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DB37 B05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927 2007 鲁西地区麦田套种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17 发布 2008-0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T 9272007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王才斌、万书波、郑亚萍、张正、单世华、柳琪、冯昊、任风山、孙秀山、吴正锋、 孙学武。 DB/T 9272007 1 鲁西地区麦田套种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鲁西地区麦田套种花生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2、 本标准适用于鲁西地区麦田套种花生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5 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土壤条件 麦套花生田宜设在肥力中等或以上的轻壤或砂壤土上, 2 年内没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土壤容 重
3、 1.2g/cm 3 1.3g/cm 3 ,总孔隙度 50以上,有机质 0.72% 1.08%,全氮 0.05 0.086,全磷 0.058%0.088%,水解氮 60mg/kg 90mg/kg,速效磷 15mg/kg 25mg/kg,速效钾 50mg/kg95mg/kg 。 产地环境符合NY/T855 的要求。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透性较差的土壤,可通过秸秆还 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加以改良。 4 套种方式 麦田套种不同于麦田夏直播,小麦种植方式要在确保小麦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花生套 种的方便程度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小麦对花生的不利影响。以下 2 种方式适合花生套种,可根据当地
4、条件 任选 1 种。 4.1 小垄宽幅麦花生套种 小麦播种时,畦宽 40cm,畦内起垄,垄高 12cm13cm,垄底宽 30cm 左右,垄沟内种 2 行小麦。 麦收前每垄套种 1 行花生。 4.2 等行距小麦套种花生 27cm30cm 等行距播种小麦。麦收前每行套种 1 行花生。 5 播种前准备 5.1 前茬预施肥 在小麦常规基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加施花生茬的全部土杂肥和 1/3 的化肥。每 667m 2 土杂肥用量为 2000kg3000kg,化肥用量根据花生产量水平和土壤基础肥力确定。在肥力中等或以上的土壤上,不同 产量水平施肥量如下: a) 产量水平为 300kg/667m 2 左右的地块
5、,每 667m 2 施尿素 2kg3kg,磷酸二铵 4kg6kg,硫酸钾 5kg 6kg,或用等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b) 产量水平为 400kg/667m 2 左右的地块,每 667m 2 施尿素 3kg4kg,磷酸二铵 6kg7kg,硫酸钾 5kg7kg,或用等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c) 产量水平为 500kg/667m 2 左右的地块,每 667m 2 施尿素 4kg 5kg,磷酸二铵 7kg9kg,硫酸钾 7kg8kg,或用等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5.2 品种选择 小麦选用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高、株高偏矮或中等、抗病、抗倒伏、早或中早熟大穗品种。花生 选用中熟或中早熟、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
6、综合抗性好,并已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鉴定) 委员会审定、认定或鉴定的品种。 DB/T 9272007 2 5.3 剥壳与选种 剥壳前带壳晒种 2d3d,播种前 7d10d 剥壳。剥壳时随时剔除虫、芽、烂果。剥壳后将种子分成 1、 2、 3 级,籽仁大而饱满的为 1 级,不足 1 级重量 2/3 的为 3 级,重量介于 1 级和 3 级之间的为 2 级。 分级时同时剔除与所用品种不符的杂色种子和异形种子。选用 1、 2 级种子播种,先播 1 级种,再播 2 级种。 5.4 种子处理 5.4.1 药剂拌种 a) 在茎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区, 将种子用清水湿润后, 用种子重量 0.3%0.5%的
7、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拌种,晾干种皮后播种。 b) 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 0.2%的 50%辛硫磷乳剂,加适量水配成乳液均匀喷洒 种子,晾干种皮后播种。 5.4.2 微量元素拌种 a)用种子重量 0.2%0.4%的 钼酸铵或钼酸钠, 制成 0.4%0.6%的溶液喷雾,晾干种皮后播种。 b)用浓度为 0.02%0.0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浸泡种子 3h5h,捞出晾干种皮后播种。 5.4.3 种衣剂包衣 根据不同种衣剂剂型要求进行种子包衣(仅限人工播种) 6 套种 6.1 播期 小垄宽幅麦套种于麦收前 20d25d 播种,等行距小麦套种于麦收前 15d20d 播种。 6.2 足
8、墒套种 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以 60%70%为宜,即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手搓较松散。 6.3 套种方式 套种时,用竹杆制成“ 人 ”型架,一人在前边分开小麦,随后开深 3cm4cm 的播种沟(穴),按密 度要求的穴距播种。小垄宽幅麦套种穴距 15cm17cm,每穴 2 粒;等行距小麦套种穴距 19cm23cm , 每穴 2 粒。穴距要匀,深浅一致,播后随即覆土。 也可选用成型的便携式花生套播机,播种前要根据密度调好穴距。 7 田间管理 7.1 水分管理 小麦和花生共生期间,当花生幼苗中午叶片出现萎焉时,及时顺沟浇水。花针期和结荚期,如果天 气持续干旱,花生叶片中午前后出现萎焉时,应及时适量浇
9、水。饱果期(收获前1 个月左右)遇旱应小 水润浇。结荚后如果雨水较多,应及时排水防涝。 7.2 适时中耕追肥 麦收后 3d5d 内,进行中耕灭茬除草,随后在花生植株两侧开沟追肥,追肥后覆土浇水。在肥力中 等或以上、且前茬小麦施肥较为充足的情况下,不同产量水平的花生追肥量如下: a) 产量水平为 300kg/667m 2 左右的地块,每 667m 2 施尿素 4kg6kg,磷酸二铵 8kg11kg,硫酸钾 10 kg 12kg,或用等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b) 产量水平为 400kg/667m 2 左右的地块,每 667m 2 施尿素 6kg 7kg,磷酸二铵 11kg 14kg,硫酸钾 12 k
10、g 14kg,或用等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c) 产量水平为 500kg/667m 2 左右的地块,每 667m 2 施尿素 7kg 8kg,磷酸二铵 14kg 18kg,硫酸钾 14 kg 16kg,或用等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7.3 除草 除草方法有人工和化学两种。 7.3.1 人工除草 DB/T 9272007 3 第 1 次人工除草结合灭茬进行,以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进行 34 次,培土后一般不再进行中耕 除草。 7.3.2 化学除草 麦收后第 1 次中耕施肥后,每 667m 2 用 50%乙草胺乳油 120ml加水 50kg60kg,封垄前再喷 1 次。 7.4 防治病虫害 7.4.1
11、青枯病 团棵期用5% 菌毒清水剂500 倍液,或 50%复方多菌灵悬浮剂800 倍液喷雾,每667m 2 药液量 40kg50kg。初花期再喷1 次。 7.4.2 叶斑病 始花后当植株病叶率达到10% 时,每隔10d15d叶面喷施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667m 2 喷施40kg50kg,连喷 23 次。 7.4.3 蚜虫、蓟马 苗期发生蚜虫、蓟马危害时,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药液,或 40%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喷雾, 每 667m 2 药液用量 40kg50kg。 7.4.4 地下害虫 结荚期发生蛴螬、金针虫等为主的地
12、下害虫危害时,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药液灌墩,每 667m 2 药液用量 250kg 300kg。 7.4.5 棉铃虫、斜纹夜蛾等 当棉铃虫、斜纹夜蛾造成危害时,叶面喷施 28%高氯 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倍液。每 667m 2 药液用量 50kg60kg。 7.5 中耕培土 当田间花生接近封垄时,适墒期在两行花生行间穿沟培土,培土要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 凹。 7.6 适时化控 麦套花生生长前期由于受小麦遮光影响,茎枝基部节间细长,易发生倒伏。当主茎高度达到35cm , 每667m2用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g50g,加水 40k
13、g50kg进行叶面喷施。防止植株徒长或倒伏。施药 后10d15d如果主茎高度超过40cm 可再喷 1次。 7.7 追施叶面肥 七、八月份高温多雨季节,若发现植株顶部出现黄白心叶,及时叶面喷施浓度为0.2% 0.3% 的硫 酸亚铁水溶液,每667m 2 40kg50kg;生育中后期植株有早衰现象的,每667m 2 叶面喷施0.2%0.3% 的磷 酸二氢钾水溶液40kg50kg,连喷 2次,间隔7d10d。也可喷施适量的含有N 、P 、K 和微量元素的其他 肥料。 8 收获与晾晒 宜适当晚收,可延长到10 月5 日10 日。使整个生育期达到125d135d(早熟品种除外),饱果率达 到60% 以上。收获后及时晾晒,1 周内将荚果含水量降到8%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