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952 2020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Water-saving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with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based on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in winter wheat 2020-04-26 发布 2020-05-26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952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
2、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汶上县农 业农村局、茌平县农业农村局、陵城区农业农村局、桓 台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玉、于振文、张永丽、郑成岩、郭延习、侯金星、代成江、王锡久。 DB37/T 3952 2020 1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测墒补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有关定义、技术要点和田间管理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水浇地小麦,其他环境条件相近的地区也可参考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十 ) GB 9834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5796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 35238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规范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标准 NY/T 612 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 NY/T 614 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4、 NY/T 851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 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1121.14 土壤检测 第 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 2845 深松机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墒补灌 根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目标土壤相对 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利用公式计算需要补充的灌水量。 3.2 土壤质量含水量 DB37/T 3952 2020 2 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以烘干土的质量( 105 烘干 12小时)为基数进行计 算, 计算公式如下:
5、土壤质量含水量( %) =土壤鲜重( g) - 土壤干重( g) /土壤干重( g) 100. (1) 3.3 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相对含水量( %) =土壤质量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100 . (2) 3.4 高产水平 小麦产量水平在 500 kg/667 m2 700 kg/667 m2。 3.5 中产水平 小麦产量水平在 400 kg/667 m2 500 kg/667 m2。 3.6 大穗型品种 单穗粒重 2.0g的小麦品种。 3.7 中穗型品种 1.0 g单穗粒重 2.0 g的小麦品种。 4 小麦测墒补灌的测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6、4.1 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测定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麦田耕作之前,每 20 cm一层,用容积为 100 cm3环刀取 0 cm 40 cm土层土壤 样品,立即称鲜重,然后吸水 24小时,饱和后称吸水饱和重,放入 105 烘箱 24小时至恒重,再称土壤 样品干重。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容重( g/cm3) =土壤样品干重( g) /土壤样品体积( cm3) . (3) 田间持水量( %) =土壤样品吸水饱和重( g) -土壤样品干重( g) /土壤样品干重( g) 100 . (4) 4.2 土壤含水量测定 4.2.1 烘干法 用土钻分层取土,每 20 cm为一层,取土后立即装入铝盒,盖好盖子,以
7、防水分散失。先称铝盒与 土壤鲜重的总重量,然后置于烘箱中, 105 烘 12小时至恒重,称土壤干重和铝盒重,按 3.2的公式( 1) 和 3.3的公式( 2)计算土壤质量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 4.2.2 仪器法 DB37/T 3952 2020 3 用 SU-LA型土壤水分速测仪在田间测定 0 cm 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每 10 cm为一层进行测定。 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质量含水量( %) =土壤体积含水量( %, v/v) /土壤容重 (g/cm3) . (5) 4.3 小麦关键生育时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小麦需要灌溉的关键时期为播种期、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山东省大部分区域年平均
8、降水量在 600 mm以上,各关键时期 0 cm 40 cm土层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70 %。在年降水量不足 600 mm的地 区,适宜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70 % 75 %。从节水的目的出 发,播种前浇了底墒水,一般不用浇越 冬水。 4.4 小麦测墒补灌的灌水量的计算 测墒补灌的灌水量计算公式为: 补灌水量(立方米 / 667m2) = 320 aH(B1 - B2) . (6) 式中: a 测墒土层土壤平均容重( g/ cm3); H 测墒土层深度,为 40 cm; B1 目标土壤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 B2 灌溉前土壤质量含水量。 5 基本要求 5.1
9、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851的规 定。 5.2 地力条件 土层厚度 150 cm,耕作层 20 cm。高产水平麦田 0 cm 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1.5 %,全 氮含量 0.12 %,碱解氮含量 120 mg/kg,速效磷含量 30 mg/kg,速效钾含量 130 mg/kg,有效硫 含量 40 mg/kg, pH值 6.0 8.0。中产水平麦田 0 cm 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1.3 %,全氮含量 0.10 %及以上,碱解氮含量 90 mg/kg及以上,速效磷含量 20 mg/kg及以上,速效钾含量 100 mg/kg 及以上,有效硫含量 30 mg/kg, pH值
10、6.0 8.0。 5.3 肥料使用 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 5.4 农药使用 应符合 GB/T 8321.10的规定。 5.5 灌溉用水 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6 群体动态和产量构成因素 DB37/T 3952 2020 4 6.1 群体动态指标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基本苗 16 万 20 万 /667 m2,冬前总茎数 70 万 85 万 /667 m2,春 季最大总茎数 75 万 95 万 /667 m2;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 12 万 16 万 /667 m2,冬前 总茎数 60 万 80 万 /667 m2,春季最大总茎数 80 万 100 万 /
11、667 m2。 6.2 产量构成因素指标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 穗数 30 万 40 万 /667 m2,穗粒数 40 粒,千粒重 43 g;分蘖成 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穗数 40 万 50 万 /667 m2,穗粒数 32 粒,千粒重 42 g。 7 田间管理技术 7.1 播前准备 7.1.1 播前测墒补灌 麦田耕作前,按 4.1的方法测定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 按照 4.2、 4.3、 4.4的方法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和计算补灌量,按补灌量用微喷方式灌溉。 7.1.2 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 选用经过山东省或国家(黄淮北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品种,种子质 量符合 GB 4404.1规
12、 定指标。 7.1.3 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多种苗期病虫害。用 23 %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600 g 800 g/100 kg种子,或 24 %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750 g 1250 g/100 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根 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和蚜虫等多种苗期病虫害。 7.1.4 基肥施用 根据土壤基础肥力施用氮磷钾肥,提倡施用有机肥。高产地块施纯氮( N) 7 kg 8 kg/667 m2,磷 ( P2O5) 6 kg 8 kg/667 m2,钾( K2O) 6 kg 8 kg/667 m2;中产地块施纯氮( N) 6 kg 7 kg/667 m2, 磷( P
13、2O5) 5 kg 7 kg/667 m2,钾( K2O) 5 kg 7 kg/667 m2。 以上肥料应符合 NY/T 496和 NY 525的要求,缺硫土壤选用硫酸钾肥施用。 7.1.5 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 40 %辛硫磷乳油 300 mL/667 m2,兑水 3 kg,拌细土 25 kg制成毒土,耕地 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 7.1.6 整地 一年深耕或深松,两年旋耕。深耕 25 cm或深松 30 cm,耕旋耙配套,达到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 坷垃、上松下实。 7.2 播种 7.2.1 播种期 DB37/T 3952 2020 5 适播期应满足冬前 0 以上积
14、温 570 650 ,即日平均气温 18 16 时播种为宜。鲁东、 鲁中、鲁北适宜播期为 10月 3日至 10月 10日,最佳播期为 10月 3日至 8日;鲁西、鲁南、鲁西南适宜播期 为 10月 5日至 15日,最佳播期为 10月 7日至 12日。 7.2.2 播种量 采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在适 宜播种期内,大穗型品种基本苗 16万 20万 /667 m2,中穗型品种基本苗 12万 16万 /667 m2。播种量计 算公式如下: 每 667 m2播种 量 (kg)= )田间出苗率()种子发芽率( )种子千粒重(计划基本苗数每 %10
15、0010 00 gm667 2 . (7) 7.2.3 种植规格 采用等行距种植,平均行距为 21 cm 25 cm,畦埂宽不超过 40 cm,播深 3 cm 5 cm。利用宽幅精 播机播种行距以 25 cm为宜。畦宽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机械要求调整,畦宽可适当加大,以减少畦埂占 地,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7.2.4 播后镇压 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在播种时随播随压;无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 1 2遍。 7.3 冬前管理 7.3.1 查苗补种 麦苗出土以后立即查苗补种,缺苗断垄处,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补种。 7.3.2 化学除草 秋季麦田化学除草一般在 11月中旬至 12月
16、上旬(气温在 10 以上),小麦 3 4叶期,杂草 2叶 1心 至 3叶期,用 15 %炔草酯乳油 25 mL 35 mL/667 m2,或 75氟唑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4 g 5 g/667 m2,兑 水 30 kg喷雾,防除 1年生杂草;或用 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20 mL 35 mL/667 m2,兑水 30 kg 喷雾,防除雀麦等 1年生禾本科杂草。 7.3.3 越冬前测墒补灌 在 11月底到 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降至 3 5 时浇越冬水。按照 4.2、 4.3、 4.4的方法测定土壤 相对含水量和计算补灌量,按补灌量用微喷方式灌溉。 7.3.4 冻害补救 冬季麦苗主茎
17、和大分蘖发生冻害的麦田,在小麦返青期追肥浇水,追施尿素 10 kg/667m2,浇水 30 m /667 m2。仅叶片受冻的麦田,早春及早划锄,提高地温。 7.4 春季管理 7.4.1 春季测墒补灌和追肥 DB37/T 3952 2020 6 按照 4.2、 4.3、 4.4的方法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和计算补灌量,按补灌量用微喷方式灌溉。 群体偏 小,应在起身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或偏大,应在拔节期或拔节后期(旗叶露尖)追肥浇 水。高产田追 施纯氮( N) 7 kg 8 kg/667 m2,中产田追施纯氮( N) 6 kg 7 kg/667 m2。 7.4.2 化学除草 春季麦田除草方法同 7.3
18、.2。 7.4.3 纹枯病防治 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 10 %时,用 25 %噻呋吡唑酯悬浮剂 24 mL 29 mL/667 m2,或 75 %肟菌戊 唑醇水分散粒剂 15 g 20 g/667 m2,兑水 30 kg,对麦苗茎基部喷雾。 7.4.4 红蜘蛛防治 小麦 33 cm行长红蜘蛛达 200头,或每株红蜘蛛达 6头时,用 5 %阿维菌素悬浮剂 4 mL 8 mL/667 m2, 或 4 %联苯菊酯微乳 剂 30 mL 50 mL/667 m2,兑水 30 kg喷雾。 7.5 后期管理 7.5.1 开花期测墒补灌 按照 4.2、 4.3、 4.4的方法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和计算补灌量,按补
19、灌量用微喷方式灌溉。 7.5.2 条锈病、白粉病防治 当小麦条锈病病叶率达 0.5 % 1 %,或白粉病病叶率达 10 %时,用 25 %粉唑醇悬浮剂 24 mL 32 mL/667 m2,或 30 %己唑醇悬浮剂 10 mL 12 mL/667 m2,兑水 30 kg 45 kg喷雾。 7.5.3 赤霉病防治 小麦扬花期,或连续阴天空气湿度较大时,在齐穗至扬花初期,用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20 mL 25 mL/667 m2,或 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 110 mL 140 mL/667 m2,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71 g 100 g/667 m2,兑水 30 kg,针对麦穗喷雾。在
20、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应在第一次喷药后 5 7天再进行第二次 喷药。 7.5.4 蚜虫防治 当百株小麦蚜虫量达 500头,用 5 %啶虫脒乳油 18 mL 24 mL/667 m2,或 20 %呋虫胺悬浮剂 25 g 30 g/667 m2, 或 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10 mL 14 mL/667 m2,兑水 30 kg 45 kg喷雾。 7.5.5 红 蜘蛛防治 红蜘蛛防治方法同 7.4.4。 7.5.6 叶面喷肥 灌浆期叶面喷施 0.2 % 0.3 %磷酸二氢钾和 1 % 2 %尿素的混合溶液 30 kg/667 m2。 7.5.7 适时收获 完熟初期茎秆全部变黄,籽粒坚硬,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 _