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 DB37/T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559-2005 菜葫芦栽培技术规范 2005- -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6-03-01 实施 DB37/T559-2005 前 言 本标准由潍坊市农业局 潍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州市农业局 青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青州市王母宫镇人民政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金旺 徐传铭 董悦厚 李素云 冀桂芹 杜新永 刘福胜 I DB37/T559-2005 菜葫芦栽培技术规范 1 2 3 3.1 3.2 3.3 3.4 3.5 3.6 4 4.1 4.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菜
2、葫芦的品种选择、育苗、栽培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区小麦套种菜葫芦栽培。 品种选择 菜葫芦选用日本下野 1 号与当地品种杂交育成的“ 青白” 、“青绿”两个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结 果多、膘厚,肉质优,易切晒成条、出条率高,色泽好。小麦选择植株稍矮、抗倒性强、早熟、落黄性 较好的小麦品种等。 育苗 苗床准备 采用小拱棚育苗,苗床宽 100cm,一般每栽植 666.7m 2 需床长 2m 2 。先将苗床内 20cm深的熟土挖出, 整平踏实,撒一层草木灰,以利于起苗,然后将床土和优质圈肥按 41 的比例混合过筛,并加入氮、 磷、钾(15:15:15)复合肥,每平方米 0.1kg,加入适量辛硫
3、磷药饵拌均匀填入苗床内,厚度为 15cm, 耧平、耧细,采用 10cm10cm 方块育苗或将营养土装入 10cm10cm 营养钵内,育苗时浇透水。 播种期 小麦收获前 70 天80 天播种。 种子处理 将经筛选的菜葫芦种子放置在 60 65的水中充分搅拌,等水温降至 30时,浸泡 12h 以上,使 种子充分吸足水分,然后捞出用湿纱布包好,在 25 28条件下催芽,当种子 70%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 将露白的种子播在方块或营养钵内,覆细土 1cm,盖小拱棚。 苗床管理 苗床内白天温度保持 2530,夜间 12 15为宜,出苗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进行通风。育 苗期间不浇水追肥,出现干旱时,选择晴
4、天中午喷水。移栽前 5 天7 天揭去棚膜炼苗,促进幼苗健壮。 壮苗标准 幼苗五叶一心,茎粗壮,叶色深绿。 定植 挖丰产坑,施足基肥 移栽前一个月在套种畦内按株距 1.0m1.2m挖好长、宽、深各为 40cm的丰产坑,表土和底土各分 别放一边。移栽前 10 天,将表土、优质圈肥,氮、磷、钾(15:15:15 )复合肥混合填入丰产坑内,每 666.7m 2 施优质圈肥 2 000kg,三元素复合肥 20kg,并浇足底墒水。 种植方式 菜葫芦种植行距 3.0m3.6m,株距 1.0m1.2m,每 666.7m 2 栽 150200 株。3m 或 3.6m为一种植带, 1 DB37/T559-2005
5、 分作两畦,中间留 1m套种菜葫芦,秋种时每畦播种六行小麦,套种行播四行菠菜。 4.3 5 5.1 5.2 5.3 6 6.1 6.1.1 6.1.2 6.2 6.2.1 6.2.2 6.2.3 6.2.4 6.2.5 7 定植 麦收前 30 天移栽 , 栽后连续浇二次水, 缓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墒,并进行蹲苗,一般蹲苗 10 天 左右即可。 定植后管理 打头顺蔓 主茎长出九片叶时,进行第一次打顶,打顶后很快长出子蔓,一般留 23 个健壮的子蔓,其余腋芽 随时抹掉。子蔓长到 1.3m 左右时,进行第二次打顶。当子蔓叶腋处长出孙蔓时,每条子蔓留三条孙蔓, 一般在孙蔓上结果,果前部长出四片叶时,随
6、时打顶抹杈,促使营养集中供应果实。麦收前将葫芦蔓沿 麦垄方向伸长,防止爬上小麦。麦收后及时灭茬,将葫芦蔓顺向麦畦内,并逐步将蔓压好,以利于茎节 处早扎不定根,既可防风,又可扩大根系吸收范围。 肥水管理 麦收前后遇旱,要及时浇水松土,促进营养生长。移栽后 45 天左右,进入座果期,进行一次浇水。 结合浇水,每 666.7m 2 追施碳酸氢铵 50kg。第二次追肥在葫芦采收 12 次后进行,每 666.7m 2 追施碳 酸氢铵 30kg50kg(纯氮 10kg17kg)。从座果至采收应保持土壤湿润,遇旱浇水,促进果实膨大。 人工授粉 为了提高座果率,在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座果率 50%以
7、上,在 19 时至 20 时将初开 的雄花摘下,使其雄花花粉授到雌花的柱头即可。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 菜葫芦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 主要虫害 菜葫芦主要虫害有蚜虫和棉蛉虫。 防治方法 病毒病 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 1.5%植病灵乳剂 1 000 倍液、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每 5 天 7 天一次,连续防治 34 次。 白粉病 白粉病用 20%粉锈宁乳剂 1 5002 000 倍液喷洒防治。 霜霉病 霜霉病用 72%克露可湿性粉剂、72% 普力克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交替喷洒防治。 蚜虫 蚜虫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8、000 倍液、25% 扑虱灵 2 500 倍液等药剂防治。 棉蛉虫 棉蛉虫用快杀灵 1 000 倍液或 2.5%敌杀死乳剂 2 500 倍液防治。 采收与加工 座果后 25 天,表皮茸毛基本脱落,表面比较光滑时,选晴天早晨适时采收。采收过晚,不但影响 2 DB37/T559-2005 幼葫芦生长,而且造成刮皮难,降低出条率,影响产量和品质。用葫芦机刮条,尽可能的每天在 8 点前 完成切条,立即用挂杆进行晾晒,当葫芦条含水量达 30%左右时进行熏硫。熏硫棚一般用竹杆做成长 3m,宽 1.4 m,高 1.8 m,用农膜封严。日落后将晾晒好的葫芦条放棚排匀,每 250kg 鲜条用硫磺 50g (每 100kg 干条用硫磺 100g),燃熏 12min,揭棚放硫,继续晾晒 8h10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