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621-2006 三疣梭子蟹养成技术规程 2006- 发布 2006-10-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621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洪奎 曲世科 赵厚钧 林艳青 潘秀莲 高允琴。 DB37/T 6212006 三疣梭子蟹养成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养成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的三
2、疣梭子蟹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2015 三统梭子蟹苗种 3 环境条件 3.1 选址 沿海地区,无污染及周围无污染源传入,沙质、沙泥质底质。 3.2 水环境 养殖
3、区海水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要求,养成池水质应符合 NY5052 的要求。养殖取 水区潮流畅通,进水方便。 4 设施 4.1 养成池塘 养成池依据环境地势修建,以长方形为好,面积可大可小 ,池水深 1.5m2.0m。池底 多开波形沟垄,养成池长向两端设进、排水设施,从进水口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 0.2% 0.3%,尽可能使池底积水排干。养成池中增设隐蔽设施,供三疣梭子蟹蜕壳时藏身之用,降 低自残率, 提高成活率。 4.2 养成池配套设施 4.2.1 防浪主堤 在潮间带建养蟹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 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 1m 以上,堤顶宽度应在
4、6m 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 1:31:5,内坡度 宜为 1:21:3。防浪堤迎海面应用石块等护坡。 4.2.2 废水处理池 养成后的废水,应经处理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4.2.3 进、排水渠道 在大面积密集的梭子蟹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 排水,排水口要求在海流的下方,尽量远离进水口。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 2 DB37/T 6212006 要求低于各相应蟹池排水闸底 30cm以上。 5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5.1 清污和整池 放苗前,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 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
5、。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 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5.2 消毒除害 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梭子蟹苗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用生石 灰、漂白粉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进至 15cm20cm后,生石灰兑水成浆全池泼洒,用量为 1500kg/hm 2 左右;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28%32%)用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 150kg 300kg/hm 2 。 5.3 纳水繁殖基础饵料 清污、整池、消毒结束,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放苗前 10d15d,用 60 目的筛绢 网过滤进水至 40 60,然后施氮肥培养基础饵料。 5.4 施肥
6、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a) 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成分中, 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b)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 1mg/L 以下。 c)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 方可使用。 6 放苗 6.1 放苗环境 放苗时,池水深为 50cm左右,池水透明度达 40cm 左右。放养蟹苗应选择风和日丽的天 气,放在上风浅滩处,防止风浪将蟹苗冲到池边死亡,在离池边 20cm 以外,池底较平坦的 地方集中放苗。 6.2 苗种规格 苗种质量应符合 SC/T2015 的要求。 幼蟹二期第二至三天的蟹苗 (背甲长 1.0 cm
7、 左右) , 1.72.2 万只/, 软壳率低于 10%。 蟹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色正常,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躯体附肢完整。 6.3 放苗量 放苗量(只/亩)=计划亩产量() 计划每只数/经验成活率(%)。通常密度为: 幼蟹二期第二至三天的蟹苗 12000150000 只/hm 2 。 6.4 水温 放养梭子蟹苗水温应在 12以上。 6.5 盐度 池水盐度应在2030。 7 养成管理 7.1 水环境控制 7.1.1 进水水质管理 要经常对水温、盐度、溶氧、pH 值等水环境因子进行测量,特别是高温期和低温期, 进水后和降雨后。水色黄褐色或黄绿色, 要求盐度 20 以上, pH 值7.88.5
8、, 透明度 30cm 3 DB37/T 6212006 40cm,DO 大于4.0mg/L。 7.1.2 水量及水交换 蟹苗放养后,放苗后每 2d3d 加水一次,每天加水 10 cm 左右。水深 1.5 m 以上后, 根据水质、水色情况进行换水,结合施用肥料、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维持三疣梭子蟹 所需水质要求。 7.1.3 巡塘 每天早、中、晚进行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梭子蟹活动、有无病害发生等情况以及闸门 堤坝等设施安全情况。每次投饵后 2h 检查蟹摄食情况和残饵数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饵量。 7.2 饲料管理 7.2.1 饲料品质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7.2.2
9、配饲料投喂量 初期(二期幼蟹)投喂量为总体重的 100%,逐渐降至养殖后期的 5%7% ,通常每 10d 调整一次投饵量,每日投喂 26 次,以每次投喂时前次投喂无残饵为限。 7.2.3 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 4 次,以后随着梭子蟹增长,调整每日投喂次数,逐渐降为 每日 2 次,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 60%左右。 7.3 水质监测和生物学测量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 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 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变化。 每 10d 测定一次蟹体生长情况,通过测量甲长、甲宽和体重,衡量养殖效果。 8
10、 病害防治 8.1 切断病原 对养成用水进行过滤、消毒处理,防止敌害进入;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保持养殖 水环境的稳定,防止梭子蟹出现应激反应;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水体, 改善水质和改良底质。 8.2 病原生物检测 定期对蟹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8.3 药物使用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5071 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 a)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齐全。 )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提倡使用生态制剂。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 农药清池消毒。 9 收获 9.1 商品规格 一般达到体重 75g/只即可上市出售。具体收获规格视市场需求而定。 9.2 少量出池 少量出池可在夜间用抄网捞出,或用铁耙子翻掘或用丝网捕捞。 9.3 大量出池 大量出池时,纳潮进水时利用其逆水而进的习性进行收捕,或将水放干,查找潜入的痕 迹挖取。 9.4 包装上市 4 DB37/T 6212006 把出池的三疣梭子蟹放在 10左右的海水中,使其行动迟缓,再用橡皮圈绑住螯足, 添充锯末和冰装箱上市。或进行暂养,以备上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