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703-2007 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4211       资源大小:421.9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703-2007 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703 2007 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 2007-10-09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703 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刚、孙福新、聂爱宏、王建中、吴志宏、王宝廷 I DB37/T 703 2007 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 1 2 3 3.1 3.1.1 3.1.2 3.1.3 3.1.4 3.2 3.2.1 3.2.2 3.2.2.1 范

    2、围 本标准规定了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人工育苗、稚幼参培育等无公害苗种培育 技术和饵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刺参苗种的培育。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3、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2003.1 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 亲参 SC/T 2003.2 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 人工育苗 育苗设施 主要包括沉淀滤水设施、增氧设施、育苗室和饵料室。 沉淀滤水设施 在没有污染和淡水注入的育苗室旁建一自然海水沉淀池。沉淀后的海水经砂滤(或其它过滤设施过 滤)后使用。 增氧设施 一般充气泵增氧。 育苗室 要求窗户大、通风条件好,室内光线控制在 1000lx2000lx以内,避免直射光入室。培育池以长 方形为宜。单池水体容积 10m 3 30m 3 ,池深 80cm150cm.。育苗室主要用于亲参蓄养和幼体培育。 饵料培养室 饵料室应具备独立的保种室和生产车

    4、间。 刺参幼体培育池的体积与饵料培育池的体积比例为 4: 1 3:1 为宜。 亲参采捕与蓄养 亲参采捕 符合 SC/T 2003.1 的要求。以自然海区增养殖的刺参为好。采捕时间:海水底层水温达到 15 16时,亲参产卵前 5d8d,集中采捕。选择体长 20cm 以上、体重 250g 以上、性腺指数 10%以上、无 损伤的个体作亲参。 亲参蓄养 水质 1 DB37/T 703 2007 水源符合 GB11607 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 NY5052 的规定。主要要求见表 1。 表 1 亲参培育的基本水质要求 项 目 要 求 水温() 1518 盐度 2933 溶氧(mg/L ) 5 3.2.2.

    5、2 3.2.2.3 3.3 3.3.1 3.3.2 3.3.2.1 3.3.2.2 3.3.3 3.3.3.1 3.3.3.2 3.3.4 3.3.5 3.3.5.1 3.3.5.2 3.3.5.3 密度 蓄养密度以 15 只/m 3 30 只/ m 3 为宜。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上倒池和换水,清除粪便和污物;晚上再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1/31/2,换水温差小于 1 。 早繁苗,可提前采捕升温促熟,如蓄养时间较长,需要投饵,饵料为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饵料, 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 4%7%。 产卵与孵化 雌雄比例 雌雄比例为 1:11.2:1。 产卵 自然产卵 蓄养 3d 7d,亲参在蓄养池中自然

    6、排精产卵。 诱导产卵 诱导产卵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亲参蓄养 7d 左右,傍晚 19 点以后进行,将池内海水放干,使亲参 在池内阴干 40min60min,然后用海水流水冲击 30min45min,同时洗刷蓄养池,再注入过滤的新鲜 海水,亲参一般在当日或翌日凌晨前产卵。 受精 自然产卵受精 在蓄养池中自然产卵并受精。 人工采卵受精 在刺参产卵前将其移入产卵箱(透明的玻璃、有机玻璃水族箱或塑料水槽)进行产卵受精,人工添 加精液(每个卵周围 35 个精子为宜)并不断搅动水体。一般 100L 的产卵箱可放 8 只14 只亲参; 采卵密度 80 粒/mL 左右。 洗卵 亲参产卵受精后及时移出,并用过滤海

    7、水洗卵数次,一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孵化 受精卵直接在蓄养池孵化或移入孵化槽、培育池中孵化。在产卵箱的受精卵,计数后立即将受精卵 移入孵化槽内或培育池内孵化。 孵化水质见 3.2.2.1。 蓄养池内孵化 密度为 20 粒/mL 左右为宜,若密度过大需充气和搅动。 孵化槽孵化 密度为 30 粒/ mL60 粒/ mL,孵化过程中要经常充气和搅动水体。 培育池孵化 密度为 10 粒以下/ mL,连续微量充气并每小时搅动水体一次。 2 DB37/T 703 2007 3.4 3.4.1 3.4.2 3.4.3 3.4.4 3.4.5 幼体培育 初耳幼体产生后,稀疏、分池进行幼体培育。 光照 500lx

    8、1500lx。 幼体培育密度 幼体培育密度 0.2 个/mL0.6 个/mL 为宜。 饵料 孵化 36h48h,初耳幼体消化道形成后,即可投饵。饵料主要为小金藻、盐藻、牟氏角毛藻、三 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骨条藻等。某些大型藻类如大叶藻、鼠尾藻等鲜藻粉碎滤液也有较好的饵料 效果。 藻类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 1.510 4 cell/mL中耳幼体期为 210 4 310 4 cell/mL, 大耳幼体 期为 410 4 510 4 cell/mL。每日分 2 次4 次投喂,每次投饵量的标准以投饵 1h后大多数幼体满胃 即可,下次投饵要接近半胃为准。 投喂大型藻类滤液, 须将鲜藻磨碎用孔径

    9、70m左右的筛绢过滤, 用其滤液投喂, 日投喂量 10mL/ m 3 25mL/m 3 ,每日 2 次4 次。根据培养幼体的大小,可调整投喂量。 日常管理 一般每 2h 充气 30min。也可用 100 号或 120 号散气石连续微量充气。每天换水 23 次,每次换水 量为 1/21/3; 每天吸底一次,发育到中耳幼体时要彻底清污一次,将池底的残饵、排泄物、原生动 物等彻底清除干净;清除的污物先倒入大桶,若桶内有上浮的幼体应移入池内继续培养。 水质 符合 NY5052 的要求。幼体培育期间全部使用二级砂滤水。日换水 12 次,每次 1/31/2,换水 温差小于 2。 基本水质要求见表 2 表

    10、2 幼体培育的基本水质要求 项 目 要 求 水温() 1925 盐度 2733 溶氧(mg/L ) 57.6 pH 值 7.88.3 氨氮(mg/L ) 0.5 3.5 3.5.1 3.5.2 3.5.3 3.5.4 3.5.4.1 3.5.4.1.1 3.5.4.1.2 采苗 采苗时间 樽形幼体出现的比例占整个幼体的 10%20%时开始采苗。 水质 符合 NY5052 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基本要求见表 2 。 培育池 以水泥池为宜,水体 10m 3 30 m 3 ,排水、增氧、控光设施齐备。 采苗器 材料 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要求透明、无毒和无害。 聚乙烯波纹板 每

    11、片规格一般为 42cm33cm0.1cm,波高 1cm2cm。20 片插在同一采苗架上。 聚乙烯薄膜 3 DB37/T 703 2007 (4050) cm(3040)cm大小,1020 片左右(间距 5cm7cm)持 60 0 斜度固定在一个采苗架上。 3.5.4.2 3.5.4.2.1 3.5.4.2.2 3.5.4.3 4 4.1 4.2 4.2.1 处理 消毒 0.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d,再用 10mg/L20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最后用过滤海 水冲洗干净。要符合 NY5071 的要求。 接种底栖硅藻 将上述洗刷干净的采苗器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以小型舟型藻、卵型

    12、藻、菱形藻等为主,经 过 10d20d,直至在采苗器的附着基上附着一层底栖硅藻。 投放量 每平方米投放已接种底栖硅藻的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 60100 片, 投放前要用干净的海水冲 去污物并与池底呈 60 0 角或 45 0 角摆放。 稚参培育 苗种符合 SC/T2003.2 的要求。 培育密度 稚参培育密度 0.1 只/ cm 2 0.6 只/cm 2 。 体长 2mm3mm的稚参为 0.5 只/ cm 2 ;5 mm6 mm的稚参 为 0.2 只/cm 2 为宜。 培育管理 水质 符合 NY5052 的要求。流水培育,一般日流水 3 次4 次,日循环量控制在 2 个3 个量程,保持充

    13、气增氧,及时清池或倒池。 基本水质要求见表 3 表 3 稚参培育的基本水质要求 项目 要求 水温() 2027 盐度 2733 溶氧(mg/L ) 4.5 pH 值 7.58.5 氨氮(mg/L ) 0.5 4.2.2 4.2.3 4.2.4 4.2.5 4.3 4.3.1 光照 2000lx 以下。 投饵 所用饲料应符合NY5072 的要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 0.01g/只0.04g/只,每天 1 次2 次, 鼠尾藻磨碎液日投喂量:2mm以下稚参,20mL/ m 3 40 mL/m 3 ;2mm5mm稚参,80 mL/ m 3 120 mL/ m 3 ; 每日投喂 2 次4 次。随着稚参

    14、不断长大,增加投喂量。 日常管理 流水培育(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 34 倍)或连续微量充气培育;2d3d 吸污一次;7d10d 倒池一次。 病害防治 对培养用水进行二级沙滤,防止桡足类进入培育池。5d7d用土霉素(210 -6 310 -6 )或其他 药物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一次。药物使用要求符合NY5071 的要求。 培育方式 终一培育法 4 DB37/T 703 2007 稚参培育一直在原来的幼体培育池中培育,当投放采苗器 10 d15 d,幼体全部变态发育成稚参 后,需要倒池并将附着基吊挂于 150m400m 的网箱内流水培育。投喂方法见 4.2.3。 4.3.2 4.3.2.1 4.3

    15、.2.2 5 6 6.1 6.2 分段培育法 前期培育 稚参由 0.4mm左右培育至 3mm。网箱孔径 200 m左右。饵料以附着基上底栖硅藻为主,日投喂量与 附着藻量有关,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每天 2 次,每次 2010 -6 3010 -6 。 后期培育 随着个体的生长更换网箱、调整密度,网箱孔径由前期的 200m左右转换为 900m左右; 密度由 5000 只/ m 2 调整为 500 只/ m 2 。鼠尾藻每天投喂 4 次,每次 3010 -6 4010 -6 。最好是人工配合饲料,日投 喂量为体重的 10%左右。 苗种运输 稚幼参苗均采用干运法运输,运输前停止投饵 1d,将参苗按不同规格浓缩,冲洗干净后,放入充 氧袋内充氧,每袋参苗占袋内可利用容积的 1/41/5,然后装入泡沫保温箱加冰控温 15左右,可运 输 15h 以内。 越冬保种 将 1cm5cm左右的幼参放入室内或大棚内越冬,培育大规格(5cm以上)的幼参。养殖密度:1cm 2cm幼参 60 只/m 2 左右;3cm4cm幼参 40 只/m 2 左右;5cm以上幼参 20 只/m 2 左右。 水质 符合 NY5052 的要求。可用 1019的地下水。充气增氧。 管理 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 3%5%;流水养殖或日换水 1/2 左右;定期清污,注意防病。 5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703-2007 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