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65.15 0 B 53 DB 3 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3 7 / T 4 5 4 2 0 1 0 代替 D B 37/ T 45 4 - 20 04 无公害食 品 虾 夷扇 贝养殖技 术规范 2 0 1 0 - 0 5 - 0 5 发布 2 0 1 0 - 0 6 - 0 1 实施 山 东 省 的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37/ T 45 4 2 010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 - 200 9 给出的 规则 起草 。 本标准 是对 DB37 /T 4 54 - 2 0 04 无 公害 食品 虾夷 扇贝 养殖技 术规 范 的修
2、 订 , 主要有 以下 变化 : 规范 性引用 文件 中 增加 了 “ GB /T180 47.4 农产 品安 全质量 无公害 水产品 产地 环境要 求 ; NY 5072 无 公害食 品渔 用配 合饲 料安 全限量 ; SC /T20 33 虾 夷扇 贝亲贝 ; SC /T20 34 虾 夷扇 贝苗种 ” 。 将涉 及 “ 水质 ” 的 条目 修改为 “ 水 环境 ” 并 将表 格去掉 , 其 内容 用小 条目 或文字 表示 。 修改 一些 关键 数据 , 虾 夷扇贝 筏式 养殖 技术 中流 速上限 由 50 cm/s 改为 90cm / s 。 本标准 由山 东省 海洋 与渔 业厅提 出
3、。 本标准 由山 东省 渔业 标准 化专业 技术 委员 会归 口 。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 烟 台大 学海洋 学院 。 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 : 杨秀 兰 、 许 修明 、 王 爱敏 。 DB37/ T 45 4 2 010 1 无公害食 品 虾夷 扇贝养殖 技术 规 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虾 夷扇 贝 P atinop ecte n ( Mi zuho pect e n ) yes soen sis ( Jay) 在 无 公害养 殖环 境条 件 下人工 繁殖 、 中 间育 成和 养成的 技术 要点 及规 范 。 本标准 适用 于虾 夷扇 贝的 无公害 养殖 。 2 规范性 引用
4、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 。 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 , 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 件 。 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 其最 新版 本 ( 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 ) 适用 于本 文件 。 GB/T 1 1607 渔 业水 质标 准 GB/T 1 8047 .4 农产 品安 全质量 无 公害 水产 品产 地 环境要 求 NY 505 2 无公 害食 品 海 水养殖 用水 水质 NY 507 1 无公 害食 品 渔 用药物 使用 准则 NY 507 2 无公 害食 品 渔 用配合 饲料 安全 限量 SC/T 2 033 虾 夷扇 贝
5、亲 贝 SC/T 2 034 虾 夷扇 贝 苗 种 3 亲贝的 选择 与培 育 3.1 亲贝选 择 3.1.1 规格 壳高 10 cm 。 3.1.2 雌雄比 例 8 : 1 10 : 1 3.1.3 质量要 求 质量 符 合 SC/ T 203 3 的规 定 , 壳面 比较洁 净 、 光滑 , 无附着 物 。 体 质健 壮 , 活 力强 , 外套膜 伸展 并 紧贴壳 口 , 生殖 腺肥 大 , 规格合 格率 9 5 % 。 3.2 亲贝培 育 3.2.1 培育池 水泥池 或玻 璃钢 水槽 , 10 m 3 50 m 3 , 水 深 1. 1 m 1.5m 。 3.2.2 水环境 DB37/
6、T 45 4 2 010 2 符合 GB /T 18 047.4 与 GB /T 11607 的规定 , 培育 用水 符 合 NY 5 052 的 规定 。 水温 1 9 , 盐度 28 33 , 溶 氧 5mg / L , 光照 500 lx 。 3.2.3 培育密 度 20 个 / m 3 3 0 个 / m 3 , 采用 多 层网笼 或单 层浮 式网 箱 , 雌 、 雄 分开 培育 。 3.2.4 日常管 理 3.2.4. 1 投饵 投喂硅 藻 、 金 藻 、 扁藻 、 螺旋藻 粉 、 鼠 尾藻 磨碎液 等饵料 , 饲料 符合 N Y 50 72 的规定 , 严禁 投喂 含 激素或 激素
7、 类物 质的 饵料 。 每次 投喂 单胞 藻类 2 1 0 4 3 1 0 4 ce ll/m L , 4 , 2 4 次 / d ; 4 6 , 5 8 次 / d ; 6 8 , 9 12 次 /d ; 恒温 待产 , 20 次 /d 左右 。 3.2.4. 2 升温 日升高 0.5 1 .0 , 升 至 5 6 时稳 定 3d 4 d , 升至 8 左右 保持 恒温 , 以待产 卵 。 3.2.4. 3 管理 早期每 天倒 池两 次 ; 中期 每天早 晨倒 池一 次 , 晚上 换水 1/ 2 ; 晚期 每天 换水 2 3 次 , 每 次换 水 1/ 3 1/2 , 每天 早 、 晚各 吸
8、底 一 次 ; 采 卵前 不倒 池 , 但每 天吸底 2 3 次 , 清除 池底 粪便 。 3.2.4. 4 充气 连续微 量充 气 , 避免 间断 充气 , 恒温 待产 时减 少充 气或停 止充 气 。 3.2.4. 5 消毒 培育池 要及 时消 毒 , 用药 按 NY 5 071 的规 定执 行 。 3.2.5 产卵与 孵化 雌雄分 开产 卵排 精 。 3.2.5. 1 产卵 3.2.5. 1.1 自然产 卵 亲 贝自 1 开始 培育 , 18 d 左右达 到性 成熟 , 正 常换 水时 , 亲贝 便大 量自 然产 卵 。 3.2.5. 1.2 人工催 产 当性腺 指数达 到 15% 以上
9、 时 , 并有 少数亲 贝排 精 , 再 恒温控 制 2d 3 d , 然后将 亲贝冲 洗干净 , 阴 干 0.5h 1h , 放入 比原 来水 温高 2 3 的 水中 , 2h 小时左 右便 可大 量产 卵 。 3.2.5. 2 受精 建议人 工泼 洒精 液至 1 个 卵 子周围 有 2 个 3 个 精 子为 止 。 3.2.5. 3 孵化 建议孵 化密 度 30 粒 / m L 5 0 粒 / m L , 孵 化水 温 10 1 3 , 微 量充 气 , 75h 左右 发 育到 D 型幼 虫 。 DB37/ T 45 4 2 010 3 4 幼体培 育 4.1 水环境 符合 GB /T 1
10、 8047 .4 与 GB/T 11607 的规 定 , 培育 用水 符 合 N Y 5 052 的规 定 。 4.1.1 水温 : 12 16 。 4.1.2 盐度 : 28 33 。 4.1.3 溶氧 5mg / L 。 4.1.4 光照 500 l x 。 4.2 选幼 受精卵 孵化 至 D 形幼 虫期 , 全部上 浮后 , 用 孔径 为 50 左右 的筛 绢选 出 , 并放 入 育苗池 进行 培育 。 4.3 密度 8 粒 / m L 12 粒 / m L 。 4.4 日常管 理 4.4.1 投饵 投喂硅 藻 、 金藻 、 小 球藻 、 扁藻 等单胞藻 。 建 议先投金藻 , 日投喂量
11、 1 1 0 4 c ell/ m L 左右 ; 随着幼 虫的生 长 , 允许 改用 其它 单胞藻 , 投 喂量 要逐 步增 加 , 达 到 6 10 4 cell / mL 左 右 , 2 次 /d 6 次 /d 。 4.4.2 升温 水温由 12 , 日 升高 1 , 升至 16 时 , 恒 温培 养 。 4.4.3 换水 选幼时 , 只 加 1/ 2 的 水 , 第 二天后 加满 。 以 后每 天换 水 2 次 3 次 , 每 次换 水 1/ 3 1/2 。 4.4.4 倒池 第一次 倒池 ( 选幼 倒池 ) 要在产 卵后 6 0h 8 0h ( 以 发育到 D 形幼 虫为准 ) 进 行
12、 , 以后 每 3d 5d 倒 池 一次 。 4.4.5 吸污 每天吸 底除 污一 次 。 4.4.6 充气 用 100 号或 1 20 号 散气 石连 续微量 充气 , 建 议充 至稍 微鼓起 气泡 的气 量 。 4.5 采苗 4.5.1 采苗时 间 选幼培 养 18 d 左 右 , 幼虫 平 均壳长 240 时 出现 眼点 。 眼点 幼虫 出现 率达 到 50 % 左右 , 需要 倒池 , 投 放采苗 器 。 4.5.2 采苗器 DB37/ T 45 4 2 010 4 聚乙烯 网片 或细 棕绳 等 。 4.5.2. 1 采苗器 的处 理 聚乙烯 网片使 用前 2 d 3d , 务必 用
13、0.5 1 .0 的 氢氧化 钠溶液 浸泡 清洗 24 h 以上 ; 棕绳需 经反 复 浸泡 、 敲打 、 冲洗 , 清除 碎屑 、 杂质以 及可 溶性有 害物质 等 。 最 后用 过滤海 水冲洗 干净 , pH 值 为 7.5 8. 3 后 准许 使用 。 4.5.2. 2 采苗器 投放 量 建议聚 乙烯 网片 按 2 k g / m 3 左右 投 放 , 直径 3 mm 5 mm 的棕绳 按 50 0 m / m 3 300 m / m 3 投放 。 4.5.3 培育 4.5.3. 1 投饵 日投喂 量 8 10 4 cell / m L 左右 , 4 次 / d 8 次 /d 。 建议以
14、金藻 、 硅藻等微型单 胞藻为主 , 扁藻等绿藻 为辅 。 4.5.3. 2 换水 投放采 苗器 后适 当加 大换 水量 , 日换 水 3 4 次 , 每 次换水 1/2 。 4.5.3. 3 日常管 理 检查附 着变 态情 况 , 用抗 生素提 高变 态率 时 , 注意 按 NY 5 071 的规 定执 行 ; 出 池前要 逐渐 降低 水温 , 增强光 照 。 4.6 出池苗 检验 4.6.1 规格 壳高 500 的 稚贝 。 4.6.2 合格判 定 规格合 格率达 到 90% 以上 ; 大小均 匀 , 苗 种健 壮 , 足 丝粘附 力强 ; 畸形 率 、 伤 残率和 死亡率 的总 和 低于
15、 5% 。 4.6.3 检验方 法 4.6.3. 1 出售前 检验 出池苗 出售 前应 通过 检验 。 4.6.3. 2 组批规 则与 抽样 计数 4.6.3. 2.1 组批规 则 以一个 培养 池的 出池 苗为 一批 。 4.6.3. 2.2 抽样计 数 DB37/ T 45 4 2 010 5 随机抽 取 5 片 10 片 网片 ( 或 3m 棕 绳 ), 从网 片 ( 或 棕绳 ) 上 、 中 、 下 三个部 位分别 剪下 2 个 3 个 扣 ( 或 长 5 cm 的棕绳 ), 计 数苗数 , 换算 出每 片网片 ( 或棕 绳 ) 上 的出 池苗数 量 , 据 此推算 整个 培育 池 网
16、片 ( 或棕 绳 ) 上的 出池 苗总量 。 4.6.3. 2.3 规格合 格率 在抽样 计数时 , 将 抽出的 几个样 品的出 池苗 充分混 合均匀 , 从中 随机 抽取 50 粒 100 粒苗 种 ( 不 含 伤残 、 死亡 及畸 形个 体 ) 测量壳 高并 计算 百分 比 , 统计规 格合 格率 。 4.6.3. 2.4 畸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在抽样 计数 时 , 将抽 出的 几个样 品的 出池 苗充 分混 合均匀 , 从 中随 机抽 取 20 0 粒 50 0 粒 出池 苗种 , 查计畸 形 、 壳破 碎及 死亡 数 , 统 计畸 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亡 率 。 4.6
17、.4 判定规 则 4.6.4. 1 不合格 判定 规格合 格率 、 感 官要 求 、 畸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项目中 , 其 中一 项达 不到 质量要 求 , 判定 本池 出 池苗种 为不 合格 。 4.6.4. 2 复检 若对计 数结 果有 异议 , 允 许由购 、 销 双方 协商 , 按 本标准 规定 的方 法重 新抽 样复检 , 并 以复 检结 果 为准 。 5 大规格 苗种 培育 由出池 苗 ( 壳高 50 0 ) 培育 至苗 种 ( 壳高 0. 5 cm ) 的 过程 。 5.1 场地选 择 5.1.1 场地 池塘 、 蓄水 池或 风平 浪静 的内湾 。 5.1.2 场地消
18、 毒 池塘和 蓄水 池用 20 mg /L 5 0 mg /L 的漂 白粉 消毒 。 5.2 水环境 符合 GB /T 1 8047 .4 与 GB/T 11607 的规 定 。 5.2.1 水温 : 5 2 3 。 5.2.2 盐度 : 2 8 3 3 . 5.2.3 溶氧 4. 5m g /L 。 5.2.4 透明 度 60c m 2 5 0 cm 。 5.3 培育密 度 符合 SC /T 2 034 的规 定 。 苗 袋大小 一般 为 30 cm 40cm , 孔径 为 10 0 24 0 。 5.3.1 壳高 0 .5 mm 2. 0 mm , 每 袋 4000 1000 0 粒 。
19、DB37/ T 45 4 2 010 6 5.3.2 壳高 2 .0 mm 4. 0 mm , 每 袋 2000 400 0 粒 。 5.3.3 壳高 4 .0 mm 5. 0 mm , 每 袋 200 2 000 粒 。 5.4 日常管 理 5.4.1 饵料生 物培 养 养 殖 池 在 保 苗 前 2 0d 30 d , 先 纳 水 50 cm 60 cm , 施 入 无 机 肥 : 氮 3 mg/ L 5 mg /L 和 磷 0 . 3 mg /L 0 . 5 mg/ L , 有可 能时 接种 人 工培养 的硅 藻 、 金藻 或扁 藻等单 胞藻 饵料 。 5.4.2 苗袋处 理 苗袋入 池
20、 3d 4d 后 , 人工 进行提 、 放 或轻 轻摆 动 , 借以冲 刷苗 袋上 的浮 泥 , 保持水 的交 换 , 确保 优 良水质 和饵 料供 应 。 5.4.3 分苗和 倒袋 随着稚 贝的 生长 要按 5.3 的 密度要 求及 时分 苗 , 并由 孔径小 的苗 袋向 孔径 大的 苗袋倒 袋 。 5.4.4 水质调 节 利用废 弃对 虾池 保苗 时 , 根据实 际情 况 , 7d 12 d 换 水并施 肥一 次 , 提 供适 于 稚贝生 长发 育的 条件 。 5.4.5 监测 定期观 测稚 贝的 生长 和死 亡情况 , 及 时清 除死 贝 。 5.5 苗种的 检验 5.5.1 规格 壳高
21、 0.5 c m 。 5.5.2 合格判 定 规格合 格率达 到 90% 以上 ; 感官要 求大小 均匀 , 色泽 鲜艳 , 壳厚适 中 , 开闭活 跃 , 苗 种健壮 ; 畸 形 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的总 和低于 5% 。 5.5.3 检验方 法 5.5.3. 1 出售前 检验 苗种出 售前 应通 过检 验 。 5.5.3. 2 组批规 则与 抽样 计数 5.5.3. 2.1 组批规 则 以一次 交货 出售 为一 批 。 5.5.3. 2.2 抽样计 数 从相同 的保 苗池 中随 机抽 取一个 器具 作为 一个 样品 , 计 数 。 重 复抽 取 4 次 6 次 , 求 出样 品苗
22、 种的 平 均数 , 再按 器具 数推 算本 批苗种 的总 数 。 DB37/ T 45 4 2 010 7 5.5.3. 3 规格合 格率 在抽样 计数 时 , 将 抽出 的 几个样 品的 苗种 充分 混合 均匀 , 从 中随 机抽 取 20 0 粒 400 粒苗 种 ( 不 含伤 残 、 死 亡及 畸形 个体 ) 测 量壳高 并计 算百 分比 , 统 计规格 合格 率 。 5.5.3. 4 畸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在抽样 计数 时 , 将 抽出 的 几个样 品的 苗种 充分 混合 均匀 , 从 中随 机抽 取 20 0 粒 400 粒 苗 种 , 查 计畸 形 、 壳 破碎 及死
23、 亡数 , 统 计畸形 率 、 伤残 率和 死亡 率 。 5.5.4 判定规 则 5.5.4. 1 不合格 判定 规格合 格率 、 感 官要 求 、 畸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项目中 , 其 中一 项达 不到 质量要 求 , 判定 本批 苗 种为不 合格 。 5.5.4. 2 复检 若对计 数有 异议 , 可 由购 、 销双方 协商 , 按 本标 准规 定的方 法重 新抽 样复 检 , 并以复 检结 果为 准 。 6 中间育 成 由苗种 ( 壳 高 0.5c m ) 养 至贝种 ( 壳 高 3cm ) 的 过 程 。 6.1 场地选 择 水清流 缓 、 无大 风浪 、 饵 料丰富 的海
24、 区或 利用 养成 扇贝的 海区 。 6.2 水环境 符合 NY 505 2 的 规定 , 主 要 指标符 合 5. 2 的 要求 。 6.3 密度 6.3.1 网袋法 长 40cm 50 cm , 宽 30 cm 4 0cm , 网目 为 1.5 mm 2mm 的 网袋 , 每袋 装 20 0 粒 400 粒 , 每 串挂 10 袋 左右 , 一根 60 m 的 浮绠 挂 100 串 1 20 串 。 6.3.2 网笼法 网笼直 径 30cm 左右 , 网目 2 mm 8mm , 6 7 层 , 每层间 隔 15cm , 每层 放 10 0 粒 30 0 粒 。 一 个 60 m 浮绠 可挂
25、 10 0 笼 左右 。 6.4 分苗 0.5cm 以上 的苗 种装 入上 述 网笼或 网袋 中进 行中 间育 成的密 度开 始为 每笼 层 ( 或每袋 ) 30 0 粒 左右 , 养至 10 月初 , 水 温 20 左 右 , 要 分苗 疏散 为每 笼层 ( 或每 袋 ) 100 粒 左 右 。 6.5 贝种检 验 6.5.1 规格 DB37/ T 45 4 2 010 8 壳高 3 cm 。 6.5.2 合格判 定 规格合 格率 90% ; 感官 要 求 : 大 小均匀 、 色 泽鲜艳 , 壳厚 适中 , 壳缘 薄 , 活 力强 ( 在水中 壳开 、 闭活跃 ); 畸形 率 、 伤残 率和
26、死 亡率 的总 和 5% 。 6.5.3 售前检 验 6.5.3. 1 个体计 数 从相同 的中 间育 成器 具中 随机抽 取一 个器 具作 为一 个样品 , 计数 。 重复 抽取 4 次 6 次 , 求 出样 品 中 贝种的 平均 数 , 再按 器具 数推算 出本 批贝 种的 总数 。 6.5.3. 2 规则合 格率 在抽样 计数时 , 将 抽取的 几个样 品的贝 种充 分混合 均匀 , 从中随 机抽 取 50 粒 100 粒 贝种 ( 不含 伤 残 、 死 亡及 畸形 个体 ), 测量壳 高 , 统计 规格 合格 率 。 6.5.3. 3 畸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在抽样 计数 时
27、 , 将抽 取的 几 个样品 的贝 种充 分混 合后 , 从中随 机抽 取 1 0 0 粒 200 粒贝种 , 查 计畸 形 、 壳破碎 及死 亡数 , 统 计畸 形率 、 伤残 率和 死亡 率 。 6.5.4 判定规 则 6.5.4. 1 不合格 判定 规格合 格率 、 感 官要 求 、 畸形率 、 伤 残率 和死 亡率 项目中 , 其 中一 项达 不到 质量要 求 , 判定 本批 贝 种为不 合格 。 6.5.4. 2 复检 若对计 数结 果有 异议 , 可 由购 、 销双 方协 商 , 按本 标准规 定的 方法 重新 抽样 复检 , 并以 复检 结果 为 准 。 7 养成 7.1 浅海筏
28、 式养 殖 7.1.1 海区的 选择 选择水 流畅 通 、 无大 风浪 、 饵料 丰富 的海 区 。 7.1.2 养殖设 施 由浮绠 、 浮 漂 、 固定 橛 、 橛缆 、 养殖 笼等 部分 组成 , 严禁 使用 有毒 材料 。 7.1.3 环境条 件 水质符 合 NY 5 052 的 规定 , 盐度 28 33 , 水深 大潮 期 低潮时 为 7m 30 m , 透明 度 150c m , 水 温 2 3 , 流 速 10 cm / s 9 0 cm / s 。 DB37/ T 45 4 2 010 9 7.1.4 养殖设 施的 设置 划分海 区并 确定 位置 , 留 出航道 , 筏 向与
29、流向 成垂 直 。 建 议筏 距 10 m 2 0 m , 笼间距 为 0. 5m 1.0 m , 一根 60 m 的 浮绠 可挂 8 0 笼 100 笼 。 7.1.5 养殖水 层 养殖笼 上层 距水 面 1 m 6 m , 高温 时适 当下 沉 。 7.1.6 养殖密 度 养殖面 积不 能超 过可 养面 积的 20 % , 建议 放养 密度 150 1 0 4 /h m 2 , 每层 1 5 粒 25 粒 。 7.1.7 日常管 理 7.1.7. 1 清除敌 害生 物及 附着 物 及时刷 洗养 殖设 施 , 清除 敌害生 物 , 尽量 避开 藤壶 、 牡蛎 附着 高峰 期进 行分 袋倒笼
30、等生 产操 作 。 7.1.7. 2 调节养 殖水 层 附着物 大量 附着 季节 , 要 适当下 降水 层 ; 大风 浪来 临前 , 要将 整个 筏架 下沉 , 以减 少损 失 。 随着 扇 贝的生 长 , 体重 增加 , 要 及时增 补浮 漂 , 防止 筏架 下沉 。 7.2 底播养 殖 7.2.1 环境条 件 水质符 合 NY 505 2 的 规定 , 盐度 28 33 , 水深 2m 15m , 透 明度 15 0cm , 水 温 23 , 流 速 10 cm / s 60 cm / s 。 7.2.2 放养密 度 建议放 养密 度 10 10 4 粒 / h m 2 20 10 4 粒 /h m 2 。 7.2.3 日常管 理 7.2.3. 1 清除敌 害生 物 底播前 要清 除有 害底 栖生 物 , 如 海星 、 海 螺等 ; 7.2.3. 2 检查 经常检 测生 长状 况 , 检查 是否出 现病 害等 情况 。 _ _ _ _ _ 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