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550-2005 鲁西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4139       资源大小:466.2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550-2005 鲁西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技术规程.PDF

    1、 ICS65.020.30 DB37 B43 备案号: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5502005 鲁西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技术规程 2005- 发布 2005-1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5502005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横店集团山东麟州肉类有限公司、横店集团山东鲁西肉牛养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霄、 郭福祥、 郭承兵、 闫成方、 陈居成、王闻渠。 DB37/T 5502005 1 鲁西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鲁西黄牛育肥场建设、育肥用牛选购、过渡期饲养管理、青年牛直线育肥与架

    2、子牛育 肥饲养管理、饲料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鲁西黄牛青年牛、架子牛及其杂交牛的快速育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3、 GB/T 16764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 GB/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 5125-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26-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127-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128-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DB37/T 305-2002 肉牛场建设标准 DB37/T 307-2002 肉牛生产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供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3.1 鲁西黄牛肉牛 符合鲁西黄牛基本特征,肉用性能良好,包括以鲁西黄牛为母本,以国内外优秀肉牛品种为父本的 杂交改良后代。 3.2 育成牛(青年牛)、架子牛 断奶后至体躯骨骼发育基本完成(或6月龄-18月龄)称为育成期,此期的牛为育成牛(青年牛)。 经过吊架子饲养的牛及成年瘦弱而用于育肥的牛,称为架子牛。 3.3 精料补充料 指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包括各类谷物、饼粕等,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配合饲料。 3.4 粗饲料 DB37/T 5502005 2 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包括各类饲草、作物秸杆及 糟渣类农副产品等。 3.5 配合饲料 根据动

    5、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饲料配方加工生产的饲料。 3.6 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添加剂、药物添加剂、缓冲 剂等。 3.7 拴系饲养 牛只拴系在牛舍固定槽位上饲喂、饲喂后拴系在牛舍或舍外休息的饲养方式。 3.8 围栏饲养 牛只在牛舍和围栏内自由活动,不固定位置;精饲料定时定量饲喂,粗饲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的 饲养方式。可分为大围栏散养和小围栏圈养。 3.9 补偿生长 指因营养、疫病等原因造成的牛只短期增重减慢或停止,原因消除后一段时间内超常增重的生长。 3.10 直线育肥 牛只从断奶到出栏,全程按其生长需要满足营养供应的饲养育肥方法。 3.

    6、11 吊架子 育成期间,给予较低水平的饲养管理,以促进牛只骨骼生长发育为主,同时培育良好的消化功能, 这样完成育成期的过程称为吊架子。 4 肉牛场建设要求 4.1 建场原则 肉牛场建设应以 “超前、实用、节俭,满足牛只需要,方便饲养管理”为原则。 4.2 牛场环境 牛场环境应符合GB/T18407.3的要求。 4.3 牛场建设 4.3.1 牛场建设规划布局及牛舍、观察舍等建设应符合 DB37/T305 的规定。 4.3.2 牛舍建设宜坐北朝南,设有活动式取暖保温、防暑降温及防日光直射、防贼风与雨雪侵袭的设施。 牛场应有专用的、独立的观察舍。观察牛舍宜分多个活动式小区。面积不少于育肥舍的 10%

    7、。规模饲养户、 饲养小区应因地设置。 4.3.3 牛场设施 牛场应有满足工作需要的消毒、刷车、卸车、称重等专用设备设施,有专用的饲料加工、混合、贮 存等设备设施,有足够的饲养管理工器具,有兽医室、诊疗室(区)、污物无害化处理场。 4.3.4 小区建设 饲养小区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作。小区内不应有住户, 不应多处设进出口,不应有其他 畜禽;卫生防疫、饲料加工、饲养管理应与育肥场同样要求。 5 育肥用牛的选购 5.1 检疫要求 购买牛只应避开疫区及虻、虱多发地;应按照GB16549的规定执行产地检疫并有相关证明。 5.2 品种要求 鲁西黄牛及其杂交后代。 5.3 外貌体型 DB37/T 5

    8、502005 3 符合鲁西黄牛基本特征、肉用性能良好、无外形缺陷且健康无疫。短期育肥宜选饲养水平低、大骨 架、肋骨露、腰角突、肌肉薄、皮毛乱的牛只。 5.4 牛龄、体重 宜选8月龄-30月龄,150Kg-400Kg的牛只。 5.5 性别 宜选公牛或阉牛;生产高档牛肉应选24月龄以上的阉牛。 5.6 运输 5.6.1 运牛车辆状况良好,车上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运牛车辆在使用前后应按照 GB16567 的要求 消毒。消毒后要索取车辆消毒证随运牛车同行。 5.6.2 装运前牛只不应过量饲喂,装车应在卸牛台上进行,注意人畜安全。 5.6.3 冬季运牛宜选午间,夏季宜选早、傍晚;注意途中防风雨、保温

    9、、防中暑。 5.6.4 运牛应选道路平直的路线行驶。起步、停车要稳、缓,途中中速行驶;不用或少用刹车,禁止急 转向。 5.6.5 押运人员时刻注意牛只的状况,有倒卧、错位的应及时纠正,防止意外。运输时间过长的,途中 注意补饲和饮水。 5.6.6 长途运输到场后,牛只应在卸车台上缓慢卸车,卸下后立即赶(牵)到避风向阳、通风阴凉,地 面松软的地方休息;饮以适量的温水或凉水(第一次限量),可适当加些盐和麸皮。然后转入观察牛舍。 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宜合群混养。 6 过渡饲养与观察 6.1 观察期 购进的牛只应有观察期。观察期应在观察舍进行,一般不少于15天。 6.2 观察要点 应注意观察牛只精

    10、神是否敏捷,采食、反刍、拉粪、排尿、行动等是否正常,必要时做体温测定和 其他检测项目。 6.3 检疫、防疫 新进牛只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疫病的再检疫工 作;结合当地情况和进场前免疫状况,进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或补充接种。 6.4 牛体消毒 牛只进场34天后,结合日常牛舍、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对牛体进行逐头消毒。 6.5 驱虫、健胃 进场5天后的牛只,应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和牛只的健胃工作。 6.6 过渡期饲养 新进牛只3天内喂养应以优质干草为主,辅以麸皮为主的精料,喂养量按标准量的1/31/2,以后逐 步转为正常饲料,数量逐步增加;1315天达

    11、到正常喂养水平。过渡期内不宜喂尿素。 6.7 分群编号 观察期满,适宜喂养的牛只按品种、年龄、体重等进行分群、编号、建档,转入育肥牛舍。同品种、 年龄相差4个月以内、体重相差30Kg以内的牛只可以组为同群。围栏饲养每群816头。分(合)群宜在 傍晚进行。 7 育肥牛饲养管理 7.1 育肥方式 青年牛宜采取直线育肥,架子牛宜短期育肥。 7.2 育肥肉牛营养需要参考量 DB37/T 5502005 4 7.2.1 青年牛营养需要参考量见表 1。 表1 直线育肥肉牛营养需要(预期日增重 1200 克) 体重(kg) 干物质采食量(kg) 维持净能(MJ/kg) 增重净能(MJ/kg) 粗蛋白(%)

    12、钙(%) 磷(%) 150 4.33 7.24 4.64 16.7 0.88 0.37 200 5.37 7.24 4.64 14.1 0.69 0.32 250 7.12 7.24 4.64 12.5 0.57 0.28 300 7.28 7.24 4.64 11.4 0.48 0.25 350 8.17 7.24 4.64 10.5 0.42 0.23 400 9.03 7.24 4.64 9.9 0.37 0.22 450 9.87 7.24 4.64 9.3 0.32 0.21 500 10.68 7.24 4.64 8.9 0.29 0.21 7.2.2 架子牛育肥营养需要参考量见表

    13、 2 表2 快速育肥架子牛营养需要(预期日增重 1500 克) 体重 (kg) 干物质采食 量(kg) 日粮中粗饲 料比例(%) 维持净能 (MJ/kg) 增重净能 (MJ/kg) 粗蛋白 (%) 钙 (%) 磷 (%) 350 8.0 50 8.28 5.48 10.8 0.32 0.28 400 8.6 40 8.66 5.73 10.4 0.29 0.26 450 9.3 30 8.66 5.73 10.4 0.26 0.25 500 10.0 15 8.66 5.73 9.7 0.22 0.22 7.2.3 肉牛各育肥阶段日粮应满足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 7.3 饲养 7.3.1

    14、 鲁西黄牛的饲养与管理应符合 DB37/T307-2002 的规定。 7.3.2 不同生长阶段的牛只应根据当地饲料资源,制定相应的饲养方案与日粮精、粗料配方。饲料配方 应保证日粮营养的全价性 7.3.3 每日饲喂 23 次,间隔时间均等。拴系饲养一次饲喂时间不少于 2 小时,做到少喂勤添,喂足 喂饱。提倡围栏散养,尤其育成期。 7.3.4 拴系饲养的宜先粗后精或粗精混合,喂后饮水;围栏散养的精料补充料定时定量,粗饲料自由采 食,自由饮水。 7.3.5 350Kg 以下的牛只,加工长度 15cm 的粗饲料应占日粮粗饲料的 2/3 以上;350Kg 以上的牛只不 应少于 1/3。 7.3.6 育成

    15、、育肥牛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不足,日粮中可补充尿素等。饲喂尿素应使牛只逐渐适应,日 粮中应有足够的能量饲料。 尿素供给量宜 10-30 克/100kg 体重(所提供的氮量应低于饲料总氮量的 10%) 。 宜拌入精料饲喂,或制作尿素青贮、氨化饲料;不应溶解后直接饮水或饲喂后立即饮水。早期育成牛不 宜饲喂尿素。 7.3.7 育成、育肥期间应注意添加小苏打等缓冲物质。 7.4 管理 7.4.1 牛体应保持清洁、干燥;坚持每天刷试牛体 12 次,日光浴 4 小时以上。 7.4.2 坚持每月称重。对连续 2 个月达不到增重要求,又查不出原因或无治疗价值的牛只淘汰;对增重 明显或处于补偿生长的牛只,应增加精

    16、料补充料供给量。 DB37/T 5502005 5 7.4.3 饲料要稳定,喂量要均衡,饲养员要固定,饲养方法要一致,牛位不乱动。更换饲料应有 57 天适应期。注意饲料的适口性。 7.4.4 做好牛舍冬季取暖保温、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注意牛舍的通风透气,防贼风雨雪侵袭。牛舍温度 低于 5时,应适量加喂能量饲料。 7.4.5 冬夏季节饮水宜使用自动饮水器,无此条件的应多次供给新鲜地下水。 7.4.6 围栏育肥实行全进制,不宜随时补充牛只。挑出“调皮”、“受气”的牛只单独饲养。 7.4.7 牛只饲喂期间应有安静的环境,禁止燥音或突发事件惊吓牛只,禁止粗暴对待牛只。 8 饲料 8.1 饲料原料、饲料添

    17、加剂卫生标准应符合 GB13078 的要求。 8.2 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NY5127 中 4.1、4.2 的规定。 8.3 配合饲料、粗饲料应符合 NY5127 中 4.3、4.4 的规定。 8.4 饲料加工卫生应符合 GB/T16764 的要求;饲料加工过程应符合 NY5127 中 4.5 的规定。 8.5 定期对各饲料及原料进行抽样、化验;新进饲料应有来源、主要成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技术 说明,经核实后投入使用。 8.6 饲料库与草料场应有防火、防潮、防异物(杂物、铁器等)设施,不应与农药、有害物品混放,不 得使用灭鼠药灭鼠。 9 卫生防疫 9.1 原则 肉牛场应有完善

    18、的卫生防疫制度、措施。卫生防疫工作应符合NY5126的规定;供港澳活牛应符合供 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 9.2 环境设施卫生消毒 9.2.1 肉牛场与外界、各功能区之间应有符合要求的隔离墙和绿化隔离带。应定期清除环境中的杂草、 垃圾、污物。制定并落实牛场灭虫灭鼠计划。提倡封闭饲养区(舍),控制昆虫、小动物出入。 9.2.2 消毒剂的选用应符合 NY5125 的规定。 9.2.3 消毒方法应执行 NY/T5128 中 7.2 规定。 9.2.4 消毒制度应执行 NY/T5128 中 7.3 规定;牛舍、牛槽、牛床、运动场、工器具应班班清理,不留 残物,每周消毒 13 次。观察牛舍、诊疗

    19、室、敏感季节和特殊日期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过脚池(消毒 池)每月清换药液 24 次,消毒室应全天工作,通过人员照射不少于 15 分钟。 9.3 防疫 9.3.1 牛场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落实牛场日常防疫计 划。做到不漏防。 9.3.2 防疫应选择合适的疫苗及方法,注意消除防疫中的不良反应。 9.3.3 人员管理 9.3.3.1 饲养员及与牛只直接接触的人员应定期查体,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有病患不适合饲养场工作的 应及时调出。 9.3.3.2 所有人员应着装工作服、帽、靴,经消毒通道入场。无关人员不应入场;经许可入场的,应有 专人陪同,经指定的通道通过,在指定

    20、的区域活动,及时清除活动遗弃物。禁止净道与污道、牛床与料 道间的人为交叉污染;禁止饲养、卫生等工器具混用;保持工作服、帽、靴清洁卫生。 9.3.3.3 牛场人员限制出场,技术人员不应对外配种、出诊或从事场外工作。 9.3.3.4 所有人员入场不应携带非本场动物食品及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工作中禁止串岗,禁止打闹或从 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9.4 检疫 DB37/T 5502005 6 除出入场检疫应执行本规程6.3要求外,平时应根据牛群周转情况,按照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安排,做 好规定传染病的检疫工作。检疫阳性牛只淘汰或按规定处理;可疑牛只重检,两次可疑判作阳性。 9.5 污物排放 粪、尿、污水、恶臭

    21、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 2001、GB145541993要求。 10 疫病处理与用药 10.1 巡诊 牛场应建立落实巡查、巡诊制度。技术人员、饲养人员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及时处理发 生的问题;有预见性地制定或调整饲养管理方案,减少或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10.2 疫病诊治 发现病牛应及时治疗,对病牛的治疗应在单独设立的治疗观察室进行,病愈后归舍。 10.3 用药原则 在牛病诊治中使用兽药应执行NY5125中4的规定。出栏前一个月必须用药的,应选无残留的(包括色、 味)中草药物。 10.4 传染病处理 牛群有传染病迹象或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果断采取隔离、封闭、消毒等措施,同时做

    22、好诊治及上 报工作。牛场周围有传染病流行时,应严格控制人、物的流动,场内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必要时 做紧急预防或注射血清等药品。 10.5 病、死牛处理 病牛、死牛处理应符合GB16548。 11 出栏及运输 11.1 出栏 完成育肥的牛只出栏前应转入观察舍,经有关部门检疫、检验合格、核发检疫合格证件后方可出栏。 11.2 运输 出栏牛运输应执行本标准5.6的规定。 12 档案及记录 12.1 原则 牛场应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各类档案及记录;供港澳活牛的牛场,档案及管理工作应符合供港澳 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 12.2 填写要求 所有档案应真实、完整,做到每天必记,每事必记,专人管理。 12.3 档案内容 12.3.1 牛只档案 购牛日期、产地、检疫证号、牛编号、品种(系)、年龄、特征、入场状况、育肥状况、出栏状况、 检防疫、驱虫、备注。 12.3.2 卫生档案 日常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表、检防疫、驱虫记录。 12.3.3 健康档案 病历、药物使用记录。 12.3.4 饲料档案 品种、来源、贮存、加工、使用记录。 12.3.5 生产记录 DB37/T 5502005 7 隔离及转群,每月称重,饲料类型(日粮配方编号)及供给量,牛只日常表现。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550-2005 鲁西黄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