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43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5812005 育成期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The Standard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in dairy heifers - - 发布 2006-03-01 实施 DB37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5812005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柳尧波、崔绪奎、王可、黄金明、王星凌。 DB37/T5812005 1 育成期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2、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育成期奶牛的饲料、营养、培育、兽药使用、防疫和废弃物处理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奶牛场和规范化奶牛饲养小区育成牛群的饲养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18596 畜禽场污染物排放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46-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
3、47-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8-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料使用准则 中国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 定义和术语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 育成牛:指从 6 月龄至配种年龄(15 月龄-18 月龄)、体重 350kg 以上的母牛。 3.2 日粮:一昼夜内,一头奶牛采食的各种饲料总和。 3.3 牛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牛粪、尿、死牛、褥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疫苗瓶和污水。 4 饲料和饲养 4.1 饲料 4.1.1 育成牛精饲料、粗饲料、块根、块茎及糟渣类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的选择使用应符 合NY
4、 5048-2001的要求。 4.1.2 充分利用现有饲料资源,保证饲料供给,一头育成牛一年应储备、供应的饲草、饲料量如下: 青贮玉米秸:3500kg-5500kg。 青干草:800kg-1000 kg。 DB37/T 5812005 2 精饲料:500kg-1000 kg(其中能量饲料占50%-55%,蛋白饲料占20%-25%)。保持精粗饲料各品种的供 应均衡,供给适合本地区的经济、高效的平衡日粮。其中矿物质饲料应占精饲料的2%-3%左右。 4.2 饲养与营养 4.2.1 育成牛营养需要引用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 4.2.2 育成牛粗饲料占日粮干物质 60%-100%,每
5、头每日青贮料给量 10kg-15kg,干草(或秸 秆)1.5kg-2.0kg,精料 1.5kg-2.5kg。 6 月龄至配种年龄平均日增重 0.7kg 以上。 5 培育 5.1 体况评分 育成牛自 6 月龄起,若有条件最好每隔 1-2 个月进行一次体况评分。至少应在以下两个时期进行评 定:一是 6 月龄时,检查是否过肥,以防影响乳腺发育;二是临近配种时检查体况是否适宜,以保证受 胎率。 评分标准见附录 A。 5.2 体尺与体重 育成牛培育应以体尺和体重为指标,及时纠正饲养管理中的不当之处,保持各部位平衡发育,以期 获得较理想的体型。育成牛各生长阶段培育指标见附录 B。 5.3 遗传 育成牛培育
6、还应注意估测来自祖先各方面的遗传性。对不符合体型外貌标准的个体应及时淘汰处 理。 6 管理 6.1 分群 育成牛按 6 月龄-12 月龄和 13 月龄-配种年龄分群管理。群内将年龄相差在 2 个月以内,体重相差 在 30kg 以内的育成牛编在一组饲养。每组的头数不超过 50 头。 6.2 饮水 饮水质量应达到 NY 5027-2001 的规定。 6.3 拴系 育成牛应拴系饲喂,实行三上槽制。 6.4 运动 每天运动 2h 以上。一般采取自由运动,必要时采用驱赶运动。 6.5 乳房按摩 12 月龄后每天按摩一次乳房,每次 5min-10min,并在按摩时用热毛巾敷擦乳房,但严禁试挤乳头。 DB3
7、7/T5812005 3 6.6 刷拭 每天刷拭牛体 1 次-2 次,每次 4min-5min。 6.7 体尺测量和称重 育成牛定期进行体尺测量和称重,根据体重和体尺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中不当之处。 6.8 日常管理 合理安排饲喂、饮水、刷拭、打扫卫生、运动、休息等项工作日程,一切生产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 完成,作息时间不应轻易变动。 6.9 发情观察 记录每头牛的初情期,到 15 月龄以后,体重达 350kg 以上开始配种,并做好配种记录,妊娠后转 归初孕母牛管理。 6.1 0 兽药使用 普通病及时发现,请兽医诊治。兽药的使用应符合 NY 5046-2001 的规定。 6.11 防疫 定
8、期按规定做疫苗预防注射,牛群的免疫应符合NY 5047-2001的规定。 6.12 废弃物的处理 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符合GB 18596的规定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 境防治法。 DB37/T 5812005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奶牛体况评分标准 体况评分:指根据目测和触摸尾根、尻角(坐骨结节)、腰角(髋结节)、脊柱(主要是椎骨棘突 和腰椎横突)及肋骨等关键骨骼部位的皮下脂肪蓄积情况而进行的直观评分。通常采用5分制。体况评 分标准见表A。评分方法是将牛栓于牛床上,通过对评定部位的目测和触摸,结合整体印象,对照标准 给分。为便于准确掌握和区分不同体况,可将介于
9、两者之间的体况表现,按倾向对整体分值加减0.5分。 表A.1 奶牛体况评分标准 评分 部位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脊峰 尖峰状 脊突明显 脊突不明显 稍呈圆型 脊突埋于脂肪中 两腰角之间 深度凹陷 明显凹陷 略有凹陷 较平坦 圆滑 腰角与坐骨 深度凹陷 明显凹陷 较少凹陷 稍圆 丰满呈圆形 尾根部 凹陷呈V型 凹陷呈U型 凹陷少,稍有 脂肪沉积 脂肪沉着明显 凹陷更小 无凹陷,大量脂肪沉 积 整体 极度消瘦皮包骨 之感 瘦但骨骼 轮廓清晰 骨节不明显, 胖瘦适中 皮下脂肪 沉积明显 过度肥胖 DB37/T5812005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育成牛各生长阶段培育指标 表 B.1 育成牛各生长阶段培育指标 月龄 体高(cm) 胸围(cm) 体重(kg) 体况评分 6 104 125 173 2.3 9 112 146 246 2.4 12 118 158 315 2.8 15 124 165 350 2.9 16 126 168 367 3.0 18 129 175 400 3.2 体高:指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用测杖量取。 胸围:在肩胛骨后缘处作一垂线,用卷尺围绕一周所测的长度。 体重:连续2天清晨空腹称取的平均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