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822010 代替 DB37/T 4822004 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0 - 12 - 24 发布 2011 - 02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48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 4822004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37/T 482200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修改,增加了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 准则; 生产
2、技术中增加了育苗设施、营养土配制;病虫害防治一节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原则、病虫害 主要种类等,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分开描述,增加了化学防治原则; 删除了温室前期的准备、苗期病虫害防治; 修改了生物防治内容。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琴、韩伟、丁习武、高中强。 DB37/T 4822010 1 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3、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DB37/T 332 黄瓜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宜选择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 的地块。 4 生产技术 4.1 保护设施 宜建造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山东III、IV、V(寿光)型日光温室。 4.2 栽培
4、季节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11月开始采摘,采收期6个月以上。 4.3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4.4 育苗 4.4.1 育苗设施 选择塑料拱棚、日光温室或连栋温室为育苗设施,采用集约化穴盘育苗。 4.4.2 种子处理 DB37/T 4822010 2 4.4.2.1 药剂浸种 将种子用55 的温水浸种20 min,并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 停止搅拌,继续浸种4 h6 h,捞 出洗净。 4.4.2.2 温汤浸种 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h,捞出洗净。 4.4.2.3 催芽 将浸种处理后的种子置于28 30 保
5、温保湿环境催芽。包衣种子直接播种。黑籽南瓜种子投入 到70 80 的热水中,来回倾倒,使水温降至30 时,搓洗掉种皮上的粘液,再于30 温水中浸 泡10 h12 h,捞出沥净水分,在25 3 0 下催芽,经1 d2 d可出芽。 4.4.3 播种 4.4.3.1 播种量 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每667 m 2 栽培面积育苗用种量100 g150 g。每m 2 播种床播25 g30g。 4.4.3.2 播种方法 催芽的种子70 %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越冬茬黄瓜播种期为9 月中旬至10月上旬,砧木的播期插接 法比黄瓜早播4 d5 d。穴盘育苗一般选用黄瓜专用商品基质,播前把基质装入穴盘,抹平即可。
6、 4.4.4 嫁接方法 嫁接在育苗设施内进行。嫁接前将竹签、刀片和手等用70 %的酒精消毒后方可嫁接,一般采用插接 法。一盘苗嫁接完毕立即将苗盘整齐排列在苗床中,盖好地膜保湿。 4.4.5 嫁接后的管理 4.4.5.1 湿度 嫁接后前3 d苗床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 %95 %。3 d后视苗情,开始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 逐渐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和换气量。7 d10 d后 ,嫁接苗不再萎蔫可去掉薄膜,转入正常管理,温室空 气湿度控制在50 %60 %左右。 4.4.5.2 温度 嫁接苗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是22 28 ,前6 d7 d嫁接苗床白天应保持25 28 ,夜间 18 20 ,不应低于18
7、 。7 d后伤口愈合,嫁接苗转 入正常管理,白天温度22 28 ,夜间 16 18 ,白天高于30 要降温,夜间低于13 要加温。 4.4.5.3 光照 在棚膜上覆盖黑色遮阳网。前2 d3 d,晴天可全日遮光,以后先逐渐增加早、晚见光时间,后缩 短午间遮光时间,直至完全不遮阳。嫁接后若遇阴雨天,光照弱,可不遮光。 4.4.5.4 肥水 DB37/T 4822010 3 嫁接苗不再萎蔫后,转入正常肥水管理。视天气状况,5 d7 d浇一遍肥水,可选用宝利丰、磷酸 二氢钾等优质肥料,浓度以5 %10 %为宜。 4.4.5.5 其它管理 及时剔除砧木长出的不定芽,保证接穗的健康生长,去侧芽时勿损伤子叶
8、及接穗。嫁接苗定植前3 d5 d,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行炼苗。 4.5 定植 4.5.1 整地施肥 深耕耙细,结合整地每667 m 2 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5 m 3 6 m 3 、腐熟饼肥100 kg150 kg、三元复 合肥(18-8-18)50 kg。做小高畦,小垄高15 cm,垄底宽3 0 cm,小垄间距20 cm,大垄间距50 cm。定 植前20 d,同时做好排水沟。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 4.5.2 定植方法 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80 cm左右,小行60 cm左右。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先在垄上开沟,顺沟浇透 水,然后趁水未渗下按30 cm35 cm的
9、株距放苗,水渗下后封沟。温室黄瓜栽培每667 m 2 的适宜密度为 26003300株。定植4 d5 d后,再在大垄及小垄沟内灌水。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微滴灌技术灌水。 4.6 定植后管理 4.6.1 冬前和冬季管理 4.6.1.1 温、湿度 4.6.1.1.1 定植后缓苗前不放风,保持白天室温 28 30 ,夜间 15 20 。若遇晴暖天气, 中午可用草苫适当遮荫。缓苗后至结瓜前,以锻炼植株为主,控制浇水,暂不覆盖地膜,要多次中耕, 以促根控秧。白天室温 25 28 ,夜间 12 15 ,中午前后不要超过 30 。此期间要加强 放风散湿,夜间可在温室顶留放风口。 4.6.1.1.2 进入结瓜期,
10、室温须按变温管理,上午 8 时至下午 13 时,室内气温控制在 25 30 , 超过 28 放风;下午 13 时至 17 时,25 20 ;17 时至 24 时,20 15 ;0 时至早晨 8 时, 15 12 。深冬季节(即 12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晴天时可控制较高温度,实行高温养瓜,室内气 温达 30 以上时可放风。深冬季节外界温度低,可在晴天揭苫后或中午前后短时放风,以散湿换气。 4.6.1.2 不透明覆盖物 一般晴天时,阳光照到采光屋面时及时揭开草苫。下午室 温降至20 左右时盖苫。深冬季节,草 苫可适当晚揭早盖。雨雪天,室内气温如不下降,就应揭开草苫。大雪天,可在清扫积雪后于中午
11、短时 揭开或随揭随盖。连续阴天时,可于午前揭苫,午后早盖。久阴乍晴时,要陆续间隔揭开草苫,不能猛 然全部揭开,以免叶面灼伤。揭苫后若植株叶片发生萎蔫,应再盖苫。待植株恢复正常,再间隔揭苫。 4.6.1.3 肥水 定植至坐瓜前,不追肥。可结合喷药,用0.3 %磷酸二氢钾加0.2 %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肥12次。 当植株有810片叶、第一瓜10 cm时,每667 m 2 开浅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8-8-18)30 kg35 kg, 扶平垄面,覆盖地膜,于膜下浇水。冬季期间,每15 d20 d追肥一次,每667 m 2 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8-8-18)15 kg20 kg或充分腐熟 鸡粪3
12、00 kg,二者交替施用,施肥后浇水。水分管理上,除结合 DB37/T 4822010 4 追肥浇水外,从定植到深冬季节,以控为主,如植株表现缺水现象,可在膜下浇小水,下午提前盖苫, 次日及以后几天加强放风。 4.6.1.4 光照 采用无滴膜覆盖,注意合理密植和植株调整,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碎草和尘土。还可张挂反光幕等设 施增加光照。 4.6.1.5 植株调整 78节以下不留瓜,促植株生长健壮。用尼龙绳或塑料绳吊蔓,“S”形绑蔓,使龙头离地面始终 保持在1.5 m1.7 m。随绑蔓将卷须、雄花及下部的侧枝去掉。深冬季节,对瓜码密、易坐瓜的品种, 适当疏掉部分幼瓜或雌花。 4.6.2 春季管理 4.
13、6.2.1 温度 2月下旬后,黄瓜进入结瓜盛期,要重视放风,调节室内温湿度,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8 30 ,夜间13 18 ,温度过高时可通腰风和 前后窗放风。当夜间室外最低温度达15 以上时,不 再盖草苫,可昼夜放风。 4.6.2.2 水肥 2月下旬后,结合浇水每10 d15 d左右冲施一次化肥,以尿素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8-8-18)为 主,每次每667 m 2 用尿素15 kg20 kg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8-8-18)20 kg30 kg;也可用尿素20 kg 30 kg,并与300 kg充分腐熟鸡粪交替施用。后期可用0.3 %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以壮秧防 早衰。 4.6
14、.2.3 摘心、打底叶 当植株茎蔓爬至架顶时,要及时摘心,促使发生侧蔓,侧蔓见瓜后留23叶摘心。以主蔓结瓜为主 的品种,茎部侧蔓要及时摘除。每株应留功能叶片数为1215片。结瓜后期要及时摘除病叶、老叶、畸 形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适时落蔓。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执行DB37/T 332的操作要求。 5.2 主要病虫害 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枯萎病、灰霉病、蔓枯病、根结线虫、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5.3 农业防治 5.3.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DB3
15、7/T 4822010 5 5.3.2 采取健身栽培 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勤除杂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培育壮苗,合理浇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 机肥,提高植株抗性。 5.4 物理防治 5.4.1 黄板诱杀 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黄色粘虫板规格25 cm40 cm,每667 m 2 悬挂3040片。 5.4.2 银灰膜驱避蚜虫 铺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膜膜条避蚜。 5.4.3 高温闷棚 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重的温室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每667 m 2 均匀撒施石灰氮(氰氨化钙) 50 kg100 kg,4 cm6 cm长的碎麦秸600 kg1300 kg。翻地或旋耕深度20 cm
16、以上。起垄,垄高3 0 cm, 宽40 cm60 cm,垄间距离40 cm 50 cm,覆盖地膜,用土封严。膜下垄沟灌水至垄肩部。要求20 cm 土层内温度达37 以上,维持20 d。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病及其它土传病害。 5.4.4 设施防护 夏季育苗和栽培应采用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遮阴、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采用地膜覆盖, 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 5.5 生物防治 可用1 %农抗武夷菌素150200倍液,或普力威500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 可用3 %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炭 疽病;可用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 植霉素4000倍液
17、喷雾防治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可用0.9 %1.8 % 阿维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 治叶螨、斑潜蝇。 5.6 化学防治 5.6.1 农药使用原则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在无公害食品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使用 应符合GB 4285、GB/T 8321的规定。交替使用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5.6.2 霜霉病 发病初期,用25 %的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52.5 %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或 72 %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 d15 d喷一次,连喷23次。冬季防治宜选 用5 %霜霉威粉尘剂,每6
18、67 m 2 用1kg喷粉,或45 %百菌清烟剂667 m 2 用250 g熏烟。 5.6.3 灰霉病 可选用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 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5.6.4 白粉病 DB37/T 4822010 6 可选用40 %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 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 5.6.5 疫病 可选用72 %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 69 %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200倍液,喷洒病株及周围土壤,控制
19、病菌蔓延。 5.6.6 炭疽病 可选用52.5 %恶唑菌酮 锰锌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62.5 %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或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5.6.7 蚜虫、白粉虱 每667 m 2 用3 %啶虫脒乳油40 ml50 ml加水均匀喷雾;还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10000倍液,或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5.6.8 斑潜蝇 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成虫盛发期喷雾,也可用毒死蜱 10001500倍液防治喷雾,或用2.5 % 溴氰菊酯或氰戊菊脂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盛花期或2龄幼虫盛期施药,7 d喷一次,连喷23次。 6 采收 适时早采摘根瓜,防止坠秧,以后及时分次采收。 7 生产档案 对无公害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过程,应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和田间生产资料使用记录、生产管理记 录、收获记录、产品检测记录及其他相关质量追溯记录,并保存3年以上,以备查阅。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