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DB37 B 44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992004 肉用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Bovine Cows 2004-12-23 发布 2005-0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4992004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吴乃科、万发春、刘晓牧、宋恩亮、杨在宾。 DB37/T 4992004 1 肉用母牛
2、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用母牛规范化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繁殖的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包括地方良种母牛、引进国外纯种和肉用杂交母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27-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125-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26-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
3、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127-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 5128-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育成期 断奶到生产第一胎犊牛。 3.2 妊娠期 最后一次配种到犊牛产出。 3.3 哺乳期 分娩开始到犊牛断奶。 4 育成期饲养管理 4.1 配种 4.1.1 时间 地方母牛性成熟较早,初配时间14 - 18 月龄,初配体重应达到250kg以上,国外纯种及肉用杂交母 牛性成熟较晚,初配时间16 - 18 月龄,体重应在
4、300 kg以上。 4.1.2 方法 配种宜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4.2 饲养 育成母牛以粗饲料为主,补充少量精料,使母牛日增重保持0.4 kg - 0.5kg 。饲料应符合NY 5125-2002 的要求。 在农区舍饲条件下,粗饲料应以优质青干草为主,搭配部分青饲料。混合精料应根据母牛育成期的 营养需要配制,日饲喂量为体重的0.5% - 0.6 %。 DB37/T 4992004 2 在放牧条件下,冬春枯草季节,应进行补饲,补饲所用混合精料应根据母牛育成期的营养需要配制, 喂量根据牧草情况确定。 在育成后期,粗饲料应以作物秸秆为主,搭配部分青绿饲料,补充少量精料,保证配种前母牛的体 况在中等以
5、上,切忌过肥。 4.3 管理 育成母牛的管理应因地制宜。 a) 可舍饲,也可放牧,还可采用放牧加舍饲。 b) 可拴系饲养,也可散养。 5 妊娠期饲养管理 5.1 饲养 5.1.1 妊娠前期 受胎到怀孕六个月,是胎儿各组织器官发生、形成的阶段,生长速度缓慢,对营养的需要量不大。 混合精料应根据母牛妊娠前期的营养需要配制,日喂量1 kg - 1.5 kg 。 5.1.2 妊娠后期 母牛从怀孕七个月到分娩前,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加快,到分娩前达到最高,怀孕最后2 个月, 其增重即占胎儿总重量的75% 以上,需要母体供给大量营养,精饲料补饲量应逐渐加大。同时,母体也 需要贮存一定的营养物质,使母牛保
6、持一定的妊娠期增重,以保证产后的产奶量和正常发情。混合精料 日喂量1.5 kg - 2 kg ,分娩前最后1 周内应减少一半。 5.2 管理 要注意母牛安全,怀孕后应做好保胎工作,预防流产或早产,单独饲养。放牧应在较平坦的草地。 要保证有充分采食青粗饲料的时间,饮水、光照和运动也要充足,每天需让其自由活动3 h - 4h , 或驱赶运动1h - 2h 。每天梳刮牛体一次,每年修蹄1 - 2 次,保持肢蹄姿式正常,修蹄应在妊娠前期进行。 保持牛体清洁和舍内卫生。污染物和粪便应符合GB 18596 - 2001 和GB 7959 - 87 的排放标准。 5.3 保胎 5.3.1 不混群饲养。 5.
7、3.2 不打冷鞭,不打头、腹部。 5.3.3 不吃霜、冻、霉烂变质草料。 5.3.4 不饮冷水、冰水,大汗不饮水,饥饿不饮水。 5.3.5 五不赶:吃饱饮足之后不赶,使役不强赶,天气不好不急赶,路滑难走不驱赶,快到牛舍不快赶。 5.3.6 六不用:刚配种后不用,临产前不用,产后不用,过饱、过饥不用,有病不用。 6 哺乳期饲养管理 6.1 分娩后 母牛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除了给予保存的羊水温热后饮用外,还要给予大量36 -38的温水, 水中加入麸皮1 kg - 1.5 kg ,食盐 100g - 150g,调成稀粥状。有条件的还可给予0.25 kg 红糖, 200 ml益母 草膏,加适量温水饮用
8、。 母牛分娩后,一要注意观察母牛的乳房、食欲、反刍和粪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二要注意观 察胎衣排出情况,如果胎衣排出,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整,胎衣完整排出后用0.1 % 的高锰酸钾消毒母牛 阴部和臀部。如果24小时后胎衣仍未排出,为胎衣不下,可用促进子宫收缩药,如垂体后叶素100国际 单位,催产素8 ml - 10 ml ,乙烯雌酚15 ml - 20 mg ,肌肉注射。如果48 h - 72 h 胎衣仍未排出,应采取手 术剥离,剥离后为防止感染可用0.1 % 的高锰酸钾1000 ml - 2000 ml冲洗子宫,每日一次,连冲2 d - 3 d 。 6.2 分娩后一周内 DB37/T 499
9、2004 3 此时母牛体质仍然较弱,生理机能较差,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水肿也未消退,因此,饲养管理上应 以恢复体质为主,不能使役。饲料应以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有软便作用的优质青干草为主,日喂量 15 kg - 20 kg,让母牛自由采食。产后3 d内,宜饮用豆饼水, 3 d以后,补充少量混合精料,精饲料最高 喂量不能超过2 kg。在产后一周内,每天应饮温水。 6.3 分娩一周后至三个月 此时母牛身体机能已基本恢复正常,泌乳量开始逐渐上升,饲料喂量应随产奶量的增加逐渐增加, 饲料要保证种类多样,粗饲料质量要好,特别要注意蛋白质含量和品质,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不能低于10 %,同时供给充足的钙磷、微量
10、元素和维生素。混合精料补饲量主要根据粗饲料的品质和母牛膘情确定, 一般日补饲量2kg - 3 kg 。同时应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以保证泌乳需要和母牛产后及时正常发情。 母牛产后15 d 可轻度使役,30 d后可正常使役。 6.4 分娩三个月后至哺乳期结束 此时母牛泌乳量开始逐渐下降,怀孕母牛正处于妊娠早期,饲养上可逐步减少混合精料喂量,并通 过加强运动、梳刮牛体、足量饮水等措施,避免产奶量急剧下降。混合精料应根据哺乳后期母牛的 营养需要配制。无论舍饲,还是放牧,都要保证充足的饮水,成年母牛日消耗水约60 kg。水质应符合 NY 5027-2001 的要求。 a) 舍饲母牛,宜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青粗饲料应少给勤添,。 b) 放牧母牛,应尽量采用季节性产犊,宜早春产犊。根据草场质量和母牛膘情,确定夜间补饲 粗饲料和精料的种类和数量。 6.5 休情期 母牛产犊后第一次发情的时间受个体牛子宫复原、品种、哺乳次数和哺乳期长短的影响。肉用母牛 休情期一般为20d - 80d 。在肉用母牛分娩后,应注意观察母牛发情,以便于适时配种。第一次配种时间 宜在产后40d - 60d 。配种后两个情期内,应注意观察母牛是否有返情现象。如有返情,应进行直肠检查, 确定是否是假发情,以免误配,造成流产。 7 疫病防治 应符合NY 5125-2002 和NY 5125-2002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