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4097       资源大小:394.7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PDF

    1、 ICS 65.165 DB37 B52 备案号: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 2006- 发布 2006-10-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626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新、田功太、王继梅、马汝芳。 DB37/T6262006 1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的仔蟹培育、扣蟹培育及成蟹养殖技 术。 本标准适用

    2、于河蟹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5071 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0652001 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 3.1 大眼幼体 megalopa 大眼幼体又称蟹

    3、苗,是由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对淡水敏感,有趋淡水性。七日龄大眼幼体 规格为 161810 4 只/。 3.2 仔蟹 ( juvenile carb) 蟹苗经蜕壳变态为外形接近成蟹的仔蟹。开始营底栖生活。蜕一次壳称期仔蟹,蜕三次壳称期 仔蟹,蜕五次壳称期仔蟹。 3.3 扣蟹 (young carb ) 仔蟹经当年培育,性腺未成熟,规格一般为 80 只/200 只/的幼蟹称扣蟹。 4 仔蟹培育 4.1 水源条件 水量充沛,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 GB11607 的规定。 4.2 池塘条件 4.2.1 防逃设施 蟹池周围设置高度 50cm 左右的防逃设施,材料以抗老化塑料布、石棉瓦、玻璃钢

    4、瓦、钙塑板等为 宜,埋入土内 10cm 左右,压实,拐角处要呈弧形,不出现急弯死角。 4.2.2 土质 以粘壤土或壤土为好,沙质土也可。 4.2.3 池塘底质 池底淤泥以 10cm 以内为佳。 4.2.4 形状与边坡 养蟹对池塘形状要求不严,各种形状的池塘都可养蟹,但池塘边坡须较缓,一般坡比 1: 23 为宜。 DB37/T6262006 2 4.2.5 面积 以 600m 2 3000 m 2 为宜。 4.2.6 水深 水深 0.8m1.2m 为宜。 4.3 放苗前的准备 4.3.1 清塘 在放苗前半月左右选择睛好天气,池塘加水或排至 10cm左右,每 0.067 hm 2 水面用生石灰 1

    5、00kg 150 kg,化浆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包括池塘边坡)。 4.3.2 加水 放苗前 10d15d 加注新水 60cm80cm,加水时须用 60 目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其卵的进入。 4.3.3 移植水草 放苗前在池塘周边斜坡带或底部移植水草,并用大眼网片拦护,水草面积占池面积的 1/31/4 为 宜。 4.3.4 施肥 放苗前 7d 10d,新池塘每 0.067 hm 2 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 200 kg左右,老池塘可施用过磷酸钙每 0.067 hm 2 用量 2 3 。 4.4 蟹苗放养 4.4.1 蟹苗选择 日龄达 7d左右,淡化 5d以上,盐度 3 以下。体质健康,颜色金黄,外

    6、壳硬朗,外表洁净,活力强, 手握放开后能很快散开,嘴吹反应敏捷,规格均匀,以 1216 10 4 只/kg为佳。 4.4.2 蟹苗放养 放养前先向箱内蟹苗洒淋部分池塘水,缓冲温差,吸足水分,将蟹苗分多点放于池水边缘斜坡处, 让其自行爬入水中,一般每 0.067 hm 2 放养蟹苗 2kg3kg 为宜。 4.5 饲养管理 4.5.1 投饵 蟹苗下塘初期至变态前,一般不用人工投饵,自期仔蟹开始,人工投喂鱼糜。期仔蟹投喂量为 蟹体重的 100%,每天喂 6 次;期仔蟹投喂量为蟹体重的 80%左右,每天喂 4 次5 次;期至期 仔蟹投喂量占蟹体重的 50%左右,每天喂 3 次 4 次。期仔蟹投喂量占蟹

    7、体重的 20%左右,每天喂 2 次3 次。日投喂量均为白天占 1/3,傍晚占 2/3。投喂地点:以池塘斜坡处水下 30 为主。 4.5.2 水质调节 水位保持 60cm80cm ,期、期仔蟹每周加水 10cm20 cm,期至期仔蟹,每周换水量不 超过池水的 1/3,每 10d左右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浓度为 1010 -6 。 每口塘安装一台不小于 0.75KW 的空气压缩泵,通过塑料管且在管壁上扎上小孔,固定于离池底约 20cm 的水中。每天黎明前开机增氧数小时。溶氧保持 4mg/L 以上, pH 值 7.58.5,透明度 30cm40 cm。 4.5.3 防病、防害、防逃 疾病以防为主,蟹苗

    8、下塘后每半月泼洒一次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用法用量按 NY5071 渔用药物 使用准则;及时清除塘内的青蛙、蟾蜍及其卵,防止水蛇、鳝鱼及老鼠等敌害侵入;经常检查防逃设施 有无破损;经常查看进水口,严防仔蟹从进水口逃跑。 4.5.4 分塘捕获 经一个月左右培育至期仔蟹,即可分塘进行扣蟹培育。仔蟹捕获以冲水诱集或水草诱集等方法捕 获。 5 扣蟹培育 5.1 水源条件 DB37/T6262006 3 按 4.1 规定。 5.2 池塘条件 5.2.1 防逃设施 按 4.2.1 规定。 5.2.2 土质 按 4.2.2 规定。 5.2.3 池塘底质 按 4.2.3 规定。 5.2.4 形状与边坡 扣蟹池形

    9、状与边坡要求同 4.2.4,但扣蟹培育池以池中间有一土岛,周围有边沟为佳,土岛约占蟹 池面积的 1/4 左右。 5.2.5 面积 以 0.067 hm 2 0.67 hm 2 为宜。 5.2.6 水深 水深以 1.2m1.5m 为宜。 5.3 放养前的准备 5.3.1 清塘 按 4.3.1。 5.3.2 移植水草 清明过后,可在蟹池周边移植水花生等水草,使其形成一定宽度的环带,然后用丝网围拦。水草面 积一般占池塘总面积的 40%左右。 5 月份以后,可定期向蟹池投放适量浮萍或芜萍,移放数量以满足扣 蟹摄食需要而稍微有余为宜。 5.4 仔蟹放养 5.4.1 放养规格及密度 期仔蟹 2 万只3 万

    10、只 /0.067 hm 2 。 5.4.2 放养时间 5 月至 6 月。 5.4.3 仔蟹消毒 按 NY5071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进行。 5.4.4 放养方法 先用池水均匀地淋在仔蟹上,使其吸足水分,然后将仔蟹分多点放于池塘斜坡池水边缘,让其自行 爬入水中。 5.5 饲养管理 5.5.1 饲料种类 天然饲料:浮萍、芜萍、金鱼藻、菹草、小麦、土豆、地瓜、南瓜、野杂鱼、小虾、螺类、蚌类等。 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质量符合 GB13078 和 NY5072 规定。 5.5.2 投喂量 日投喂量:精料不超过池蟹体重的 3%,其余投喂粗饲料。白天投喂量占全天的 1/3,傍晚占 2/3。 5.5.3 投喂方法

    11、 土豆、地瓜等切成条或块;野杂鱼切成块,螺、蚌要去壳;水草、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所有饲料皆 要多点投喂于 30 以内浅水斜坡处。投喂饲料中植物性饲料要占 50%以上,以防扣蟹性早熟。 5.5.4 投喂次数 7 月份之前每天两次,上午一次,傍晚一次; 7、 8 月份隔天一次, 9 月份以后每天一次,傍晚投喂。 5.6 水质调节 DB37/T6262006 4 水位保持在 1m1.5m ,其中 7、8 月份保持最高水位,且每周换水 30cm40cm ,每半月全池泼 洒一次生石灰水,使池水呈 1010 -6 浓度。其它月份一般每 2 周左右加注一次新水,每次 20cm左右。 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 30

    12、cm50cm , pH值 7.58.5,溶解氧 4mg/L以上。 5.7 防病、防害、防逃 按 4.5.3 规定。 5.8 扣蟹起捕 采用蟹沟集捕,地笼张捕,流水刺激诱捕,灯光诱捕,水草上围网捕,放瓦聚捕等方法,反复多次, 即可基本捕净。 6 成蟹养殖 6.1 水源条件 按 4.1 规定。 6.2 池塘条件 6.2.1 防逃设施 按 4.2.1 规定。 6.2.2 土质 按 4.2.2 规定。 6.2.3 池塘底质 按 4.2.3 规定。 6.2.4 形状与边坡 按 4.2.4 规定。 6.2.5 面积 以 30.067 hm 2 150.067 hm 2 为宜。 6.2.6 水深 水深以 1

    13、.0m1.5m 为宜。 6.3 放养前的准备 6.3.1 清塘 按 4.3.1 规定。 6.3.2 移植水草 移植水花生方法按 5.3.2。漂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约占蟹池面积的 20%25% ,主要沿池周边设置; 移植部分沉水性植物如伊乐藻、轮叶黑藻等,面积约占池面积的 20%25% ,沉水植物设置在蟹池深水 带区域。也可通过播种方法种植水草如轮叶藻、苦草等(水草移栽及播种方法见附录)。 6.3.3 加注新水 放养前 7d10d 加注经过滤的新水 60 cm80cm 。 6.3.4 投放螺类 每亩投放活螺类 200kg 300kg。 6.4 扣蟹放养 6.4.1 扣蟹挑选 挑选体质健壮,附肢完整

    14、,体表洁净无附生物和铜锈,背甲呈黄绿色或淡黄色,腹部呈银白色或青 白色,规格均匀适中的扣蟹,一般 80 只/ 200 只/kg 为宜。严格剔除性早熟扣蟹。 6.4.2 扣蟹消毒 按 5.4.3 规定。 6.4.3 放养时间 3 月底至 4 月中旬为宜。 DB37/T6262006 5 6.4.4 放养密度 一般每 0.067 hm 2 放养 600 只1000 只为宜。 6.5 饲养管理 6.5.1 饲料种类 按 5.5.1 规定。 6.5.2 投饵方法 6.5.2.1 饲料品种的合理搭配 河蟹成蟹养殖要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合理搭配饲料种类。 6 月下旬之前,动、植物性饲料配比以 60: 40

    15、 左右为宜,7 月至 8 月以 40:60 左右为宜,9 月至 10 月以 65: 35 左右为宜。 6.5.2.2 “四定”投饵 定时:10 月中旬之前每天喂 2 次,上午 8 时左右一次,傍晚一次。10 月中旬以后每天一次,傍晚 投喂;定位:沿蟹池浅水(3 0 以内)斜坡处设点投喂,每隔 1m 左右设一点;定质:青、精、粗合理 搭配,保证新鲜适口不变质;定量:3 月至 11 月按蟹体重的 2%8 %确定投饵量。投喂时应根据季节 及水温变换、天气、水质状况及蟹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6.6 水质调节 3 月至 5 月底保持水位 0.6m1.0 m左右,每 10d左右加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 2

    16、0cm左右,每半 个月左右用 1010 -6 浓度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一次;7 月至 8 月份水位保持 1.5m左右,每周换水一次, 每次 20cm 40 cm,每 10d左右用 1010 -6 浓度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一次; 9 月份保持水位 1.2m-1.5 m, 每两周换水一次,每次 20 cm-30cm; 10 月份以后水位保持 1.2m以上,每三周左右加水一次,每次 20cm。 透明度保持 30cm40cm ;最低溶解氧保持 4mg/L 以上;pH 值 7.5-8.5。 6.7 防病、防害、防逃 按 4.5.3 规定。 6.8 收获 6.8.1 捕捞 11 月前后,用地笼张捕,晚上防逃墙

    17、边抓捕或干塘起捕等。 6.8.2 商品规格 100g200g。 DB37/T6262006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草移栽及播种方法 A1 伊乐藻、轮叶黑藻移栽方法 清塘后,塘底留水 10cm左右, 将其切成 10cm20 cm 段,按一定行距和间距插栽,一般每 0.067 hm 2 用量 30kg 50kg,插实后加水 30cm,每 0.067 hm 2 施化肥 3kg 5kg催苗,水草在发旺之前最好把蟹种 圈养,以利于水草生长。 A2 水草播种方法(轮叶黑藻、苦草等) 3月底 4月初在池塘清塘消毒后,可在池底和斜坡播种轮叶黑藻或苦草等。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 1d 2d。轮叶黑藻洗净外皮,加塘泥兑水后撒播,一般每 0.067 hm 2 用种子 150g250g ;苦草种子浸泡后要 搓去种子外皮,用半湿半干的细土拌合后撒播,一般每 0.067 hm 2 用种子 50g左右。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