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1959-2011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pdf

    • 资源ID:1484254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1959-2011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pdf

    1、ICS 65.020.01 B 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9592011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 On Export Peach 2011 - 10 - 12 发布 2011 - 12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959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莱芜市植物保护站、肥城市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姝娥、李明立、吕华、邱士芬

    2、、于晓庆、段陈波、刘麦丰、毕桂梅、范振宇。 当出口国桃质量安全标准发生变化,或需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时,应由植物保护等有关专家及时修订 本标准。 DB37/T 19592011 1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桃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等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桃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175

    3、桃苗木 NY/T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 5114 无公害食品 桃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药残留 pesticid e residue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 3.2 有害物质 malfeasance matter 对人、生物及环境具有毒害作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物质。 3.3 危害分析 hazard a ssessment 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评估。 3.4 溯源体系 system o f trace to the source 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

    4、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 3.5 有害生物 pest 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 3.6 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DB37/T 19592011 2 3.7 安全间隔期 plant harvest interval (PHI) 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间隔的天数。 4 生产档案 种植者应保留桃生产各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A),建立生产档案,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 标准的要求,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 5 质量要求 5.1 感官要求 果面洁净、无污染物、无明显缺陷,果形、色泽、风

    5、味符合品种的基本特征。 5.2 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桃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B)。 6 基地选择与管理 6.1 基地选择 基地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理化性状良好、肥力较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地块。应远 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连片面积宜在3hm 2 以上。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 5013的要求,并 填写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附录A.1)。 6.2 基地管理 6.2.1 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 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 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 (附录A.2)、 基地灌溉水质检测

    6、结果表(附录A.3)、 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 A.4)。 6.2.2 基地档案 每个桃园应建立独立、完整的档案,详细记录基地有关情况。 6.2.3 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m 2 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 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 6.2.4 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生产计划和栽培管理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 室内。 6.2.5 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 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m 2 以

    7、上。 6.2.6 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 DB37/T 19592011 3 6.2.7 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6.2.8 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 7 品种和砧木选择 客商有要求的,按客商要求选定。客商未要求的,应符合GB 19175 的规定要求。植物检疫合格。 需处理的,填写基地苗木处理记录表(附录A.6)。 8 栽植 根据桃园的土质、品种、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等进行栽植,应符合NY 5114要求。 9 栽培管理 9.1 土壤管理 9.1.1 深翻改土 9.1.1.1 秋季或早春进行扩穴深翻或全园深翻。 9.1.1.2

    8、 扩穴深翻:在定植穴外挖环状(半环状)沟或平行沟,宽 50cm,深 30cm45cm,将底土 与有机肥混匀后回填于沟内,覆土灌水。全园深翻: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 30cm40cm。 9.1.1.3 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 A.5)。 9.1.2 中耕 生长季节灌水或降雨后及时中耕,耕深5cm10cm。 9.1.3 覆草 覆盖材料可用麦秸、麦糠、玉米秸及杂草等。覆盖时整好树盘,每株撒施0.25kg0.5kg尿素后 覆草,厚度20cm25cm,草上压少量土。 9.1.4 行间生草 种植与桃树无共性病虫害的浅根、矮杆植物,以黑麦草、三叶草、绿豆、苕子等植物为宜,每 年刈割2次3次,埋入

    9、土壤或覆盖在树盘内。树冠下留出清耕区。 9.2 施肥 9.2.1 幼树施肥 定植当年,分别于6月、7月份沟施尿素150g/株、200g/株。第二年发芽前沟施尿素250g/株,6 月或7月再沟施尿素250g/株。 9.2.2 结果树施肥 9.2.2.1 基肥 结合深翻改土施腐熟农家肥5m 3 /667m 2 6m 3 /667m 2 或商品有机肥150kg/667m 2 200kg/667m 2 ,并混 加复合肥(15-15-15)50kg/667m 2 80kg/667m 2 。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不得 施用生活垃圾、工业废渣、污泥等。 9.2.2.2 追肥 9.2.2.2.

    10、1 施肥量:每生产 100kg桃施氮(N)1.0kg、磷(P 2O5)0.5kg、钾(K 2O)1.0kg。 DB37/T 19592011 4 9.2.2.2.2 追肥次数与时期:一般每年 3 次,第一次萌芽前,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 以磷钾肥为主;第三次在果实采收后落叶前,以磷钾肥为主。 9.2.2.2.3 施肥方法:树冠下开沟,沟深 15cm20cm,施肥后及时灌水。 9.2.2.2.4 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 A.5)。 9.2.2.3 叶面施肥 全年5次7次。开花初期, 喷施0.3%0.4%的硼砂, 谢花后每隔15d20d喷一次, 交替喷施0.3% 0.5%的尿素,0

    11、.3%0.4%的磷酸二氢钾。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3 灌水 宜于萌芽前、谢花后、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封冻前灌水。灌溉水应符合NY/T 5013的规定。 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A.5)。 9.4 排水 雨后及时排水。 10 整形修剪 10.1 树形 10.1.1 自然开心形 主干高40cm50cm,每株选留3个4个主枝,各主枝水平方位角120度90度,开张角度为基角 50度,腰角70度。每主枝配备2个3个侧枝,侧枝上配备结果枝组和各类结果枝。 10.1.2 两主枝 Y 形 主干高40cm50cm,两主枝角度6090,主枝上着生结果枝组或直接培养结果枝。 10.1.3

    12、小冠疏层形 主干高 70cm80cm,选一中心枝为主干,留 2 层3 层主枝。第一层主枝 4 个,第二层主枝 3 个,第三层主枝 2 个,层间距为 50cm,每个主枝选留 3 个5 个结果枝组。 10.2 修剪 10.2.1 幼树 幼树修剪宜轻不宜重,轻剪长放,扩大树冠,培养骨架。 10.2.2 初结果树 初结果树适度短截骨干枝、延长枝,轻剪长放非骨干枝,培养各类结果枝组。 10.2.3 盛果树 前期保持树势平衡,培养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组。中后期抑前促后,回缩更新,培养新的结果枝 组。 11 花果管理 11.1 疏花疏果 谢花后两周到硬核期前疏果。宜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疏除小果、双果、畸形果、病

    13、虫果、朝 天果及无叶果枝上的果。选留果枝两侧、向下生长的果,长果枝留3个4个,中果枝留2个3个, 短果枝、花束状结果枝留一个或不留。 11.2 果实套袋 11.2.1 套袋 DB37/T 19592011 5 定果后及时套袋。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见附录C),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 录A.5)。 11.2.2 解袋 果实成熟前5d10d解袋。解袋后,摘去果实周围遮光叶片。 12 生产投入品管理 12.1 农药采购与储藏 12.1.1 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无产品质

    14、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 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进口国和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采购的农药应填写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 (附录 A.7)和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 (附 录 A.8)。 12.1.2 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 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12.2 肥料采购与储藏 12.2.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得采购下列肥料: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肥料;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 超过保质期的肥料; 进口国和我国禁止施用的肥料。 采购的肥料应填写

    15、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附录 A.7)。 12.2.2 储藏 肥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得与苗木、新鲜农产品存放 在一起。 12.3 水源管理 12.3.1 水质监测 每年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灌溉水符合GB 5084要求。 12.3.2 排灌系统 12.3.2.1 应有专用水源,如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 30cm,并配有排灌 设施。 12.3.2.2 宜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排灌设备等。 13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DB37/T 19592011 6 13.1 种植者 种植者应经过IPM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指导

    16、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植保员应取得 国家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 13.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桃生育期, 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严 格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 13.3 防治措施 13.3.1 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深翻树盘,科学施肥。 13.3.2 物理防治 13.3.2.1 电子杀虫灯 悬挂电子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害虫,每2hm 2 左右悬挂1盏,灯底与树冠顶 部持平。

    17、 13.3.2.2 黄板 树冠中部悬挂黄板,诱杀桃蚜等害虫。黄板规格一般34cm50cm,每株1块2块。 13.3.2.3 覆膜 早春深翻改土后,树盘覆膜,防治桃小食心虫等地下越冬害虫。 13.3.3 生物防治 13.3.3.1 释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 4 万头/667m 2 5 万头/667m 2 ,在害虫产卵初期开始放蜂,释放 4 次5 次,间隔 5d7d。放蜂点连续设置,隔 2 行 2 株设 1 点。 13.3.3.2 挂设性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一般挂设 2 个/667m 2 4 个/667m 2 , 诱芯距地面 0.8m1m。 13.3.4 化学防治 13.3.

    18、4.1 针对不同时期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使用。每种农药 连续施用不宜超过 2 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 物的杀伤,避免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用药后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 A.5)。 13.3.4.2 用药方案见附录 C。 13.4 施药器械 13.4.1 施药器械宜分类专用。对除草剂和进口国残留限量要求严格的农药,施药器械应专用。 13.4.2 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准。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 13.5 剩余药液处理 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情况

    19、记录表(附录A.10)。 13.6 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三次以上,并将冲洗液倒入喷雾器中。 经彻底冲洗后的空包装物,将其压坏或刺破,必要时贴上标签,以便回收。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 前应当集中安全存放。 14 收获 DB37/T 19592011 7 14.1 采收 14.1.1 客商有要求的,按客商要求适时采收,客商无要求的,根据品种的成熟度,适时采收。 14.1.2 采收前,应对产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符合出口国家或地区要求,并 填写样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附录 A.11)。 14.2 清洗 14.2.1 加工前,应进行清洗。 14

    20、.2.2 清洗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14.3 环境卫生 工作区应清洁卫生,附近设有盥洗室等卫生设施。 15 劳动保护 15.1 培训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 基地人员档案表(附录A.9)、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附录A.12)。 15.2 施药保护 喷药时操作者应当穿着防护服。严禁吸烟、吃东西,喷完药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 洗衣服。 15.3 警示 施药后,现场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当设立警示标志。潜 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应当设于入口处。 15.4 卫生 所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当干净卫生

    21、,配备有防鼠等有害生物的控制设施。 16 环境保护 制定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方案,对野生生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填写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 录表(附录A.13),将农事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7 批次管理 同一地块采用同一种植管理模式在同一天采收的同一品种为1个生产批次。 以1年为1个流水周期 编号,共三位数。产品批次号为采收日期(yymmdd)+流水号+基地所在省(市、区)行政区划代码 (6位)基地名称拼音首字母。 DB37/T 19592011 8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 表A.1 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地址 基地面积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基

    22、地建成时间 植保员姓名 资格证书号 灌溉水源 周围环境情况 前茬栽培主要作物 拟种植的主要作物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2 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9 表A.3 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

    23、A.4 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10 表A.5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话: 前 茬 作 物 作 物 品 种 播 种 时 间 播 种 量 (kg/667m 2 ) 株 行 距(cm) 田 间 农 事 活 动 记 录 日 期 活 动 内 容 投 入 品 名 称 使用量 使 用 设 备 天 气 状 况 操作人 技术负责人 注:天气状况主要记载温度、风力

    24、、降水等。 DB37/T 19592011 11 表A.6 基地种苗处理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作物品种 操 作 人 防治对象 药 剂 处 理 情 况 记 录 药剂名称与剂型 生产厂家 处理方式 处理剂量 处理日期 操 作 人 温 水 浸 种 水 温 浸种时间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12 表A.7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 商品名及规格 生产厂家 登记国家 中国登记证号 生产批准文件或 生产许可证号 产品标准号 登记作物 防治对象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表A.8 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表 商 品 名 剂型含量 生

    25、产厂家 登记证号 采购单位 发票号码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验项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9 基地人员档案表 姓 名 性 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职称/ 职务 电话 学 历 毕业学校 照片 籍 贯 健康状况 住 址 参加工作时间 培训记录: 制表人: 制表日期: 13 DB37/T 19592011 14 表A.10 剩余农药或清洗废液处理结果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操 作 人 电 话 剩余农药/ 清洗废液名称 数 量 处理地点 处理日期 处理方式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表A.11 样

    26、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样品名称 基地负责人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15 表A.12 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学 历 职称/ 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家庭住址 电 话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16 表A.13 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 调查单位: 调查负责人: 调查时间: 生物名称 学 名 分类地位 数 量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19592011 1 BB

    2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桃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安全间隔期及残留控制范围 表B.1 桃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安全间隔期及残留控制范围 日 本 美 国 韩 国 欧 盟 药品中文名 药品通用名 安全间 隔 (d) 残留控制 范围 ( mg/kg) 安全间隔 (d) 残留控制 范围 ( mg/kg) 安全 间隔 (d) 残留控制 范围 ( mg/kg) 安全间 隔(d) 残留控制范 围 (mg/kg) 石硫合剂 lime sulfur 豁免 - 豁免 - 豁免 - 豁免 - 3.2%甲胺基阿 维菌素 苯甲酸盐 EC emamectin benzoate 10 0.1 14 - 14 - 14 - 70%丙

    28、森锌 WP propineb 21 - 21 - 21 - 5 2 24%螺虫乙酯 SC spirotetramat 30 - 7 1.3 30 - 2 3 20%噻菌铜 SC thiediazole copper 21 - 21 - 21 - 21 1%除虫菊素苦 参碱 CS pyrethrins matrine 7 1 7 1 7 1 7 1 5%噻螨酮 EC hexythiazox 7 1 21 - 21 - 7 1 25%戊唑醇 EW tebuconazole 7 1 7 1 14 0.5 7 1 2.5%高效氯氟 氰菊酯 EC cyhalothrin 7 1 25 - 7 1 25

    29、- 注1:农药残留控制范围是防治方案用药可控制的残留值,也是进口国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 注2:“-”无残留限量规定或不使用该种农药; 注3:“ND”不得检出。 DB37/T 19592011 2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桃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方案 表C.1 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桃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方案 物候期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用 药 方 案 兼治对象 休眠期 桃流胶病、 介壳虫、 红蜘蛛 芽萌动前 3Be5Be 石硫合剂枝干喷雾并涂抹病部。 腐烂病、 炭疽病、 蚜虫 蚜虫、 介壳虫 24%螺虫乙酯 SC 4000 倍1%除虫菊素苦参碱 CS 1000 倍

    30、液 喷雾。 叶蝉 桃褐腐病 70%丙森锌 WP 600 倍20%噻菌酮 SC 600 倍喷雾。 细菌性穿孔 病、 炭疽病 幼果期 桃潜叶蛾、 红蜘蛛 谢花后 7d 10d 至 套袋前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C2000 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 EC2000 倍液喷雾。 桃蛀螟、 梨小食心虫、 天牛 细菌性穿 孔病、桃褐 腐病 发病初期 20%噻菌酮 SC 600 倍25%戊唑醇 EW 2000 倍液喷雾,间隔 7d 10d,防治 2 次3 次。采收前 21d 停止用药。 炭疽病 桃蛀螟 产卵盛期 桃小食心 虫 卵果率 1% 1.5%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C2000 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 EC2000 倍液喷雾。 采收前 25d 停止用药。 桃潜叶蛾、卷 叶蛾、蚜虫、 梨小食心虫、 叶蝉 膨果期 红蜘蛛 百叶有活动态 螨 200 头400 头 5%噻螨酮 EC1500 倍液喷雾,间隔 7d10d,防治 2 次。采收 前 21d 停止用药。 细菌性穿 孔病 20%噻菌酮 SC 600 倍液喷雾。 炭疽病 流胶病 用生石灰粉涂抹于流胶处。 采收后至 休眠期 潜叶蛾 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000倍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C2000 倍液喷雾。 叶蝉、梨小食 心虫 注:“”为交替、轮换用药。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1959-2011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