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43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892004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High-yield Dairy Cow 2004-12-23 发布 2005-01-01 实施 DB37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4892004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莱阳 农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中华、罗欣、吴乃科、曲绪仙、张思聪、刘晓牧、林雪彦、
2、孙国强。 DB37/T 4892004 1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高产奶牛的日粮组织、生产周期不同阶段的饲养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产奶量7000kg以上的高产奶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46 无公害食品 奶牛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7 无公
3、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8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 5049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NY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DB37/T309-2002 奶牛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NDF 中性洗涤纤维。 3.2 ADF 酸性洗涤纤维。 3.3 粗饲料 干物质NDF含量高于30%的植物茎叶部分。 3.4 精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能量浓度高的饲料,包括谷物籽实、饼粕类蛋白质饲料、谷物加工 副产品、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 3.5 全混合日粮(TMR) 将每天饲喂的各种饲料混合搅拌,同时投放饲喂的日粮。 3.6 泌乳前期 产后14个月为泌乳
4、前。 3.7 泌乳中期 产后48个月为泌乳中期。 3.8 泌乳后期 产后8个月至干奶为泌乳后期。 3.9 干奶期 干奶至产犊为干奶期。 3.10 高产奶牛 DB37/T 4892004 2 本标准所指高产奶牛系305天校正产奶量达到或超过7000kg的奶牛。 4 要求 4.1 日粮组织 4.1.1 高产奶牛饲料使用需符合 NY 5048 的规定。 4.1.2 多样化原则:根据当地的情况,尽可能用多种饲料组成日粮。一般粗饲料的种类不少于 2 种, 其中一种是长草。应注意控制单一饲料原料的摄入量,各种饲料原料的参考日限量见表 1。 4.1.3 营养合理性原则:按照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配合各种饲料,日
5、粮营养全价、平衡。 4.1.4 适口性原则:应采取包括提高日粮适口性、合理调制饲料、合理饲喂在内的各项技术措施提高 泌乳阶段高产奶牛的采食量。泌乳期高产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不应低于体重的 3.5。 4.1.5 粗饲料优先原则:提高日粮的营养物质浓度的首要措施是提高粗饲料质量,其次是增加精饲料 喂量。应保证日粮中有一定数量的粗纤维,干物质中的 ADF 含量不应低于 1921,NDF 含量不低于 2628,日粮精粗比一般宜控制在 50以内。 表1 各类饲料原料的最大日喂量 饲料种类 最大日喂量(kg) 饲料种类 最大日喂量(kg) 干草 10(不少于 3kg) 块根块茎及瓜果类 10 青贮 25 谷
6、实及饼粕类 4 青草 50(优质幼嫩青草可适当增加) 小麦麸 3 糟渣类 10(白酒糟不超过 5kg) 豆类 1 4.1.6 泌乳期日粮中过瘤胃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应在3040之间。添加尿素应在产奶4个月以后, 添加的比例不超过混合精料的 12。 4.2 饲喂技术 4.2.1 高产奶牛的饲喂技术应符合 NY 5049 中的有关规定。 4.2.2 无论采取 TMR 日粮或精粗饲料分饲方式,每天奶牛可以随意采食饲料的时间不低于 18 小时。精 粗饲料分饲时,建议粗饲料自由采食。 4.2.3 每头牛要有充足的饲槽位置。 4.2.4 日粮的水分含量应低于 50。 4.2.5 粗饲料颗粒不小于 2cm3c
7、m,优质干草可以长草的形式饲喂。 4.3 脂肪添加 4.3.1 必要性原则:只有在泌乳期体重损失过大,后期难以恢复体重的高产奶牛才有在日粮中添加脂 肪的必要。一般平均产奶量超过 8000 kg 以上的牛群可以考虑在日粮中添加脂肪。 4.3.2 优质精粗饲料优先原则:满足高产奶牛的能量需要应首先考虑提高青粗饲料的质量和日粮的精 粗比。当优质粗饲料来源受到限制、日粮精料比例超过 55%,进一步增加精料有可能引起瘤胃酸度过高, 导致代谢疾病时,才考虑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措施。 4.3.3 经济合理原则:添加脂肪从产奶量提高和奶牛健康状况改善中所获得的收入应高于人工、成本 的投入。 4.3.4 质量原则:
8、对添加脂肪的质量严格把关,使用质量有保证厂家生产的产品。 4.3.5 逐渐增加喂量,通常需要 2 周3 周的时间。生产条件下每头每天的喂量以控制在 0.9kg 以内 为宜,植物油最多每头每日 0.45kg。喂量超过 0.9kg 的部分应使用保护脂肪,总喂量宜控制在每头每 日 1.3kg 以内。 4.3.6 添加脂肪时应注意增加优质青粗饲料的比例,以保证充足的纤维摄入量。NDF 的摄入量应能占 到摄入日粮干物质的约 28。 4.3.7 添加脂肪时日粮钙的含量应增加至日粮干物质的 0.91, 镁增加到日粮干物质的 0.25 0.30。 DB37/T 4892004 3 4.4 体况控制 4.4.1
9、 应注意将高产奶牛在不同阶段的体况控制在表 2 所推荐的范围内。 表2 泌乳母牛不同泌乳阶段的适宜体况评分 泌乳阶段 适宜的体况评分 产犊后 04 周 产犊时 3.03.5,产奶 4 周后 3.02.5(产奶量特别高的牛可降至 2.0) 泌乳早期(14 个月) 2.53;产量不高的牛降至 2.0 时检查采食量;体况 3.03.5,但产 奶高峰不高的牛,检查蛋白质水平、矿物质水平、饮水等是否存在问 题。 泌乳中期(48 个月) 3.0;体况 3.54.0 时减少能量摄入量,检查蛋白质水平,考虑淘汰 低产个体;体况 22.5 时日粮中的能量可能不足,并检查泌乳早期日 粮。 泌乳后期(8个月干奶)
10、3.5;体况 4.0 时降低日粮能量水平;3.0 和以下应增加泌乳中期日粮 能量浓度,并检查泌乳早期日粮。 4.4.2 产犊后体况变化: 泌乳早期的体况评分下降超过 1 或不足 0.5 说明先行的饲养方案不能既使母 牛发挥最大产奶潜力,又不损害母牛的健康。泌乳的前 2 周3 周体况评分即下降了 1 分,应检查在饲 养上存在的问题。理想的情况下,牛群中大约 80左右的母牛仔产犊后的前 30 d40 d 体况评分下降 0.50.75。产奶 5060 d 后,母牛可以采食多余的饲料营养物质用于恢复体重,每周增重约 1.8 kg 2.3 kg。 4.5 泌乳前期饲养 4.5.1 产后饲养原则:母牛产后
11、饲养应符合 DB37/T309-2002 的规定。 4.5.2 高能量饲养:为防止泌乳前期奶牛体况的过快下降,应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首先是让母牛多 吃品质优良的干草和含干物质较高的玉米青贮,其次是多喂精料。 4.5.3 高蛋白饲养:泌乳前期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对产奶量的影响比能量更大。此期日粮的粗蛋白质水 平约为日粮干物质的 1318%。 4.6 泌乳中期饲养 泌乳中期的饲养应符合DB37/T309-2002规定的基本要求。高产奶牛泌乳前期体况评分下降较大,自 泌乳中期始应考虑恢复前期体重损失。 4.7 泌乳后期的饲养 泌乳后期的饲养应符合DB37/T309-2002规定的基本要求。产奶后期是恢复
12、母牛体况和增加体重的最 好时期,应注意体况的恢复,以便在干奶期饲喂更多的粗饲料,使瘤胃恢复正常发酵。干奶前2周左右 应控制过高的产奶量,逐步减少挤奶次数,为干奶做准备。 4.8 干奶期饲养 4.8.1 高产奶牛的干奶期宜控制在 60 d-75 d 左右。 4.8.2 干奶期的日粮以优质干草为主,青贮饲料的喂量控制在 19kg/头/d 以内,青绿多汁饲料喂量控 制在 11.59kg/头/d 以内。 4.8.3 总干物质的采食量控制在体重的 1.25%1.5%。 4.8.4 能量给与量限制在每 100kg 体重 1.6%1.8Mcal。 4.8.5 日粮粗纤维水平,以干物质计应含 25%35%。
13、4.8.6 日粮蛋白质水平,以干物质计限给 8%12%。 4.8.7 高产奶牛在泌乳后期可采取引导饲养法,方法应符合 DB37 的有关规定。 4.8.8 预产期前 2 周左右控制钙、磷摄入量或采用阴离子型日粮控制乳热症发病率。 4.9 饲养方案检查 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检查饲养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相应调整。 DB37/T 4892004 4 4.9.1 日粮的营养浓度:各阶段的日粮营养浓度应能够满足泌乳母牛的需要,并且不至于饲养过丰, 导致母牛肥胖。泌乳母牛各阶段日粮的参考营养水平见表 3。 表3 泌乳母牛不同生长阶段的日粮营养浓度参考值 干奶期 围产期 泌乳期 干奶前 期 干奶后 期 产后 021
14、 天 产后 22 80 天 产后 81 200 天 产后 200 天以 上 干物质采食量 (kg) 13 10 18 24 22 19 粗蛋白 13 15 19 18 16 14 粗蛋白(日粮干物质)中瘤胃降 解蛋白% 70 (9.1) 60 (9.0) 60 (11.4) 62 (11.2) 64 (10.2) 68 (9.5) 粗蛋白(日粮干物质)中瘤胃非 降解蛋白% 30 (3.9) 40 (6.0) 40 (7.6) 38 (6.8) 36 (5.8) 32 (4.5) 粗蛋白(日粮干物质)中可溶性 蛋白% 35 (4.6) 30 (4.5) 30 (5.7) 31 (5.6) 32
15、(5.1) 34 (4.8) NE L (Mcal/lb) 1 .63 .69 .78 .80 .78 .69 醚浸出物% 2 3 5 6 5 3 ADF, % 30 2 21 19 21 24 NDF, % 40 35 30 28 30 32 低纤维精料 % 30 34 35 38 36 34 低纤维精饲料:瘤胃降解蛋白比例 ( 占日粮干物质的%) = 3.5:1 日粮干物质中常量矿物质元素的% 钙(Ca) 0.60 0.7 1.10 1.00 0.80 0.60 磷(P) 0.26 0.30 0.55 0.50 0.46 0.40 镁 (Mg) 0.16 0.2 0.33 0.30 0.2
16、5 0.20 钾(K) 0.65 0.65 1.00 1.00 1.00 0.90 钠(Na) 0.10 0.05 0.33 0.30 0.20 0.20 氯(Cl) 0.20 0.15 0.27 0.25 0.25 0.25 硫(S) 0.16 0.2 0.25 0.25 0.25 0.25 维生素(IU/d/ 头) 维生素 A 100,000 100,000 110,000 100,000 50,000 50,000 维生素 D 30,000 30,000 35,00 30,000 20,00 20,00 维生素 E 1,000 1,000 1,000 80 600 400 微量元素 铁
17、100 mg/kg; 钴 0.1 mg/kg; 铜 15 mg/kg; 锰 60 mg/kg; 锌 60 mg/kg; 碘 0.6 mg/kg; 硒 0.3 mg/kg。 4.9.2 干物质采食量 产后前 7 d10 d,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幅度在 30以内; 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增加的速度,初产牛每周 1.4 kg1.8 kg,经产牛 2.3 kg2.8 kg。产 DB37/T 4892004 5 后 8 周10 周达到最大干物质采食量。最大干物质采食量约为体重的 4; 剩余的饲料量不超过总量的 510。 4.9.3 饲喂 运动场上不采食的牛有 50左右正在反刍; 每天可以采食饲草、饲料的时间不少于
18、 18 小时; 饲喂设施充足,饮水充足。 4.9.4 制度 产犊后1周3周的母牛分开饲养,有监测采食量、体温(直至体温降至39.2以下)、反刍(正常 为1次/分2次/分)、排除粪尿、尿酮测定的制度。 4.9.5 与营养有关的健康指标 牛奶尿素 N 含量在 140mg/L180mg/L 之间(每月检查一次); 临产前尿液 pH 值在 5.56.5 之间; 临产前血液游离脂肪酸(NEFA)小于 0.40mEq/L; 体况评分在正常范围内。 4.9.6 饲料 粗饲料颗粒大小适度; 有饲料管理制度,不存在用发霉、变质饲料喂牛的可能。 4.9.7 饮水 饮用水水质达到GB 5749的要求,定期监测饮水的质量;母牛在采食区15米以内可以喝到水。 4.10 其它 4.10.1 兽药使用应符合 NY 5046 的规定。 4.10.2 兽医防疫应符合 NY 5047 的规定。 4.10.3 饲养管理应符合 NY 5049 的规定。 4.10.4 饲养环境应符合 NY 388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