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DB37 B 43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5052004 优质肉牛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Beef Cattle 2004-12-23 发布 2005-0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5052004 I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莱阳农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 本标准起草人:孙国强、吴乃科、王中华、张思聪、万发春、宋恩亮。 DB37/T 50
2、52004 1 优质肉牛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优质肉牛生产配套的牛场环境与工艺、繁殖母牛饲养、犊牛培育、育肥技术以及饲 料安全、兽药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肉牛育肥场的优质肉牛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18407.3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GB7959 粪便无害化
3、卫生标准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NY5027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125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127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128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DB37/T 3052002 肉牛场建设标准 DB37/T 3072002 肉牛生产技术规程 DB37/T4992004 肉用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DB37/T4952004 肉牛场防疫技术规程 3 定义 3
4、.1 犊牛 出生到断奶期间的牛。 3.2 架子牛 体重300 kg以上,没有经过专门育肥的公牛(包括阉割公牛)。 3.3 优质肉牛 体重达到500 kg以上,牛肉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年龄在30月龄以内(杂交肉牛)或36月龄以内 (地方良种黄牛)的牛。 3.4 全进全出 年龄、体重基本相同的肉牛,同一牛舍同时饲养,养成后同时转出,并进行清洗、消毒、净化的养 殖模式。 3.5 肉牛能量单位(BCEU) 综合净能值8.08 MJ为一个肉牛能量单位(RND)。 DB37/T 5052004 2 4 牛场环境与工艺 4.1 牛场环境 牛场环境应符合GB/T 18407.3的要求。 4.2 牛场布局 牛
5、场布局符合DB37/ T305 2002 的要求。 4.3 工艺与设施的确定原则 符合NY/T5128 2002的要求。 5 繁殖母牛饲养 按照DB37/T499 2004(肉用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 6 犊牛培育 按DB37/T307 2002的要求进行。 7 育肥技术 7.1 育肥种类 分为犊牛断奶后持续育肥和架子牛育肥。 7.2 育肥时间 7.2.1 犊牛断奶后持续育肥时间为 360d 380d。 7.2.2 架子牛育肥时间取决于架子牛体重,架子牛体重与平均肥育时间的关系见表 1。 表1 架子牛体重与平均肥育天数 架子牛体重(Kg) 肥育天数(d) 300 180200 35
6、0 150180 400 90100 7.3 牛源及前期准备 7.3.1 购买和运输 应符合GB 16549的规定。 7.3.2 基本要求 应购买杂交肉牛或良种黄牛,牛应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体躯长,背腰宽平,后躯发育好,整 体结构匀称,采食能力强,性情温驯。 7.3.3 年龄和体重要求 犊牛年龄为200 d左右(刚断奶),体重为180 Kg左右;架子牛年龄为18 24月龄,体重为300 400 Kg。 7.3.4 隔离观察 牛购进后应在隔离牛舍内进行10 d 15 d的隔离观察。 观察每头牛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尿情况,进行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发现问题应及时 处理或治疗。 7.3.
7、5 牛体消毒 进场后3 d 4 d,对牛体逐头消毒一次,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125 2002的规定。 7.3.6 健胃与驱虫 进场后用健胃散(中药)对所有的牛进行健胃,250 kg以下体重每头牛灌服250g,250 kg以上体重 灌服500g。每天一次,连服2 d-3 d。 DB37/T 5052004 3 进场后5 d,进行驱虫,选用的驱虫药物应符合NY5125 2002的规定。 7.3.7 编号与分群 观察期满的牛应转入育肥牛舍,转入前要进行分群、编号。 分群主要依据年龄、品种和体重。年龄相差在2个月左右,体重相差不超过30 kg,相同品种的牛分 成一群。 7.4 饲养管理 7.4.1
8、 营养需要 育肥牛营养需要见表2。 表2 育肥牛日营养需要量 体重(kg) 日增重 干物质 (kg) 肉牛能量 单位(RND) 综合净能 (MJ) (kg) 粗蛋白 (g) 钙(g) 磷(g) 175 0.6 1.0 4.29 5.16 2.44 19.71 530 23 3.12 25.23 686 34 11 15 200 0.6 1.0 4.66 5.57 2.69 21.76 555 23 3.45 27.82 708 34 12 16 225 1.0 1.2 5.96 6.44 3.81 30.79 726 34 4.42 35.69 796 39 16 18 250 1.0 1.2
9、 6.36 4.18 33.72 746 34 6.85 4.84 39.08 814 39 17 18 300 1.0 1.2 7.11 4.92 39.71 785 34 7.64 5.69 45.98 850 38 18 19 350 1.0 1.2 7.85 5.59 45.15 824 33 8.41 6.47 52.26 889 38 19 20 400 1.0 1.2 8.56 6.27 50.63 866 33 9.17 7.26 58.66 927 37 20 21 450 1.0 1.2 9.26 6.90 55.77 906 33 9.90 8.00 64.60 967
10、37 21 22 500 1.0 1.2 9.94 7.53 8.73 60.88 947 10.62 70.54 1011 33 36 22 23 7.4.2 饲喂方法 7.4.2.1 拴系饲养法 日喂三次。混合精料喂量占体重的0.8 %-1.2 %,根据饲喂次数大致分成相等数量饲喂,喂前浸泡1 h。饲喂顺序一般先喂后饮,先精后粗,粗饲料自由采食,少喂勤添。每次饲喂至九成饱。粗饲料以青 贮玉米秸、白酒糟渣为主时,混合精料应添加0.5 %-1 %小苏打。 7.4.2.2 围栏饲养法 按体重、日增重进行分群,根据营养需要,配制全价日粮,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7.4.3 管理 管理应细致,以保持健
11、康和增重为目的。拴系饲养法采用长绳拴系运动或运动场密集自由运动。每 天上、下午各刷拭牛体一次。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饲养人员应固定,注意观察 和发现异常情况,并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处理。每月称重(早饲前空腹)一次。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应 剔除生长速度慢或表现异常的个别牛。 8 饲料安全 DB37/T 5052004 4 8.1 饲料加工 原料应不霉变,不腐烂,不潮湿,不混有杂质。应根据饲养计划相应制定出原料购买计划。粗饲料 应根据种类不同分别采取粉碎、铡短、氨化、碱化、青贮、黄贮等处理。饲料配制应严格按配方进行, 称量应准确。用量少的原料应先预混。饲料原料符合NY5127 200
12、2的规定。 8.2 饲料管理 原料库与成品库分开,应有专人负责。库内不应存放农药和有毒物品。应有完善的饲料进出库制度, 每月清查一次。料库和草垛应注意防火。在草料库内灭鼠时不能使用灭鼠药。死鼠应随时捡出处理。 9 饮水 9.1 牛场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应符合 NY50272001 的要求。 9.2 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采用既能清除管道中有机物又有消毒作用的清洗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125 2002的规定。 10 兽药安全 肉牛必须治疗时,兽药的使用要符合NY5125 2002的要求。 11 卫生防疫 11.1 原则 11.1.1 卫生防疫应符合 DB37/T495 2004(肉牛场防
13、疫技术规范)的要求。 11.1.2 粪、尿、污水、恶臭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7959、GB 8978、GB 14554、GB18596 的要求。 11.1.3 病牛、死牛处理应符合 GB 16548。 11.2 隔离 建立、执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将牛群控制在有利于卫生防疫的范围内饲养。 11.3 消毒 建立合理的消毒程序、消毒制度。牛舍用2 %-3 %火碱水彻底喷洒消毒,温暖季节每半月消毒一次, 寒冷季节每月消毒一次,出栏后空圈彻底消毒。牛舍每日清理两次。牛场大门口应设立消毒池,消毒用 干石灰或火碱水,雨后或间隔15 d就要更换消毒水(粉)。本场人员要经过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的消毒 室或消毒池后方可进场。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生产区,同意入场者必须经过消毒、更换隔离衣、 胶鞋后方可进入。 11.4 免疫接种 应由兽医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免疫接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