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2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720 2007 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2007-10-09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720 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忠、杜兴华、段登选、时彦民、马荣棣。 I DB37/T 720 2007 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1 2 3 3.1 3.2 3.3 4 4.1 4.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 Erioc
2、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毛蟹等)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池塘条 件、放养密度、隐蔽物设置、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绒螯蟹大规格苗种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84
3、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2002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GB/T19783 2005 中华绒螯蟹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又称蟹苗,是由 V 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7 日龄或 7 日龄以上大眼幼体规格为 14 万 只/kg16 万只/kg。 仔蟹 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 I 期仔蟹;经三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期仔蟹,经过五 次蜕壳即成为 V 期仔蟹。 大规格蟹种 又称大规格扣蟹,
4、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成规格为 160 只/kg 以内性腺未成熟的幼蟹。 池塘条件要求 养殖池塘 池塘面积 667m 2 3333m 2 ,水深 1.2m2.0m,池埂坡比 1: 23 ;池塘土壤符合GB 15618 的规定; 池底平整,池底可设置低于池底 30cm 50cm的环沟或留有 1/3 面积的深水区;进、排水要方便。 防逃设施 1 DB37/T 720 2007 用聚乙烯网布和塑料薄膜等做防逃设施,并用 木桩或竹桩支撑。防逃设施底部埋入土内 10cm,高 40cm 以上。池塘进、排水口均用网布罩住。 4.3 4.4 5 5.1 5.2 5.3 5.4 6 6.1 6.2 6.3 6.4
5、 6.5 7 7.1 7.2 7.3 7.4 水源与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清洁、无污染。水源水质符合 GB11607 的规定,养殖池水质符合 NY5051 的 规定。 养殖环境 符合 GB/T18047.4 的规定;交通方便。 放苗前的准备 池塘清整与消毒 在放苗前12 个月左右,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厚的淤泥;放苗前 15d20d,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667m 2 用100kg200kg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也可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加注新水 放苗前 7d 10d,加注新水 40 cm 60 cm。 隐蔽物设置 栽种和移植水草。提前在池塘中栽种沉性水草(如伊乐藻、轮叶黑藻等),以及向
6、池中移植浮性水 草(如水葫芦等) 。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水面的 50%以上。 培肥水质 蟹苗下塘前 5d10d,全池泼洒无机肥、豆浆或发酵有机肥,待浮游动物达到高峰时,投放蟹苗。 蟹苗放养 放养时间 蟹苗放养时间在 5 月中旬左右,也可在 6 月中上旬放养 V期仔蟹;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配养鲢、 鳙鱼夏花。 蟹苗质量 符合 GB/T19783 的规定。 蟹苗运输 常用工具为木框与网布制作成的蟹苗箱。装苗前,先浸湿蟹苗箱,放置适量干净新鲜水草,再放入 蟹苗。每组蟹苗箱各层之间要严密牢固。运苗过程中,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温度过高或干燥、积水。 放养密度 每667m 2 放养蟹苗或 V期仔蟹 2
7、 3 万只;并配养鲢、鳙鱼夏花 100 尾 150 尾,其比例为 5:1。 放养方法 为提高蟹苗成活率,可进行专池强化培育,或在原池塘中进行拦网强化培育,至期仔蟹时,再进 入池塘中饲养。放养温差不超过 2。放养当天全池遍洒 1 次消毒剂(二氧化氯等)。 饲料投喂 饲料种类 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两种。 饲料质量 卫生指标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安全限量符合 NY 5072 的规定。 投喂次数 饲养前期(5 月6 月中旬),日投喂 34 次;饲养中期(6 月下旬 9 月中旬)和后期(9 月下旬 11 月中旬),日投喂 12 次。 投喂方法 2 DB37/T 720 2007 采取“前精、中粗
8、、后促”的投喂方法。即饲养前期,投喂足量的优质饲料;中期,投喂营养价值 较低的饲料;后期,投喂足量的优质饲料。 7.5 8 8.1 8.2 8.3 9 9.1 9.2 9.3 9.4 10 投喂量 日投喂量为池内蟹体总重量的 3%10%。根据天气、水温、饲料种类、蜕壳、残饵及摄食等实际情 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水质调控 注水与换水 养殖前期勤加新水;中期保持高水位,少换水;后期基本不换水。 池水消毒 高温季节,每 20 天左右全池遍洒 1 次生石灰水;每次大雨过后,全池遍洒 1 次消毒剂(二氧化氯 等)。 适时泼洒无机肥 当池水过瘦,水生植物叶子发黄时,及时追施无机肥。 日常管理 坚持巡塘 坚持早晚巡塘;并检查水源是否受污染。 水草管理 适时分割水草,及时捞出衰老或死亡的水草。 防逃 下雨或加水时严防幼蟹顶水逃逸。 建立池塘日志 坚持做好每天天气状况、投喂时的水温、投喂量、加换新水、水质变化、疾病防治等情况的详细记 录。 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坚持 “生态防病,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的原则。防治药物的使用,严格执行农业部 关于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有关规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符合 NY 5071无 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