内容,优、良、佳、中、差分别赋值 100、80、60、40、20 分, 按表 16 权重计算总分,为技术管理综合评价分值。 表16 技术管理评价内容权重 项目 技术力量 员工培训 饲料营养 育种 繁殖 兽医卫生 生物安全 权重 0.05 0.05 0.15 0.15 0.15 0.2 0.25 4.5 粪污处理 按表17对奶牛养殖场区进行粪污处理评价。各项评价内容,优、良、佳、中、差分别赋值100、80、 60、40、20分,4项内容平均分为粪污处理总评分。 DB37/T 19272011 10 表17 奶牛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评价 序号
28、项目 优 良 中 佳 差 1 采用人工或机械收粪,牛舍、运动场无积水、积粪;牛体干净,无粘结的 粪便、污物。 2 有专用堆粪场,地面硬化,与外界隔离,有防雨、防水设施;堆积整齐, 管理良好;粪堆含水量不超过60%;或:固体粪便直接加工沼气、被直接运 出加工等,场区内无堆粪。粪便处理符合GB 7959的有关规定。 3 雨污分离,污水用密闭沟、管系统收集;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有足够容 量的专用并硬化的污水(沼液)贮存池及足够面积的配套消纳耕地及喷洒 或灌溉设备,或能够经曝氧、分级过滤等达标排放,符合GB 8978的有关规 定。 4 场区环境符合NY/T 388的有关规定,对场区周边环境、水体没有明
29、显污染。 4.6 生产水平与经营管理 按表18对奶牛养殖场区进行生产水平与经营管理评价。各项评价内容,优、良、佳、中、差分别赋 值100、80、60、40、20分,4项内容平均分为生产水平与经营管理总评分。 表18 奶牛养殖场区生产水平与经营管理评价 序号 项目 优 良 中 佳 差 1 成母牛平均单产大于9、8、7、6吨及低于6吨分别评价为优、良、佳、中、 差。 2 生乳体细胞数低于10、20、40、60及大于60万/ml分别评价为优、良、佳、 中、差。 3 生乳菌落总数低于10、20、30、50及大于50万/ml分别评价为优、良、佳、 中、差。 4 牛群结构合理,牛群产奶量变异系数小,乳脂率
30、大于3.5%,乳蛋白率大于 3.0%。 5 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管理档案记录详实,能够准确分析各项生产成本 构成,找出影响养殖效益的主要问题。 6 盈利能力强,单位生乳成本低于平均水平,成年牛头均年盈利高于平均水 平。 4.7 综合评分及分级 4.7.1 综合评分:选址与建设、技术管理、粪污处理、 生产水平与经营管理 4 项内容的权重分别为 0.2、 0.3、0.25和 0.25,总评分为各项内容评分与权重乘积之和。 DB37/T 19272011 11 4.7.2 分级:按综合评分对奶牛养殖场区进行分级。80 分以上为优,6180 分为良,4160 分为佳, 2140 分为中,低于 21分为差。 4.7.3 评价标识:奶牛场评价标识由属性和评价分级两部分构成,如获得优秀评价的奶牛场标识为 DF 优,其他依次类推。奶牛养殖小区评价由属性、组织程度和评价分级三部分构成,如组织程度为 A、获 得优秀评价的小区标识为 DCA 优,其他依次类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